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第一次当海盗很紧张 > 第四百七十七章 金花银

第一次当海盗很紧张 第四百七十七章 金花银

作者:浊酒当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48:40

第四百七十七章 金花银

“李长庚这个杀才,又上疏弹劾本官了?”

曹化淳拿着一本从京城快马寄来的信,皱着眉头不悦的说道,粗犷的脸上虽然扑了粉,但依旧难掩黑黝黝的肤色,他在南京守皇陵的十来年里吃尽了苦头,这身黑黑的皮肤就是苦难的明证,无论如何也改变不过来了。

司礼监随堂太监方正化站在他的跟前,义愤填膺:“这人实在不地道,大人又不是魏忠贤一党的,当年也和李长庚一样挨过整,同为一类,他怎么就老是寻大人的茬呢?大人对这些文官一向交好,这又何必呢?”

曹化淳哼了一声,扬扬手里的告密信:“他们是被我们这样的内臣整怕了,所以见不得我们得些恩宠,担心皇上信任我们,又会给他们下绊子。”

“大人不能就这么看着,得想辙啊。”方正化焦急道:“不如写封上疏向皇上辩解辩解吧。”

“不用了,皇上睿智如斯,怎么会轻信几个腐儒的中伤?”曹化淳并不担心,拿起手边的火折子,迎风一晃燃起火苗来,烧了那封信:“再说我们出来这么些日子,每个月都会详细的向皇上写信说明做了些什么事,我是不是忠心,皇上一清二楚,轮不到李长庚这类狗东西离间!”

方正化看着那封从通政司传来的迷信化成飞灰,仍然心有余悸,道:“李长庚是户部尚书,不是一般人,他的话皇上要信几分,若是说得多了,怕对大人不利啊。”

“正是因为他是户部尚书,掌国库税厘的,我才不怕他。”曹化淳反而笑起来:“你难道忘了,我们此行出来,头一桩的大事是什么?”

“是为皇上充沛内库,开拓新的金花银渠道。”方正化稍一琢磨,立刻眉开眼笑:“我明白了,如今国库空虚,李长庚三天两头的要皇上开内库充军费,皇上看他如同看瘟神,这时候他来中伤为皇上赚钱的曹大人,不是自寻倒霉吗?皇上一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

“正是如此,你跟我这么久,终于变得聪明了。”曹化淳满意的看看方正化,大笑数声:“李长庚弹劾我在江南搜罗民脂民膏,中饱私囊,殊不知这是皇上授意的,即使中饱私囊也是皇上的私囊,我有上谕在手,怕他何来?哈哈哈!”

“哈哈哈,既然如此,李长庚这厮也蹦跶不了多久了。”方正化跟着嘿嘿的笑,两人因迷信而变得抑郁的心情瞬间转为愉悦爽快。

“好了,这些事不用管,我们该管正事了。”曹化淳正色道:“明日就能到达福州城,熊文灿早上就派人到闽清来请安了,这人倒是懂事,送了不少东西来吧?”

“是,这是礼单。”方正化早有准备,从怀里摸出一摞纸来,上头密密麻麻全是礼物的明细,他喜滋滋的道:“福建真是富庶,送的东西比别的巡抚都要贵重。”

曹化淳见过大世面,对那张礼单只是草草的扫了几眼,就移开视线:“东西送得多并不表示就欢迎我们,这帮文官笑里藏刀的把戏玩得溜溜熟,我们是在找茬的,可得多个心眼。”

“曹大人说的是。”方正化收好单子,道:“只是我们到了地儿,怎么着手,还请大人先说个方略来,我等下面的人也好心中有数。”

“有什么方略?”曹化淳漫不经心的开始挑手指尖上的倒刺:“查熊文灿还用方略吗?他那屁股上不用摸都全是屎。”

“大人的意思是……”方正化试探的问:“还是用老办法?先寻几个苦主,然后拿着证据上门叱问拿口供?”

