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书剑盛唐 > 第二百四十章 希望

书剑盛唐 第二百四十章 希望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5 02:59:40

第二百四十章 希望

“权长史请讲!”李诚示意他坐下说话,两人对坐时,权万纪语态诚恳道:“齐王之事,可否由权某单独上奏陛下,权某毕竟是长史,此职责所在。”

李诚沉吟良久才道:“此事,不如这样,李诚的奏折里,只提有贼人夜入驿站,惊动李某并擒获,交予地方处置。如何?”权

万纪听了立刻起身作揖:“如此,多谢自成!”

这是事情得分怎么看,权万纪是有责任的。不过责任不算特别大。但是这里面有个关键人物,那就是齐王李佑。如果按照李诚之前的意思,拿着那份口供,李佑没准王位都保不住。按

说李诚是希望把李佑搞死的,这仇家多活跳一天,李诚就时刻存在危机。问题是,这点事情肯定搞不死李佑,最多就是个流放。李世民心里会怎么想呢?打蛇不死,总归是个隐患。还不如卖权万纪一个面子,让他去怼李佑,吸引火力。

等几年李佑谋反了,自己就把自己玩死。没准这个事情呢,还能加快李佑谋反的进度。权

万纪的心思是什么呢?他认为李佑是可以教育好的。那些妇人他都问清楚了,都是一些寻常人家的娘子,或者是商贾身边的妾室。小门小户的,给点钱就能摆平了,商人那边就不要说了,可以忽略。

屁股决定脑袋,权万纪再怎么正直,骨子里也是不太把寻常百姓当一回事的。李佑出身高贵,玩几个别人的娘子,也不算特别大的事情。

这个事情最麻烦的还是李诚这里,他要是咬着不放,李佑就得被狠狠的收拾一顿。

权万纪满意的走了,午饭前后,崔成和程处弼也回来了。获悉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崔成和程处弼顿足不已,都道:“竟不能与自成(哥哥)并肩杀敌。”休

息一日,继续上路不提。权万纪感激李诚手下留情,离开齐州时,派了五十骑护送。这也是怕了李诚了。另外还送了两车礼物,吃的穿的用的,还有一小箱子金银。李

诚也不客气,直接笑纳了,有五十兵卒护送,这一路自然太平无事。再作死的贼子,也不敢惹这么一群人。人到登州,旅途结束了。崔

成忙着接任,熟悉情况,忙的打跌。李诚没住在衙门,而是租了个院子住下。

没有来自海上的威胁,唐朝的登州建设,自然比不了后来的明朝。简陋的城墙不高,水寨也是简单的用木栅栏围上,内有五六条大小不一的沙船,还有十几条小船。

贞观元年曾废登州,崔成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重设登州,下领文登、观阳两县。唐

朝不重视水师建设,登州所谓水师,属于地方府兵的一部分,主要是隋末乱时,多有百姓下海为匪。至今海上还有海匪活动,打劫来往商船和使节。

如今的海贸并不发达,主要是新罗、百济,时不时的有胆子大的商人来往。为了巨大的利润,这些商人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在玩走钢丝。“

当今初,海匪还偶尔上岸,劫掠地方,后来渐渐的少了。去年只有一回。”随行的府兵都尉,给李诚做介绍。站在水寨边上的山头上,俯瞰整个水寨,觉得很可怜。

“吴都尉,海船哪里打造得来?”李诚装着随意的样子问一句,随行的吴都尉很客气,微微欠身道:“沿海有些民间造船的,不过都是些小船,近海捕鱼之用。本地百姓耕地贫瘠,靠海的百姓,家家户户都煮盐补贴日子。”

登州一带并没有合适的盐场,倒是北面的长芦一带,有合适的地方晒盐。其

实盐场不过是李诚丢出来的一个香饵,真实的目的,还是在造船上面。

登州不大,万余人口,真正的穷乡僻壤。百姓的日子过的也苦,就算是打鱼的,不说捕鱼的产量少,鱼在这里也不值钱,加上地方的恶吏搜刮,收入就更少了。所

以,敢于下海捕鱼的百姓,倒是越来越少了。登州这个小规模的水师,倒是经常下海捕鱼。目的自然是改善生活。“

水师一共有多少人?”李诚继续闻讯,信步往山下走。没什么好看的,登州城依山傍海,地势险要。但是因为没有来自海上的威胁,贞观元年登州直接给废了。

“三百不足,多了也养不起。平时下海打鱼,需要时上岸。”吴都尉的回答有点苦涩,府兵制度败坏的很快,尤其是登州这地方,太穷了。唐初地方不靖,府兵还算整齐。随着太平年景的来临,府兵日渐废弛。

