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书剑盛唐 > 第五百零八章 明明白白的借刀杀人

书剑盛唐 第五百零八章 明明白白的借刀杀人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5 02:59:40

第五百零八章 明明白白的借刀杀人

李世民与李诚的关系发展是渐进的,最初这就是一个走了狗屎运,战场上的捡回一条性命的傻小子。抱大腿的形象很生动,后来的发展就有点不按套路来了。

没法子,挂b就是这么不讲理!天生开挂的人,大概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见过。可能是学霸,可能是二代,也可能是自身就是牛逼闪闪自带光环。

反正这种人很遭人恨就是了,别人辛苦努力,他随便搞搞就ok。李

世民看李诚就有这种感觉,这家伙鬼门关上走一遭,居然还有心思去平康坊浪一夜,而不是躲在家里瑟瑟发抖。于

志宁没出现,仅仅凭这韦挺跳出来,就猜到了事实的真相。多亏这家伙是个懒坯,除了美女和钱财,似乎也没啥能打动他的东西。李世民忍不住又回头看看,家里有没有合适的闺女丢过去。兕子,还是小了点。高

阳和李诚那点事情,李世民早就查清楚了,剃头挑子一头热。李诚也是紧守本分,没出什么大事。这会柏拉图影响不到大唐,自然没人一边浪,一边贩卖精神恋爱的鸡汤。高阳这种心态,李世民表示“我什么都不知道”。

李二甚至动过这么一个念头,房遗爱要是无疾而终该多好?这样高阳就可以丢过去。贞

观年间的公主们大体上还是比较稳健的,真正掀起大唐女性奔放浪潮的,还是武则天和她的闺女太平公主。

嗯,现在的李诚在李世民的心目中,是一个可以留给未来皇帝做辅臣的臣子,暂时来说李诚就是一个智囊的角色。原则上是不打算放他离开的,不过李诚这家伙不说话就算了,一说话都是挖士族门阀墙角这种大事情。

所以呢,李诚的献策,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实践周期。因为这货很懒,指望他去实践不现实。比如这一次,李诚被人射一弩,发现最可能的目标后,动了解州池盐的念头,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河东那个地方,士族豪强可谓根深蒂固。因

为黄河与太行山脉的关系,整个河东道被天险所包围。山河里表,这地方一旦出事,那就很难搞的定。地里条件也决定了,这地界出事情也闹不大。

起家太原的李渊,为何挥师西进入长安,就是因为河东道的地里位置不足以争天下。综

上所述,李诚的建议很诱人,但是李世民必须谨慎。天下很大的,不单单是解州有池盐,对解州下了手,其他地方的豪强会怎么想呢?盐这个东西,触动太多人的利益。没看见李诚遭到伏击了么?那是因为那些不敢动李二,拿李诚出气呢。

而且退一步,再仔细考量,未尝没有别的含义在其中。而且李诚的建议,未尝没有借刀杀人的意思。只不过李诚的建议,太过诱人了,李世民动心很正常。这

么说吧,一旦解决了解州的池盐问题,整个大唐北方的盐利,都讲纳入朝廷的财政渠道。不过这事情还真的不好办。面

对李世民的暗示,李诚的反应很无辜,耸肩苦笑:“陛下,这不是臣的私事。盐和铁,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通过朝廷的强制手段来稳定价格,确保百姓能吃上低价盐。”

李世民没想到李诚会这么干脆的回答,仔细一琢磨还真是这个道理。盐这东西,只要落入了私人的手里,价格就一定会涨。天下那么多人,一斤盐涨一文钱,就是个不得了的数字。

让百姓吃饱穿暖,再吃的稍微好一点,大唐江山就是铁打的。“

自成,你这是在勾引朕发疯啊。”李世民居然开了一句玩笑,学着李诚的语气说话。

“陛下,臣也就是随便说说。臣告退!”李诚退了下去,心里很遗憾。李世民还在犹豫,不过李诚坚信,这颗种子埋下去,迟早会长出参天大树的。

正在办公的大佬们,被李世民叫了过去,开一个小会的意思很明显。

“朕拟对食盐加强管制,各位爱卿以为如何?”很沉稳的语调,但是并没有得到大佬们的响应,想法大佬们的脸色都非常难看。盐这个东西,在唐朝基本上不在朝廷的控制范围内。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面,一张很大的网。“

