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剑断灯灭之时 > 第一千零二章 天高云淡(二)

剑断灯灭之时 第一千零二章 天高云淡(二)

作者:楚梦梦寻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2-25 02:58:41

第一千零二章 天高云淡(二)

楚寻语感觉有人在给自己喂水,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轮廓,咳嗽了一下嗓子,那人惊喜的叫道:“你终于醒了。”

楚寻语只感觉自己的脑袋嗡嗡作响,从被子里拿出手捂着额头,发现油腻腻的,身上黏糊糊的,看样子也不知道多久没洗澡了,身上还有些酸痛,但是也不打紧,想要坐起来,身边人立刻扶着自己坐起来了,闻见了一股熟悉的香味,认真再看,竟然是孙濛罄,有些诧异的问道:“怎么……是你?我们已经离开南疆来了吗?”

床边有个柜子,上面放着脸盆和热水,孙濛罄拧干毛巾给楚寻语擦擦脸,指了指左边,说道:“放心吧,我们还在南疆。”

楚寻语往左看去,不由得尴尬一笑,原来望尘正盘腿坐在床上,虽然脸上大病初愈的痕迹很明显,但还是挡不住他神采奕奕的和坐在床边的苗不燕说话,苗不燕从食盒里拿出一碗热人参鸡汤递给望尘,望尘啃的正香呢。

“哎?”苗不燕看见楚寻语,对望尘说道,“小哥也醒了。”

“嗯……嗯……”望尘十分“诡异”的回答,“不错,燕子你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我说小哥醒了。”苗不燕用手把望尘的脸扳过来。

望尘的床和楚寻语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过道,楚寻语无奈的挥挥手:“你好,我在这里。”

望尘十分惊喜,连忙从床上移过身子来,拿出嘴里正啃着的鸡腿,开心的挥舞道:“终于醒了,都急死我了。”

楚寻语抬头看看望尘那油腻的大嘴,在看看挥舞着的鸡腿,不由得抽了抽嘴角,点点头,望尘连忙把鸡腿递过去:“吃点吗?燕子亲自下厨的。”

“不敢、不敢。”楚寻语赶紧伸手拦住,“我已经感受到您焦急焚心的关切之情了。”

“没事、没事,回头再给你炖一碗。”望尘开心的回头对苗不燕说。

楚寻语摇摇头,看见右边的床铺的空空如也,上面的被子被踢开,问孙濛罄:“八戒呢?”

还没说完,门被一把推开,慕缘湿漉漉的,搭着毛巾开心的走进来,那咋咋呼呼的声音传来:“这水可真热,洗的可真叫一个痛快。”

“你快躺下吧,伤还没痊愈呢。”一个年轻女子扶着慕缘躺下,给他盖好被子,楚寻语再一看,竟然是许久不见的商芊。

楚寻语苦恼的捂着头,孙濛罄连忙问:“还有哪里不舒服吗?”

楚寻语没好气的说道:“看来还是没醒,这次的梦做的真差,梦见的都是一帮不正经的家伙,还不如自己家的书房呢。”

“梦?”慕缘一把拍在楚寻语肩膀上,“还没睡醒呢你,这不是梦。”

“嘶——”楚寻语倒吸一口冷气,身上的伤一阵疼痛,回过神来,诧异的自问一句,“做梦应该不会疼的,我为什么会疼。”

“因为我们是真的。”孙濛罄笑着摇摇头。

楚寻语疑惑的抬起头看着她,慢慢伸出手,尝试着摸了摸孙濛罄的肩膀,孙濛罄有些尴尬的回答:“有人看着呢,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

楚寻语不管那么多,用手一捏,孙濛罄疼的一下抓住他的胳膊,斥责道:“轻点,你这蛮牛力气太大。”

“原来都是真的。”楚寻语松开手,坐正了看看左右,松了一口气,感激的看着苗不燕,“那应该谢谢教主你放她们入境了。”

所有人一愣,随即苗不燕不好意思的拢了拢头发,低声说道:“我已经不是教主了,而且她们也不是我放入境的。”

“哦?”楚寻语一愣。

望尘岔开话题,拿着毛巾站起来说:“让她们告诉你吧,走,轮到我了,我去洗个澡,燕子你去厨房看看还有没有汤了。”

苗不燕笑着点点头,跟着望尘就走出去了,孙濛罄责怪道:“你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楚寻语茫然的摊摊手,问道:“怎么回事?”

