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明君 > 第173章 忙里偷闲,日暖风恬

万历明君 第173章 忙里偷闲,日暖风恬

作者:鹤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8 22:31:43

第173章 忙里偷闲,日暖风恬

第173章 忙里偷闲,日暖风恬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这种慵懒的状态,难得在年后的皇帝身上出现。

朱翊钧是昨夜戌时后半段入睡的,却并未在卯时之前准时起床。

而是一直迷糊到天已然半明的时候,才勉为其难揉着肩膀靠坐起来。

“几时了?”

他活动着侧卧压得有些疼的肩膀,招来张宏随口问着时辰。

虽说要开始准备亲政了,但干活肯定不能连轴转。

偶尔睡睡懒觉张弛有度,倒也没人说三道四。

“万岁爷,还有一刻便辰时了。”

张宏连忙招呼内臣女官,上前服侍皇帝穿衣洗漱。

朱翊钧搓了搓脸,让自己清醒过来,才开始漱口擦脸:“今日总没什么事了罢?”

前几天日程都排满了。

廷议听政、祭祀宗庙、探望故去的大臣、出宫辩经,如今总算把该处置的事情处置得七七八八了。

张宏对皇帝的日程安排自然是做好功课的。

他捧着盥洗盆在旁边,轻声回道:“万岁爷,除了今晨两宫送来的奏疏之外,倒是没别的安排的。”

朱翊钧点了点头:“没什么急事,奏疏放着下午再处置罢。”

那就是没事了。

奏疏虽然不少,但留出上午休息还是没问题的。

廷议没有要紧的事,今日也不去了。

至于经筵,当然是推迟了——不是皇帝偷懒,而是经筵官们一致请求,重新整理课件,择日再开经筵。

想到这里,朱翊钧随口问了一句:“三日前的论道,如今士林什么反应?”

张宏斟酌片刻,恭敬回道:“万岁爷,如今大量士人聚集在弇山别苑,复盘当日的盛事。”

“弇州公正领着一众士人将词句逐一注释,以求早日编纂成册。”

“国子监的监生们,尽数在谈论当日之事,听闻……已经隐隐有了‘圣王出世’之论。”

“坊间更是开始流传起了‘七贤’的称号,无不将陛下置于首位。”

朱翊钧一边听着,一边张开双臂,任由女官为他穿戴。

张宏说的反应,显然只局限在京城之中。

毕竟大明朝疆域摆在这里,事情的发酵肯定不会太快。

况且,让人从“皇帝辩经”这件事本身的噱头,放到辩经的内容上,必然也还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朱翊钧也并未操之过急,只简单嘱咐道:“让通政司动作快点,早点见报。”

张宏忙不迭应声。

小皇帝吩咐完,自己都忍不住摇头。

官僚机构老化,也别指望宣传部门机能维持正常。

这都第四天了,竟然还没见报——王世贞一个人干活,昨日都在《弇山堂别集》中增稿一卷,将当日之事刊印了出来。

看来还是得将通政司邸报、新报业务,分割出新闻版署,托付给专业的人来才行。

张宏拉开椅子,恭请皇帝落座早膳:“万岁爷日理万机,已经好些日子没垂钓了,今晨难得歇息,可要闲适一二?”

朱翊钧闻言,右手下意识捏了捏,显然已经意动。

他迟疑片刻,还是含蓄地不置可否道:“朕先去向两宫请安。”

张宏立刻会意,朝一旁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让其下去准备。

朱翊钧见状,轻咳一声:“打窝也就罢了,不要再特意放鱼了,朕只是枯坐练心而已,上不上货反倒是其次。”

去年他钓鱼多,太监们的花样也多。

据锦衣卫说,金水河的钓叟私下感慨,河中的巨鱼多了不少。

张宏唯唯诺诺:“奴婢知道了。”

嘴上说以示明白,身后不断打着手势,示意小太监赶紧去操办。

后者显然也明白皇帝的性子与钓技,直将皇帝给自己准备好的台阶无视,缓缓退了出去。

朱翊钧揉了揉脖子,开始吃起早膳。

“陶先生的身后事,礼部议定了吗?”

陶大临的谥,肯定不能像历史上一样上一个“僖”字的。

好歹是东宫出身的日讲官,要是无功无过还被上个恶谥,大家怎么看他这个学生?

