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书剑盛唐 > 第一百零七章 农庄日常

书剑盛唐 第一百零七章 农庄日常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5 02:59:40

第一百零七章 农庄日常

农庄和长安城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李诚其实是个喜欢安静的人,早晨起来一番梳洗,在大院子里拉开架势,不紧不慢的练一套简化太极拳。千万别小看这慢悠悠的太极拳,一套拳下来,浑身都得到了运动,身上发热。李诚拿这个当热身来着,正准备接着练捕俘拳时,身后传来孙思邈略带颤抖的声音:“此何法也?”

李诚回头一看是孙思邈,随口答:“太极拳!”孙

思邈仰面看天,似乎在思索什么,良久方道:“此拳看似柔软无力,实则暗含杀机。太极为圆,此拳则不断化圆,倒也名副其实。”

李诚赶紧给他纠正思路,免得又歪到修仙上面:“任何一种拳法,初始都是为了技击。练拳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技击性的同时,强化身体素质。”孙

思邈眯着眼睛瞧一眼李诚,一副早就看穿你的表情,淡淡道:“不必解释,贫道自有眼睛会看,会想。”李诚还能说什么,不管他好了,放任自流呗。

继续锻炼,军体拳,捕俘拳,打完了孙思邈不在了,感情孙老道看两眼就走了。估计也是看不上他这些拳法。这老道,还真的挺有个性,只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多看一眼。

孙思邈回到后院,内心却无法平静,近距离的接触李诚后,这个人的特立独行给他不小的震撼。孙思邈第一次听到李诚的名字,不是什么诗名,而是一个医生的口中讲诉的关于战场护理,外伤处理的手法。当时孙思邈就很吃惊了,因为寻常的医生是不会把自己的绝招教给别人的。这个医生口中的李诚,却把这些内容,教给了全部随军出征的医生,并且很快的在医学界流传开来。关

于这个问题,那个医生转述了李诚的一句话:医术是用来救人的,医者父母心,只有把这些知识传播给更多人,这天下才会有更多的人受益。孙

思邈是第一个阐述了医德观念的人,李诚的这些观点,太对他的心思了。

可惜的是,那个医生只知道怎么做,却不知道原理。因为李诚没时间讲原理。

孙思邈顺藤摸瓜,找到了陈大夫,最后才弄清楚李诚是谁。得,回头吧,从鄯州回来,到了长安再一打听,好家伙,李诚的名气太大了。而且还不是因为医术出名的,人家是当今最红的诗人,还是第一个开书店的人,还是很会挣钱的人。

你一个医生,不好好的治病救人,却跑去开书店挣钱,这就是不务正业。再去买李诚书店里出的书来看看,看完了之后孙思邈整个人都不好了。这李诚是个大才啊,别的书不说了,就那本三国演义,你得多了解历史啊。还有聊斋,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得花多少时间收集?看了蜀山剑侠传,孙思邈就找到答案了,这哥们搞不好就是神仙在世啊。不管了,先看到活的再说。于是才有了登门拜访的行为,见到李诚后,有个事情是李诚没想到的。袁天罡说他不在卦上,这是真的。奇

怪吧?袁天罡是卜卦的高手,但是他怎么丢,都无法出现正常的卦象。丢了一百多次都失败了,这一下把袁天罡搞傻掉了。正好孙思邈上门,师徒二人才一起去的李家。自

然科学没有发展起来,人类面对解释不清楚的事情,就会往神鬼的身上推。可

惜的是,李诚是个现代人,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人类都翱翔太空的时代。有脑子也愿意动脑子的人,都不会相信鬼神之说。

孙思邈不明白的事情,因为接触了李诚交谈之后,变的更多了,只好继续胡思乱想的找答案。李诚可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吃完早饭背着走,出了大门,在庄子里溜达。一

边溜达,一边盘算着开春要做的事情,沿途的百姓不断的招呼“庄主”,李诚都是随意的摆摆手,就算回答大家了。看上去有点高冷,实际上庄户们看见李诚,心里都踏实的很。觉得生活很有希望,好日子有奔头了。为

啥呢?用庄户中年岁最大的人说的话来解释。“活了几十年了,经历了两朝,头一回见到这样的主人。对下属的农户和部曲的关心,那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看见的见摸的着的东西。”这话怎么理解啊?先理解“草民”两个字在说。

