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 > 第十六章 取西北之地,通河西走廊 求打赏月

第十六章 取西北之地,通河西走廊 (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郡守对曰:

“此事若是传出去了,后果不堪设想,诸侯王得悉,必定效仿公子将闾。而我们若是把风声给走漏了,陛下威严必定受损。我虽然身在邯郸,但是咸阳的消息我也知道不少。陛下一年之内做了三件违抗先帝遗志的大事,边地诸侯对此事颇为不服。”

“唯一乐见的局势是,陛下正在逐渐瓦解昔日的叛逆分子的势力,不仅如此,还争夺了民心。”

“而今我们二人虽然有报效陛下之心。但是这件事极其敏感,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对朝中局势有所影响。这不正是将分封的害处传回咸阳,给了先帝的老臣驳斥陛下所为的理由吗?”

“别忘了,陛下的大军,其实多在外。董翳、赵佗、任嚣、李信这些悍将,他们虽然远在边地,但是可不是真正心服陛下之人。”

将军闻言,只是横眉冷对:

“可咸阳两曹(指朝臣),也不是好惹的,你我且看着这两拨人怎么斗吧。”

“只是此事你今日不报,等到事态更严重,到时候流言四起,到时候陛下知道此事原委,必定严惩我二人。别忘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既然能传到邯郸,我就怕有人的嘴一日千里,不日就将消息带到咸阳城,到时候,可就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了。”

“至少我们得提醒陛下,这齐地四王恐怕得到了消息有异动。”

郡守听了,开始在大室内徘徊走动。

到底是报呢,还是不报呢。

却在这个时候,驿站使者忽的冲了进来。

“郡守,将军,咸阳发来急件——”

两人面面相觑,驻将径直拿过密函,然后斥退其他人,两人凑在一起在烛火低下看。

这次,他们可不会再留任何人旁听了。

郡守看完,身子微微一僵,他只觉得自己的头皮处一阵酥麻。

“陛下动作怎么这么快,居然这就已经出发了。不日将要到达上党郡,而我们二人也要做好迎驾的准备,肃清赵国叛逆及其党羽。”

将军振了振身上的盔甲。

“自我秦国兼并天下以来,多少人期待先帝的新治,只是我们见到的不是乐土,而是无止休的争斗,亡国宗族盘踞四方,流民四处逃窜,抢夺军饷府库,暗杀接连不断。”

“如今二世称帝,许诺天下人要开创一个盛世,既然有此心志,那么我等也势必要善于辅佐,助陛下成事。你我二人蛰伏在此,明知城中危机四伏,叛逆势力蠢蠢欲动,但是却想着加以防范,没有想过肃清这帮势力,既然如今陛下诏令下达,那你我二人便不能再迟迟不出手了。”

“赵人这帮手下败将,妄图复国,这次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好了。”

郡守听了,眼珠瞪得极大。

他已经五十几了,每天都想着养护身体的事情,只想在这里苟安。

“你的打算对赵歇他们动手?”

“那是自然,陛下诏令在此,难道你想抗令不遵?”

驻将威严赫赫,这一问,大有虎啸山林的气势。

郡守听了,微星的两鬓微微颤动起来。

“此人势大,除去邯郸城不说,赵地一半的百姓都听他的话,你可不要做傻事。”

“我会请陛下调兵前来镇压的,我想赵歇的家宅里,一定藏着不少武器,这可是谋逆的铁证。但是在做这件事之前,我们得先从我们内部清理蛀虫。”

说着这虎将凌厉的目光落在了大室门口的一个佝偻的影子上。

郡守看到,也是脸色一阴沉。

“陛下下诏,我自然会奉诏行事。我这就向陛下上奏,请陛下下令调动兵马来此地。”

“善。”

两人话音刚落,门口的身影便消失不见了。

“这赵国余孽势力都潜伏在你我身边了。我去去就回。”

