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 > 第104章:这个过渡很有问题

第104章:这个过渡很有问题

开垦荒地?

那些将军们虽然不懂工事,但是他们很清楚,人口是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资源。

没有充足数量的人口,国家做什么事都不成。

于是满朝文武都开始低头静思。

昨夜暴雨,今晨虽然出了太阳,但是没多久,上空又覆盖起了乌云;朝堂内光线本来非常暗淡。

如今这堂内铜光熠熠,明亮和暖异常,都是高烛耀堂。

百官林立,等级森严,位次和服饰都十分有讲究。

秦国朝堂上,君上上下穿的服饰,其实颜色非常鲜艳,算作五彩缤纷,完全不是影视剧中清一色的黑。

颜色,用以标识严明等级秩序。秦国自为一方诸侯开始,早就对朝臣的服饰做了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延续至今。

虽然朝堂人员因为人数增多,官职也有所变动,在参考了周制的基础上,其颜色的区别仍然延续了祖上之制。

秦国的朝堂上绝不是一黑到底的,等级高低的规定十分严格,不容许僭越。

原本天子冕服本就为黑色,而嬴政本人也非常喜欢黑色,不止冕服、其他常服、便服几乎全部都是黑色。

非但如此,他下令让他的子民们全部用黑巾束起他们的头发,于是给他的子民们定名为黔首。

上至皇帝冕服为黑底,但是冕服衣缘为黄色辅之,象征着武将辅佐;下至朝臣,皆着正色朝服。朝堂之上,你绝对不会看到不同官职不同级别的穿着服色衣缘一模一样的朝服。

而所谓正色,乃是商周时期确立的朝臣的服饰颜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

黑色为嬴政独有,显示尊贵和独一无二。

接下来便是白色、青色、黄色,这三种颜色也很是尊贵。

白色在礼仪场合,大多以丧服出现。但作为一种尊贵的颜色,王室后人,诸公子都是可以选择这种颜色的。

扶苏从前为公子,倒也确实是经常穿白色朝服。

但是如今是太子,自有其礼服,也为黑色。那是新朝制定的规矩。毕竟是未来储君,所以其冕服也为黑色。

但是如今身为治粟内史,自然就和诸卿一样,都穿青色朝服。

总是穿黑色冕服,也显得很招摇。

青色朝服在身,站在朝臣里,也显得不那么突兀。

九卿虽然齐全,但是三公之制尚未正式形成(而且叫法是后人命名的),重要是因为这个时候,相权还未一分为二;而太尉之职虽然早有,但是早在嬴政之前,这个职位都是没有人的,虚设而已。

就像是司空这样的职位,虽然有,但是其实都是虚职,这种职位没有多少实权,很多时候只是备皇帝顾问,也没什么人争抢。

而在秦王政为政期间,因为不停的发动战争,太尉作为最高军事参谋,其地位才不断提升。

这‘三公’目前的朝服服色,是青色和黑色相夹杂的。以示地位尊贵。

而后是黄色。黄色多为将军朝服。秦国悍将如云,全体着黑色,衣缘不足以分级别,于是便在帽子上做文章。

帽子的不同,区别着武将爵位的高下。

因为武将多,所以武将在朝中直接占了一般的人数。所以左侧几乎清一色的黄色朝服,外罩着马甲。

战事结束了,边远之地仍需要以重兵镇压。很多将领都在外戍守,蒙恬、李信、王贲、杨端和等都在外。

但是右侧还是黄压压一大片。

这些人都是未被封侯留在咸阳享受爵位的将军。

赤色在朝堂上,其实代表的品秩较低,穿这等服饰的人,多为九卿下属。其中郎中令手下的仆射,如淳于越,这等儒生,穿的正是红衣,这也和儒服本身就以黑红两色相见的传统有些关联。

淳于越虽为七十二博士,但是另为外置,非大型典礼宴饮不出,而且就算来了朝堂,这朝堂也塞不下他们。

这七十二博士中能入朝备皇帝顾问者,也就只有淳于越这样天下闻名的大儒;但是说穿了,在秦国朝堂上儒生地位最低,虽然.站的地位不是最后,但是全部都是靠边站。

同为郎中令之下的属官,大夫、郎、谒者,他们的地位都比仆射好上许多。尤其是大夫,大夫多为谏议大夫,虽无定员,但是地位非常高,在大一统之前,谏议大夫位同卿。

茅焦就是谏议大夫。

两相、九卿、之下,主要就是郎中令之下的属官,除此之外,便是太史令、谒者令、尚书令,他们虽然在末位,但是站的位置比较靠中间,因为他们都是侍从之官,有出入宫禁之便,见到嬴政的机会是最多的。

淳于越、周青臣之流,为博士仆射,他们与太史令、工部令等官为同一列,穿的都是红底的服饰。但是官职不同,为了加以区别,就在衣缘上做文章。

儒生的朝服多为白边,以而太史令、工部令、谒者令、尚书令、郎中令的衣服边缘则是其他正色。

在扶苏看来,除了太史令、工部令、像谒者令、尚书令其实可以不必上朝。而起,像太仆、少府这两位卿,其实是不必入朝议政,也不应该给予这样高的地位。

因为他们的职责是为皇帝服务,处理的事情都是皇帝出行、饮食起居。

但是他们却在九卿之列。

难以想象,秦帝国这样一个占有万里之疆的国家,其帝国朝堂上,地位仅仅次于相国之下的嬴政的车夫和皇宫管家在地位次于两位相国之下的九卿之列。但是这是以前流传下来的规矩。

这就涉及到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显然,这个过渡很有问题。

秦朝之前,贵族体制已经就被打破了,但是时至今日,这官僚体制仍然不成熟。

朝的出现,自然是为了议政。但是这朝堂之上的主要参与者朝臣,则是从君王身边的侍从慢慢演变出来的,看看如今的九卿就明白了。

九卿之首是奉常。

而这奉常,其他朝代和国家就叫做太常,常通尝。

(求波打赏推荐票!您的鼓励,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