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第一次当海盗很紧张 >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东山县

第一次当海盗很紧张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东山县

作者:浊酒当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48:40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东山县

月上枝头,灯挂瓦后。

绚烂的大红灯笼一盏盏的随风飘摇,在轻柔的夜风中发出暖暖的光,光线照耀在每一个人脸上,人人笑容满面,正如这喜庆的正月初二的晚上,温馨又甜蜜。

按照古老的习俗,过年的时候,天塌下来也要回家的,浮云游子,富贵贫贱,都免不了这刻在骨子里的乡愁,所以今天晚上,东山岛上的东山县城里,人流汹涌,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一副过节的喧哗场景。

城内纵横四条的街面的上,十字街口,灯火彻夜不熄,两侧的店面铺子,没有一家上板打烊,殷勤的伙计们在门口大声招揽顾客,或游走、或坐地的小摊小贩更是多如牛毛,他们聚集在街道上,摆着小摊,把本就不怎么宽阔的街道挤成了一条条窄巷子,从十里八乡赶来的老百姓们拖家带口的在巷子里穿梭,小孩叫大人笑,享受着一年里难得的轻松。

偏僻的东山岛能这么热闹,自然有它的道理。岛子靠海,与大陆相距不远,隔一条狭窄的海峡与对岸的泉州同安县遥遥相望。

最紧要的是,东山岛与澎湖列岛之间,距离不远,操舟过海,一天即到。

这样的地理,自然造就了东山岛成为从福建到夷州的一个中转站,夷州海枭聂尘断海的那条线,也一直划到了东山岛,从这里往北或往南的很多地方,海商们习惯在东山岛停一停,修整修整,然后一鼓作气直奔鸡笼。

于是靠海吃海,本荒凉偏僻的兵城铜山,渐渐红火了起来,岛上的军户们本来一天比一天少,逃去无踪,结果夷州断海之后,人口又一天天的多了起来,丁口兴旺,岛上的东山县城慢慢扩张,最后干脆与海防重镇铜山寨连为一体,县城就是寨子,寨子成了县城。

城里的有钱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加上嘉靖年间,岛上兴建了两家书院,一些大儒上岛避乱,教出了不少读书人,从此明贤蔚起,科举蝉联,有好几户辞仕的官员隐居岛上。

有钱有人,当然热闹。

城内的大户们捐钱捐物,在街上挂出贯穿了整座城的红灯笼,岛上两间书院的才子们雅兴大发,绞尽脑汁,出了许多灯谜,挂在灯笼上,悬出赏格,为崇祯四年的春节添了让人兴奋的彩头。

摇头晃脑的读书人本来就喜欢通宵作乐,他们徘徊在头顶上摇来晃去的灯笼底下,高声吟诵,在数九寒天的夜色里摆着折扇,若是想出谜底,无不喜出望外的叫嚷,不识字的普通百姓把这当做一出戏来观赏,比围观十字街口戏台子上那些真正戏子的表演还要带劲。

东山县县令、县丞、典史等一干地方官,铜山寨守备、水军把总等军官,地方上的乡绅、豪商,岛上所有数得着的人物,是不会降低身份与寻常百姓挤在一起的,作为本地地头蛇,他们高坐在戏台子对面的茶楼上,楼下则是挤挤攘攘的百姓人头,这些人一面欣赏戏班子的唱跳,一面居高临下的用矜持的态度,瞥着下方百姓们的表情。

“与民同乐啊,诸位大人,这就是与民同乐啊。”一个乡绅笑着吐了一片茶叶,放下茶杯对团团环坐的官员们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奢,这都是诸位大人的功劳!”

众人听了,都是含笑点头,一脸得色。

好几个商贾模样的人应声而动,一齐把掐媚奉承的话不要钱的送出来,此情此景,这些话无比的美妙,再清高的人,也会被捧得动容的。

“黄大人,你觉得今夜这戏如何啊?”东山县县令借着微醺的酒意,侧头向坐在他旁边的一个清瘦中年人问道,语气恭敬:“大人是从本县的崇文书院高中皇榜的,在京里居经筵展书官的职务,论见识,可比我等高出许多,这戏班子可入得你的法眼?”

