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书剑盛唐 > 第四百七十五章 奸臣的定义

书剑盛唐 第四百七十五章 奸臣的定义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5 02:59:40

第四百七十五章 奸臣的定义

“今日奏对,但凡有一字外传,皆族之。”李世民突然收起了笑容,缓缓环视四周,语气森然。目光如刀。

应该说四条建议,没一条仔细去说什么,但是单单李诚说出来的这些话,就已经够吓人了。李世民这么警惕的原因就一个,怕李诚走出宫城就被人暗杀。

这不是胡思乱想,这是真的会发生的事情。“

今日就到这吧,来日得空,朕再与自成细聊。”李世民强行压制自己想聊下去的念头,李诚既然提出来,就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后果呢?李世民敢打赌,就这么生生的推行李诚说的一体纳粮,宗室士族一定会造反。但

是李诚说的这些内容太有吸引力了,李世民忍不住想听下去,所以才决定,好好想想,权衡厉害,这些建议看看哪一条能在有生之年推行开来。开海的是肯定可以推行的,不用李世民去推动,现在都在推行了。

要不李世民能把李诚丢去西域,回来后又留在长安么?李诚在登州和不在登州,根本就是两个概念。李世民没瞎说,他真的是在保护李诚。不然李诚人在登州,一旦与那些无法无天的宗室士族发生利益冲突,他们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这一点李诚太有体会了,看看自己的丈人家就知道了。要不是看在崔芊芊的面子上,早特么的翻脸了。士族大家,真的毫无节操可言,没了利益,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的。

正是因为看明白了这些道理,李诚才会说出这么多惊悚的建议。就拿清朝推行的“士绅一体纳粮”吧,也就是在雍正朝了,清室已经坐稳了江山,加上一个雍正心狠手辣,才能得以推行。你换成明朝试试看。

天启年魏忠贤给皇帝弄点钱,结果呢?《五人墓碑记》了解一下。这篇文章还在不在教科书里不知道,反正笔者以为,当年的老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肯定是没说到点子上。

神特么的反抗精神,国库都能跑老鼠了,崇祯不也只能是加田赋么?张居正辣么猛的一个人,敢对工商业下手么?现在的情况比明朝还严重,士族的战斗力虽然没有东晋那么夸张,但是也很吓人的。不然怎么叫门阀?大门阀拉个几千人的武装,轻松的很呢。

唐朝人口统计的时候,统计的是自耕农,还有一类没统计进去,那就是部曲和隐户。这都是门阀的力量所在。李世民的担心,那是有原因的。

特权阶级越来越强大,国家运转所需的费用,绝大多数都会落在平民和中产头上。古往今来,莫不如是。历史不过是在不断的重复自己,不同的是方式,本质没变过。李

诚能理解李世民终止谈话的心理,不紧不慢的往外走,回去要写的奏折,应该有两份,一份是改土归流,增加自耕农的话,自然就增加税收咯。开海又是另外一个收入渠道。贞观年不缺钱,但是危机已经出现了苗头。

李世民其实已经看见了危机的苗头,但是他无能为力。这就是农耕文明朝代更迭的主要原因之一了。隋朝的前车之鉴,使得李世民不敢把步子迈的太大,但他肯定不会无所作为的。就算是种下一粒种子,李世民也会去做一下。贞

观之治被后来人推崇备至,把李世民跟朱由检换个位子看看,李世民能不能玩的转。人口锐减,导致耕地是粗狂耕种的唐朝初年,与明末那种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比起来怎么比?更不要说,唐朝还是能收到商业税的。大

跃进在李诚看来是不可能的,一辈子都不可能的。一个国家的飞速发展,只是能厚积薄发那种。就像兔子国,改革开放,埋头苦干二十年后,突然发力。再往前追溯,不难看到之前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走

在街上,看着胡商小心翼翼的躲在路边,给李诚让出道路。所以说,唐朝这个时代才是真正意义上中华文明农耕阶段的最后辉煌啊。后来的朝代,都是自认为最强。至于经济实力最强的宋朝,那种扭曲的体制怎么可能早就强国?

