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 > 第八十六章大战前夕(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第八十六章大战前夕(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几片大的云朵。

马头正对的方向,有一片起伏不断的山峦,山峦郁郁葱葱,植被密集。

李信带着几个部众,穿着当地牧民的服饰,下为马裤,方便骑马,上为短褂。

他们一行人站在山坳之中,大营却在身后数千里之远的地方。

这些人面色发黄,但是鼻梁高挺,身材高大结实,腰间系着一柄长剑,此外别无他物,上衣衫被束起,看着十分精干麻利。

这些人头上都戴着冠,为首的正是秦国威名赫赫的勇武侯。

彻侯武成侯王贲跟在李信后面,王贲常年练习骑射,虽然手脚也有老茧,但是这一身的贵气,却是藏不住的。

王贲看着这漫无边际的草地,心想什么时候匈奴人才会出现。他以前只知道,功名要从马上取,那知道取起来这么难。

他已经来了这里两年了,但只看见过一回匈奴人的模样。倒也不是青面獠牙,反而和他们长得很是相似,但是他们骑马逃跑的速度非常快。

胡人茹毛饮血惯了,全然不懂礼仪,经常做**之事,秦人自然看不惯这些人。

此番他们一起轻便装束出行,为的是不惊动匈奴人。

日薄西山,附近乡中老人陆陆续续把牛羊往村庄里回赶。

李信已经带领部众来到了九原郡最北,阴山山下。

经历上次的主动出击,李信自信,匈奴人这次来,一定会做足一切准备。

不等李信主动下马,这些放牛羊啊孩子们便一个个跑回来了。

家中养得起这么多牛羊的,自然都是大户人家。而这放牧的儿童们,穿戴齐整,还各自手中拿着一卷书,自然是他们家中的孩童。

在场这么将军,大部分都是出身世家,但是其中自然有人去放牧过牛羊。

李信便是如此,他少年时代,也是这样,一手持书,一手持着弓箭,身后牵着狗,身后还跟着两个年纪比较的家奴。

李信的骑射功夫,是秦朝名将里数一数二的。这射箭术,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李信小时候一边放牧,一边练习射兔子,射野鸡,久而久之,功夫渐长。

正是这超群的箭术,让虽然年纪轻轻的李信一入秦**队便被分配去了前军弩箭队,箭术超群,一射一个准,所以很快就被拜爵,后来追杀了燕太子丹,被始皇帝知晓,从此便奠定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前军探路部队,中军为主力部队,后军,粮草等辎重,并为大部队提供后卫。

李信坐在马上,他眯着眼看着前方的阴山。

阴山是他们的屏障。

蒙恬曾经就把帝国的三十万大军驻扎在阴山南面,胡人崽子牵着马上了阴山,但是往下一看,等待他们的却是秦人锋利无比的弓弩。每每有探路者,无不身负箭伤仓皇逃窜。

一个小孩骑着牛,双手揣在袖子里,又是好奇,又是胆怯,慢慢地靠近了这些身材高大、体格魁梧的大人们,他们心中已经有了猜测,这些人必定是大秦锐士。

王贲见到这些个头发被布条束起的小童,当即下马,来到他们面前,扬声问道:

“小子,你可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小孩身体向后扬了扬,坦然道:

“阴山山下。”

“那你可知道,阴山以北,全部都是胡人?”

小孩微微耸了耸肩膀,笑道:

“自然知道。”

“既然知道,那还敢在山下放牧!汝不惧胡人焉?”

“仲夏时节,有何惧焉!”

说话的小子手里拿着牧笛,坐在牛背上,一脸坦荡。

王贲看着小孩子,心里喜欢,遂问:

“照你这意思,夏天不用怕,其他时间就要怕了。”

“一看你就不是当地人。春夏冬三季,胡人都在大漠里住帐篷,只有到了秋收时节,等草黄了,庄稼熟了,胡人这才开始动手呢。”

“这胡人自己不种粮食,只有牛羊可食用,等到冬天的时候,百草干枯,牛羊无食,不上膘,胡人然就只能饿肚子。饿上一个冬天,部落里就要死一大半人。所以他们每年春夏的时候,都在佯装放牧实则是在看哨,暗地里又在帐篷里磨刀子,等到秋天的时候,一拥而下。”

“他们看时机看的非常准,专等谷场里麦子扎起来后,他们才下山冲到谷场上劫掠。即便是有人专门夜里看着谷场,也根本抵挡不住胡人。”

王贲听了,笑道:

“你这小孩竟然对匈奴人的习性这般熟悉。”

“我们都是这山脚下土生土长的人,这些事情,都是父辈们告诉我们的。有蒙大将军在,匈奴人根本不敢南下。”

李信听了,只道:

“难道没了蒙恬,换了我,这胡人就敢南下了不成?”