众人七嘴八舌的便把这些天来的事情告诉了楚寻语……

原来那天自从楚寻语三人陷入昏迷之后,发生了很多事情。因为楚寻语他们成功的净化了那片椎牛万花山给旁人起了大大的提示,后来由中原禅宗佛道大神通者高僧联手施法,遏制住了失控的形势,而后在苗不燕的指引下,又刨开了黄金城,找到了椎牛万花山的根基加以摧毁,但是黄金城遗址已经化为一片地下熔岩火海了,能抢救的古滇国遗物实在不多,而且所谓的椎牛万花山失控的本质其实是因为地下火山熔岩正在吞噬一切,椎牛万花山失去了阵法的控制不过是在“逃命”而已,疯狂的转化一切争夺适合它自己生存的环境,到头来别人还是没办法得到庄蹻留下的宝藏,他带着他的怪物大军和黄粱一梦回到了地底深处。

但是变化最大的还是百中教,百中教在南疆自立这么多年,不归王化,历经几朝,这一次正如所有人预料的那样,汉人来了,就不会走了,此次借着赈灾救援的名义北面蜀中三杰带人前来,东面大海骸谷战舰旗帜飘扬,还有大批的禅宗佛道高人以及其他门派,地面上也有朝廷的正规军队介入救治平民百姓,就是由兵家外门传人,大将军沐英率领的,孙濛罄因为楚寻语的缘故一直在边境,这次也是夹在其中进来的。

等椎牛万花山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了,收尾事宜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是天上地下,三军齐发,重重包围鄯阐城,百中教此次折损人员众多,而且都分布在四面八方赈灾,实在无力阻挡汉人军队前来,等围了个水泄不通的时候,那就坐下来“谈谈”吧,百中教自然慌了神,这一回可没有元蒙能做筹码了,不过也还好,有困难找昆仑,昆仑派了一队使者过来,来的还真及时,正好在这节骨眼上进驻了,昆仑使者团为首之人也不一般,朝廷还得买他几分面子,乃堂堂玉虚四子之一段辰雨,他代表昆仑,希望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聊一聊,还得喝杯普洱茶,好多年没喝到了。

此次朝廷兵马全是由大将军沐英率领,谁都没想到百中教会主动求援放汉人一路畅通无阻的进来,而且总坛人数不多,防御松懈,所以朝廷急调附近刚刚平定吐蕃的沐英带大军前来,汉人修真者除了佛道高僧以外,全部奉命配合他行事,沐英本来打算派个使者送个劝降文书进总坛走走过场,因为知道百中教肯定会拒绝,所以就等着号令三军,天上地下,三军齐发,已经立下军令状,小小鄯阐城,三天之内,就让它彻底消失,但是没想到昆仑派段辰雨过来打圆场了,昆仑一出,江湖群雄皆罢手,没有修真者的帮助,百中教如果真反抗,那就直接暗杀沐英完事,这仗也没法打了,没办法,所以沐英也只好就地驻扎,连夜呈文八百里加急上递,不到十日,朝廷又派来了一小队人马过来,众人再看,竟然是皇十一子“蜀王”朱椿,朱元璋下圣旨,让他带着公文和使者,从最近的封地蜀境匆匆而来,进驻总坛和百中教彻谈此事。

