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两百九十九章:南北榜(下)

洪武年间小神医 第两百九十九章:南北榜(下)

作者:数沙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21:01

第两百九十九章:南北榜(下)

陈松早已经想好了对策,毕竟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发生过,而且是一件有定论的事。

“陛下,臣以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情理之中,但在意料之外。

首先,大明北方常年征战。

从前宋立国之初就开始战乱不断,安定的时间很少,百姓们流离失所的时间多,这样一来,北方的读书人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远远比不上南方,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可大明立国之初,也有过几次科举,可为什么那几次都有北方人,而这次却没有北方人呢?

臣以为,这次是礼部办事太过急躁,一般来说,乡试之后最起码要留够五六个月的时间,再举行会试时。

可是这次乡试与会试之间,相隔满打满算也才三个多月时间。可能有很多举子还没有到达,会试便已经结束,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外!”陈松一脸认真的解释的。

朱元璋看着陈松,道:“你这话说的倒是不错,可问题是,总不可能那一百多人当中,一个北方人都没有,这不可思议!”

朱元璋也知道南北差距,也知道北方常年征战,读书人的数量以及质量都比不过南方人,可他就是不太相信,一百多人当中一个北方人都没有。

“可能一切都只是凑巧吧,刚好遇到了这件事。”陈松说道。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这话有些太强迫人,毕竟陈松又不是诸葛亮,掐一掐指头就能测算先机。

朱元璋没有再说话,他点了点头,朝着前面走去。

应天府的街道很宽敞,这里靠近皇宫,街道都是用青石板铺成的。

道路整洁,看不到任何杂物。如果有乱丢垃圾的商家或者百姓,一旦被发现,弄不好会被兵马指挥死的士兵押着游街。

只要不是王朝末年,基本上中原王朝对于京师的环境,还是非常看重的。

虽然会试过去,可又闹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所以应天府当中的那些学子数量并没有减少。

街道上时不时还能看到穿街而行的学子,只不过这些学子的脸上大都是急匆匆表情。

也是,发生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南方学子还是北方学子,都不会太好。

“常青啊,你觉得这次发生的事情该如何解决?”朱元璋慢慢的走着,同时开口问道。

陈松想都没想就说,“陛下,臣以为这次的事情也是一个契机!”

陈松这话让朱元璋来了兴趣,怎么还就成了一个契机呢?这明显是一件坏事。

朱元璋疑惑,停了下来,看向陈松询问道:“契机?什么契机?”

“陛下,如果这次榜上有北方人,但不代表下次榜上就有北方人。就算下次有,那么下下次也不一定有。

这个事情就是一个祸根,如果一天不解决,那么早晚有爆发的那一天,只是恰好爆发在了这次。

所以说,这事必须要解决,如果不解决,这个祸根就一直埋下了,埋下的时间越长,那么爆发的时候涉及到的范围就越广!”陈松耐心的解释着:

“传说的契机就是解彻底解决这个事情的契机。臣的办法就是将南北方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考试。

乡试朝廷不用管的太多,毕竟都是在当地,可会试,天下学子齐聚京师。

举人与举人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北方的举人肯定比不过南方的举人,这是事实。

如果将北方和南方居然放在一起烤,那么有可能北方学识最好的举人都不一定比得过南方却是最差的举人。

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像这次的事情。

所以臣的意思就是,与其这样还不如将南北方人分开考,分立两个榜单,称南北榜。

南北方举人都在同一时间参加会试,但是考试结束之后,根据他们的籍贯分为南北方两个分类,然后分开阅卷,放开排名。

放榜的时候也分成两个榜单,这样一来便能够解决这个事情,而且此事一旦立下,那么以后南北方学子的学识问题就会彻底的解决。”

朱元璋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没有想到陈松竟然已经想好了对策。

这几天里,朱元璋一直在想这件事情该怎么办,可想了那么多,想了那么长时间,依旧想不出一个好的办法。

可没有想到啊,陈松这里早已经想好了对策,而且这个对策是如此的完美。

“那这次的事情该怎么办?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会试已经过了,你说的这个办法也只能放在下次了。”朱元璋又皱起了眉头。

陈松倒是不这么觉得,他说道:“陛下,您可以下旨,主要因为会试准备时间仓促,以至于北方学子尚未全部到达,这对北方学子来说并不公平。

为了弥补北方学子,朝廷特意再开恩科,让北方学子重新参加一次会试,然后择优取中。

至于这次会是录取的南方学子不做更改,这次录取的南方学者和北方学子分开放榜,以后定为定式,永不更改。

会试录取的学子确定下来之后,殿试就放在一起,反正殿试也不会淘汰。”

“你这话说的很对,非常有道理!”

朱元璋恍然大悟,回过神来之后,捋着下巴上的胡子,然后兴致的看着陈松,“常青啊,按理来说你和这些读书人是审视有仇的,如果俺是你的话,俺肯定不会帮着解决这个办法,俺肯定会看热闹你怎么和常人不一样,不仅没看热闹,甚至还帮着想出了解决的办法,这不对劲啊?”