张宏回忆了片刻,才开口道:“礼部已经部议完了,是按陛下的定的文比,取择善从之。”

“今日应当在过廷议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

马自强还是上道的,只要满足其功名利禄的需求,未尝不是个干活的好手。

朱翊钧将嘴里的东西咽下后,不徐不疾道:“惟新阁的事,筹备得怎么样了?”

他口中的惟新阁,指的便是属于万历朝的凌烟阁。

取自“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句路人皆知的典故,再加上取了皇帝的私号一字,可谓是简单而直白地揭示了皇帝的三大志向。

中兴。

中兴。

还是中兴。

张宏听皇帝问及此事,连忙回道:“回陛下的话,纸面上的事,大多拟好了。”

“司礼监跟礼部早先便行了风水堪舆之事,挑了几处地址,以及动工的日期;修建殿阁的钱,户部与内帑更是争相出资;只是具体选址,如今司礼监与礼部有些分歧。”

“内廷的意思,还是效凌烟阁之事,建在宫里,方便陛下祭祀。”

“礼部则是想建在宫外,太庙一带,方便群臣与百姓吊唁。”

朱翊钧仔细听完,摇了摇头:“那就建在宫外罢,朕多走两步就是。”

这种性质的楼阁,就是要瞻仰的人越多,才越珍贵。

放在宫里闲人免进,反倒不太好。

至于说祭祀……说得好像皇帝会兢兢业业亲自祭祀一样。

张宏闻言,躬身应是。

朱翊钧看了张宏一眼,半开玩笑半认真道:“大伴若是有意,也未尝没机会列位其中。”

张宏一惊,忍不住抬头看向皇帝。

却见皇帝埋头喝粥,并未继续这个话题的意思。

张宏默默低下头,思虑万岁爷是在敲打自己,还是勉励自己,一时有些心乱。

朱翊钧有一搭没一搭问着张宏宫内宫外的事。

很快便吃完了早膳。

这一会的功夫,早色倒是已然透亮。

同时,这也象征着皇帝开始了难得休闲的一天。

早膳后,朱翊钧例行散步小跑,活动身体。

一路跑跑走走,顺路来到了元熙延年殿。

给李太后请安,是很治愈的事——主要体现在李太后如今对皇帝的态度,非常能满足情绪价值。

朱翊钧给李太后绘声绘色地重复辩经当日的场景。

后者时而惊讶,时而夸奖,偶尔还将命妇们的评价复述一二。

朱翊钧也照顾受众,对当日的内容,他是一点也不提,而儒生们的反应,他则是大书特书。

不仅李太后听得入神,甚至刚刚开蒙的弟弟妹妹,都张大嘴巴,崇拜地看着皇帝。

又陪李太后拉了半个时辰家长里短。

朱翊钧才起身告退离去。

随后,他又一路散步去了乾光殿,给陈太后请安。

陈太后性子向来幽幽怨怨,朱翊钧遇到这位,也活泼不起来。

请她钓鱼也不去,说起趣事就只是含笑看着皇帝。

朱翊钧只好漫无目的地陪着陈太后聊闲。

以及向延庆公主指导并实践了一番,应该如何跟狐狸还有猫打架。

见时候差不多了,朱翊钧才起身告退。

而后,自然是喜闻乐见的休闲钓鱼环节。

跟在皇帝身后的张宏,显然感觉到皇帝步伐加快,他连忙擦了擦汗,快步跟上。

朱翊钧迫不及待地赶往太液池,不知想到什么,突然回过头:“去问问李选侍,要不要来太液池枯坐练练心?”

张宏闻言,连忙停下脚步,应了一声。

……

皇帝说枯坐练心,显然是没问题的。

毕竟一早上快过去了,他还是一尾鱼都没钓上来。

但对于李选侍而言,就不太那么枯坐了。

朱翊钧看着李白泱在那里手忙脚乱,没过一会,便有鱼漂跳动,甚至还不时起身拔河。

他心中暗暗琢磨,是不是真有新手保护期这玩意儿?

张宏在旁边一直擦汗,不时朝小太监使眼色,不知道在吩咐什么东西。

皇帝在思考。

太监在打窝。

好像只有李选侍在钓鱼。

大家各忙各的。

李白泱将一条大鱼拽到岸上,兴奋不已:“陛下,你看!你看!”