郡守点了点头,而后坐定,亲自写奏疏。

近日,邯郸城里将起血光之灾。

……

……

……

上党郡。

堤岸上杨柳依依,蒙恬立在坝上,他一语不发望着这一望无际的绿野。

绿野深处,是一大片黑幕营帐,营帐多的就像是天幕上的星星。

等到夜晚,这些营帐亮起灯,像是朵朵黄花开在大地上,连成一片。

号角声总是在日暮时分响起,随后将士们纷纷涌入营帐内,吃饭休息。

蒙恬一脸愁容。

精兵,可不容许闲置,否则骨头便散了架,见到敌人,也会生怯。这一怯,就会成为敌人的剑下亡魂。

营帐里架着大锅,大锅里烧着汤水,汤水沸腾不止,热气蒸腾,时不时还有叶子掉在其中。

马厩里,一匹匹高头骏马被养的膘肥体壮,皮毛油光发亮,鬃毛在风里飘洒着,流动着灿烂的光辉。

骏马的肚子浑圆浑圆的,一匹匹小马驹在马厩里跪卧着学习走路。

扶苏手里拿着马鞭,他看着这些高大健壮的马屁,心情十分舒畅。

“骑兵……朕需要大批量的骑兵。对抗匈奴,非得以骑兵不可。”

董翳刚想问,他们还要驻军到什么时候,这待在上党,对他们这样的战将来说可是一种折磨。

没想到皇帝一出口便是要去对抗匈奴,这就让他安心了许多。

“董翳,你可知道李信在九原是如何操练兵马的吗?”

“略有耳闻。李信将军素来喜好率领轻骑作战,此番大量训练骑兵,畜养骏马,放弃了寻常使用的战车和阵法。”

“你以为李信可以战胜匈奴吗?”

当着诸将士的面,董翳摇了摇头。

“我秦国向来以战车坚固,弩箭精良,甲兵悍勇为优势,而李信一向习惯于轻骑作战。李信对抗匈奴,放弃了我秦国大军的优势,反而去模仿游牧民族,因小失大。若是小战,李信还能取胜;可一旦深入腹地,李信的轻骑部队没有补给,一定会被匈奴回击。”

董翳说这话,自然是否定了扶苏当初派李信去当对抗匈奴主帅的决策。

扶苏自然略略脸色一沉。

“朕素来听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李信作为主帅,自然有行事的道理。而且,朕如今也确实需要骑兵。”

董翳作揖,而后便退到了一侧。

“诸位认为,我秦国可以踏平匈奴吗?”

凡是炎黄子孙都知道,这匈奴就是自己国家的敌人。

燕、齐、秦、赵都曾修建长城抵御匈奴,可见也是深受匈奴侵扰,但是都因为敌不过匈奴,所以只能被动修建长城作为防御工事。

这些人自然一个个你看看我看看你。

司马欣看到皇帝将目光集中在他身上,自然站出来道:

“陛下,据臣所知,这匈奴王庭,广袤千里,腹地纵深,绝非我等可以一举拿下的。这些游牧民族实力强悍,习惯于马上作战,他们每次都会在秋收之日前来抢夺我们的土地,想来他们也是对我们的生活习性很为熟悉。”

“只是,臣近来得知,匈奴内部还有诸多民族,如今正是互相攻伐抢夺放牧之地的时候。臣倒是以为,不若运用昔日攻伐六国之时运用的战略,收买匈奴之人,一来我等可以了解熟悉匈奴人的习性,找到他们的弱点,选择发兵的时间,再者,可以运用这些间谍行离间之事,以阻止匈奴内部达成一统。”

二世闻言自然要赞叹司马欣。

“善。”

蒙恬则以为,此事不可急于一时。

“陛下,臣以为,攻取匈奴一事,或可暂缓。陛下何不待国中局势稳定,粮草积多,到时再骑兵一举攻下呢。”

扶苏自然也知道,最好要等到国中局势稳定,到时候再对匈奴一举拿下,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扶苏知道,匈奴人现在内部还没有完成统一,简而言之,匈奴此时还在内乱,若不趁着这个时候把他们一举灭掉,到时候事情怕是更为难。

“这匈奴人,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牛羊奶,他们整日骑在马上,以射杀猎物为生。但是他们有个致命的缺陷,必须逐水草而居,否则没了粮食便会饿死。所以,匈奴人不停的侵略我华夏之地,为的是抢夺粮食。”

“匈奴人将他们的眼光放在我大秦,为的就是我秦国的土地。他们想在这里占地为王,繁衍生息。我秦国和匈奴,终将会有一场大战,不是此岁,便是明年。”

“朕今日不灭了匈奴,他日匈奴便会大肆南下,略取我大河之地。匈奴为祸,若是不能尽早除掉,到时候降临在我等头上的,便是要投入更多兵力去战斗。”

“倒不如如今发大兵,主动出击,打匈奴人一个搓手不及,把匈奴之地变成大秦的牧场。”

