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九十一章:杨昌

洪武年间小神医 第九十一章:杨昌

作者:数沙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21:01

第九十一章:杨昌

“以前泉州市舶司还有很多千料大船,可是现在,只剩下这一艘了。”

杨昌的脸上满是落寞,他静静的看着这艘千料大船,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以后会有更高更大的船,虽然泉州市舶司以及其他的市舶司被朝廷关闭了,但如今朝廷又开办了松江市舶司。

你们这些人,也有了用武之地,不用呆在家里浪费本事了。”陈松开口说道。

杨昌转过身子,朝着陈松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小人谢过大人,小人听说,松江府市舶司是大人在陛下那里争取来的,若是没有大人,就没有松江府市舶司。

没有松江府市舶司,这些船只都要腐朽,我们这些人也要老死在陆地上。”

杨昌说的非常真诚,杨昌对于大海的热爱就像老百姓对土地的热爱一样。

“起来吧,只要上下齐心协力,松江府市舶司定然会越来越好。”陈松扶起了杨昌。

杨昌站直身子,看了看陈松,又看了看陈身后的那些官员。

“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踯躅了半天,杨昌终于鼓足勇气,凑到陈松面前,悄咪咪的说道。

陈松没有拒绝,答应了杨昌,跟着他来到了一旁。

确定陈松带来的那些官员听不到他们的交谈,杨昌从怀中取出了一本泛黄的册子。

这本册子被油蜡纸包裹的严严实实,杨昌小心翼翼的将油蜡纸揭开,取出了里面的册子。

“这是泉州市舶司之前的海图,里面有到高丽倭国爪哇吕宋等地的海图,小人把它交给你了,还望大人能妥善保管。”

杨昌将手中的海图交给了陈松。

从杨昌手中接过海图,陈松重重的一点头,“你放心吧,我一定妥善保管海图,让其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禁海令之下,和航海有关的所有东西要么封存,要么销毁。

杨昌手中的这本海图也差不多是这个结果,陈松不知道杨昌是从哪里弄来的这本海图,也不想知道,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有了这份海图,对陈松的帮助很大,对市舶司的帮助也很大。

将海图交给陈松之前,杨昌的心里纠结万分。

禁海令之下,私藏海图乃是重罪,杨昌不敢保证陈松会不会因为海图治罪于他。

纠结了很长时间,杨昌终于下定决心,将其交给陈松。

杨昌觉得,能冒天下大不韪让陛下开海的人,对大海同样看重。

杨昌不觉得一个看重大海的人会治自己的罪,所以杨昌决定赌一把。

他赌对了。

“你先下去吧,你们一路而来,旅途劳累,我已经让人给你们安排好了地方,等所有船只靠岸之后,你们就好好的休息休息吧。”陈松将海图揣进怀中,说道。

“好,那就听大人的安排。”杨昌回道。

陈松回到了众官员那里,看着这些官员,“郑大人,你带着人留在这里,将这些水手安置妥当。

至于其他人,就先散了吧。市舶司衙门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可不能马虎。”

“杨昌,跟着我来一趟。”陈松看向站在一旁的杨昌。

杨昌急忙跟在陈松的身后,跟随陈松的步伐,朝金山县县衙走去。

陈松带着杨昌来到了书房,杨昌常年在海上跑生活,知道不少事情。

陈松取出一个凳子,放在书桌前。

陈松坐在书桌后面,指了指面前的凳子,说道:“坐!”

杨昌一脸拘谨,长这么大,哪里被上官这么对待过?

“大人,小人站着就好,站着就好。”杨昌一脸堆笑。

“没事,坐吧。”陈松笑呵呵的说道。

见陈松一脸和善,杨昌坐了下来,半个屁股挨在椅子上,不敢坐实。

坐定之后,陈松问道:“你以前在泉州市舶司下面主要干什么?”

“回大人,小人以前在泉州市舶司主要就是跑海,因为经验比较丰富,所以也管了几艘船。”杨昌回道。

陈松接着问道:“主要是贩卖货物?”

杨昌给陈松的那本海图固然重要,可在陈松看来,远远比不上眼前这个活地图。

“是啊,当年小人经常去的地方就是爪哇三佛齐那里。

可惜,自从陈祖义这厮开始为非作歹,市舶司的船只十回有五回被这厮给抢了。

久而久之,去爪哇那边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一提起陈祖义这厮,杨昌的语调瞬间就变了。

“陈祖义这厮实在可恶,不当人子。

他本是潮州人士,后来犯了事,举家逃到了爪哇那里。

他家一大家子没一个好东西,仗着他家人多,在爪哇为非作歹,劫掠商船……”

杨昌咬牙切齿,控诉着陈祖义的种种罪行。

“倘若只是劫掠商船倒也罢了,可他竟然带着手下的喽啰,骚扰沿海,烧杀劫掠无所不做,将当地百姓往爪哇贩卖……”