路边的野草,经过的人会去关心么?两

个在李家喝过酒的老人,颤巍巍的出现在李诚的面前,正要行礼呢,李诚给拦住了。“

二位老者,这是在折我的寿呢。”李诚态度温和,不让他们行礼。

“庄主巡视,不知有何示下?”一老者赶紧问,李诚在村子里溜达,肯定是有事情啊。

李诚回头看看,高晋果然跟着呢,就在五步之外,招招手,麻溜的上来了。

“冬休的时候,庄子里有没有组织人修沟渠?”李诚一开口,高晋的脸就变成苦瓜了。为啥啊,这事情以前就没人跟他说过。李诚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坏事了。

“走,带我去田里看看。”李诚说着迈步就走,庄子就在渭河边上,灌溉的难度不大。但是有一个问题,渭河的水位高了还好一点,水位低了还不下雨的时候,那就要命了。就算水位高的时候,没有好的水利工程,一些比较远的地也无法正常灌溉。

这可是个大事情,李诚带着高晋,两个老农带路,把所有的地都走了一遍。毫无疑问,这些沟渠年久失修了。一般的庄户人,没人组织的时候,那就是一盘散沙。自家的事情都顾不上,还管的过来那么多么?最多是在灌溉的时候,发现了小问题,自己处理一下。

走到最后,李诚站在渭河边看了一阵,回头交代高晋:“快过年了,就不折腾了。正月初四开始,庄子里的冬休劳力,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我动起来。清理修缮沟渠,另外找几个好木匠来,打制水车。”

两位老者听着激动的连连拱手,想下跪又给李诚扶住了。回到庄子里,李诚一头扎进书房,把高晋也叫进去了。这庄子里本就有七八个下人,都是一些困难家庭。李世民当初发善心,收留这些人下来,在庄子里干杂活,就是给口吃的还有穿的,工钱是不要想的。

李诚仔细了解了一下,家里的下人,一共是三户人家。算上孩子是十七口人,五十岁以上的有三个,十六岁以上的八个,剩下的都是孩子。即便是这些孩子,七八岁也要下地干活了。李诚摸底之后,对高晋道:“家里这些庄户一共种多少地?”高

晋回答:“家里这些下人,有的是当初家里有病人,还有的是来的比较晚,没有地可分给他们种了。这三户人家,一共种了一百亩地,当初陛下吩咐,不收他们的租子,在庄子里做一些杂事,就当是交租了。家里断粮的时候,再周济一些。”“

他们为何不回老家呢?”李诚好奇的问一句,高晋叹息道:“天下的百姓都一样,风调雨顺的时候,还能过的下去。有点天灾**,就得靠变卖家产度日。这些人回老家又能如何,永业田地都卖给大户了。口分田,回去也别想了。”

李诚明白了,土地兼并这种事情,任何朝代的每一天都在发生。这个农庄的三千多亩地,外加两个山头,算是李诚的私产。李诚要是黑心的,不给他们种地,他们就得去要饭。这还是贞观年间啊,等到了中晚唐,那是一副什么景象?难怪杜甫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李诚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是何等的弱小。能改变的事情,真是太少了。不管了,就从这个农庄开始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两件事,眼下要抓紧办的。找一些木匠来,然后通知各家各户,有女娃的出女娃,没有女娃的出男娃,要求十六岁以上的,到前院等着,我给他们找个营生。”高

晋的执行能力还是很强的,当初在皇宫里混不下去,被丢到这个李世民都不关心的半拉农庄来,锻炼出来的能力。不到半个时辰,各家各户都拍了一个人过来。有女娃的出女娃,没女娃的还有媳妇,这俩都没有,那就只好来一个男劳力了。一

百多人,在大门口不敢进来,李诚也不勉强,走出来对众人道:“大家都认识我吧?”门

外的人,男女各自扎堆,看见李诚说话,纷纷杂乱的应答。“认识!”

李诚笑了笑:“有个营生,要你们来做。虽然时间上来看,只能做一个月的。但是收入不会太少。大家要是不愿意做的,现在就可以回去。”

话音刚落,呼呼啦啦的,走了一半。多数是女的,男的也走了一些。最后剩下三十几个人,男的十几个,女的二十来号人。说实话,李诚都没想到,自己的号召力这么差。难道会赚钱的李诚,这个名声没传到农庄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