朱椿是个聪慧通达,博学贤明的皇子,非等闲之辈可比,在蜀山人的护送下一路赶来,在昆仑人主张下,五大寨核心首脑全部到召集赶来,但是殊不知,到达教内的第一晚,朱椿把一封朱元璋的亲笔御信悄悄给了苗不燕就离去了。这件事鲜为人知,哪怕望尘他们都不知道,这封信是朱元璋亲手所写,看那歪歪扭扭的一手臭字就知道了。信中,朱元璋清晰的表达了劝降和责怪之意,因为当初是因为常遇春的缘故,才答应苗不燕统领百中教自继续自立,朱元璋深爱常遇春勇将之才,当年,在南疆无主,战争最危急的时候,苗不燕接到刀玉鑫派来的使者要接她回去主持大局,常遇春带着苗不燕来见朱元璋,朱元璋也没想到身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丫头片子竟然贵为百中教教主。

苗不燕答应朱元璋助明军一统天下,不会在后背插上一刀,朱元璋答应给南疆支援粮草辎重,尤为重要的是,苗不燕答应在天下平定之后,将会嫁给常遇春,用“和亲”的方式促使南疆归于一统,这里面主要考虑了南疆异族众多,多少年来对汉人成见太深,天下大定,常遇春必定封王,所以用和亲这种千百年来屡试不爽的方式来使南疆归于一统的方式显得更好,一味的用武力征服终究不得民心,很难保证日后再生异变,对少数民族历朝历代君王如汉武帝等等,皆是用和亲一策。试想一下,百中教的草头天子是个姑娘,嫁给了中原王侯,还是手握重兵的中原王侯,足以彰显南疆的地位之重要性。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苗不燕在教内饱受非议,被指责偏向汉人的原因了。

但是天公不作美,做梦也没想到常遇春会英年早逝,朱元璋得知常遇春身陨的消息第一件事就是想到了南疆,那时候战局已经好转,但还是派遣了使者来百中教试探苗不燕的口气,苗不燕强忍几年之内连丧父、夫两位至亲的巨大悲痛坚定不移的回答了朱元璋,势必完成诺言,遵守和明军盟约直到天下一统,这里面最大的功劳就要归属于常遇春。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常遇春此人,此人是个很特殊的存在,世人皆知常大将军乃大明元帅,能征善战,和徐达并称明军双壁,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大都是勇武过人,但殊不知,这个山贼出身的没什么文化的泥腿子,却心思极为细腻,要不然也不会被民间百姓称为“天下奇男子”。

常遇春自由家贫,出身草莽,自幼习得刀枪棍棒,身手了得,后来时运不济,落草为寇,赶上红巾军起义,天下大乱,这才开启了他一辈子纵横沙场的短暂而又光辉的人生篇章。但熟悉他的人就知道,其实常遇春是个很有头脑的人,没读过书也不丢人,毕竟咱们有一说一,朱元璋带出来的那帮人有几个读过书的?楚寻语当年作为第一批投靠他的修真者那肚子里的墨水都够明军那些人喝一生的,楚寻语虽然跟着徐达的部队北上,但对常遇春此人楚寻语一直有好感,认为此人若是读书明理,堪比岳武穆或者赵子龙,因为他拥有长远的目光和勇敢变革人生的大魄力。

常遇春最早出身在农家,不甘心种一辈子田,正好天下大乱,学了些刀枪便做了强盗,投靠了一股绿林大盗,也算红巾军旗下一支不入流的人马,过了一段时间杀人越货的勾当虽然感觉痛快但总觉得人生无意,恰好朱元璋在附近小打小闹,经过观察发现此人能成大事,也不枉为大丈夫一场,所以收拾了东西就投了朱元璋,起初朱元璋是看不上这个响马贼的,自己是起义,还是有区别于这种打家劫舍的强盗,但常遇春不仅作战勇猛,履立战功,还在闲暇之余经常暗自读书,看不懂也得楞看,时常抱着书本往修真者堆里扎,不懂就问,那会有个来自摘星楼的修真者说话刻薄,讥讽的问他,一个打仗的将军攻城拔寨就行了,读书可比杀人难,你多杀几个人就能当大官,荣华富贵,还读什么书?你就算读一辈子书都不一定能当状元,反而越读越穷。常遇春倔强的回答,不,打仗时是靠杀人,但打完仗就要靠读书来当官了。由此可见,此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眼光长远,有自知之明和人生志向,引得楚寻语多看了他几眼。

