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书剑盛唐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回程偶遇故人

书剑盛唐 第四百四十七章 回程偶遇故人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5 02:59:40

第四百四十七章 回程偶遇故人

其他人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了,本来嘛,有人主动请缨,你何必反对呢?

裴行俭深呼吸:“多谢自成先生!”说完,深深鞠躬,但是态度却没任何变化。

李诚无奈的看着他:“早知道就不给你说那些了,回去怎么跟苏定方交代啊。”

“大丈夫志在千里,西域虽苦,却是男儿建功立业的好所在。”裴行俭素有大志,只是以前没有机会展示,现在机会来了,不想错过了。

李诚见无法改变他的决定,看看侯君集道:“总管,诚无话可说了。”

侯君集大喜过望,最麻烦的问题解决了。裴行俭留下来做西州总管,再合适不过了。别看都是总管,西州总管真的摆不上台面,就是个留守边疆的苦逼。看看朝廷派来的官员就知道了,都是一些混不出名堂的寒门子弟。

家世好的谁愿意来这里受苦呢?能活着走到这里,都算是老天保佑了。

“不能小看青史留名的人物啊。”好逸恶劳固然是人的本性,但是有的人天生就是要做大事的,无论怎么改变,他都会走在既定的轨道上,不会发生多少变化。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有人主动留下,那再好不过了。再

李诚的建议下,本着自愿的原则,除了两千人属于军令留下的性质,本着自愿的原则,又有三百多人愿意留下来。这些人愿意留下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是想混出个人样子,几年之后再回家的。还有就是一些因为土地留下的。

因为土地留下的人居然是多数,这让人有点意外,唐朝的均田制,到了贞观中后期,就有点难以为继的意思了么?李诚特意了解了一下,这些人本来是有土地的,但是因为家里孩子多,这才自愿留下。

李诚把能留下的都留下了,军械,工具,棉大衣什么的,一件都没带走。收

拾好形状,要塌上归途的前夜,裴行俭特来拜见李诚。李

诚在营中置酒,招待裴行俭,两人喝了一阵酒之后,裴行俭才正色道:“如何立足西域,还请先生教我!”李诚想了想:“环西州者,皆蛮夷也。彼被畏威而不能怀德,故当以威为重,德为轻。”

裴行俭道:“总管拟将高昌所掠焉耆之土地、牛羊、人口归还,先生以为然否?”

李诚稍稍沉吟方道:“牛羊可以归还,人口,土地就不必了。这个事情我知道了,最终还是要陛下裁断的。你可以有限的支持焉耆向周边扩张,但不要让焉耆觉得好处来的很轻松。要得到好处,就必须有足够的诚意和付出。”“

再有,不能单单扶持一个焉耆,驳马在浮图城,你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他的情况比较特殊,想回西突厥北庭已经不可能了,所以一定会抱紧大唐这条粗腿的。但还是那句话,有限度的支持。”李诚又补充了一句。裴

行俭点点头:“明白了,不能让一家独大。”李诚点点头:“就是这个道理,西州周边,绝对不能出现一个强大的部落。用一切手段,拆分他们,然后维持一个一个小部落的局面。你要做这一片的仲裁者,懂了么?”

裴行俭非常聪明,很快就明白李诚的意思了。点点头:“学生明白,然西突厥南北二庭,如何处之?”这个问题就比较麻烦一点了,因为西突厥的南庭也好,北庭也罢,单个拎出来,都远远强大于西州。

“还是那句话,绝对不能让西突厥合二为一,不论南北,一旦归一,必然会挑战大唐对西域的统治秩序。他们就是喂不熟的狼,迟早会成为大唐的对手。如果你只是短期留在西域,三五年后回去,那就另当别论了。”

“某欲效班定远之事,还请先生教我。”裴行俭态度很坚决,这是要扎根边疆了。

“首先是屯田,解决粮食的问题,其次是人口,心向大唐者,厚待之。凡事都得先有人,没人什么都做不成。最后是军事上的选择,南北二者,谁强就压制谁。先披着朝廷的虎皮吓唬,吓唬不住就动手。打不过就撤回固守,等待朝廷的增援。”

“总而言之,态度一定要强硬,任何敢于挑衅大唐威严者,必除之而后快。那些愿意跟随大唐旗帜者,要给于相应的好处,让他们觉得没吃亏,还有点小赚就行了。别给多了。”