陈松静静的听着杨昌的控诉,对于这个陈祖义,陈松也有一些了解。

此人为非作歹,在海面上兴风作浪,历史上的朱元璋对此人恨之入骨。

相传,朱元璋曾经悬赏50万两白银,可惜,水师不景气,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陈祖义逍遥法外,一直持续到郑和下西洋时,才将此人及其势力一网打尽。

“也就是说,如果咱们的海船去爪哇,很有可能逃不过陈祖义的魔爪?”陈松轻扣着桌子,问道。

杨昌重重的点头,一脸担忧:“小人虽然没有和此人接触过,但听见识过此人的船家说过。

他们说,陈祖义麾下战船百余艘,喽啰近万人。

就连三佛齐的国王,都不得不给他三分薄面。

如果咱们的船去爪哇那里,十有**回不来。”

陈松没有说话,静静的思考着这个问题。

如今大明水师不景气,虽然朱元璋给了陈松十艘战船,但杯水车薪,也不是陈祖义的对手,更没有办法将货物卖到爪哇去。

这样一来,南下的路就堵上了。

“唉,明初这个大环境,出海经商实在是太难了,难怪朱元璋禁海,实在是没有办法。”

陈松靠着椅子靠背,静静的看着房顶。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去朝鲜和倭国了。

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大明的货物在朝鲜非常受欢迎。只可惜朝鲜太穷,消费能力有限。

只是,现在的朝鲜还不是朝鲜,还不是大明的藩属国。

如今的朝鲜还是高丽王朝,朝鲜的成立,还要等到洪武二十五年。

至于倭国……”

“如今倭国还处于战乱当中,南北朝争斗不止,所有人注意力都在战争上,就算货物拉到倭国去,恐怕也卖不出去,更何况还有流窜在海上的倭寇。

除非往倭国走私武器,但朱元璋大概率是不会同意的。”

看着久久没有说话的陈松,杨昌也陷入了沉默当中。

过了很长时间,陈松坐直身子,看向杨昌,“你去没去过高丽?”

“回大人,小人没去过高丽,但听人说起过,高丽地小民贫,很多东西都没有,咱们的东西上到丝绸下到普通的棉布,在高丽都是抢手货。

以前陛下还没有平定天下的时候,就经常有商人去那里经商。”杨昌将自己知道的全都说了出来。

“高丽,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洪武二十五年朝鲜才成立。

如今还是王氏高丽,虽然高丽在洪武十一年派出使者向大明进贡,可是他们还和前元眉来眼去,高丽不可尽信……”

陈松说的没错,虽然高丽之前向大明进贡,但这不代表高丽臣服了大明。

洪武十五年时,朱元璋派遣北元降将胡拔都深入辽东,招抚当地的女真人等。

第二年八月,胡拔都又率部进抵端州(后朝鲜端州市),女真首领金同不花降附。

可是这里已经逼近高丽,高丽王命令大将李成桂率兵出击,双方战于吉州(后朝鲜吉州市),大明战败。

这个李成桂,就是日后朝鲜的开国国王。

虽然还没有到洪武十五年,可高丽还是那副鬼样子,貌恭心不服,倘若轻易前往高丽,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市舶司有了,商船有了,战船有了,海图有了,可唯独缺少做生意的地方。

倭国倭国不行,高丽高丽不行,爪哇爪哇不行,四周不是敌人就是在打仗。

“唉,我现在终于明白朱元璋为什么要禁海了,不禁海不行啊。”

陈松挠着头,一脸的苦闷。

牛已经吹出去了,就算再困难也要咬着牙顶上去。

“你先下去吧!”陈松冲着杨昌摆摆手,示意他先退出去。

杨昌行礼过后,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

杨昌走后,陈松将之前制定的市舶司制度取了出来。

市舶司制度已经制定的差不多了,各项细节已经完善。

在陈松的规划当中,市舶司设提举一人、副提举两人。

下面再设管商队主事两人,吏员若干,负责统领商队。

再往下设置采买、售卖等大使,负责采买货物以及往外面售卖。

除此之外,再设置商税主事以及账房主事各两人,吏员若干。

这两个部门和商队主事同级,直接市舶司提举负责。

在陈松的规划中,商税是必须要收的,就算是给朝廷做生意,也必须要收商税。

除了这些内容,陈松仿照后世海关的制度,对市舶司制度进行了完善。

这些内容繁杂众多,陈松将制定出来的这些内容,工工整整的抄写在奏折上。

第二天早上,陈松让人将这封奏折送往应天府。

当天晚上,奏折摆在了朱元璋的案头。

朱元璋打开陈松的奏折,借着案头的烛光,认认真真的看着。

陈松的奏折很长,可又不像茹太素那样废话满篇,通篇全都是干货。

朱元璋时而皱眉,时而沉思,看完陈松这封奏折,花费了他整整一个时辰的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