说罢,李信便挥鞭控马向北而去扬长而去,一骑当先,其他人只能看其后背。

王贲尚在原地,又见李信的亲信部众都飞奔向北。

王贲的亲卫则站在原地,看到这一幕,他们自然都看向了王贲。他们都围在王贲跟前,轻声问道:

“君侯——这勇武侯也太不将君侯放在眼中了。”

“大战前夕,你我还是少说几句。”

李信纵马奔驰了一会儿,听到后面喊:

“君侯,武成侯还在后面呢!”

李信转身,骏马也放慢了脚步,李信应声:

“哪又如何。”

李信心底里很瞧不上这种承袭父辈爵位的人,和他作战,只知道引经据典,说些空话,和赵括无异,实际上却什么经验都没有。

只是王贲的爵位是彻侯,地位比他还高。但是他年纪小,敬着他这个长辈,再加上诸事都能做到退让,所以李信平时也不为难王贲。

但是陇西这一带的贵族,都是听李信的话的,他们有着明显的排外倾向。

这谋士追了上来,劝道:

“君侯,万万不可如此。君侯已经逼走了丞相之子,要不了多久,咸阳城就会得知这里的一切。君侯若是不给武成侯面子,他若是也跑回咸阳,联朝中众臣参君侯一本,陛下势必震怒。”

“你这是提醒我有杀身之祸?”

“君侯,慎言啊。不过此事极有可能发生,君侯难道不知我秦国武安君?”

李信听了这话,反问:

“你当真以为,君要臣死,臣就不得不死?武安君是被赐死于道上,而我身边,却有二十万大军。只要我不回咸阳城,那就万事没有。自从我趁着先帝驾崩,将父亲和族人全部偷偷送回陇西一带,我就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秦二世自以为聪明绝顶,想要借我之手除掉匈奴,并且削了蒙恬的兵权,等到事成之后,再杀了我。难道他就不知道吗,我李信也为自己留了一手吗?”

“君侯,此事虽然我等早已谋划之,可是现如今绝不是和秦二世翻脸的时候。须知我们如今北有匈奴蠢蠢欲动,这本就牵扯了我们太多兵力。南更有上党十万精锐。董翳和司马昌坐镇上党,我们这里若有风吹草动,他们一定第一时间扑灭我们。”

李信听了,果然不说话了。

“君侯功高盖世,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若是这个时候按捺不住,那可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还请君侯听卑下一言,宽待王贲。武成侯乃彻侯,君侯若是对他不敬,那可就是以下犯上了!等到平定匈奴,君侯势必功业盖世,到时候,若是能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势必能为君侯再增添一份砝码。”

李信勒着马缰,不知是不是因为灼热的太阳白光的缘故,他竟然有几根胡须已经在泛白了!

李信冷哼一声。

“今日能带王贲一起出来,都是给他父亲面子。什么武成侯,不过是他爷爷辛辛苦苦杀出来的,到了他这辈,坐享其成罢了。不过在我李信只服那有真才实学的人。若是他不爱看我脸色行事,那就趁早滚回咸阳城吧!”

“找他父亲哭去吧。至于二世!他如今麾下本就少可信的将领,如今东拉西凑,能稳住赵韩魏地区已然是不容易了,二世要想把我换下,就只有重起蒙恬。”

“一句话,我并不畏惧二世!真正应该感到畏惧的人是二世自己!秦二世卸磨杀驴,他们这些在外的将士们,可谓看的明明白白的。要不是时局所迫,我等早就自立为王了!”

李信的长剑早已经饥渴难耐,能在长城附近坚持这么久,已然非常不易。

发泄一下牢骚,众人自然也可以理解。

“说起来,我李信祖上虽然没有王氏家族那么显赫,天下闻名,但是家世也并不算那么差。”

“我李氏的先祖是魏国大夫;祖父李崇乃先陇西太守,和赵国名将李牧是亲兄弟,后来祖父被封南郑公;父亲李瑶,是秦国南郡太守,封狄道侯。狄道侯,顾名思义,正是堵塞夷狄进攻的王侯。”

“只是这南郡太守,官职虽高,但家父在秦国内部官僚体系之中,说白了只是个文吏,地位并不高。可我李信却只凭借自身勇力,靠一身骑射之术,立下无数战功,被先帝拜为勇武侯。这个勇字,是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