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水浒光影令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下第一船匠

水浒光影令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下第一船匠

作者:岁末之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35:42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下第一船匠

“张叔夜?”

赵佶眉头皱了皱,这人自己是闻所未闻,他怎么想着来见自己了?

“陛下,还是见见此人为好。”李纲站起身来,目光看向门外说道:“臣曾经听闻海州知州张叔夜为人勤政爱民,才识不在仁宗皇帝时包公之下!”

赵佶沉默了片刻,还是让王禀把张叔夜带了上来。

片刻间,一个四旬上下,身着官袍的中年人已经走了进来。

赵佶看那人时,横眉朗目,身高七尺五六,一身正气凛然,顿时心中大喜,说道:“不知张爱卿前来有何要事?”

张叔夜闻言,只是微微摇了摇头,却一言不发。

赵佶眉头皱了皱,李纲见状,冷哼一声说道:“张知州不是说有要事要面见陛下?那便快些,陛下日理万机,可没空耽误!”

张叔夜冷笑一声,面色凝重说道:“臣现在是无言以对!”

“张爱卿此言何意?”赵佶面色微微沉了些,自己还什么都没说,怎么就让他无言以对了?

“陛下,你可知道那齐州府的董双?”

赵佶笑道:“张爱卿是在明知故问?董双前一阵子为朝廷出力除灭反贼,朕便下发诏书封其为齐州府太守,你莫非还不知道?”

赵佶实在是感到有些好笑,这董双一直还在和自己做着金燕弩、神雕弩的生意,朝廷每个月都要采购两种弩箭各一百副,材料则从国库中直接调用。

尽管只需要董双来完成组装,赵佶还是让户部开出了每一架五十两银子的高价!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稳住董双的心,让其为朝廷效力。

张叔夜又摇了摇头,语气低沉说道:“那陛下可知道,董双此人在齐州大肆改制,妄图称霸之事?!”

张叔夜话刚一出口,赵佶和李纲几乎是同时站起了声,一脸震惊的神色。

“张爱卿,这事你是从哪里听说的?”赵佶沉着脸问道,“朕希望你不要听信一些小人的谗言,董双可是对朝廷一片忠心,前些日子还为朝廷出生入死,剿灭了两大叛贼!”

张叔夜自然能听出来,赵佶这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你张叔夜最好不要来诬赖好人,这人是朕看重的忠臣,不然你就好自为之!

张叔夜只是笑了笑,走上前几步,说道:“陛下不信,不妨看看这封信。”

赵佶眉头皱了皱,还是接过那封信,拆开看了,却是京东西路安抚使送上的文书。

“这……”赵佶看了那封信的内容,顿时目瞪口呆,几乎完全不敢相信!

“呵呵,陛下,这可是臣从安抚使那里拿到的文书,您不会怀疑吧?”张叔夜笑了笑,又道:“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不亲自上交朝廷,但是这次董双私自更改大宋官制的事情已经落实了!”

李纲看赵佶一直说不出话,便挥了挥手说道:“张知州,你先下去吧,此事待我和陛下商量片刻,你不如暂且在城中住下。”

“那好,还请陛下尽早决断,也护得大宋国泰民安。”张叔夜拱了拱手,一转身便往外面去了。

半天过去了,赵佶还是一言不发看着手上那封信,眼神中似乎是在思索着什么。

李纲叹了口气,走到赵佶前面说道:“陛下,如今之际,唯有撤掉董双这个祸害,尽早拔草除根,以免祸害无穷那!”

“此举不妥!”赵佶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董双此人通晓道术,本领无边,现在又诚心为我大宋卖命,朕不可能因为这等小事便过河拆桥!”

“什么?”李纲嘴角微微动了动,语气颤抖说道:“陛下……你莫非是想?”

赵佶点了点头:“不错,大不了把整个齐州的自治权交给董双,也得稳住这个人,让他为大宋所用!”

李纲眼角不停抖动着,董双不过是送上了些兵器技术,莫非朝廷以后就都要无限制的纵容他?