后来呢,命运弄人,苗不燕和他私定了终生,本来不管自己的事情常遇春也不会多管闲事,但偏偏自己未来的夫人竟然是百中教教主的女儿,所以不得不思考南疆的问题了,这也是当初为什么徐达北上,他南下的原因。常遇春知道自己是个粗人,不懂天下大事,于是经常主动接近文臣,他问过朱升,也问过刘伯温,更探过朱元璋的口气,得出的结论都是一致的,南疆暂时不得罪,但是没有未来,因为南疆自立这条路是走不下去的,所以经过数年的考虑和商议,决定南疆还是要归于一统,而苗不燕自幼在中原读书,深知中原的繁华,也深受其影响,赞同了这个决定,从而演变出后面的事情发展。人常言,常大将军平南方,唯有南疆是例外,但是殊不知,早在数年前,他已经埋下了平定南疆的大计。

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最怕南疆倒戈,可苗不燕坚定的完成亡夫的大计,继续帮助明军,朱元璋深爱常遇春,看见百中教的态度一如既往心中稍安,于是也没有动刀动枪,甚至想过,等开了国,在寻一位知书达理的皇子来南疆提亲,继续完成这个和亲大计,但没想到天下刚大定不久,苗不燕就被赶下教主大位离奇的失踪了。此时的朱元璋也不是没动过南疆的脑筋,想趁其羽翼未丰,声速剪除这一心头大患,但大多数人都不同意,主要是因为天下战火刚刚熄灭,百姓正在休养生息,此时去攻南疆,势必引得百中教团结一心对外,徒劳甚多,所以只有等南疆自身内乱才有良机,这才又让南疆有了这几年的喘息之机。

命运再一次发生了改变,天知道苗不燕后来在楚寻语的帮助下又夺回了大位,接到报告的朱元璋心情甚好,苗不燕也派人频频在边境示好,朱元璋已经开始暗中考虑和亲的皇子人选了,至于是谁,想必大家也猜到了,这不,已经派来了,就是眼前的这位知书达理、风流倜傥的年轻蜀王,皇十一子朱椿。

就在几个月前朱元璋考虑和亲皇子是谁的时候,万万没想到百中教又演了一出去找黄金城的闹剧,说实话,哪怕这时候南疆举兵打仗朱元璋都不会在意的,但偏偏这出戏码挑的是黄金城,这可是我们这位朱大皇帝绝对不会允许的,这要是要百中教得到了那些传说中古滇国遗留的惊世骇俗的力量那还了得?所以才暴跳如雷决定征讨南疆,庄蹻倒是挺上道,椎牛万花山这么一闹,弄出了朝廷一直苦苦企盼的南疆内乱,百中教搬石砸脚没挖到庄蹻的宝藏反而被咬的不轻,这不,顶不住了,向中原求援,于是顶着拯救南疆苍生黎明的高帽明军三军开动,名正言顺的攻了进来,围了个水泄不通,本打算一锅端掉了事,但昆仑出面了,因为宋祁等各大派元老在得知南疆求援的消息以后,明锐的觉察到南疆要变天,于是立刻谏言朱元璋,百中教,不能亡。南疆异族众多,本来就对汉人成见过甚,而且百中教在南疆经营多年,赈灾治民,颇得民心,此番是打着救援的名义入滇,师出无名,倘若动了刀枪,杀了南疆的衣食父母,很难保以后不会出第二个百中教起兵反叛,这样的举动无异于动摇民心,而且百中教助大明开国有功,是功臣,也算半个诸侯王,还有修真者的身份在其中,此刻明军开战落得个杀功臣、背盟约的口舌,所以还是攻心为上,收百中教易,收南疆异族人心难。为此宋祁还把段辰雨派过去稳住局面。

