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第一次当海盗很紧张 > 第四百四十章 怎么赈灾

第一次当海盗很紧张 第四百四十章 怎么赈灾

作者:浊酒当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48:40

第四百四十章 怎么赈灾

福建延平府大田县,是个三等县,以山多少平地著称,地势崎岖,土地贫瘠,若是从产粮的角度来看,这里评三等都算拔高了。

但县城却很漂亮,高高的城墙达两丈三尺,城墙夯土包砖,垛口森严,雕梁画壁的城楼比省城福州的城楼矮不了多少,城楼一侧,竖有功德碑,上面密密麻麻的刻着捐资修城的士绅名单。

城内街道纵横交错,青石板的路面上车辙道道,店铺林立,一般三等小县难得见到的高档店面随处可见,甚至连瘦马院都有好几家。

不过在十一月二十二日这天,大田城内却人心惶惶,街道两侧大量的乞丐就地睡在屋檐下,往日里热闹的酒肆勾栏上板闭门,行色匆匆的路人不耐烦的挥手赶开挡道的流民,一些高门大户的住宅前,门子们大声呵斥着聚众乞讨的人群,但这些人却挥之不去,哀求贵人们施舍一点点稀粥。

福建巡抚熊文灿,就站在大田县的北门城楼上,居高临下,俯视紧闭的城门外。

在他脚下,哭喊声震耳发聩,数不清的人头在城墙下像浪潮一样起起伏伏,细细看去,人头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个个面黄肌瘦,宛如饿鬼投胎,从城门底下一直延伸到荒野之间的远处,貌似无边无际。

熊文灿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皱着眉头,开口问道:“城门几时闭的?”

“两天前就关了,除了送粮走夜香的,任何人不得出入。”在他身边,神色疲惫的大田县令低声答道,嗓门放得极低,似乎害怕大声一点就会惊动下面蚂蚁一样滚动的流民群体。

“怎么关得这么晚?”熊文灿不满意:“我看城里起码已经有好几千饥民了,若是安抚得不好,起了乱子,你大田县如何自处?”

大田县令满头是汗:“是、是,大人说的是,下官一时起了怜勉之心,想着若是多救几人是几人,就误了时辰。”

“你救得了吗?”熊文灿指指城外官道旁,那里有几处被挤塌了的粥棚:“大田饥民按你报上来的数目,起码有数万人,大田没有太平仓,你放他们进城,衙门里能提供多少粮食给他们吃?就算你发动富户救济,吃完了县里存粮又如何办?饥民饿极了,是要吃人的,陕北闹饥荒,整个县城被吃空的都不止一处,你想让城里的百姓给他们陪葬吗?”

“这个……”大田县令脸上的汗跟下雨一样,停不住:“下官也有苦衷。”

熊文灿瞪他一眼:“什么苦衷?”

县令深深的朝他鞠躬拱手:“大人不知,我们大田县,一向有九分山水一分田的说法,意思是县里以山地居多,平地极少,开垦田地很难,但山里却多矿,全县矿山有数百口,以至于人民多当矿工,少做农活,大人现在看到的饥民,大部分都是矿户。”

熊文灿眉毛越拧越紧:“既如此,那你更应该早闭城门。”

“下官本意也是这样的,可是……”县令苦笑道:“县里的乡绅们不同意。”

“嗯?”熊文灿勃然大怒:“谁个乡绅竟敢要挟官府?当真不知王法么!”

“这些乡绅也不是不同意关门,而是想……想让自家矿山的矿工进城来,因为若是不救济这些矿工,人死没了今后矿山找谁开工?”县令指指城外那些塌掉的粥棚:“那些粥棚,就是乡绅们所设。”

“哦?”熊文灿讥笑道:“他们居然还想着自家矿山开工?外面都要吃人了,他们还想着这茬?”

县令尬笑。

熊文灿把脸一板,厉声道:“你身为一县父母,当保得一方平安,一矿盈利与一县人命,孰轻孰重,你拿捏不出来吗?”

“下官知道,下官只是心存侥幸……”县令迟迟疑疑的答道:“以为矿主们能够拿出足够的粮食赈灾,没想到,只开了三天粥棚,从别处涌来的灾民就一天比一天多,三天里就来了数万灾民,粥棚都被挤塌了,这样下去谁家也吃不消,下官才当机立断,下令关门的。”

“当机立断?我看你是夜郎自大。”熊文灿恶狠狠的道:“你知不知道,这场旱灾,整个福建全省受灾,饥民何止上万,附近几个县这两个月都没了粮食,流民遍地,你一开粥棚,当然会引来别处饥民,这是自然而然的事。”

“大人说的是,是下官自大了。”大田县令点头如捣蒜。

“罢了,这事以后再说,先说如何赈灾。”熊文灿眉头一挑:“延平府何大人。”

延平知府何永堂急忙上前:“下官在!”

