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来1992 > 第233章 内燃机厂

重来1992 第233章 内燃机厂

作者:初雨彩虹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2-25 02:55:15

第233章 内燃机厂

蜀川内燃机制造厂,这厂历史悠久,建厂已经近三十年的时间;厂子建立的目的,也很简单,为了华国的安全。建立伊始,就获得了全国的技术支援,在单缸柴油机领域,绝对的在全国排名前列的存在。

郑琳跟随在韩松林的身后,轻声问道:“老板,要是真的收购这厂子,是将厂子给搬到阳河吗?”

“不,就放在江中。阳河到江中的高速马上就要通车,到时候,两地的交通就将不在完全依靠国道。有了高速,两地来返的时间要近很多。”

有了高速之后,两地之间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罢了。

“到时候,将福星工业的发动机研究项目组,全部并入到蜀川内燃机厂。”

不断的强强联合,才是王道。

每一家厂子,都会有自己看家本事,将这些技术整合起来,韩松林就不信,搞不出来令人惊喜的产品。

当然,想要实现技术大整合,难度上面也不小。

林薇微微皱着眉头回头看了眼韩松林,也没有说话。

韩松林注意到此:“林组长放心,对研究人员的待遇,不会有任何的变化。”

林薇:“我不在意待遇!”

不在意?

韩松林真的要信了,那才有病。

待遇是地位直接的体现,没有好待遇,你跟人家说,我多么的重视你们,谁信啊?

给三五百的工资,叫重视?

反正韩松林不信的。

“如果我们真的收购了蜀川内燃机厂,那么必然会将这里,打造成为国内最先进的柴油机生产基地。”

汪辉成拍了拍手,心里面暗自下定了决心,这厂子,必须得要卖给韩松林。

即使市里面吃点亏,那也可以。

“韩总,你就这么有信心?”听到韩松林的话,汪辉成很激动,可也不会全信。

见过太多说大话的人,汪辉成也有些免疫力。

韩松林轻笑了一下,他之前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汪辉成:“汪市长,我来跟你介绍一下,这位我们福星工业发动机研究首席工程师林薇。”

见到林薇,汪辉成心中自然狐疑万分,这么年轻的首席工程师?

他有些怀疑,福星工业的实力了。

林薇板着脸:“你好!”

汪辉成稍稍诧异了下,习惯了人见到自己笑容满面;见到人板着脸,还真的有些不适应。

他也不在意,自己都这么大把岁数了,不和小姑娘一般见识。

“林工年轻有为啊!”

林薇并没有说话。

韩松林在一旁道:“汪市长,我们进去吧!早点看完,我们好去下一个地方。”

“行,走!”

蜀川内燃机制造厂的人早就等在门口,见到一大群人过来,赶紧迎了上来。

韩松林很诧异的看着身穿中山装的厂长,感觉时间倒回八十年代的样子。

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流行。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人们在穿着上面,差异很大。

九十年代的时候,人们的穿着,已经很时尚了。

女性穿短裙,短裤,已经很正常的事情。

在城市当中如此,农村的话,没有。

即使二十一世纪,农村也比较少,主要农村蚊虫比较多,像是城里那样子穿,怕不是自己找罪受哦!

老旧的中山装,嘿呦而布满皱纹的脸,灰白的头发,个子不高;韩松林在和其握手的时候,能够感觉到他手上的老茧。

脸上,带着谦和的笑意。

荣宏顺频频的看向韩松林,这厂子就要被这年轻人收购?

收购吧!只要厂子能够活起来,怎么样都行。

之前的时候,厂子里面,也有人去福星工业上班去了;回来都说,福星工业的待遇好,一个月赚好几百块钱。

听得大家,那心驰神往。

要不是福星工业难进,现在厂子估计都没人了。

厂里边,还在继续的生产。

主要生产单缸柴油机,至于说四缸和六缸柴油机,没看到啊!

韩松林不动声色的走到赖友山边上,微微低身,问道:“赖老,如何?”

赖友山根本就没看韩松林,他过来,是为了看这边厂子的技术怎么样的。

“比我们厂子,技术要好!”

韩松林微微皱眉:“工人技术?”

“嗯!”

看着正在生产发动机的工人们,年龄上面来说,都已经不小。

最年轻的一个,看上去也三十多。

后继无人!

韩松林不知道应该怎么来说这个事情,工业这东西,最怕的就是出现人才断档。

工业生产领域,那也有传承的。

当今世界最强悍的国家米国,从九十年代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去工业化的道路,而全面的转向金融领域。

不得不说,金融领域真赚钱,赚钱跟捡钱没有什么区别。

轻轻松松,就坐在办公室,手指头一动,那就赚钱了。

如此好事,那自然没人再去搞什么工业生产。

到最后,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米国居然制造不出来,自己曾经设计并制造过的尖端科技产物。

很有意思吧!

“他们的设备太老了!”

福星工业在韩松林的支持下,大量的了生产设备的。

国内最先进的机床,那自然能买就买。

至于说国外的机床,福星工业现在也购回来几台。

国内机床,那随便的用,随便的搞;国外机床可不敢,因为搞坏了,叫厂家来维修,很麻烦的。

这点,韩松林也很无奈。

还好,现在福星工业的产品,在精度上面,要求也并不是那么的高。

精度要求高的,还能够凭借高素质工人来弥补机器的不足。

九十年代,华国还有着一大批优秀的产业工人。

他们全在国企当中练就了不错的技术。

以后很多民企,可没有什么心思来培养高技术工人。

韩松林:“没关系,设备老,那就换。这批优秀的工人,才是这家工厂最宝贵的财富。”

赖友山看向韩松林的目光,充满了满意之色。

现在还能够像韩松林如此重视工人的人,不多了啊!

工人,已经不在是老大哥了。

这些年时间,大家也都默默的接受。

不接受也没法,因为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就如此。

林薇走了过来:“你说的六缸发动机呢?”

林薇过来,可不为了其他,就为了发动机。

至于说车间里面在生产的单缸发动机,林薇看过之后就不在意。

单缸发动机在国内,已经是烂大街的玩意。

是个厂子,都能够造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