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 > 第三章 重振儒家,济苍生,安社稷 求打赏月票

第三章 重振儒家,济苍生,安社稷(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二世以安车征召伏生,惊动天下,但是这初次召见,却是将地方安排在望夷宫,皇帝的寝宫所在。

虽然没有满朝文武迎接,但是这一举动已经弄得天下人尽皆知,更何况秦国朝堂上的重臣呢。

冯去疾此刻在书房中急的团团转,这可不是小事情。

先帝托付过他,务必要在这件事情上阻止二世。

这件事非同小可,一旦开始立儒,朝中老臣定然不依。

秦国还能经得起再改动折腾吗。

或许目前尚还有些法家之徒不知道陛下的用意,但是他冯去疾心里清楚的和明镜一样。

他是要联合诸位大臣力反对此事,还是顺着二世的心意,如果反对此事,那他就是得罪皇帝,如果顺着二世,在秦国立儒,那便是得罪朝中的法家之众。

冯毋择已经老了,朝中的事情懒得掺和,而且这件事,就算是他愿意襄助,也爱莫能助。

嫡子不在,侄子还犯了事,由皇帝给他包庇。

冯去疾自然感到为难,他们冯家如今在朝中的只有他这一个老头子,他要是这件事上做错,那冯家就只剩下他一个儿子在朝中为事,势单力薄的。

这么想着,冯去疾自然越发为难,他现在是真的老了,和皇帝斗不动了。但是不斗,秦国的江山就由着皇帝陛下折腾,若是在这件事情上引着出了什么事……

他可就是辜负先帝了。

不要以为,在秦国,只有蒙恬一个人是忠臣,只有他始终惦记着先帝,尽力要保住先帝打下的万里江山。

冯去疾可谓是忧思发奋,但是却不知从何处开始下手。

就在冯去疾急的团团转的时候,府中仆役忽的跑进来禀报。

“启禀丞相,大柱国和廷尉前来求见。”

冯去疾听了,猛地坐起身。

“来的正是时候,快去请。”

说起来,他和蒙恬可从未交恶。

很快,身材魁梧,气势不凡,身着甲胄的大柱国挺立在大室内,还未开口,但是室内已被裹入一股肃然之气。

其身后跟着的蒙毅,毅然是一脸肃穆。

但是两人见到丞相都一前一后开始作揖。

“拜见丞相——”

冯去疾连坐都不敢,急忙回揖。

“大柱国在上,当老夫见到大柱国行礼才是。”

“丞相哪里话。”

蒙毅亦然笑道:

“丞相眼中只有家兄,都忘了还有我这个廷尉了。”

冯去疾挺胸单手负在身后,闻言抚着胡须哈哈大笑起来。

“廷尉与小子当初一同蒙学,老夫可是一直把廷尉当做半个儿子的,如何会忘记廷尉呢。”

几人说说笑笑,随后冯去疾请二位入了座。

冯去疾自然居于上位,而且不管这几人在朝中的实际地位如何,丞相始终都是百官之首。

就算蒙恬还承袭了其父亲的爵位,面对丞相,还是低一级。

身为一朝丞相,冯去疾自然是老成持重,当下他安坐在上,看着仆从给两位贵客斟酒,他脸颊上浮着笑意,眼底的忧虑却无法掩藏。

冯去疾心里高兴,因为他相信,蒙氏兄弟一定是收到了什么消息,所以才会突然拜访他。

而从他们的举动来看,他这个丞相在朝中还是颇有地位的,否则帝国的大柱国也不会屈尊过来了。

“不知大柱国和廷尉二人今日此来,所为何事?”