“哎~,不能这样。”曹化淳随口道:“那样做会打草惊蛇。把那澎湖游击聂尘逼反了怎么办?”

“哦。”方正化迷惘了。

“明日到了福州,先主动上门拜望熊文灿,姿态做足。”曹化淳把手指头伸缩几下,很满意没了倒刺的舒服劲儿:“这种事儿得慢慢来,再说了,京里那几位大人的意思,并不是要现世报,他们想谋的不光是搬几个人下台,还想取整个福建的海上生意。”

“这可不好办。”方正化皱眉:“如今谁不知道海上是那聂尘说了算,要想断他的根谈何容易?再说若不能解决掉他,对京里那几位大人怎么交代?我们可是收了钱的。”

“方大人呐,我刚刚还在说你聪明,怎么现在就糊涂了?”曹化淳嗤了一声道:“我答应他们要怎么做了吗?本官只是答应他们,把熊文灿从福建巡抚的任上调走,将聂尘的水师弄到北方去,何曾答应过要做其他的了?他们想谋其他的,自己去弄,能不能做到看他们本事,我们何必去参合其中与人不死不休?”

“这……”方正化的眼神更加迷离了,他不大明白:“这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大了。”曹化淳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来,催促他道:“你若想不明白,就别想了,去准备行李,我们趁上午天气好就走,晚上能到顺江直到白沙驿,免得误了时辰赶夜路。”

方正化诺诺有声,忙躬身退下去忙碌了。

距离福建千里之外,大明九边之一的延绥镇。

三边总督洪承畴坐镇庆阳,指挥延绥巡抚陈奇瑜、郧阳巡抚卢象升等地方大员及麾下各路总兵,千军万马纵横黄土地,与西北多如牛毛的流贼混战一片,双方像漫堤的黄河水和堵漏的山石,敌我交错、你进我退。

李自成、张献忠夹在在上千号的流贼头目之中,在官军的缝隙里穿梭,从陕西到四川、湖广,小半个中国都是战场,鱼米之乡生灵涂炭,比起旱灾、贼灾、兵灾更甚的**,在大明腹地肆虐不休。

从大明九边往北,辽阔的蒙古草原上。

察哈尔部的林丹汗骑在马背上,带领千骑,亡命于青海。

在他身后,后金的大军紧紧追赶,最危急的时候,林丹汗身边只有百人追随,生命仿佛像草原上被劲风吹动的草根,摇摇欲灭。

作为黄金家族的继承人,林丹汗的失败几乎肉眼可见,骑在墙头上的蒙古各部很容易的就认清了形势,当皇太极的队伍从他们的领地边驰骋而过时,应该依附谁傻子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整个漠南,后金通过杀戮、征服和联姻,控制了原本属于铁木真子孙的人民和土地,努尔哈赤在黄泉之下一定把成吉思汗嘲笑得一文不值。

山海关外,蓟辽总督傅宗龙屹立在宁远城头,遥望浓雾滚滚的远方,他早已得知后金出兵蒙古的消息,沈阳空虚,心里不是没有什么想法,但孙承宗大凌河之战失败后黯然罢官的下场让他不敢妄动,大凌河城尸骨历历,血犹未干,大明精锐尽折在那里,他手里再也没有一支野战之兵。

雾茫茫,心戚戚,傅宗龙摇摆不定,最终长叹一声,什么也没有做。

北京城内武英殿,秉烛披衣,彻夜批阅奏折的崇祯帝浓眉紧锁,那张年轻的脸上早早的布上了鱼尾纹,夜深人静,唯有他时不时暴怒之际砸响御桌的响声震慑大殿。

东江镇广鹿岛上,副总兵尚可喜在密谋,复杂的形势让他对自己留在大明的前途毫无信心,他想投奔后金。

南方的江浙,和风细雨,一如往常。

各处勾栏酒肆中,莺歌燕舞,人群流连往返,繁华依旧。

崇祯六年的大明,波澜壮阔,人物灿烂,星辰明灭,那条从两百多年前延续下来的气运,却渐渐的开始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