朱元璋好歹是个皇帝,这点见识还是有的,所以先礼后兵,信中提到了多年前的约定,并且派来了年轻俊美的蜀王,希望能打动苗不燕,哪怕就算看不上朱椿,朱元璋也言明了,满朝文武,皇子贵族,随苗不燕挑选,但凡看中了,就把这门亲事给办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南疆已经到现在这个地步了,若是真动了刀兵,谁赢谁输一眼既明,何必辜负了当年常遇春的一片苦心呢?拼的鱼死网破毫无意义,而且昔日也是常遇春和苗不燕主动提出这个计划的,也要信守诺言。

苗不燕看着这封书信整整思考了三天,终于出面,和朱椿讨论归降的事情,至于说婚事,放在一边,南疆归定了,请皇上放心,但婚事,苗不燕以常遇春命丧不远,不愿婚嫁为由暂时搁置了。

这个决定在教内引发的地震级震动是肯定的,苗不燕也和海丹等人商讨了许久,很多元老、寨佬老泪纵横,在总坛门口长跪不起,甚至还有人自裁以明心志,附近无数百姓都聚集过去想看看未来会如何,只不过中间隔着明军大营也靠不过去。

蜀王朱椿和大将军沐英都在积极的争取和平诏安,但百中教的人大都不愿意接受朝廷管辖,一时间,谈判陷入僵局。此刻,苗不燕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建议,那就是,南疆,归朝廷,百中教不归,归谁呢?归修真界,百中教此刻作为修真者的一个门派,和其他门派一样,享受同等的权利和待遇,从此远离世俗,不理红尘,归入魔道,必须由万道之祖昆仑亲自册封。

这个提议很快被朝廷通过了,因为昆仑出面答应了这个请求,宋祁亲自撰写了册封文书命人送过来,承认了百中教的江湖地位,从此,剥离了凡间统治,成为了自由自在的世外门派,归入魔道,教内所有人等皆是自由之身,无需服从任何世俗皇权,只受天道约束过往种种恩怨从这一刻开始,都不在计较了。

当苗不燕站在总坛上拿着册封文书宣布这一消息时,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说出了大左祭最后的那句遗言:“盅!师!就!是!修!真!者!”大伙看看南疆,看看子民百姓,再看看外面的世界,南疆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了,百中教这种独树一帜的统治地位也走不了多远了,中原的繁华、文化、艺术、民生等等已经甩开南疆太远、太远,倘若真的想南疆的子民吃的饱,穿的暖,有田种、有书读,那么,是时候做出改变了,英雄意味着希望,而希望恰恰来源于改变,我想,这一刻,真的到来了,离开,对百中教是一种解脱,也是一个自身进步的选择,而对南疆的子民来说,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番话说完,多少人哭了,也有不少人高兴,对于老人来说,或许一时半会接受不了,他们只能接受是被门外的大军压境所逼降的;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却反而能理解苗不燕的话。苗不燕走下总坛的时候,她也完成了在教主大位上的所有诺言:南疆,归于一统;百中教,绝不灭亡;百姓,会有更好发展。