蒙恬未先说话。

其实在蒙恬眼中,从丞相带头尊皇帝,还接受了皇帝命令侍中侍郎染指政务的时候,丞相就已经是个见风使舵的人。

为了此事,蒙恬一直暗暗生丞相的气,但是为了帝国内部的稳定,他也只能先把这口气忍下来。

可不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蒙毅见状率先作揖,但是却又环顾左右。

冯去疾重重的叹了口气。

“汝等皆退下。没有我的命令都不许进来。”

“唯。”

很快,大室内侍酒的女婢们都走了出去,大门被阖上。

蒙恬脸色铁青。

“丞相和家父同朝为官多年,家父在世时,经常在我们兄弟二人面前夸奖丞相做事稳重。从前先帝也对丞相委以重任,丞相在我秦国朝中,为百官之模范。”

“说起来,丞相所为之事,无有不妥之处。只是我今日前来,却是要冒犯丞相了。”

冯去疾听了,脸色稍稍一变,但还是俯身作揖相问:

“大柱国乃先帝遗命之重臣,若有何指教,老夫洗耳恭听。”

蒙恬挺直了身子,单手按压着他的配剑,他看了看他的弟弟。

蒙毅这便道:

“蒙毅负责统筹太学,为太学祭酒。可是前不久,陛下下令要让昔日的待诏博士仆射淳于越开设翰林院,充入有识之士,以后直接入值尚书台,是为拟写奏章批复给皇帝陛下过目之用。而这有识之士,皆为儒生。”

冯去疾听了,装作才知道这件事。

“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说着,冯去疾捻捻胡须。

蒙恬见状,倒也不打算这么快拆了丞相的台子。

“在陛下重新建立尚书台,设立侍中侍郎之初,有人认为这是新帝懒惰,劝我加以阻止。我尚未阻止,但是此事却已经被陛下和丞相二人定下。”

这话颇有问责之意。

冯去疾听了自然不耳顺。

“但是随着时间一久,我想丞相应该比蒙恬更为清楚,如今的尚书台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冯去疾迟疑了片刻,他看着蒙氏兄弟,缓缓呼了一口气。

“尚书台中虽然多是位分卑下的人,但是却都是颇有智谋在肠的人。如今的尚书台,实为皇帝陛下的智囊团。”

“丞相以为可乎?”

在这件事情上,冯去疾比较开明。

“昔日先帝在世,天下大事皆决于己身,就算有臣等辅佐,还是劳累了陛下。老夫以为,这尚书台的建立,并无不妥。”

蒙恬听了,心中暗暗道:究竟是为了权位还是皇帝,你自己心里清楚。

“丞相所言,倒也极是。只是如今情况不同,陛下竟然打算要让儒生入尚书台,丞相还以为此举可行吗?”

冯去疾没想到,蒙恬竟然问的这么直接。

但是这一刻,冯去疾猛地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

这眼前的人,更像是始皇帝。

这么一想,冯去疾自然脊背处一阵发凉。

也是这一刻,冯去疾忽的明白,新帝为何选择了继续让他做丞相,而是让蒙恬做了大柱国。

如果新帝按照先帝的意愿让蒙恬为丞相,那么如今就不是新帝治国,而是继续先帝治国。

秦国的军人,誓死效忠始皇帝。

而蒙恬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蒙恬会不遗余力的贯彻始皇帝的遗志。

这么想着,冯去疾自然面对眼前的蒙恬倍感压力。

原先的欣喜化为恨欲除之。

这个蒙恬,倒是蛮横的很。

大室内一时间陷入沉寂,静的只听到外面雪落的声音。

蒙恬偕同他弟弟蒙毅两人一同登门拜访冯去疾,这自然是了不得的大事。

是时,冯长安还是皇宫之中,但是他却忽的收到这样的消息。

于相府而言,这是极大的事情。

但是冯长安很快也意识到,这个消息,肯定也已经被皇帝陛下知道了。

蒙氏兄弟去找祖父做什么呢,难道也是为了那件事。

如果所有人都阻止皇帝陛下立儒,到时候这件事恐怕会闹的很僵吧。

……

……

……

相府,大室内,三人桌案前的铜爵里清酒都未削减,还是满爵。

冯去疾犹豫了片刻,他忽的打算力挺皇帝,因为他知道,蒙恬的权势绝对很快就将被收回去。

很明显,新帝和先帝想要做的完全是不同的事情。

于是乎,冯去疾捋捋长须,对着蒙恬将皇帝先前对他说的话全部说了一遍。

冯去疾明言:

“陛下致力于天下民生,想要以百姓福祉为政绩,创建一个盛世。此等胸怀,可让老夫想到尧舜禹三位圣人。我想我大秦帝国很快便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蒙恬自然没有料到,丞相竟然是这种回答,至少在他看来,尚书台完全威胁到了冯去疾。