陛下,此事须谨慎。”长孙无忌很干脆的告诫李世民,不要乱来。这个事情太复杂了。

“李诚竖子,不足与谋!”房玄龄更直接,点名道姓了。所以说,大佬们没一个简单的。

这事情要进行推断,一点都不复杂。李诚在大殿里睡觉,落在了最后。李世民把大佬叫来,说盐的事情。结合李诚被刺与这两年的盐价,结论出来了。

魏征也开口了:“陛下,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增加海盐的产量。”

马周立刻反驳:“增产没用,盐还是要经商人的手卖出去。盐山海盐,出货价不过五十文一担,长安盐价呢?三百文一斗。”这就是实干家,用数字说话。

“建立官方渠道,逼着他们降价。”长孙无忌也投入进来了,这事情给大唐带来的好处,太大了。根本就无法想想的好处,盐价和粮食价格能降下来,能保大唐江山二百年不动摇。“

官营的话,与民争利的帽子就戴上了。不妥!”房玄龄考虑的更深,马周显得有点激动道:“房相,此言谬也,为了百姓能吃上便宜的盐,与民争利又何妨?”

“嘿嘿,这个民都是那些人呢?”李世民冷笑着问一句,高度又上升了。“

狗日的李诚!害人不浅!”骂人的是褚遂良,这是气急败坏了,当着皇帝都骂了起来。不骂不行啊,皇帝动心了,这建议太坑人了。下面的人要执行起来,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李诚呢?走没有,把他叫来。”魏征使劲的拍着椅子背,显得有点激动。侯

君集斜着眼睛瞄着魏征道:“魏相,难不成还要弹劾自成?”越看这帮人越不顺眼,还是李诚这厮有义气。不是李诚,没准就降职流放了。言官老大魏征,不是个东西。工

部尚书张亮嘿嘿嘿的笑道:“候尚书,息怒啊。”这哪是劝架?这是火上浇油。“

你闭嘴!”所有人异口同声,连李世民都这么说,张亮被喷傻了。我干啥了?“

此事,还需谨慎再谨慎啊。”一贯不喜欢做出头鸟的高士廉,也开口了。老先生没几年活头了,现在就一个想法,求稳,再求稳。第一版《氏族志》立场不稳,逼着李世民跳到前台。要不是他有个娘舅的身份,呵呵呵。多

一句,当时高士廉有两个帮手,韦挺、岑文本。现在的高士廉是尚书右仆射,人臣顶峰的时候,他也没啥可追求了,在追求就是当皇帝。多亏第二版立场进行了纠正。

说穿了这事情有点吓人,摆明了就是一个大坑。但是做成了,好处太明显了。看看人家汉武帝就知道了,盐铁专卖,不然对匈奴的战争,早就打破产了。

但是这个事情一旦去做了,后果太严重。现在的盐价,依旧是暴利,所以格局还算稳定。“

去,把李诚叫来。”李世民开口了,李诚在哪呢?在陪李明达玩呢,李治也来了。看见李诚,这俩孩子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

李诚这边给李明达推秋千,那边还跟李治闲聊,问他读书的事情。然后灌输一些道理:“不能死读书,要通过实践来理解书里的道理。这叫知行合一。其实圣人的道理很简单的,就是仁政求大治。什么是大治?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就是大治。”“

道理很简单,但是要做到是很难的,人都是有私心的,所以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争取多放获利,事情才会比较顺利的推进。必要的时候,暴利手段也是可以的。”李

诚看似很随意的聊天,其实都是在教李治怎么做一个皇帝。李治现在还小呢,也没惦记当太子,李诚教啥都觉得是对的。反倒另外一个老师萧德言不是很被信任。

李诚这老师,很是不务正业,不教书本上的知识,全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算学这种冷门学问,李诚一直盯的很紧,不在长安也会李治定期去李庄交作业。大

臣们都在痛恨李诚,他是在明明白白的借刀杀人,知道又如何呢?皇帝动心了,下面这些大臣也都动心了。没法子,利益太大了。海盐那个东西,基本就没啥本钱的。尤其是李诚的晒盐,就是一点人力成本在内。

程咬金这个老流氓,没事去打草谷,抓奴隶丢到盐场降低成本。盐场这个东西,只要地方合适,人力充沛,可以不断的扩张。

回头看看李诚都干了一些什么事情吧?土豆番薯这些作物,直接导致耕地价格跌了一半。棉布又让土地价格升回来了。钢铁提高后,民间农具的价格也跌了两成左右。就李诚干的这些事情,给他尚书右仆射都不过分好不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