“自然是极好的。”黄道周轻轻颔首,笑着抚弄自己的长胡须:“没想到一别东山十余年,如今的东山竟然如此繁荣,这离不开诸位大人的悉心操劳啊。”

他朝县令拱拱手:“昨日上山,看到崇文书院装饰一新,听闻是县父母安排修整的,黄某代书院学子,多谢大人了。”

“岂敢岂敢,黄大人谬赞的,这都是分内之事,分内之事。”县令忙弯腰拱手,还礼道:“修整书院,本是扶持孔孟,下官责无旁贷,再说出钱的是在座的列位乡绅,我只不过居中主持,算不得什么。”

“原来诸位乡老也出了力,黄某这里一并谢谢了。”黄道周在椅子上微微欠身,想坐在楼上的诸多豪商也拱了拱手。

此时的黄道周,官职是翰林院修撰,任经筵展书官,论品级,不过正七品的文官,跟东山县令一个级别,但京官原地大一级,再说他常年混迹于皇帝身边,在这些土豪眼里那是高不可攀的人物,见他朝自己拱手致谢,哪里还坐得住?纷纷起身,拱手还礼,嘴里说些算不得什么的话。

一个乡绅站着道:“黄大人能回乡省亲,与我等一起品茶看戏,就是令我们蓬荜生辉呐,我们为乡里做点实事,又算得了什么?各位说是不是!”

“是!”大伙一起叫好,气氛热烈。

黄道周含笑端起茶杯,隔空虚应。

于是那乡绅更得劲了,趁机道:“既然大家这么高兴,不如请黄大人就地为我们东山县留下一副墨宝,我们把它裱起来挂在书院门口,今后子子孙孙也沾沾黄大人的贵气,可好?”

“你就是想让你在书院读书的儿子沾沾大人的贵气罢了!”有人尖声戳破,于是满堂哄笑。

那乡绅脸也不红,就那么巴巴的望着黄道周,黄道周笑着看向县令,县令也趁热打铁,令人捧上文房四宝来。

黄道周见众人眼光炙热,深知深情难却,也不含糊,站起身来,在桌椅间来回踱了几步。

然后眉毛一挑,心中已有了腹稿,于是团团一揖,道:“既然各位如此高看黄某,黄某只好献丑了。”

他将袖袍一撩,来到桌前,伸手去抓笔。

就在这时,远处一声遥遥的响声,由远及近的传了过来,响声烈而高亢,仿佛是什么东西爆炸了一样。

“炮仗?”黄道周朝窗外微微看了一眼,未觉有什么异样。

过年过节,放个炮仗应景,很平常,虽然这炮仗的声音有点大。

县令等人也朝外面看了一眼,不过没人在意。

黄道周运气于手腕,左手背在身后,右手悬笔蘸墨,上身轻轻下埋,以一种优雅的姿态,稍稍停顿。

所有的人都围了过来,带着敬畏好奇,想看看京里的翰林编撰,写出来的诗词如何的花团锦盛。

笔尖停在纸面上空,下一刻,笔尖触纸,写下第一划。

“轰~!”

一声暴雷般的巨响,震荡于地面,这一声比刚才的声音要大出许多,就连地皮都抖了一抖。

受其影响,黄道周的笔“嗤”的一声,在纸面上溜出去很远,那浓浓的墨迹像一条受惊的蚯蚓,在白纸上很是扎眼。

满座皆惊,黄道周错愕的抬起头,眼望窗外,一团红光照亮了夜空,在东山县的北门方向,有火光冲天。

县令等人也是惊讶莫名,顾不得黄道周了,一齐涌到窗边,朝外张望。

戏台子上的戏子们停止了咿咿呀呀,街上的百姓像一群被人捏了脖子的鹅,回头看向火光和巨响的方向,喧嚣的场面安静下来,于是远处的喊叫声清晰起来。

“有海盗,海盗进城了!”

片刻的寂静之后,东山县炸锅了。

拥挤的街上乱成一团,人们彼此踩踏,红色的灯笼在夜风中猛烈摇摆。

“海盗,海盗来了!”凄厉的喊叫声一个连着一个,虽然看不到半个海盗的影儿,但人口相传的恐惧已经像滚雷一样传染到每个人的心中。

黄道周呆呆的站在桌子前,看着县令、守备等人面如土色,看着一众乡绅撞翻了桌椅,看着窗外远处漫天的火光。

“啪”,手里的笔,掉到了地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