西域这地方,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就是要不断的抽打,慢慢的驯服。

现在如何,李诚不去管他,将来则因为丝路在唐朝经济中的重要性增加,朝廷必然会大力的拓展西域。到时候,才是裴行俭大展拳脚的机会,现在还是早了点,留下太苦了。

李诚将自己对西域的了解,改头换面,用预测的方式,能告诉裴行俭的都告诉他了。将来的裴行俭会做到什么样子,李诚真的不知道了。毕竟历史的进行了一点小小的微调。

押着高昌贵族,西征大军终于踏上归途,这一次准备更为充分,但是运气差了一点。遭遇了一次沙暴,损失一成的人手。李诚这边因为落在了后面,反倒是避开了沙暴的中心,损失忽略不计。经

过这个事情,李诚再次体会到了,这个时代的西域,何等的危险。同时也反应出了另外一个现象,那就是如此充满了艰辛和危机的丝绸之路,在唐朝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天

下熙熙,皆为利来。足够的利益面前,什么风险都有人敢于去闯一闯的。

走出沙漠之后,回头看着漫漫黄沙,良久!再回头时,李诚觉得,如果有可能的话,自己不打算再走第二次了。三军穿过玉门关的时候,无数唐军官兵潸然泪下,活着回来了。更

令人意外的事还在后面,蓬头垢面的李诚,看见了路边的人堆里有一个熟人。李

诚勒马停下,冲路边的熟人招手道:“你怎么在这里?”

成柱激动的不能自已,冲上来冲李诚拜服道:“成柱见过先生,先生一向可好?”李

诚翻身下马,冲这个昔日拦着他的游侠儿笑道:“我挺好的,倒是你,在玉门关做啥?”

成柱挠挠头道:“小的游历陇右,结识了一群兄弟。当初大军过关,小的重病在床,耽误了随军而行。如今朝廷露布上说高昌为西州,便欲前往西州闯荡一番。这一辈子,再关内呆着,怕是没有甚么机会出人头地了。”李

诚惊讶道:“沙漠道路难行,兼有不测之风云,尔等妄自闯入,怕是要凶多吉少。”成

柱豪气道:“兄弟们早就相好了,跟着一支商队往西州去。此前还打问过一些老向导,做好了一应准备。男儿大丈夫,总不能蝇营狗苟一辈子吧?”

李诚听了不禁感慨:“既然你下了决心,我也不劝你。这样吧,晚上到军中来,我给你写封信。你拿着信去找西州总管裴行俭,不怕没有用武之地。”

大军在玉门关休整三日,然后才继续上路。期间李诚送走了成柱,还赞助了他一些物资。成柱这波人也很有意思,都是一群游侠儿,在地方上就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到了西州,没准还能发挥出大作用呢。这

个年代的年轻人,似乎更为激进一点。他们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有一个发挥的空间。成柱这波人还不少呢,一百来号人,不少都是读过书的,家庭环境都还不错。都是因为个人的原因,类似崔成那种,在家里不受待见的。

一群年轻人,凑在一起,不怕天高地厚,要去西域打拼。送走他们的时候,李诚不禁追思前汉,大军出征时,无数青年自带干粮和兵器,跟着大军一起出征。三千人的队伍,最后能给你膨胀出三万来,这都是比较少的。

汉唐有异曲同工之处,两个朝代都是把着力点放在了西域。两个时代,都不乏胸怀豪情壮志,一路往西的青年才俊。过

了玉门关,大军的行军速度反而慢下来了,沿途不断有辅兵离开队伍回家。没到一地,官员对于西征归来的各位将军趋之若鹜,不消说是看好他们的前程了,要提前投资。

李诚对沿途的宴请一律拒绝,不是不给面子,而是真的不喜欢这种应酬,没什么意思。装病成为了李诚最熟悉的手段了。一路低调的李诚,回到长安时,已经是九月。重阳节都过了。大军出现在长安城外的时候,这个古都再次沸腾了。

这个时候,李诚想低调都低调不起来,城外十里长亭有人搭建了一个巨大的棚子,上面写了一行打字“平康坊群芳恭迎自成先生回家”。后

来李诚才知道,为了迎接他回来,平康坊的娘子们,集体罢工休假三日。不断的派人往西,打探大军的行程。

这个事情的发起者,自然是若儿,别人也闹不出这么大的阵仗。发起归发起,响应的热潮还是出乎了预料,尤其是那些年老色衰的娘子,更是热情饱满的投入进来。对

于她们来说,李诚的恩德,不啻再造!

至于那些正当红的娘子,可以理解为蹭热度!如果能被李诚看上眼,得一夕之欢,身价将暴增。可惜,这样的例子,至今没出现过。明月是个例外,而且她成了李诚人之后,就再也没接客人,而是专心的搞剧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