扶苏一席话说的在场几位将军心中涌起一股豪壮的勇气。

司马欣上前道:

“陛下既然有这样的大志,我等必定厉兵秣马,以备踏平匈奴。”

只是蒙恬却在此时一言不发。

他此来重来这秦国蓝田精锐之地,这才发现,他之前在军中的部下已经多有被调换,如今大家都以董翳和司马欣为主帅,他在军中声威降了下去。

再这么下去,他就只剩下大柱国这一个虚名了。

蒙恬这才看清皇帝的意图,猛然间觉出,他该做第二个王翦了。

若是他再不急流勇退,皇帝陛下怕是要先出手了。

秦国悍将如云,董翳也是其中之一,之所以这次选择他来代替蒙恬,一来是因为他本就是蒙恬的副将,在军中声威极高;二来,他的年纪和功勋都是可以服众的,蓝田精锐可不是谁都能统领的,没有剽悍的战绩,秦国的将士们岂会心服你。

但凡是靠着军功升上来的大将,无一不对是皇帝的话奉为圭臬,而秦国素来重****,军功爵制下,全民皆兵,全民为战。

整个帝国的军人都对是皇帝的命令誓死服从,以为始皇帝的命令而死为荣耀。

这董翳也是如此。

一心一意为始皇帝陛下效忠。

但是如今先帝突然间驾崩了,他这个将领却连奔丧的机会也没有,只能留驻上党郡。

只是皇帝陛下忽然间将三十万蓝田精锐交给了他,他自然而然觉得受到了重用。

一面是新帝的器重和给予的恩赐,但一面又是几十年来刻在骨子里的对先帝的敬重,董翳也很疑惑。

二世一年内接连做了三件大事,分封重划关中、立儒学为国术、允许天下百姓通商,这可都是不得了的大事。

做完这三件事,秦国好似不再是秦国了。

不服皇帝的诸多举措,但是董翳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虽然只是一年,但是皇帝治国的成效摆在面前,这一年里,天下流民数量大肆减少,户籍人数增加,田亩也丰收增产。

天下已经稍稍安定下来了。

这么一来,就是新帝在动摇从前先帝的统治了。

这先帝十年来的铁血镇压,居然和二世一年的安抚怀柔之策比起来,后者成效更为卓著。

“治国,不外乎安内攘外。天下需要安定,但是攻打匈奴对于我秦国来说,则是大事。一则,此为先帝之愿;二则,此举是为我国人之后生计着想。”

“我华夏正统血脉,岂能为匈奴人所践踏?诸卿以为呢?”

司马欣附议:

“陛下所言极是,既然决定要打,那就应该打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

董翳只觉得这司马欣小人也,好话都让他说尽了。

董翳也道:

“陛下,臣以为,若非要进攻匈奴,也确实宜早不宜迟。且我秦国已经许久未对外发动战事了。”

说到这,董翳的声音微弱下来。

一旦开战,军功爵制,那可就是复起的好机会。

“朕此番前来上党之地,正是要与诸位将军商议此事。朕希望,只是,在攻打匈奴之前,朕想要取下西北之地。”

“朕想要打通河西走廊,连通西域。匈奴虽然难以对抗,但是攻取河西之地,却是轻而易举。”

打西域?

蒙恬知道皇帝陛下素来会想出许多新点子,但是没想到他在军政大事上也会做出这样新奇却又明智的主意。

“据传西域之地,有不少宝藏。”

“朕就是要先得了西域的宝藏,随后再攻打匈奴。”

“拿舆图来。”

二世一声令下,陪侍下臣立刻把地图拿了出来。

(秦国当时的战区排布很有意思,尤其是蒙恬的大军,驻守在九原,整整两年之久,这样庞大的兵力,这不像是防御的意思,更像是要厉兵秣马猛地一口气吃掉匈奴。

而且这像是始皇帝的作风,真男人就是要做大事。

而且始皇帝当初修长城没有耗费多少民力,长城是之前几个国家修好的,始皇帝只是连起来罢了,真正耗费的是打通驰道,这个九原驰道修起来比较困难。

始皇帝当初主要就是地方管理有问题。秦吏不够,国家政策又不积极改动,军功爵制就是个大拖油瓶,只能横征暴敛养兵,恶性循环,最后天下大乱。)

但后世黑始皇帝黑的太惨了。长城的事情,真的不应该黑始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