要是这个人以后变本加厉怎么办?难道还要重复上演几次慕容彦达的戏?

事实上,李纲也能猜到一些,前一阵子童贯的西军和大名府边境的禁军,在金燕弩和神雕弩的帮助下,几乎是大败西夏和辽国,为大怂难得的赢得了几场胜利。

正是因此,赵佶才会放下太祖皇帝当年立下的“扬文抑武”之国策,无论付出任何代价也要把董双绑到朝廷的大船上来!

实在是由不得赵佶不兴奋,现在两条战线上各自只有几百架金燕弩和神雕弩,不过几次埋伏,就打了几次决定性的胜仗。

辽人也就算了,毕竟别人现在是首尾难兼顾,而西夏可不同了,能对他们占上绝对优势,说不定很快就能收回河套之地。

到时候,有了铁骑大军,何愁大怂不能独步天下?

尝到了甜头的赵佶,自然不愿意放弃手上这个世外高人,现在他能拿出这么多玄机器物,谁知道这个人以后会多么出人意料?

李纲想到这里,自己心中也渐渐打消了劝赵佶的念头,只是开口说道:“陛下,既然如此,臣有两个建议。”

赵佶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首先,京东西路安抚使为人迟钝中庸,而张叔夜此人颇为忠义,又精通权谋,可以将其任为安抚使,以制约和监视董双。”

李纲说完话,看赵佶没有什么反应,便继续说道:“而且,最好把龙骧营派到京东西路一带,以防范董双。”

“这事不行!”不想赵佶突然发起了火:“上次不知是何处贼人把朕的爱妃师师给劫走了,龙骧营现在按朕的旨意,正在全国搜查她的下落,如何能做它用!”

说的这里,赵佶气得将桌上的茶杯一把扫到了地上,站起身来看着一地的碎片,眼中尽是抑制不住的怒火。

“陛下息怒!”

李纲看赵佶怒火攻心,连忙站起身来双手抱拳说道:“既然如此,就由圣上说了算!”

赵佶发力一阵火,才缓缓坐了下去,低声说道:“段将军的事情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新的消息传过来?”

“陛下,你还在想着紫苑公主的事?”李纲愣了一下,语气低沉说道:“公主她已经失踪十几年了,所有人都说她已经……陛下,还是节哀顺……”

“闭嘴!”赵佶怒吼一声,血红着双眼看向李纲,“朕不相信,不相信……她不可能会弃朕而去!”

李纲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半天过去才说道:“还有一件事,段将军说他想弃官归隐,回归故乡大理了。”

“随他罢了。”

半天过去,赵佶只是瘫在椅子上,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深的颓废。

李纲眉头皱了皱,嘴角一点,还是决定说了出来。

“陛下,臣知道您心情不好,但是这件事情事关大宋的生死存亡!”李纲压低了腔调,语气低沉说道:“传闻那京东西路安抚使乃是旧日的高俅一派,此人现在隐瞒不报,莫非……”

“你到底想说什么?把高俅抓走,再下狱?”赵佶又站了起来,语气激动说道:“朕看你不如把所有看不顺眼的人全关进监狱,这大宋天下你李纲一个人说了算得了!”

赵佶说完,直接大步往门外走去,也不理身后的李纲。

李纲摇了摇头,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还是叫了几个心腹,让其去详细调查京东西路安抚使的一切底细。

屏风后面闪过一道人影,不过眨眼间,已经消失在了这御书房内。

第二日,李纲得知消息,京东西路安抚使已经被仇人杀死于野外。

与此同时,望都县,一处海滩边。

“董公子,这位就是我的义兄,人称海上仙的叶春叶大师。”

李清照一边笑着向董双介绍附近的船只,一边把几人带到了一个三十岁上下的汉子面前。

董双目光快速扫了扫附近这片海域,心中一时惊叹不已,这上面竟然停泊了数十艘大小型各类船只。

听到叶春的名字时,董双更是心中一震。

要知道,这可是个天下顶级的造船大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