朱翊钧敷衍地嗯了两声,撇了撇嘴,越看岸上那条扑腾的鱼,心里越是吃味。

好在贴心圣意的不止太监,还有天数。

“陛下,刑部尚书张瀚、大理寺卿陈栋求见。”太监匆匆而来。朱翊钧闻言,霍然回头。

他如蒙大赦一般:“快快请来。”

说罢,便将鱼竿往地上一扔,径直走到凉亭中歇息等候起来。

负手背对,缓解尴尬。

不多时。

张瀚与陈栋联袂而来。

二人走到近前,便看到皇帝正在眺望远方,似乎在思索什么要事,一时不知道应不应该打扰。

朱翊钧听到动静,缓缓转过头。

“陛下。”

“陛下。”

张瀚陈栋连忙行礼。

朱翊钧颔首:“二卿联袂而来,是有司法之事?”

刑部跟大理寺,在去年开完年会之后,痛定思痛,开始了业务整改。

效果或许有限,但态度好歹是拿出来了。

张瀚与陈栋对视一眼。

前者行礼禀报道:“陛下,是有几起案子,要陛下圣裁。”

他见皇帝静静看着自己,便开门见山:“一者,是狭西妖人齐房一起业奉钦依处决,止因抚按意见不同,迄今未见典刑。”

朱翊钧一怔,这种死刑案都是皇帝御批的,他没看过案子,名字倒是记得。

这都是隆庆六年十二月戊寅日的事了。

前狭西抚臣曹金奏斩,刑部大理寺拟批处决,内阁拟票,他亲自批的红。

朱翊钧疑惑:“抚案意见不同?是有冤屈?”

陈栋迟疑片刻,解释道:“陛下,巡抚狭西副都御史郜光先上疏,曹金当初奏妖犯齐房、刘汝勾结数千人,聚众谋逆,但实则其不过失地百姓,误信了白莲,聚了同村七八人,在城里讨些吃食罢了。”

“如今我司与刑部正在重新审理卷宗……”

陈栋说着说着,便停了下来。

朱翊钧听到这里,也明白陈栋与张瀚为何一同前来。

郜光先这个现任,想翻前任的案,其实是不讲规矩的行为。

因为案子是三法司、内阁走的程序,皇帝钦定的斩决。

哪怕确实是曹金办的冤案,也有打脸皇帝跟三法司的嫌疑。

但皇帝偏偏又在去年的年会上交代过,要清理刑狱,大理寺和刑部遇到这种事,也只能找到皇帝的头上。

朱翊钧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以后这种事直接上疏重新翻案彻查就是了,朕又不是全知全能,钦点的案子更没空去看始末原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他摆了摆手:“把案子打回去重新查吧,黔首的性命再是无根浮萍,也不至于为了你我的颜面就随意冤杀。”

两人无视了皇帝第二句虎狼之言,齐齐长出一口气:“陛下圣明!”

张瀚接着说道下一事:“陛下,杭州卫千户陈镇,殴死出使简讨沈位一案,业已查明。”

沈位,是隆庆二年庶吉士,阁臣班底。

隆庆五年出使册封肃王,第二年三月回朝时船过睢宁县,与杭州卫千户陈镇一行争路,遭陈镇率步卒殴死。

庶吉士被千户殴死,自然是震动一时的大案。

陈栋见张瀚说话留一半,只好被迫接上:“陛下,陈镇殴死沈位,乃以当日二者冲突时,沈位出言辱及陈镇及其麾下的武将出身,一时间引得群情激奋,才有此惨事。”

“如今刑部拟将涉案四十二人一并处斩,大理寺以为不可,请陛下圣裁。”

他大致将经过凝练做一句,点出了最大的疑难。

这不是简单的刑案,而是政治案件,稍不注意,便可能会挑起文武之争。

事关重大,大理寺跟刑部起了分歧,而裁决的权力,便抛到了皇帝这里来。

朱翊钧闻言,也有些头疼。

这事他自然也知道。

刑部张瀚是照顾文臣情绪,毕竟此案朝中的共识,便是不能姑息。

甚至拿大同振武说事——“往者大同振武之变,从以诘治未尽,故豪官悍卒横暴相寻,一遇事端,猖狂四起。”

但主犯处斩没问题,从犯就有些量刑畸重了。

所以大理寺并不赞同。

尤其是此案本就事出有因,若是要将数十人一并斩首,武臣们是何观感,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事。

朱翊钧想了半晌,只好拿出捣糨糊的老手艺,折中道:“那便……陈镇为首律斩,明正典刑,查照揭黄子孙不许承袭,杨忠、葛良佑、宋乔、丘钊减等人发边卫充军。”

张瀚面色有所不满。

陈栋兀自下拜:“陛下圣明!”

