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837章证券交易

扶明 第837章证券交易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44:48

第837章证券交易

苏州府,吴县。

这里是大明最富庶和繁华之地。

城中聚集了东南之地,最为富裕的商贾和大绅。

这些人,在城中修建屋宅,花费大价钱,打造林园,使得苏州园林之名,远播于外。

城南,有一城园林,号“崝园”,乃是前尚书王铎的院子。

这日,王铎与几名士绅,正在园林内,品茶闲聊。

“王兄,听说你最近在江北,收了上万亩好田!入手就净赚十来万吧!”一名士绅笑道。

王铎微微一笑,“小钱而已。十来万没有,几万两还是有的。话说,钱兄你也买了不少吧!”

众人不禁欢笑,百姓怕遭灾,大户盼大灾。

一般而言,普通百姓家底薄,抗风险的能力差,一旦遇到灾荒,没了收成,就得变卖家中值钱的东西,或者是向家底丰厚的大地主借钱。

士绅地主们家底丰厚,趁着灾年低买,等到灾慌过去再高卖,有时候一个灾年,靠低价收购土地,放高利贷,能赶上平常好几年。

往常,江北土地的价格,在十两到二十两之间,如今两三两就能收到,等年景一好,土地价格恢复,立时能爆赚近十倍。

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见,士绅地主自然要好好赚上一笔。

这时,几个老财,正说着话,分享着自己的收获,门人却忽然来报,“老爷,赵爵爷来了!”

王铎笑道:“赵之龙胆子大,收田都收到淮河边上去了,也不怕清兵杀过来。让他进来吧!”

虽说,明朝赶走了清军,可是淮江毕竟是前线,万一清军再打过来,肯定首当其冲。

因此王铎等人,都没跑到淮江边上收田,可是赵之龙,与清军有些关系,所以有这个胆子。

不多时,便见赵之龙急急忙忙的走进来,刚跨进花厅,便急声道:“王兄,祸事了!”

王铎等人一愣,“怎么回事?”

赵之龙慌张道:“摄政王去了江北,咱们让官府减少救济粮,逼着百姓买田的事情,可能败露了。”

这话一出,在场的士绅都有些慌了。

王铎却还算镇定,毕竟是当过尚书的人,皱眉道:“先不要急,摄政王怎么去江北呢?”

“还不是为了那个江淮棉业。现在,朝廷已经把淮安知府给抓了,已经派了御史调查救济粮的事情。江淮棉业也在大举收田,把价格抬到十两了。”赵之龙慌道忙将家人传来的消息,说了一遍。

“这事你别慌!”王铎皱起眉头,遂即看向一人,“淮安知府是龚兄的门生吧!”

堂中一名老者点了点头,乃是与钱谦益齐名的江左三大家之一龚鼎孳。

王铎遂即道:“还请龚兄,让你那门生,把这件事情扛下来。就说是他自己贪污,吞了救济粮,不要把我们牵扯进来。这对他,还有他的家族,都是好事。”

龚鼎孳沉着脸,“老朽托人给他传个口信。”

明朝时,官员并不怕朝廷惩罚,他们结成利益集团,为自己的集团办事,出了事,罢官回家,也有人照应,吃货不愁,甚至过几年风头一过,在党内大佬的运作下,又能重反官场。

相反,若是出卖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在朝中的人,要把他视为叛徒不说,回到家乡,也难以生存。

多铎遂即对赵子龙道:“这件事,乃是官府贪了救济粮,赵爵爷和我们都是自由买卖。至于你那个家人,壮士断腕吧!就说是他自己胡作非为,与你无关!这样朝廷也没证据,再让朝中的人帮忙说说话,就能过关了。”

赵之龙听他安排得明明白白,心中不禁有底。

当年崇祯朝时,这群人大概也是这么玩的。

大明朝廷中,大半都是江浙人,关系盘根错节,摄政王再厉害,也得靠文官集团来治理天下。

赵之龙心中有底,不禁又问道:“那江北的田地,我们还收不收!”

