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书剑盛唐 > 第四百七十一章 君臣之议

书剑盛唐 第四百七十一章 君臣之议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5 02:59:40

第四百七十一章 君臣之议

“有甚么想法,不妨直说。”李世民感觉到李诚话里有话,便直接问了起来。

“陛下英明神武,这等事情还要做臣子的明说么?”果然是李诚啊,看起来是在拍马屁,实际上就是在讨价还价,要我说?真的要我说么?还是要我说呢?李

世民抽了抽嘴角,竖子,这是在报仇啊。高昌一战,他没捞着好处。

“朕可是把侯君集和薛万均都放了,怎么,还嫌好处不够多么?”李世民开始还有点生气,但是很快就觉得好笑。这家伙,总归还是个年轻人啊,别看他外表老成的,有时候做的事情,让人想发笑。“

侯君集和薛万均,那是臣在帮陛下纠正错误。他们又不傻,真正感激的是陛下,又不是微臣。”李诚歪歪嘴,一副欲求不满的样子。

李世民看出来了,跟这家伙生气没必要,不紧不慢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好茶,回头让人再送一点来,上次送的都不够喝。”

“陛下,做人要厚道,微臣送的茶叶,您拿来赏赐给其他臣子,喝完了还找微臣要,这就过分了。”天底下敢当面吐槽李世民的,也就这么一号了。偏偏李世民还就是不生气,为啥啊?很简单,别的臣子面对李世民,那都是戴着面具的。

像李诚这种属于基本上快绝种的奇葩。一点茶叶而已,换成别的臣子,那真是巴不得天天给皇帝送,好在皇帝跟前晃悠,让皇帝记住自己,有机会就提拔一下。能在皇帝面前混个脸熟,对于一般的臣子来说,那是太重要了。假

设你是个人才,每天能在领导面前晃悠那种,当你做出成绩的时候,领导就会说:xx不错嘛,平时看着就挺能干的。然后领导心里印象加深了,下次有提拔机会的时候,领导就会说:xx一贯表现优秀,这个我是知道的。应该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嘛。

如果领导不认识你,做出成绩来了,领导也就是表扬一句:不错,继续努力。转头事情忙起来,可能就会忘记你了。这就是事前没印象,时候忘的快。这也是很多能干的人,因为就知道埋头做事,却不能被领导赏识提拔的原因了。

所以说呢,在唐朝,天子近臣的地位,那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求的东西。这些道理呢,李世民也很清楚,也不打算改变。用人嘛,当然用我熟悉了解的人。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算是精力再旺盛的人,也不可能记住每一个下属。

李诚看起来不在皇帝的身边干活,实际上也是天子近臣的范畴,而且还是很近的那种。不过李诚成为近臣的方式,与一般的臣子不一样。开始是李靖的推荐,后来是接二连三的搞事情,还都是大事好事。

这么说吧,李诚这个近臣呢,其实不像一个臣子,反倒像是李二的亲戚晚辈。这就不简单了!而且还是那种比较亲近的晚辈,这就更不简单了。一般的晚辈,就算是李世民的儿子,敢这么随口吐槽么?天

子都是孤家寡人,但本质上还是个人,人有其社会性,需要得到同类的认同,这点在皇帝的位子上很容易得到。但是另外一种东西,也是人的必须品,那就是亲情友情。这两样东西,对于皇帝来说就是稀缺品了。

李诚这种在李世民看来完全心理不设防的言行,对于皇帝来说就更为珍稀了。

“少废话,朕就是要喝你家的茶叶,你不送,朕就派人去取。”李世民也不讲理了,讲道理没意义,重点是特么的讲不过这小子,这小子一肚子的歪理。

“你是皇帝你说了算!”李诚歪歪嘴的样子,李世民很想一脚把他踹飞。想想还是忍了,没事看这小子吃瘪,还是很愉快的。

“哼哼,三国之事,赶紧说说你的想法,朕的时间很宝贵。”李世民悻悻的开口。

李诚看看四周,没有别人,只有一个徐慧在一旁似乎隐形了。心道,看来陛下最近独宠徐慧,可以坐实了。这地方是李世民的书房,平时批阅奏折的地方,只有徐慧一个人,啧啧。李

世民可不年轻了,典型的老牛吃嫩草。嗯嗯,老夫聊发少年狂。可不是老夫么?李世民的鬓角白发可见,这皇帝当的不轻松啊。“

陛下,其实三国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大唐周边的小国。顺从还是不顺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唐国力始终强盛,军威不可阻挡。”李诚缓缓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生怕李世民不接受。这年月,做天可汗还是要有“德”的。“

朕不用你来教。”李世民觉得这就是废话,很不爽的怼了过来。“

陛下,臣没打算教育陛下,臣只是想说,三国之间的矛盾,大唐不用多插手,让他们去闹就是了。到时候,看看怎么处置对大唐有利,那就怎么处置。听话的,给根骨头,不听话的,一棒子敲过去。”李诚总算是说完了。

李世民瞪眼道:“竖子,这话不怕被御史听了,弹劾汝为佞臣,蛊惑君上行无得之举耶?”

