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三百一十二章:黄河大堤

洪武年间小神医 第三百一十二章:黄河大堤

作者:数沙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21:01

第三百一十二章:黄河大堤

毛骧一脸古怪的看着蓝玉,心里不停的犯着嘀咕:“平时里从没有主动找过我,今天怎么和我攀起了交情?

他可是战功赫赫威名在外的大将军,而我不过是一个锦衣卫指挥使,说难听点不过是陛下手中的鹰犬罢了,他今天怎么可能会主动的和我攀起交情来?”

事出无常必有妖,毛骧并不觉得蓝玉只是简简单单的和自己攀交情,背后肯定有不可言说的秘密。

毛骧打着哈哈,“侯爷这话说的不错,虽然当年认识的很早,可最近这么多年,侯爷也是水涨船高,身份越来越显赫,而在下也不过混了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的名头,在朝中看起来威风凛凛,但说到底也不过是替陛下办事,算不上什么。”

“毛兄,这话可就是你的不对了。要知道整个朝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你。

别看我是一个侯爷,但有很多事陛下根本就不会交给我去做。陛下最看重的人还是你,这点毋庸置疑!”蓝玉笑道。

两人就这么有一句没一搭的聊着,不知怎么的,忽然扯到了陈松的身上。

“这次陈松去了河南,不知毛兄可有什么看法?现在朝中人都说衍圣公是陈松害死的,不知毛兄如何看待?”蓝玉说道。

毛骧思索了片刻,道:“姓陈的倒是有几分本事,去了河南估计应该能将水患缓解。

只是,关于衍圣公是不是被陈松害死的,这在下不敢胡说,没有确凿的证据,在下不敢乱说。”

毛骧非常谨慎,虽然蓝玉不停的和他攀着交情,可毛骧并不认为自己对蓝玉来说就真的这么重要。

出于职业心理,毛骧不管对什么人心里都带有几分警惕。

蓝玉就好像没听明白毛骧这话一样,自说自话,“我倒是觉得这事十有**就是陈松干的。

你想一想,他姓陈的是新学的创始人。我就不相信他陈松对于自己的新学就不看重?

我就不相信他只希望自己的新学一直处于现在这个样子?

我就不相信他不想让自己的新学成为全天下的显学?

可是呢,如今全天下的显学是什么?是儒学,是儒家学问,想要让新学成为全天下的显学,那么最先要应对的就是儒家学问。

衍圣公是儒家学问的代表,他象征着全天下的学子,更象征着儒学,所以我看这事十有**就是陈松干的,就算不是他,也和他脱不了干系。”

蓝玉这话说的非常肯定,就好像陈松害死衍圣公的时候,他就在旁边站着。

毛骧琢磨着蓝玉的这番话,觉得有些不对劲。

根据最近这段时间来看,蓝玉和陈松之间已经有了间隙,今天突然把自己叫到这里,恐怕就和这事有关。

搞不好说不定是想让自己对付陈松,毛骧没有急着回答蓝玉的那些话,他静静的想着。

毛骧也和陈松不对付,也想将陈松除之而后快。

可两者之间的身份地位相差太大,在这种情况下,对付陈松无异于痴人说梦,到头来迎来的只是死路一条。

见毛骧一直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蓝玉再次问道:“这次陛下恐怕要让你去一趟山东,恐怕要让你调查这件事。

毛兄的本事全天下人都是知道的,可我还是想说,毛兄在调查这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要将事情的真相全部调查出来!”

蓝玉在说到真相两个字的时候,语气咬的非常重。

毛骧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蓝玉这话的意思。

只是打着哈哈:“那是当然,我肯定要将事情的真相调查清楚,不然可就辜负了陛下!”

“哈哈,那就好!既然如此的话,此时天色也不早了,那我就先走了!”蓝玉说着站了起来,带着随从走了出去。

看着蓝玉的背影,毛骧摇了摇头。

“你和陈松不对付,还想让我去帮你对付陈松?虽然我也看不上陈松,可我是什么人,我不过是一个位卑言轻的人,又怎么敢掺和进这样的事情?

