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 > 第140章 大势所趋,公将往何处? 月末求波

第140章 大势所趋,公将往何处?(月末求波打赏月票!)

他张家五代为相,到了他这一代,竟然国破家衰。

为了复国,他当初都没有厚葬自己的弟弟,将那份资财拿去养死士。

他之所以如今在外流亡,正是以为他参与了发动新郑起事。

像他这样因为秦国而变得身份地位和荣誉全部丧失的宗室贵族之后,天下多有。

但是在身居咸阳宫的那个人的强势镇压之下,许多人已经不敢冒头了。

六国王室后人,多数被囚在咸阳。前不久还有流言传出,说六国王室之后中有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向秦王献媚。

这其中,韩成可是将韩国王室的脸都丢尽了。

谣言中虽然说韩成忘祖求荣,甚至于将自己的姓氏给改成了秦国国姓。张良何尝不知,此计的毒处,这事情传到韩国,韩国的民众,该对韩国宗室有多寒心呢。

流亡的这些年,张良去了赵国、齐国、魏国。六国之中,赵国损失最大,如今赵国人听到秦人就闻风丧胆,甘心去做秦人的附庸苟且过活。

而齐、魏旁支宗室,重兵镇压,多有隐匿,不敢露头。

于是张良就到了楚地。

张良自然也知道秦人在打什么算盘。

秦国人一向以自己虎狼之名自以为是,六国早灭,但是如今频频出招,针对没落大族之后。其心已昭然若揭。

他们是想斩草除根。

张良也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他自然不轻易暴露自己。

为秦效力,那是不可能的。剩下的六国,除了楚国,已然都无和秦国抗争之力。

楚国和其他五国都不一样,楚国本就国土面积可以与秦国抗衡,而且因为楚国最后是楚王率众投降,随后楚国士卒四处分散,显然,楚国的有生力量未被消灭。

若要反抗秦国,张良认为,楚国将是主要力量来源。

尤其是,楚国的士兵当初纷纷逃散,最后占山为王,藏匿在乡野之地,时不时出来与秦人作对。

他们这帮嚣张,有意挑衅秦人,有强大的力量而不去掩饰,非但不能助力己身复国,反而会引火烧身。

而张良来到荆楚之地,已有数月。他来寻的人,自然也是楚国宗室后人。

但是楚国宗室之后给他的答复,却让张良感到愤怒。

楚国人认为,韩国已经再无复国的希望。

楚国宗室对张良的回答是,要么他张良为他们楚国谋划,要么他张良就去种地。

张良听到这样的话,自然怒从中来。

这样的人,不值得他效力。

楚人不肯听他的,张良自然很无奈。

哼——

你们既然不肯听我的,那我倒是要看看,你们这帮楚之蛮夷日后能如何。

张良穿着布衣,带着他的大力士很快就回到了他如今栖身的住所——城中一处宅院里。

夜里,张良和大铁锤都听到外面有马蹄和车辆来往奔驰的声响。

张良整夜未眠。

次日——

果不其然。

张良仆从从外面带回来消息,昨日寿春城中发生了起义,项氏一族原先的部下,竟然在行刑当日再次反叛抵抗秦人。

但是秦人早有准备,提前设下了大批量的弩箭手埋伏。

大铁锤知道,他的主公是要做什么的。但是他毫不畏惧,秦人也是他的仇敌。

大铁锤摸着脑袋。

张家仆从对此倒是很为不解。

“没想到,秦人这次居然如此痛下狠手。楚地三户,本就所剩无几,如今唯一算得上是大族的项氏一族,也满门覆灭。”

“不过,楚国流亡士卒,竟然还愿意聚集起来反抗秦国,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看来,这项氏一族的人,在江东之地,颇有威望。”

张良却摇摇头。

“这倒未必。项氏一族虽然是大族,但比起楚之三户,项氏不过是因为楚国大将项燕闻名江东。之所以楚人会选择在这一天暴动,还是因为秦国武成侯王贲于会稽郡开展了绞杀楚国流民的行动。”

“这才是根源。可以说,正是武成侯的绞杀行动,逼得楚地不肯投降的士卒们退无可退,于是他们只有用这样的方式反抗。”

张良现在也看透了许多。

这位张家仆从,其实是张府原本的门客。

“但不管怎么说,项燕之后项氏一族就此不在了,这倒是教人颇为惋惜。”

大铁锤点点头。

“不知公接下来意欲如何?”

张良其实心里很恨。

因为嬴政,他们失去了国家、封号、土地、荣誉、封号。

但是为什么他们这些人却就此一蹶不振了呢。

张良看到的,不是一帮心存恨意,意图反抗秦皇的宗室后人,反而是一帮已经丧失了斗志,甘心沦落为平民百姓的宗室之后。

六国宗室大族之后,已经见了萎靡之态。

再加上早前,张良曾卜卦。

其测算的结果,又让一度失去信心。

不过张良并不是那种轻易就会放弃某事的人,但是坚持到了今天,张良只觉得,他面对的人,比他想象的,更为强势。

张良推开窗户,望着远处的天空。水天一色,青色隐隐。

这里有大片的水乡,而且水草丰茂,是放牧的好去处。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先生说的,可是范蠡?”

“正是范蠡。我前些日子,遇到一位高人,他为我卜卦。说我此次楚国之行,将徒劳无功。他劝我不若学范蠡,极早看透人世,归隐山林。”

张氏仆从闻言,也觉得可取。

“先生至今尚未成家,也确实需要找个地方安定下来。”

张良听了,却摇头。

“我听说,楚地有高人楚南公,通易经。”

“先生是以为,上次先生是卜算测错了吗?”

“我希望我是卜错了。”

“这些年来,先生放弃荣华,远离邯郸,穿着寻常士人的衣服,隐逸身份,四处奔走。为的就是谋求复国的机会,如今天下皆归于秦,想来先生也不甘心。”

张良确实是不甘心。

但是张良他也清楚如今的局势。

这两年来,他遇到了许多名士,秦人虽然暴虐之声在外,但是秦皇嬴政手中拥兵百万。旁的不论,单说这百万之兵,就足以让天下人都惧怕。

如今,秦皇主动在秦国的名声上做文章。

秦国变更秦法,而秦国吏又是凡事依法而定。

这两年来,张良渐渐了解了天下人的心思。

他们确实还不忘自己究竟是哪国人。

但是比起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存亡,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衣食住行。

这就是庶人和贵族的区别。

所以很明显的是,民众对于秦国的抵触和恨意,竟然稍有减弱。

张良仰头望天:

“天下休兵,六国为一,难道这就是大势所趋?”

“若这真的是大势所趋,公将往何处?”

张良闻言,闭上了双眼,静默了一会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