“陛下,不管是那个臣子弹劾微臣,陛下就让他去高句丽教化蛮夷便是。”李诚一句话把李世民给说乐了,竖子,太缺德了。大唐的臣子中,确实有一些读书把脑子读傻的。不过总体上来说,这种书呆子还是少数。

毕竟在这个时代,不断的开拓进取,不断的想歪扩张,炫耀武力,才是大唐风气的主流。“

嗯,朕回头跟诸相商议一二,看看如何处置。你回吧,有什么好的想法,来跟朕讲。”李世民明白李诚的意思了,三国怎么打都没事,大唐的利益不受损就行。而且大唐要做裁判,他们的是非对错,大唐说了算。李

诚正要告退呢,李世民抬手招呼:“等等,新罗百济倒也罢了,高句丽,不好办啊。”

“陛下,高句丽如不肯从,则令幽州总管,以轻骑扰边,再搞几次操演,令可禁绝起商路,驱逐其使臣。以彰显大唐之威严。”这一套李诚在新闻里看的多了,没看见现代的半岛局势,动不动就联合军演么?

大国外交,最终还是为了国家利益服务。做老大的,就是要刚猛,事情的发展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大唐现在的地位,就是现代的灯塔国一般。不过因为交通和距离的因素,缩小到了东亚的范畴内。

“朕知道了,高昌之事,朝廷欲设安西都护府,侯君集谏言,归还焉耆被高昌掠夺的土地人口及牛羊。自成亲历此战,有何看法?”李世民把话兜了回来,不想再谈半岛三国了。

“陛下,按照臣的意思,焉耆那边,归还牛羊,再拨一点粮食就可以了。土地和人口,大唐也是缺的。尤其是在高昌,那边的人口可不密集啊。”李诚想了想,还是说了真话。

其实李诚心里很明白,李世民同意了侯君集的意见。

“此言明日在大殿上说吧。”李世民露出戏谑的表情,仿佛看见李诚明天在大殿上被群臣集火的场面,好刺激。

“呵呵,臣担心焉耆使者要哭晕在大殿上,臣就不做这个恶人了。”李诚很果断的放弃了抗争,这应该是朝廷上下君臣之间,达成共识的事情。自己一个人,还是算了吧。

李诚再次告辞离开,李世民叹息一声,起身背手在书房里踱步。李诚的建议,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难的是朝廷内部,总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在半岛的问题上。

高句丽不是高昌,完全是两个概念。高句丽很强,这点隋炀帝已经证明过了。朝廷内部,对于高句丽的态度,存在着分歧。历史久有征高句丽之心,却一直没提出来。就是因为反对的力量太大。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魏征。

李世民悠悠叹息一声,现在还不是时机,至少眼下更要紧的事情,不是高句丽。回

到家里的李诚,迎面见着的是崔媛媛,手里拿个本本递过来:“有人送来了厚礼。”

李诚接过本本看一眼,新罗使者朴正勇,送来了一份“土产”,百济使者,也送了一份土产,唯独高句丽没有送礼。真不会做人。礼单附拜帖。关

于高昌的后续事宜,次日的朝会上,终于有了个结果。长孙武及“倡议”下,大臣纷纷附和,李世民最后拍板,以浮图城为庭州,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乔师望为第一任都护。

至于鞠智盛,则被李世民拜为左武卫将军,爵金城郡公。什么意思呢?安心呆在长安,一辈子夹着尾巴做人到死吧。唐朝第一次对西域露出了野心。李

诚当然是没上朝的,在家里睡觉呢,这不是还在假期么?早晨起来,那边估计都散朝了,蹲在门槛上捧着大碗喝粥。立秋过了,天气还是那么热,但是夜里凉爽了一些。

这个时代平均气温偏高一些,对于农耕文明来说,算是个好消息吧。不像明朝,小冰河时期。如果不是小冰河时期,明朝的国运还会坚持一段。

自然气候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太重要了。明朝那种冬天,真的能冻死一片一片的。“

媛媛,派人去通知一下,今天我的在家,想来拜访的就来吧。”李诚指的自然是朴正勇和沙罗,人家送的东西可不少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