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书剑盛唐 > 第四百八十章 搅屎棍带来的希望

书剑盛唐 第四百八十章 搅屎棍带来的希望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5 02:59:40

第四百八十章 搅屎棍带来的希望

人的**是没止境的,李世民也不例外。大海能带来的好处,皇帝是最早品尝到的。一个盐场,就让李世民丰年过节可以大把的烧钱,让嫔妃和皇子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一个档次。

单单一个盐场,第一年的收入就是五万贯,第二年直接翻倍,今年上半年又翻一倍。守着大海和盐场,登州水师卖咸鱼都能解决自己的开销,不用朝廷贴补。

李世民不得不服气,李诚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来自大海的晒盐,直接把解州池盐冲的稀里哗啦。现在解州的池盐,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腌咸菜。有钱人是不吃解州盐的,吐谷浑的青盐,登州的精盐,才是当下长安的顶级盐货。

就在李世民以为,盐场就是李诚的极限后,这货又玩出花样来了,直接开船跑海贸,一趟下来几十车金银拉回来,整个长安城的眼珠子都红了。这哪是在挣钱啊,这是在抢钱。宗

室、士族、权贵,全都疯掉了,态度极为一致,李诚不能回登州了。这才是李世民把李诚留在长安,接着又踢去高昌的原因啊。本以为,这货在高昌走一趟,怎么也得两三年才能回来的,没曾想战局的进展就是刀切豆腐。一年不到,人家回来的。

怎么办?只好继续扣在长安,不让他回登州。一旦李诚回到登州,流血死人那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条航线是李诚开拓的,那些是去跟李诚抢钱的。

李世民知道自己不厚道,但是那有如何呢?面对整个统治阶级的班底集体发出的声音,李世民也只能妥协。而且还要伸手进去,跟着一起捞。

李世民揉脑门,看了一眼大太监:“内府的船下海了么?”大

太监自然是不敢偷看奏折的,上前低声道:“陛下,前日来的消息,内府的船下海了。同行的还有郑氏洛阳房、白氏洛阳房的两艘船。”

李世民看看奏折,又问一句:“宗室的船呢?”大太监犹豫了一下,李世民眼睛一瞪,赶紧低声道:“回陛下,宗室有五个王弄了船,一起出的海。还有二崔、卢氏、王氏、几个大房,也弄了几条船下了海。这海船可不好弄,手慢的只能等着船厂那边造了。”

李世民闭上眼睛,靠着椅子:“一群蠢货!真是被被银子蒙了心。”大太监当时心跳加速,这话里有话啊,难不成是李诚的奏折里说了啥厉害的话?

“陛下,不会出什么事情吧?”大太监斗胆问一句,李世民坐直了身子,摇摇头:“内府的船大概是不会出事的,余者就不好说了。”李

世民感受到了来自李诚处满满的恶意,这是一个坑啊,偏偏有人心甘情愿的往里跳。

“派人去登州说一声,关于海贸的任何消息,及时回报。”丢下一句话,继续看奏折。这竖子,要是再写一些糟心的事情,打断他的腿。还好,关于改土归流的事情,算是好消息了。不过李诚也在奏折里再三强调,一定要保密。这

东西要不保密,传到羁縻地的土司王爷的耳朵里,造反几乎是必然的。看着李诚奏折里写的内容,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竖子,是要斩草除根耶?”

良久之后,李世民才恢复常态,改土归流需要时间,也需要和几位重臣仔细商议一番。再往下翻,还有一份奏折,打开一看是一张纸条,看完之后李世民忍不住乐了。

“陛下,微臣请求去城外的李庄面壁,留在长安城里面壁,耽误挣钱啊。望陛下伏允为荷。”连个落款都没写啊,李世民真想打断他的腿。最

终还是抬手找来大太监:“派人给他传话,就说朕允了,让他滚去李庄好好闭门思过。”这

家伙,还是这么不着调啊,李世民觉得头疼。李诚这家伙太诡异了,你说他没文化,那是在骗整个大唐,你说他文采斐然吧,他有总是弄这种不着调的大白话。不

过李庄那边的事情,确实提醒李世民了。少府监那边的事情,阎立本干的还算不错,今年的产铁量,上半年就是六百万斤,一年下来一千万斤不是问题了。伴随着少府监的钢铁产量上升,民间产铁量也跟着上升。

那些门阀真是混蛋,但是却又无可奈何。人家产点铁打农具,你不能说不行吧?到底私下里有没有生产武器,这谁能肯定呢?毕竟大唐的现状就是这样,当初府兵都是自己准备武器装备来着。民间生产武器,从来都不是怪事。

