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121章向登封求援

武布中华 第121章向登封求援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02:43

第121章向登封求援

城外数万贼军,现在又填平了护城河,打造了攻城器械。

以新郑军民的实力,要是没有援兵的话,城池肯定守不住。

虽然闯军有,“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但李自成手里的刀却不仅挥向藩王、官员、士绅和地主,也挥向普通老百姓。

崇祯七年,总督陈奇瑜轻信李自成的诈降,还命令所过州县为他们准备了粮草。

结果闯军一旦逃离了官军的控制,出了栈道就立即开始屠杀,陕西的七个州县,因此倒了血霉。

李自成对自己陕西老乡都下得去手,对于河南百姓,就更不可能留手。

现在城外闯军既然放出话来,那城池一旦被迫,城里数万百姓,都将成为闯军的刀下亡魂。

因此,当得知开封不发援兵,孙思科听了高有闻的话,立时就像抓到救命稻草。

“高老能请到援兵?”孙思科拉住高有闻,急问道。

高家是河南大族,同省里,同朝中不少官员,都有关系,孙思科便以为高家能找来一支官军。

高有闻将孙思科拉到一边,低声道:“我说的这支援兵,在登封!”

“登封?”孙思科一脸震惊,遂即恼怒道:“高老,那是通贼!”

高有闻道:“开封不发兵,贼兵全力进攻之下,全县百姓都得死。眼下只有向登封求救,才有一线机会。而且,登封并非有意反叛朝廷,实乃迫不得已,他们一直有心接受朝廷诏安,不能同闯贼相比!”

高有闻看着孙思科,握着他的手,“老父母,全县百姓的性命重要,还是乌沙重要,你做个决断吧!”

不到万不得已,高有闻不会选择,去联系登封。

新郑高家,数代积累下来的名声,不能轻易毁掉,可是现在全族人都在城中,相比于名声,家族的延续明显要重要一些。

孙思科阴沉着脸,如果不向登封求援,新郑城破,他和百姓惨死屠刀之下,向登封求援,则可能救下百姓,但他作为朝廷命官,事后则可能,被朝廷问罪罢免,甚至斩首于市。

一人性命,全城安危,孙思科沉吟半响,咬牙道:“即便本县愿意向登封请援,登封愿意发兵吗?高老不要忘记,你刚将高欢的父亲和兄弟交给官府,两人又已经被县里送去了开封!”

高有闻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正是高欢写给他的那份信,递给孙思科。

高有闻决定向登封请援,很大程度,便是因为这封信中,高欢透露出,希望接受朝廷诏安,保护河南百姓不受贼寇袭扰的心意。

孙思科接过书信看了一遍,立时不再犹豫,下定决心道:“好,就依高老之意!”

……

密县,位于中原腹地、嵩山东麓伏羲山脚下、溱洧河畔。

这时,在密县城外,五千赤备军,五千庄丁,共计一万人马,驻扎在旷野里,整齐的大帐一座接着一座。

高欢向闯军散播消息,说密县和新郑有粮,引闯军南来。

这次闯军东出虎牢关,攻打豫东各州县,目的是为劫掠粮食,去补充洛阳城下的闯军。

这也就是说,闯军是来抢豫东各县百姓的口粮,闯军聚众百万,人马够多之后,已经从开始的开仓放粮,啸聚人马,到现在为聚集的人马解决吃饭问题,向没有投靠的百姓,露出凶狠的獠牙。

当闯军兵临新郑,高欢便派出细作,进入密县,散播闯军的恶行,说闯军要来抢百姓的口粮,吓得密县的百姓,向登封逃难,士绅地主和一部分富农,逃向密县县城。

高欢早安排细作,跟着逃难的队伍,混入城中,密县官府还没反应过来,细作控制城门,赤备军一拥而入,便控制了密县。

此时近万人马,驻扎于密县,距离新郑不过一天的路程,大军粮草、军械早就准备就绪,只等高欢一声令下,大军就可以拔营出发,直扑新郑。

不过高欢并没有急着进军,而是在耐心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河南四战之地,高欢的对手,又都非常强大,他眼下能与他们比较的就是人心,高欢要得不仅是占据一地,还要当地百姓,真心归附,他才能在弱势的情况下,站稳脚跟。

因此,他在等新郑,派遣信使,主动来求自己。

这时,在密县外,赤备大营内,汤师爷和李武正在翻阅,从县衙内抄出的黄册。

高欢则询问着被俘虏的县丞,关于密县的一些基本情况。

本来高欢是准备,问密县知县,不过却发现其对密县的情况,一问三不知,而从县里百姓的口中得知,其是个贪官,在密县民怨很大,高欢便直接将其砍了。

“密县现今有多少人口,田地多少亩?”高欢沉声问道。

密县县丞叫黄澄,是个举人,有些不安的坐在椅子上,“去岁年末,全县有人口十八万四千六百零三人,水浇地四十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三亩,旱地二十八万七千六百零八亩!不过这是去年的数,今年遭灾,许多土地抛荒,人口也流失三四万,其中多半都是去了将军治下的登封!”

高欢对黄澄也透露出谋求诏安之意,加上威逼利诱,所以让黄澄暂时屈服。

登封和密县都在山丘起伏之处,不过高欢听了黄澄的叙述,觉得密县的条件,比登封还好一些。

高欢微微颔首,遂即又问道:“本将看密县仓库空空,县里没有多少粮食,以你估算,密县十余万百姓,大概缺多少粮食!”

黄澄道:“今年密县粮食产量,不及往年三成。现在已是年底,若是坚持到明年夏收,大概缺粮五万石左右!”

高欢闻语微微颔首,以侯家和晋商开出的粮价,那便需要三十万两银子。

这时,帐帘忽然被挑起,齐大柱进帐躬身道:“启禀将军,新郑县令,派遣使者有急信送到!”

高欢眉头一挑,知道他等的时间来了,立时出声道:“带来见我!”

不多时,一名信使被带上来,向高欢行一礼,“高老庄,高务正奉孙县令之命,前来救援!”

高欢一听对方名字,居然比他爹还高一辈,“尽是姥爷,快请坐!”

高务正道:“不敢!这是孙县令,还有家主给将军的书信!”

高欢接过书信,没有急着看,而是关切问道:“新郑情况如何?”

“回禀将军,闯贼已经填平护城河,正猛攻城池,形势危急,家主恳请将军救援新郑!”

高欢点点头,将信看了一遍,当即一年严肃道:“登封高家与新郑高家本就是一家人,如今族人有难,我岂能坐视不理,救援新郑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会立刻起兵。”

(求推荐,,追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