蒙毅也是一愣,他们兄弟二人还以为,丞相见到他们前来,一定会欣然答应和他们一同前去上谏皇帝,打消立儒的念头。

不仅如此,相府只是他们的第一站。他们兄弟二人也会连同其他人一起,甚至王戊也在此次说服之列。

之前蒙恬没有拉拢到丞相,现在他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行动起来,其结果却和蒙恬预料的完全相反。

蒙毅直接道:

“相国,其实陛下近日种种行为,征召伏生,立翰林院,无非是为了实现当初对帝国的设想,用儒学治理天下。但是我秦国自卫公入秦变法,便一直以法治国,朝中也多为法家之士,陛下决定立儒,肯定会让朝中老臣心中恐惧。”

“而且我秦帝国,已经有两次被陛下倡导进行的改革了。我从未听过有一国之国君三番几次在国中进行改革的。”

冯去疾捋捋胡须。

“但是照目前的情况来看,陛下昔日所预言的都是对的。至于这次的事情,我想陛下会给朝中老臣一个交代。毕竟陛下在陛下心中,老秦国是秦国的根基,而朝中的老秦人,更是陛下极为关切的对象。”

冯去疾自然将蒙氏兄弟给呛了回去。

“其实,陛下有立儒之心,先帝早就已经料到了。”

蒙恬听到先帝二字,顿时胸膛一热。

“竟有此事?”

冯去疾点点头,然后将事情给蒙恬说了一遍。

还命人将《春秋繁露》一文递给二人,二人看了,自然都明白了。

“其实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陛下之所以到如今才安排此事,也是有所考虑朝中法家之众。大柱国当初戍边在外,刚刚回宫就遇到先帝驾崩,还不知道这些年国中的问题所在。”

“此次御史和刺史一同归来,都向皇帝陛下表达了天下百姓的问题,心念旧国,是为大祸。先帝在世十年,镇压天下,都未能降服其心,以我秦法严苛之名在外之故。如今法家之要不变,只是蒙一层儒家之衣,宣阳春秋大一统之略,以谋求天下百姓归心陛下。”

“这可不是一首归心歌能完成的事。”

蒙恬听了,双目暗沉,他低首看着铜爵之中的酒水,良久无言。

蒙毅听了,见丞相已经同意这件事,他也只好跟着作揖。

“今日丞相我兄弟二人赐教了。蒙毅感激丞相,谢丞相。”

一只蝴蝶的翅膀震动,最终会引发一场飓风。

冯去疾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看不到和蒙恬站在一起之后,自己会有什么好下场。

而且这次的事情,是要儒家做出牺牲,对法家之士不会有什么大影响。

但是猛地冯去疾想起方才蒙恬的桀骜之相,冯去疾自然气的牙痒痒,但是这口气他只能就着汤水咽下去。

今时不同往日。

始皇帝陛下倒是临死前下了好大一盘局,只是可惜啊可惜,新帝看透了您的把戏,就是将这遗诏置之不理。

也难为蒙毅从前在朝中树敌太多,以至于无人为蒙恬多说几句话。

冯去疾目送二人离开。

这一天,雪停了。

二世二年春,大雪初晴,大地开始解冻,但是冰雪已经融化汇成小溪。

大朝会。

蒙氏兄弟的作为,扶苏一早就收到了消息。

但是他们既然劝说丞相无过,其他人自然也不会跟着冒险。

而且,淳于越在这件事上反应过于激烈,他竟然绝食三***得皇帝亲自去看望他,这才使得情况好转了起来。

是啊,说到底,儒学为皮,法学为骨,可不就是阉了儒学,也难怪淳于越这位大儒会反应这般激烈。

就是伏生,他也想过要在咸阳城一走了之,否则他们两个便是背弃儒家。

拿儒家的名声,去给法家兜底子,以后到了九泉之下,还怎么面见祖师爷。

百官朝见过后,扶苏主动道:

“今日,朕要向诸位宣布一个消息。朕意欲重振儒家,扶持天下儒生,以济苍生,安社稷为天下诸儒们的治学目标。”

(这是一场启迪诸儒生们的思想文化运动,也对天下百姓有着启迪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