门阀就更不用说了,门阀弟子自备铁甲上阵,那也不是啥新鲜事了。要不是因为门阀太强,隋朝也不会开科举,唐朝也不会跟着开。关

陇集团、山东士族集团、江南文人集团,这是李唐立国的基础啊。李世民为了这打破这个局面,可谓是煞费苦心。从科举到《氏族志》,都是李世民的苦心孤诣的举措。

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李世民希望出现一个撬动根本的力量出现。但是现在看来,自己有生之年是很难看见了,李世民只能玩平衡,想彻底改变是不可能了。当

然李世民也看到了希望,这个希望是什么呢?大概只有李世民自己心里最清楚,自己看见的希望居然是李诚这家伙,为啥会这么想呢?因为李诚是根合格的搅屎棍。他的出现,搅动了太多的利益纠纷。

现在看来,李诚的出现,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皇帝。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皇室财政支出拮据的局面。想到这些,李世民都有点后悔了。好吧,就算是一种磨砺吧,留给下一任君王的辅国重臣。可以想到李承乾,李世民又头疼了。关

于太子的勾当,李世民发现这孩子有点长歪了,作为父亲,有必要给他扶正。

其实李世民一直希望让李诚去给李承乾作帮手,但是李诚每次反应都很激烈,死活不肯接受。具体原因李诚不说,但是李世民总是会怀疑,李诚是不是有什么忌惮的地方。可惜的是,李世民没法开口问李诚。李

诚一直没觉得自己有多重要,他只能在唐朝这个盛世,好好的回一辈子。嗯,给我几个女人,我能创造一个家族。身

边的武顺就没那么多想法了,浑身过电数次后,再也没有半点力气。事后都是小娅进来伺候的,把个贴身丫鬟累的一头的汗。

身为家主的李诚,爽过之后在堂前抽烟斗,享受丫鬟的扇子服务。看看一头是汗的丫鬟,李诚无比怀念轴承。有轴承的话,就可以弄个风扇出来了,不用电,用人力驱动也是好的。

轴承是个好东西,但是以现在的工艺水平,却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了,差点忘记正事了,温柔乡果然误事。李诚起身,进了里屋,坐在武顺身边笑道:“陛下要是准了,明日便全家去庄子里呆着吧。长安城呆着不爽利。”

武顺爬起来,抱着李诚,低声道:“郎君去便去,妾身自然是跟着的。便是死了,也要让郎君烧成骨灰,带在身边的。”一句话说的李诚心头一颤,回头在额头上亲一下:“年底天冷了,登州上任,你要跟着就跟着吧。”武

顺满意的笑了笑,身子往怀里挤了挤:“崔氏姐妹愿意看顾李家的产业就看着,妾身只要在郎君身边就满足了。”谁说这女人没心机,李诚一棍子敲死他。“

莺儿也是要跟去的,不然家无宁日啊。”李诚赶紧打预防针,后院就是麻烦啊。朴

正勇等了一刻,才见到一个丫鬟出来带话:“娘子说了,过几日去鸿胪寺见你。娘子还说了,居然不缺银钱,何不在长安设一个新罗会馆?大唐也不限制这个,有个会馆,新罗子弟在长安学习,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朴正勇不敢怠慢,这是当今女王最信任的妹妹,据说还是智囊来的。当即躬身道:“朴某记下了,金娘子有何需求,只管派人来寻朴某,这一趟怕是要在长安呆半年的。”

次日近午,李家车队出了长安城时,打头的李诚总算有种活过来的感觉了。出门的时候,车马准备,后宅各种麻烦,耽搁了不少时间。怕是要错过午饭的时间了。

李诚催促一声,加快速度。其实李诚很清楚,实在是带着武顺一起走,崔芊芊有点不舒服,非要拖延时间,彰显大妇的威严。要不是崔媛媛道明厉害,崔芊芊还能再晚一会。

李诚也确实有点惭愧,在武顺那边连着呆了两天,显得有点偏心了。

车队靠近李庄的路口时,李诚不得不停了下来,因为道路边上停着一辆马车一个宫装女。

“你等护着车队先进庄子安顿。”李诚挥挥手,示意后面的车马继续。独自策马上前。

“见过李郎君,殿下在那边的林子里等着郎君呢。”车前一个侍女,笑吟吟的道福见礼。

李诚在马背上举目一望,五百步之外的林间,隐约可见遮阳扇。这又不是秋季,秋老虎肆虐的当口,城里的贵人怎么会有心思出来郊游呢?也就是高阳这家伙,不按牌理出牌啊。“

这么热的天,殿下不怕中暑么?”李诚低声吐槽。边上的侍女笑嘻嘻的回答:“林子后面的庄子,是殿下的私产,这不是天气热么?来这避暑呢?”立

秋都过了,神特么的来避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