王铎道:“先停下来,民不与官斗,给摄政王一个面子。”

赵子龙惋惜道:“那怪可惜的。难得地价这么低,收到就是赚到啊!”

王铎微笑道:“不要着急!我早打听清楚,国库现在没钱,那个江淮棉业也就是几十万两银子。摄政王现在把地价抬起来,只要我们保持一致,等他的钱花完,地价马上就会跌下来。摄政王撑不了多久,跟着摄政王的那群老徽,这次都得的亏钱。我以后怕是没人会再买摄政王的股份,让摄政王栽个跟头,才知道需要我等的支持。我们等他们钱花完,地价跌了,再继续收购!”

赵之龙等人不禁笑道:“唉!摄政王不召王兄入阁,真是天大的损失啊!”

~~~~~~~

扬州城门处,张贴着江淮棉业的招股榜文,还有朝廷设立证券交易所的告示。

江淮棉业,作为首家公司,登陆交易中心,而交易中心,则在告示栏上,公布江淮棉业的资产,经营策略等信息,以及财务状态。

这引起了不少人的围观,不过多数人都看不懂,只是瞟了几眼,便离开了。

在朝廷抵报上,同样刊登了,成立证券交易所,还有江淮棉业的股份,开始在交易所交易的消息。

苏州,崝园。

王锋吃着早点,看着抵报。

这时,他刚喝了口粥,却忽然一下全喷了出来。

王锋连忙站起身,丫鬟拿着手巾,要去给他擦一擦,却被他一把推开。

王锋抖了抖被弄污的抵报,眼睛瞪大,看见上面的信息。

江淮棉业,原注册资本二百五十万银元,共计二十五万股,原始股价每股十银元。

本季度,江淮棉业,自有棉田三十万亩,租种田亩七十万亩,今岁预计营收四百万银元,净利二百万。

这时,赵之龙忽然急匆匆的拿着一份抵报闯进来,老远就道:“王兄,你看了没?”

王铎沉着脸,赵之龙继续急道:“那个证券交易所是什么东西,听人说,江淮棉业的股票,已经翻了一倍,涨到十两了!”

王铎阴沉着脸,他到不在乎江淮棉业的股票怎么涨,他震惊的是,江淮棉业,居然控制了这么多田地,而且准备种植棉花。

这对江南士绅地主的棉田,肯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王铎不再淡定,立时急道:“走,去见程先生!”

江淮棉业总计二十五万股,朝廷向徽州商人,江西士绅出售五万股,获得银元五十万。

公司留十万银元,招募工人,购买种子,采购工具,剩下四十万银元,全部用来与收购和控制田亩。

江北三四百万亩土地,四十万银元,全部用来收购的话,最多能够吃下三十万亩,与公司计划控制一百万亩的目标,还差五十万亩。

因此,江淮棉业,并没有大量购买土地,而是借着朝廷的力量,召集各村里长还有族老,采取租种的模式。

田地所有权,依然归百姓所有,江淮棉业每年给予租金,并聘请百姓参与种植棉花和采摘棉花。

这样一来,家中丧失劳力的百姓,不用卖地,每年都可以获得租金,还能有个工作,不用担心坐吃山空。

一时间,江北的百姓,纷纷响应,与江淮棉业签订契约。

赵铭遂即打包上市,又拿出一万股,卖了二十万银元。

整个过程,朝廷只出了二十万亩的慌地,一枚银元每拿,便多了一个估值五百万银元的大公司。

第一批购买江淮棉业股份的士绅和商贾,也跟着赚了一倍,纷纷都后悔当初没多买点。

而赵铭也正是需要这样一个效果,把江淮棉业这个样板做好,两淮煤业、两淮盐业,都能够纷纷上马,借用证券交易,来集中资金办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