随后,又是一些立法之事。

譬如四川巡按御史孙代的上奏说,恳请法司定制禁止“招赘后夫”,也就是丈夫死后,招赘夫婿上门。

当然,理由也是直接——“举居室、田产、子女、婢仆、前夫所遗尽,以归之后夫,比之娼优卖奸尤为不同,盖不恃廉耻扫地抑且酿祸最烈。”

朱翊钧听得已经不耐烦了,虽说法向来都是体现他的意志,但他本身并不懂这玩意儿。

等两人说完后。

朱翊钧语重心长道:“张卿、陈卿,朱子说格物致知,王子说知行合一,朕说因果与实践。”

“这律令的知与因果,朕以为法司还是要上点心,多格上一格,探究探究理论因果,不要总是空中楼阁一般,让朕拍个脑袋就给你们定下来。”

两人闻言,面面相觑。

没见过皇帝耍帝威,倒是第一次看到皇帝耍宗师架子了。

到底是不一样了啊。

两人莫名其妙挨了训被撵人,只好行礼告退:“陛下教训的是,臣等下去,便梳理一番律令之因果。”

朱翊钧颔首示意二人慢走。

两人前脚刚走的功夫。

李选侍又在那便喊了起来。

朱翊钧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猛然闭上眼睛。

他转过头去,连连摆手:“不钓了不钓了,该回去用午膳了!”

说罢,也不等李选侍将鱼拽上来,便将其鱼竿没收,直接拽回了万寿宫。

……

休息的时间,总是短暂。

时间悄然到了三月十五。

皇帝的档期,再度被排满。

一大清早,礼部就来西苑请朱翊钧御皇极殿,策礼部贡生等四百零三人于廷。

没错,今日到殿试的时候了。

这次会试取了四百零二人,其中两名堂官子弟,而最后一人,则是特赐殿试资格的海瑞。

殿试只取排名,而不黜落,所以今日这四百零三人,都将是天子门生。

朱翊钧是必须要去出题的。

当然,说是皇帝出题,其实无论是殿试策论,还是选庶吉士的选拔,本质上都是礼部和内阁出题,皇帝挑选决定。

根本的作用,也就是宣示一下存在,以及确定师生关系而已。

甚至于,要是遇到先帝那种惫懒的性子,更是连出面都懒得,传个口谕出来就是。

不过对于勤劳的小朱同学就不一样了。

他是懂兢兢业业的——只是挑礼部出的策题,就挑了半个时辰。

“衡石程书,卫士传餐,汗透御服,日旰忘倦,政非不勤矣,而政理之效,顾独称躬修玄默,清静无为者何欤……这个题出的不好。”

朱翊钧直接将这题否了。

他看着马自强,不悦道:“什么叫有些君主虽然勤于政务,但治理效果最好的却是那些崇尚清静无为的君主?”

“先问是不是,才能问为什么。”

“是太祖皇帝日旰忘倦时,政理之效不行了?还是说朕的皇祖父清静无为,国家蒸蒸日上了?”

这是历史上原本的考题,但并不妨碍朱翊钧大摇其头。

这种预设立场的考题,在他这里是过不了关的。

马自强闻言,一面直呼皇帝难伺候,一面恭谨承认错误:“是臣的疏漏,那陛下再看看其他的选题?”

策论自然不止一题,否则也不会让朱翊钧临考的时候随机选。

可惜,小皇帝似乎一题也看不上。

朱翊钧又拿起一卷:“……然考德论治,犹未可匹埒于姬姒,矧曰唐虞……”

“马卿,三代之治固然超绝万世,但世殊时异,三代疆域可能比照今日?三代子民,可有今日之万一?”

“情境不一,治政难度不一,又如何一概而论,让诸生强答?”

马自强不由得擦了擦汗。

皇帝前些日子不再藏拙,肆无忌惮地展现出经学造诣之后,胆子显然是又大了一圈。

竟然已经敢对三代之治指指点点了。

这要换个皇帝来说这种话,儒生们不给其喷个狗血淋头才是怪事。

至于如今……反正不是他马自强挡得住的。

大宗伯苦笑一声:“陛下,礼部的策论题,仅这几道,陛下勉为其难,择一取之罢,否则就要耽搁殿试了。”

他用脚指头,都能想到皇帝想干什么。

果不其然。

只见皇帝叹了一口气。

拍了拍自己的肩膀:“算了,朕亲自来罢。”

皇帝说罢,也不给他辩驳的机会,抛下考题,便直奔皇极殿去了。

马自强快步跟上。

只留下礼部一干郎中主事面面相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