李诚在马背上胡思乱想,李山拖着一条铁棍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跟着。前方一辆马车过来时,李诚只是看一眼,脸色微微一变。

正经的是李诚给对面让路,毕竟人家前呼后拥的,几十号人呢。李诚这边才两个人。但是对面的车里传来一个脆脆的女声:“瞎了么?还不赶紧给自成先生让道。”

李诚叹息一声,缓缓策马上前,车窗的帘子掀开了,露出高阳那张娇艳的脸:“先生这是要回家么?”李诚点点头:“殿下这是要进宫么?”“

妾身去探望父皇呢。”高阳的答案也就是没别人听到,堂堂公主面对自成以妾身自居,不合适啊。但是高阳很自然的,对着李诚的眼神里,全是仰慕。“

走了!”李诚挥挥手,策马往前,高阳也没纠缠,缩回车内,脸上带着微笑:“君子如玉!”真是一个敢爱敢恨,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小娘子。也许她和辩机的事情是杜撰的,但是也确实在历史上留下的自己的印记。

李诚的出城计划自然是取消了,回到家里就写奏折,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改土归流和开海这两个政策,对于大唐来说是影响最小的。实际上唐朝的开海和明朝的开海不是一回事,因为唐朝没海禁。开海指的是开拓,而不是开放。事

情传的很快,李诚这边正准备晚饭呢,有人登门来了。谁啊?这个点来,蹭饭的吧?来

的是李义府,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奸臣”,见了李诚,李义府匆匆一抱手:“见过自成先生,先生糊涂啊。”李诚呵呵一笑,指着对面:“先吃饭,吃完再说。”李

家的饭菜自然是不用说的,李义府也不客气,坐下来大口大口的吃,都不用人招呼。传统文人的习惯是吃饭的时候不说话,但是李诚没这个习惯。可惜,李义府不配合,一直在闷头吃,吃完了放下筷子,起身走一边坐下喝茶。李

诚也只好闷头吃,李义府放下筷子没一会,李诚也放下了筷子。起身走到面对的椅子上坐下,接过莺儿手里的茶杯,抿一口才笑道:“那么紧张干啥?”

“当今天下,天子及宗室,关陇,山东,三者兵力,先生所议者,除天子之外,余者皆受损。先生难道不明白,此事之危害耶?”李义府倒是很真挚的为李诚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李诚淡淡的丢过来这么一句话,李义府瞬间浑身血都冲到了脸上。不可思议的看着李诚,难道说自己以前看错了李诚么?仔细一琢磨,这话还真的不假啊,李诚的作为,真的有点这个意思。历

史上的李义府真的是奸臣么?在李诚看来真的未必。他是站在皇帝的一边,帮着去打压权贵和士族,才有了后来的骂名。当然他也没少给自己捞好处,但是谁在位子上不给自己捞好处呢?只有李义府一个人么?奸

臣的定义是什么?曹操还是奸臣呢。但是客观历史呢?他统一了北方,结束的了战乱。所

以说,掌握话语权这个事情,真的很重要。其他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李义府憋了一会,长时间的低头不语,最终站起来朝李诚深深长揖:“愧杀义府也,告辞。”二话不说,走了。李诚淡淡的在后面来一句:“慢走,不送。”

李义府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脚下微微停顿,坚定的迈步往前。

事情并没有李义府想的那么严重,朝中的重臣们,也都在小心翼翼的观察风向。重点还是李世民接下来的反应。次日的早朝,李诚不得不去了,因为李世民提前派人来打了招呼,要上朝啊,李自成同志。

李诚很想表示,我在休假中,上朝干什么?但是李诚还是表示,我知道了,会去的。早

朝这种事情,有所谓的点卯,在李诚看来,简直就是反人类。唯

一欣慰的是,这年代的人啊,早睡早起。刚刚尝到滋味的莺儿,自然不会错过机会。一夜痴缠,竭力奉承。崔氏给崔芊芊准备的图册,崔芊芊没用上,倒是莺儿学了个七七八八,全都拿出来用上,嗯,略显笨拙了点。

李诚最终的感觉是才闭眼,就被叫醒了,眼睛就没睁开过,梳洗都没自己动手,簌口的时候只要张着嘴就行了,然后猪鬃牙刷就青盐,都是莺儿带着俩丫鬟伺候着完成的。

冷水洗脸的时候,总算是清醒了一些,一碗小米粥和两个羊肉包子下了肚子,吃饱了犯困啊。骑在马背上,摇摇晃晃的打瞌睡,差点从马背上掉下来。摇

摇晃晃的总算没迟到,大兴宫外已经是群臣汇聚。李诚翻身下马后,也不着急往前凑,找一面墙靠着,再睡一会。李诚有点黑夜中的萤火虫的意思,他不想往人堆里凑,但是会自带光环的属性,能招来别人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