经过两个月的协商,终于敲定了一切,苗不燕今年教主任期到了,正式退位,经过五寨共商,由海丹接任,百中教将搬离鄯阐城,另择灵气上乘、远离世俗的佳地另立山门。南疆正式设立布政使司,所有本土军事力量归都指挥司节制,由沐英出任统领,因沐英封侯,持丹书铁劵,所以沐家永镇滇地,沐王府一脉由此而来。南疆内地设府、州、县三司,偏远地区尊重异族民俗,沿用土司制。民间大力推行屯田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民心,发展民生。自古滇国、大理段氏、百中教三任统治至今的自立南疆到此正式落幕,庄蹻、段思平、明典教主三位枭雄反复争夺的偏安隅地也归属了它应该归属的地方,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楚寻语听完心中宽慰不少,这个结局恐怕也算是皆大欢喜,想来也是,在南疆这么久,确实发现了百中教这种半修真者半皇权的统治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但说来也是讽刺,本来已经离开庙堂,成为江湖人,却还是因为误打误撞黄金城完成了当年自己一直帮朱元璋在做的开疆拓土的事业,这块神州大地上最后一块土地也被楚寻语帮明军“征讨”了,相反却是百中教正式回到了江湖中,自己也算完成当年的诺言,帮大明征服所有了所有的神州浩土。

孙濛罄刚说完,忽然又有人进来了,原来是海丹带人来看望了,众人连忙起身,海丹示意有伤在身不必多礼,开心的说道:“你们醒了就好,本打算你们再不醒就要带着你们搬家了,来看望你们一眼,发现一切都好就行。”

楚寻语点点头,忽然想起了什么,连忙问:“教主……哦!不是……掌门还是什么?刀玉鑫、沙马俄里他们呢?”

“称呼还是教主没改。”海丹也乐的摇摇手,“沙马俄里大寨主他累了,这次等我们一切稳定就退下来修行了,用你们中原话来说就是当长闭关老了,至于说刀玉鑫……”海丹沉默了一下,摇摇头,“下次她施术你们躲远一点。”

“什么?”楚寻语和慕缘都没听明白。

“怎么?不记得了吗?”海丹看着众人,“刀玉鑫大寨主以身殉道,施展了大神通术,净化了土地,为我们指明了道路,而你们当时距离太近,也被波及也重伤了,所以你们以后要小心,这种时候就要离的远一点,只可惜了刀玉鑫大寨主,尸体都没找到,落了个形式俱灭,教内会为她树碑镂铭,写明她灭亡大理国,忠于教主,勇猛征战,力闯黄金城,击退椎牛万花山等等英雄事迹,表彰她那杰出的一生。”

楚寻语和慕缘互相看了看,悻悻的点点头,异口同声的回答:“还是教主英明啊。”

寒暄了一番,就把海丹打发走了,慕缘撇着嘴对楚寻语抱怨了一句:“得,又白忙活一场,功劳都是人家的。”

“知足吧你。”望尘洗完澡和苗不燕端着鸡汤过来,递给他们,“没把死了这么多人的账算在咱们头上,我们就偷着乐吧。”

看见苗不燕沉默不语,楚寻语笑着对她竖起大拇指鼓励:“了不起,我们的小教主,真没想到当初在军中常大哥私藏的那个姑娘,多少年后我们还能见面,还能看着你完成这样伟大的事业。”苗不燕不好意思的拢了拢头发。

“咳……咳……”望尘连忙咳嗽两声。

“行啦。”慕缘讥讽道,“人家都死了,你吃哪门子醋。”

众人一片大笑,忽然楚寻语看见在一旁的商芊,诧异的问道:“妹子你怎么来了?”