让我对付对付那些读书人士大夫在行,可对付陛下眼前的红人,那不是找死的吗?我毛骧自认为还没有活够,可不想做出这样自损寿命的事!”毛骧小声嘟囔着。

……

电闪雷鸣,雨越来越大。道路也越发的艰难,轮子陷在泥水当中,无法前行方寸。

赶车的马夫,手中的马鞭不停地朝着马身上抽打而去,可是马使尽了力气,依然无法前行。

陈松见此,只好走下马车。

好在现在距离开封府已经不远了,再有一天的路程,走也能走到。

如果只依靠马车的话,前进的速度还没有人步行快,谁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这不是陈松第一次来开封府,当时开封府闹瘟疫的时候,陈松也来过一次。

只可是,这次不用以往,开封府已经物是人非,里面的官员也换了一茬又一茬。

那些曾经和陈松为敌的士绅,也都被锦衣卫逐一清理。

陈松埋着头往前走着,脑海中浮现起当初在开封府遇到的那些事情。

天上的闪电一刻也没有停过,就好像加班一样。

官道上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脚踝,这里地势低洼,很容易让积水聚集。

天上的雨还在下着,陈松从胸膛往下,全都是湿的。

古代治理洪灾,最艰难的地方就是道路。

道路不通,救灾物资运送不进去,泄洪的排水渠也很难修建。

雨天的白天是短暂的,陈松一行人找了一个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安营扎寨。

坐在帐篷中,陈松的面前摆放着一个铜盆,盆里面放着燃烧的木炭。

这些木炭被手下保护的很好,这些生火的材料以及粮食,可是命根子。

铜炉上面挂着一个铜壶,里面的水烧得咕噜咕噜作响。

水看上去有些浑浊,这是从附近河道里面取上来的水。

这样的水不能直接饮用,陈松将它放进木桶当中,往里面扔进去了一些白矾,加以沉淀之后,然后选择烧开再饮用。

白矾有一定的絮凝作用,这个时代不用担心重金属污染,所以用白矾絮凝之后,再加以烧开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

白矾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也属于矿物质中药,所以陈松携带的量就很多,再一个,医院当中白帆的数量也非常可观,就算不够也可以从医院当中取。

陈松在进入河南境内之后,就给手下的这些人立下一个规矩,凡是要饮用水,必须加白矾絮凝之后再烧开才能饮用。

如果饮用不干净的水,非常容易引起痢疾。

一旦形成传染病,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陈松可不愿意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个事情再次出现。

端着一个小茶杯将铜壶里面烧开的水倒了出来,水有些浑浊,喝起来带着一点点土腥味儿。

但好在也可以完全接受,就是口感不好。

如今也是夏季的末尾,秋季眼看就要来。

大雨不断之下,温度也低了很多。

陈松揉着自己发酸的膝盖,将茶杯当中的水全部喝光。

吐出一口浊气,将茶杯放在了旁边的矮桌上。

雨落在帐篷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帐篷当中除了这些声音之外,再也听不到其他。

雨就这样下着,黑夜慢慢降临。

时不时划过天空的闪电,惊醒了睡梦中的侍卫。

陈松躺在床上,身上的被子带着潮气,黏得发腻。

辗转反侧,始终无法入睡,一闭上眼,脑海中就是水患的事情。

“但愿开封府城外的黄河水位没有上涨的过多吧,不然的话,一旦黄河决堤,我也没有什么办法!

但根据历史来看,洪武年间黄河好像没有决堤,也就是一些小支流。

这些小支流,影响也有限,只希望历史没有出现偏差!”