“让你的辖区内的知县,立刻把风放出去,所有饥民不可出府境,各处巡检并卫所军人,严把路口,任何人不得擅离本土,违令者拘押!以武犯令者斩!”

何永堂听得一哆嗦,急道:“大人,本府是灾情大府,几乎全部县都颗粒无收,饥民成千上万,光靠强力镇压,可能弹压不住,若是真的杀人,下官担心激起民变!”

“这是第一步,不让饥民流窜,若是饥民成了流民,那就更难办。”熊文灿背着手,探头出去看了一眼脚下哀嚎的人脑袋:“第二步,你要自救。”

“自救?”在场的所有大小官员,都怔了一下。

“发动境内的大户,捐粮。”熊文灿指着大田县令道:“比如你大田县,以矿山立县,靠开矿发财的大户多如牛毛,这些人平日里强取豪夺积累下万贯家财,此刻有难,不让他们拿点出来,更待何时?”

众官面面相觑,大田县令咽了一口唾沫,犹豫一下道:“大人,这个,捐粮,下官已经发动一回了,县里的大户差不多都捐过了。”

“捐出了多少?”

“一共五百石。”大田县舔了一下嘴皮。

“什么?”熊文灿瞪大了眼:“五百石?区区五百石?”

大田县叫苦:“下官已经把嘴皮子都说破了,才逼出来这些粮食,大人不要以为少,我听说别的县,连一百石的捐粮都没有呢。”

“按朝廷规制,赈灾口粮,以大口六斗、小口三斗的标准发粮,你这五百石,能顶多少人吃几天?”熊文灿发了脾气:“何大人,他说其他县还没他大田县捐的多,是不是?”

延平知府何永堂愁眉苦脸,好半天才憋出来一个“是”字。

“砰!”

熊文灿的手重重的拍在了墙砖上,怒不可遏:“你们是干什么吃的?堂堂一个知府,大灾当前,连赈灾口粮都拿不出来,如何做事的?!”

何永堂见他生气,挥挥手,示意众官退后,自己独自凑到熊文灿身旁,低声道:“大人息怒,容我细禀。”

熊文灿气哼哼的不做声,何永堂又道:“大人知道,我这延平府多山,老百姓种粮艰难,故而以矿山和茶叶种植居多,延平府没钱,但有钱的人却多,可是这矿山的矿主和茶山的地主,都是谁大人知道吗?”

熊文灿心中一动,脸色微变。

何永堂停了一下,继续说道:“茶山的地主,与矿山的矿主,是同一拨人,全是徽商。”

“徽商?”熊文灿默念了一遍。

“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婺源汪家,大人知道汪家吧?”

熊文灿脱口而出:“如何不知?两朝重臣汪应蛟,历任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前年刚仙去,皇上下诏加太子太保的虚衔,他的儿子还是现任中书舍人。”

“汪家是个代表,跟他家类似的,还有很多,大人,你说我敢逼这些人逼急了吗?”

“.…...”熊文灿哑口无言,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徽商,一个重量级的群体,其能量比闻名遐迩的晋商还大,靠弘治年间开中法实施后的盐业生意开始发迹,几十年下来,抱团崛起,整个江南都是他们的足迹,染指百业。

而比晋商更可怕的是,是徽商懂得以商养仕。

徽商重子弟教育,江南本就学风鼎盛,他们的子孙能人辈出,全是读书种子,每年不中几个进士举人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所以朝廷里徽商的族人,并不少见,不少人还身居高位。

熊文灿是四川人,他知道江南出党争人才,也听说过徽商的实力。

徽商以吴、黄、汪几大家族为首,任何一个家族,都不是熊文灿惹得起的。

所以何永堂一提汪家,熊文灿瞬间就没了脾气。

两人沉默下来,耳畔随风传来的,只有城下饥民嚎叫的声音。

何永堂偷偷招招手,唤来大田知县,赔笑着对熊文灿道:“大人,现在已经晌午了,不如先去县衙用饭,大人劳累一上午了,可不能累坏了身子,如今全省都仰仗大人呢。”

熊文灿双手按着城墙,无语望天半响,长叹一口气,挥挥手,示意县令头前带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