李诚打着巡察御史的旗号出现,他自然要小心对待。别说是他了,就算是河南道刺史,李诚要弹劾一本,也是要倒霉的。吴都尉就一个心思,把这位突然出现的御史伺候好了,免得他搞事,回头大家一起倒霉。

登州府兵,正常的情况应该是六个团,也就是一千二百人的规模,现在能拉起五百人,那都是侥幸,还有不少充数的。其中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失去土地的农民,自然没能力继续做府兵了。

府兵是自带武器和干粮,战时为兵,平时为民。

李诚在登州转了三天,吴都尉就陪了三天。这年代的造船业,李诚根本不敢奢求。因为运河的关系,造船业主要击中在内河。海船方面,李诚是想都不敢想的。什

么都没有,一切都要重头来过。现状太残酷了!“

朝廷欲设水师,吴都尉,你的好日子要来了。”李诚总算是说了一句好听的话,吴都尉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在这个鬼地方当一个果毅都尉,真不如在长安当一个队正滋润。“

果真?”吴都尉难忍窃喜,失声惊问。李诚点点头:“本御史就是来了解情况的,不过现在看来,此事很难办。水师没船,还叫什么水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造海船。”吴

都尉之前说话是有保留的,他怕李诚搞事。现在一听这话,便立刻笑道:“朝廷要造海船,倒也不难。只要有钱,民间有善于造船的匠人。可造二三百料的大船。”

料是什么概念呢?一料等于十立方尺,五百料大概是四十六顿。这么算下来,三百料也就是三十吨不到的样子。好吧,三十吨不到的船,都是大船了。多

亏这是北海( 渤海),海上风浪不大。

来到水寨,李诚更是失望,破败的辕门,低矮的草房,看不到士兵在走动。木制栈桥边上,停靠十几条大大小小的船。找一条看起来最大的船,仔细看了起来。

“此船乃水师最大的沙船,二百料。就是日子久了,时不时需要修缮。”吴都尉赶紧介绍,关系到他的前途和命运。朝廷不设水师,他就没将来。朝

廷是否要设水师,李诚的意见很重要。你说吴都尉上心不上心?

李诚虽然不是在海边长大的,但是学历史的人,肯定会对帆船时代的海船有点兴趣,自然也会去了解一些。海船最大的敌人,就是腐蚀和附着在船底的贝类。这东西一般都要定期处理,船坞里把船架起来,清除船底的附着物。

水寨里仔细的看了一圈,李诚的失望更明显了,脸上都藏不住了。搞的吴都尉紧张不已,万一这个李御史回去上奏,说登州不具备设水师的条件,那真是哭都没有眼泪啊。

“李御史,朝廷要设水师,可从民间征能工巧匠,五百料的海船,也不是造不出来。”李

诚听了微微皱眉,开什么玩笑,五百料就是大船了么?明朝的时候,郑和下西洋,那回都是两千料的海船为主力啊。好吧,那是明朝。要求不能太高了。

“吴都尉,朝廷设水师一事,容李某再仔细斟酌。”李诚多坏的人啊,心里盘算着,能不能抓住这厮的心理,榨出一点有价值的信息。

李诚没有多转悠,离开水寨回到临时居所。郑、白二女出迎,这等颜色的女子,登州自然难得一见。吴都尉不免偷看了一眼,内心暗暗羡慕,这李御史身边的通房都是这等颜色,还带着两个小丫鬟,好大的架子。事

关前途命运,吴都尉不敢怠慢,告辞李诚后,匆匆回到家中。等在这里的两个校尉,上前来迎他。“哥哥,那御史没有挑事吧?”

“挑事?自然是有的,不过不是坏事,乃是好事。”吴校尉脸上露出喜色,随即又露出担忧之色道:“朝廷要设水师了,正是你我大用之时,只是看他李御史,对海船不满意。”

“如何不满意,周边州县,就登州一个水寨,还能上哪去找满意的?”一个校尉不解道。

他们倒是不太担心,反正要设水师,就只能用他们,没别人可用啊。吴

都尉叹息道:“朝廷只是有设水师的提议,不是一定要设水师。李御史的意思,要是他觉得不行,这水师怕是弄不起来。”

啊……两个校尉也是傻眼了?一人道:“这御史可有什么喜欢的?”“

别惦记你家里的几个妹妹了,你们是没看见,李御史身边跟着两个通房,品貌上佳,便是登州城里,也找不到一个能比的。”吴都尉一盆凉水浇过来。

送女人没戏,那就只能在钱财上做文章了,问题是这帮人要是有钱,还能在这混?希

望就像肥皂泡,看着很美,破起来也快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