“哦?我呀。”商芊呵呵笑着说了她的事情。其实不是很复杂,商芊从家里闭关出来以后,听闻楚寻语一行人在蜀山刚刚打完仗,就又动起了当年闯荡江湖的念头,实在太刺激了,上一次和楚寻语他们一起经历了好多精彩的江湖冒险,于是又一次偷偷背着琴溜了出来,跑到蜀山去,结果赶到蜀山去的时候,楚寻语三人都已经南下了,没办法,又往南疆跑,但是不想在边境被盅师认出来拦住了,因为是法家人,没有法家的公文不许进,只好气的在原地逗留,不久就遇见了孙濛罄,原来商芊偷溜出来以后她父亲开始发现是去了蜀山,那就放心了,没想到蜀山来人说商芊又跑到南疆去了,这可把当爹的吓坏了,恰好法家和兵家关系不错,孙濛罄不是为了随时救援楚寻语朝家里借兵了吗,所以赶紧让兵家人帮忙统治孙濛罄,找到法家的这位大小姐,孙濛罄正好带着一支人马在边境驻扎,于是不废什么力气就找到了商芊,也写信回了法家,商芊不愿意回去,想出来玩玩,由孙濛罄带着兵马保护着,不会出什么事情,这才让法家人放心,这不,孙濛罄正好要找楚寻语,借着这次诏安的机会就带着她一起来了。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望尘对慕缘连连使眼色,慕缘一愣,随机明白过来,赶紧从怀里往外掏:“妹妹,这都是这次我在南疆给你淘的一些小玩意儿,瞧瞧有没有喜欢的。”说完叮铃咣当一大堆,什么银器啦小首饰啦等等,铺的满床都是。

众人都凑了过来,孙濛罄嗔怒楚寻语道:“你瞧瞧人家,都知道带礼物,你也不送个给我。”

楚寻语正喝汤呢,连忙放下碗,连声叫冤:“天地良心,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三个一起初来南疆那会换来的,一切放在这个财迷手里,我送你的东西也在那里面,你别听他的,不信你看这个……”

“你别动。”慕缘打开楚寻语的手,嘿嘿笑着对商芊说,“妹妹你先挑。”

“咦?”商芊好奇的拿起一个独眼面具。

“啊!”众人大吃一惊,楚寻语连忙示意孙濛罄把门关上,苗不燕夺过来指着慕缘说,“这不是威拿努高的召魂面具吗,你怎么把这东西也带出来了。”

慕缘跪在床上一把抢过来:“你别动,教主一言驷马难追,你答应赐给我的,所以当时完事了我就顺手拿了,你可不许反悔。”

苗不燕哭笑不得的说:“你懂什么,古滇国的东西特别敏感,这次和谈特别言明了,此番黄金城里能抢救出来的遗物必须登记造册,百中教要严加管理。”

楚寻语安慰道:“教主你放心,这小子也就是个财迷看古董,瞧不出门道光看热闹,这玩意儿对你们来说威震四方,对这小子来说不过就是个面具,他又不会你们召唤的法阵符文什么的。”

“谁说的。”慕缘不服气了,“刀玉鑫当时施法用的那些东西我看一遍就会,这算啥。”

“你说你都记下了?”众人惊呆了,楚寻语这才想起来这小子最大的特长就是学习,他那一身本事十有**都是看一遍学个半吊子回来的。

还是望尘经验丰富,点醒了众人:“别听他胡诌,他就算记下来又如何?他又不是盅师,这东西要盅师之血才能施展,你可别以为我们家燕子随时随地给你割手腕。”

“这个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苗不燕沉思了一会,“教内有一种珍贵的血蛭,封存着大神通者的盅师之血,用来以备不时之需,用途很广,如果真要施展可以拿一条出来能暂时获得盅师之力。”

“瞧瞧,还是苗家妹妹聪明。”慕缘乐了,“那海丹托我们的福当了教主,怎么着,给我们个大虫子玩玩也不是不行,得了,回头我找他要。”

“你歇菜吧,”楚寻语怒道,“不懂行就别乱来,你施展的那些半吊子术哪会不是要你小命的,你还想什么什么盅师之力,你又要找死了不是?”

众人正打诨呢,忽然商芊拿起了那盏黑灯的卷轴,问道:“这也是庄蹻的?”

大伙一下愣住了,慕缘指了指它,问道:“整半天都忘记这玩意儿了,老几位,现在怎么说?咱们拼了命似的杀出黄金城,就为了这玩意儿,我还被庄蹻打的和猪头一样,现在倒好,那帮人要把我们八个全赶尽杀绝了,这东西就是解决一切的关键,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