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 > 第六十一章 关注民生,农耕施肥 求打赏月票推

第六十一章 关注民生,农耕施肥(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军功勋贵之后,尤其像是王离这样的,听说了凌烟阁的建立,就像是鱼儿见到鱼饵就要冲上去吃,已然上钩了。

王离出了府门,和其他勋贵子弟一同摩拳擦掌。

冯长安原本是不应该和王离一起走的近的,因为他不够资格,但是自从他的父亲被先帝嬴政拜为相国,这两个便开始互相赏识起来。

这两个人的面庞上洋溢着激情,聚拢了一大批士人,为他们光明灿烂的未来仕途歌功颂德。

这些人和家中长辈们脸上的表情全然不一样。

冯去疾在组建内阁这件事上,亲自开口说好,这就堵住了朝中其他大臣的嘴巴。

老年人,走过的路要比年轻人的长,对于年轻人的所作所为,多半当做是贸然行事。

有了冯去疾这样年高德劭而且是重臣之首的丞相支持,诸臣像是忽的喝了药一样,全然忘记了他们之前反对过重组尚书台,由旁人代为处理国政的反对理由,一个个面色如常不说,竟然还齐齐红着脸全部异口同声的赞成起这件事情来。

冯去疾坐在府中,渐渐开始有些坐卧不安。

他被新皇帝在不动声色之间给当成棋子用了一回,心中莫名添了几分落寞,被把控和设计的滋味并不好受。

他这可就是带着群臣,和帝国的大将军有了政见分歧。

这分歧,并不简单,并不是人们肉眼可见的皇帝设立侍中侍郎这样的一桩小事。

分歧的关键在于,这些朝臣究竟是要像丞相一样跟着新帝的政治主张走,还是说像蒙恬一样固守旧制,奉行先帝的遗命,坚持不封国,不改制。

对于新帝,诸臣有人恐惧,是因为他喜欢改动旧制,这不是说不好,是因为,贸然改动体制,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臣子们从稳固江山社稷的角度出发,自然要多番考虑。

如果当下的状态就挺好,为什么要去改变呢。

也有人欢迎新帝上位,比如诸公子,因为如果不是新帝,他们这些人,并不能得到什么好处。

别看只是小小的一件事,丞相对于皇帝命令做出的反应,会影响相当一部分大臣的决断。

在朝中,从皇帝到大臣,层层分级,权力的阶梯一级挨着一级,丞相附庸于皇帝,百官附庸丞相。

拿住丞相这把剑,扶苏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变得简单多了。

这个时候,冯去疾的内心开始微微摇摆不定,事情已然若此,还能回头吗。于是,他也开始惆怅万分的凭栏望远了。

冯去疾心中已经渐渐感受到皇帝的不简单,他对皇帝由此多了几分敬意。

莺飞草长的春日早就已经随着东流不息的渭水滚滚而去。

浅草的时节已经过去,农作物发了狠似的在夏日雨水的浇灌下不断的拔高自己。

扶苏携着丞相、王戊两人前往京畿一带,前去看属于自己的田地。

农业,始终是东部大陆这块地方民众的立足之本,是故发展农业,向来是秦国的要务。

嬴政使得天下为一,结束了战乱,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华夏地域大一统,这样的丰功伟绩,确实配得上皇帝称号。

而扶苏要想配得上皇帝这个称号,稳固自己的政权,就得在别的地方下功夫。

什么地方呢。

看看百姓们的衣食住行就知道了。

这天,皇宫内的郎卫鱼贯而出,占领了京城郊外。

城中的男女老少凡是有空闲的,都跟着出去观望。

“今日是皇帝陛下亲自出行,视察农业,这可是稀奇事。”

“我还看到丞相了。”

此时,一群农夫肩膀上扛着锄头,手中提着箪,他们围在山头,望着那边为宫中郎卫团团围护起的二世。

扶苏很重视弄桑,如果农业生产力能够快速飞跃,那么战争和殖民都会有保障。

而且,现在的秦国,有一个既是缺点,又是优点的特征。

地广人稀。

这个人稀,是相对于土地过于广阔而言的。

关于土地的开发,秦国曾经就给天下其他六国给过示范。

早在秦国发动大规模的兼并六国的计划计划之前,准确来说,在吕不韦当政时期,秦国的人口总数和粮食产量已经接近了六国总和。

秦国虽然国土面积没有六国之众,自然就将功夫下到了土地的开发上。

而秦王政时期,郑国渠的修建完毕,更是给予了秦国土地以充分的水资源灌溉。这七个农业国家之间的战争,最后显然是以秦国完胜而结束。

这么看来,关中的力量,其实就等同于天下人一半的力量。

如果只用肤浅的目光去看秦国和其余六国的版图,认为秦国实行户籍等级制度利大于弊的话,显然他并不了解秦国的人口总数。

是故,当汉高祖得了秦国关中,他便有了足以与天下诸侯相抗衡的实力。

言归正传。

关中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而扶苏在十年前就推广了楼车,更是让他在秦国庶民之间的呼声极高。

扶苏继位了,关中很多百姓都对这位才刚刚继位的皇帝表示支持。

这个时候的百姓,并不是那个明清时期被阉割的顺民。

他们对于皇帝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总有一天会发作出来。

扶苏来到坝上,望着这地里的麻、黍等农作物,他不由得皱眉。

秦国需要小麦磨出面粉作为新的主食、也需要棉作为新的衣物材料。不仅如此,扶苏也想搞个菜篮子工程,像西域南岳的水果之类,凡是可以引进种植以改善百姓饮食结构的,都可以大力引进。

不仅如此,北方许多地方,也可以发展畜牧业。

所以,那件事,必须在五年之内有个结果。

扶苏在心中谋划着。

冯去疾陪伴在扶苏身边,老胳膊老腿的,跟着扶苏在田地里来回走动,确实吃不消。

随行的,还有其他一些大夫。

扶苏环视四周,最后道:

“朕记得,这田野之中若是要施加肥料,需得借夏日高温将田野里的杂草沤烂做肥施加。”

冯去疾早已经是满头大汗,高温难以忍受不说,还要陪着皇帝舟车劳顿。

冯去疾确实力不从心。

冯去疾嗓子微微沙哑。

“回禀陛下,正是。”

扶苏捻了捻自己的手指,而后往田野外走去。

冯去疾见到这一幕,心中顿时轻快了许多。

终于结束了,现在冯去疾就像是终于等到结课锺声响起的太学子弟。

扶苏记得,古代的堆肥技术,不过也就几种。

《齐民要术》卷首杂说中记载有我国最早的肥料堆制法,即厩肥堆制。

“朕想要大力发展农耕,这施肥有助于农作物生长更快,朕决定,宣传一种新的堆肥方法。”

“凡人家秋收治田后,场上所有穰、谷积等,并须收贮一处,每日布牛脚下,三寸厚,每平旦收聚堆积之,还依前布之,经宿即堆聚,计经冬一具牛,踏成三十车。”

这是一种将垫圈同积肥相结合的堆制法。当时称为踏粪法,而这实是我国最早的堆肥。

扶苏说完,冯去疾还没有回过神来。

其实冯去疾并不擅长做这个。

农耕的事情,说实话,在这个天下,没有人比隗状更为了解。

既然皇帝说了,冯去疾自然应承了下来。

“唯,臣这就去命人推行此事。”

(月末,求波和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