陈松绞尽脑汁回忆着洪武年间关于黄河的记载,一番搜肠刮肚之后,陈松静下了心。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陈松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出发了。

赶在中午的时候,终于到了开封府。

现在的开封府和之前陈松来的时候完全是两个样子,走在开封府的街道上,到处都是积水,甚至有一些房屋都已经倒塌,街道上随处可见慌张的人群,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些自发起来,救灾的百姓。

当地的卫所士兵也顾不上什么,加入了救灾当中。

可一般情况下来说,每逢灾祸,就会有青皮流氓作祟,所以当地的卫所士兵有一部分还是维持着城中秩序。

陈松一行人声势浩大,人数众多,所以在进城的那一刻,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这个消息也被送到了开封府的知府衙门。

开封府知府是个明白人,之前朝廷下文说会派遣陈松过来治理水患,估摸着时间也是这几天到达。

所以开封府知府急忙带着府中的大部分属官,往陈松这边赶来。

开封府知府贺于良,担任开封府知府也没有几年。

他的裤腿挽到膝盖上,身上的官袍全部缠在腰间的腰带上。

就这样在水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带着府中属官朝着陈松这边而来。

天上的雨还在下着,贺于良穿着一件蓑衣,满是疲倦的脸上多了不少的高兴。

陈松被李三娃和张铁牛以及十几个侍卫拱卫在最中间。

贺于良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最中间的人是陈松。

看着跑过来的贺于良,他身上的官服已经说明了他自己的身份。

陈松停下脚步,静看着贺于良。

贺于良来到陈松面前,朝着陈松拱拱手,面带欣喜的道:“敢问可是富平侯陈大人?”

陈松点点头,“正是我!”

“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是将大人盼来了。大人来了,开封府就有救了,整个河南也就有救了!”贺于良一脸欣喜,丝毫没有掩盖自己的想法。

“如今城中是个怎么情况?城中积水这么多,城外如何,黄河又如何?”陈松问道。

“……城中的排水渠很多都已经被堵死了,下官已经让人开始疏通,但天上大雨不断,就算疏通,城中的水不能完全流出去。

至于黄河,下官已经征发了周围大量的役夫,让他们加固黄河大堤。

黄河最为危险的地方位于柳园口,那里的水位不断上涨,如果按照这样不断的涨下去,后果不容乐观……”

贺于良的脸色又开始变得艰难起来。

黄河从郑县往东,地势突然平缓,泥沙在开封府外堆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地上悬河。这样的河道放在后世,也只有通过加固大堤来对付,这个时代更没有多好的办法。

所以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加宽加厚加高大堤,只祈求黄河水位不要再上涨,黄河大堤不要溃堤。

“如今城中怎么样?”陈松问道。

“开封府城中的青壮劳动力已经被下官抽调了个十之四五,全部送到了黄河大堤上。

剩下的人就是处理开封内涝的问题,人手现在没有多么短缺,唯一短缺的就是粮食。

很多地方的粮食都已经被水泡了,吃不了了,如果再照这样发展下去,开封府的粮食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开封府知府贺于良一脸认真的说。

陈松点了点头,“先带我去黄河大堤上看一看,看看那里的情况到底怎么样!”

黄河大堤距离开封尚有十里左右的距离。

如果放在以前走路的话,也要不了多久,可是现在一直走到下午才到达。

还没有来到黄河大堤上,陈松就已经听到了黄河那奔腾而过的呼啸声。

就好像一头老虎在耳边咆哮一样,甚至都能够感受到黄河穿行而过带出来的风。

陈松眉头皱起,这个样子可不是一个好事啊。

黄河大堤上满是挑着担子的百姓,他们将一框框泥土往大堤上运送。

大堤顶上,百姓们拿着木夯,不停的夯实送上来的泥土。

“这里的大堤情况如何?”陈松指着这里,问道。

站在陈松旁边的贺于良急忙解释,“这里就是柳园口,因为大堤上种有柳树而得名。

这里的大堤在洪武十年,十一年都有加固。可今年的大雨实在是太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