朱标也是一脸质疑的看着陈松。

陈松的这个办法实在是太好了,好到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就好像是提前早已经准备好了一样。

“不对,常青啊,你这个办法太好了,完美到没有任何错误,这让我觉得你这个办法好像提前就已经想出来了,该不会是你已经预测到今年会是会是这个情况吧?”

朱标忽然想到了什么,眼睛直勾勾的看着陈松。

“这怎么可能呢?臣不过凡夫俗子一个,又不是诸葛孔明,难道掐指一算就能算到这事儿吗?

这也只是臣一时之间想到的,就只是忽然想到的!”陈松讪笑两声。

看着如此样子的陈松,朱元璋也不再说什么,反正事情已经解决了,至于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个办法,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既然如此,那你就赶紧回去上课吧!对了,你今天上课的那些内容,以后禁止外传!”朱元璋叮嘱道。

……

等朱元璋和朱标离开之后,陈松又回到了学堂。

课还没有上完,还要将课接着上下去。

上完课,天已经黑了。陈松也回到了家。

陪着朱静安吃过晚饭之后,陈松就来到了书房。

最近这几天当中,陈松每天都要给自己那四个学生以及朱雄英他们上课,每天的教案都要准备。

所以这几天的陈松都比较忙碌,回到家之后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制定教案。

夜渐渐的深了,天地之间寂静了下来。

应天府城外面的官道上响起了马蹄声。

一个骑士骑着战马从西南方向而来,看了看头顶的月亮,手中的马鞭又朝着胯下的战马屁股上抽去,战马吃痛,速度又加快了几分。

刚刚出现在京城城外,城墙上面守城的士兵就发现了他。

京城城墙守卫森严,一到夜晚,城墙上巡逻的士兵络绎不绝,城外稍有动静,便会引起城墙上士兵的警觉。

“八百里加急,云南捷报,我军大胜!”

“八百里加急,云南捷报,我军大胜!”

这个骑士停在护城河的外面,扯着嗓子,歇斯底里的大声的嘶吼。

城墙上面的士兵听到了这个骑士的喊声,他们的警觉不由的放了下来。

护城河上面的吊桥被放下,骑士通过了吊桥。城墙上放下了一个吊篮,骑士连同战马被吊篮吊了上去。

黑夜沉沉,京城的街道上响起了马蹄声,从远处而来,朝着皇宫而去。

京城中的百姓,听到这马蹄声,只是以为出现了幻觉,躺在床上,翻了一个身,又沉沉的睡去。

片刻之后,八百里加急送进了皇宫。

不管皇宫落没落锁,八百里加急总要在第一时间之内送进去。

朱元璋刚刚躺在床上,就听见了门外响起来的脚步声。

朱标出现在房门外面,轻扣着房门,小声的招呼着:“父亲,云南那边来了八百里加急,云南大捷,我军平定云南,大获全胜!”

朱标忍着心里的激动,站在房门外冲着里面喊着。

朱元璋猛然睁开眼睛,唰的一下将身上的被子掀开,从床上站起。

随意的拿过来一件衣服披在身上,连鞋都顾不上穿就往外面走。

打开房门,朱元璋一脸严肃的看着朱标,“八百加急可不是儿戏,千真万确?”

朱标的手中拿着一个竹筒,他将手中的竹筒朝着朱元璋晃了晃,道:“孩儿不敢欺骗父亲,传令的士兵就在皇宫外面,这是八百里加急文书!”

朱元璋一把从朱标手中将八百里加急文书拿了过来,查看了一下火漆封口,将里面的文书取出。

文书上面盖着征南大将军,傅友德的印信。

文书上说:洪武十五十二月十六日,曲靖之地大雾不断,能见度急剧下降。

山林间白雾缭绕,明军乘大雾进抵曲靖东北的白石江。

雾散天晴,守将达里麻隔江望见明军势众,急遣精兵扼守江岸。

傅友德采纳沐英建议,让将士正面佯攻,另遣奇兵暗从下游渡江,绕至梁王军阵后。

在山谷间树旗帜、鸣金鼓,守军见势惊乱,以为大军压境,惊慌之下,拥堵混乱。

沐英乘势率军渡江,大败守军,俘达里麻以下2万余人。

大败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部将达里麻所率十万余万精兵,占领曲靖。

拿下曲靖之后,分东路军为二,一部由蓝玉、沐英率领,直往云南。

一部由傅友德亲率,挥师北向乌撒,以策应北路军。

洪武十六年二月三日,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知晓达里麻失守曲靖,大惊失措,逃往晋宁州。

洪武十六年三月初七,傅友德大军兵临城下,把匝剌瓦尔密见大势已去,于城中自缢身亡。

三月二十三日,蓝玉、沐英率师进逼云南板桥,前元右丞相观甫保出降,蓝玉沐英占领云南。二十四日,蓝玉、沐英整军入昆明。

随后,沐英分兵前往乌撒,接应傅友德。

北路军出永宁之后,被元右丞相实卜抵挡在赤水河一带,敌军凭借天险,明军无法进攻。

此时,傅友德宛如神兵天降,直捣乌撒,大败元守军,进占乌撒,降服东川、乌蒙、毕节、芒部等地。

拿下这些地方之后,傅友德整军备战,进入大理,大理段氏就此灰飞烟灭。

经此一役,云南全境被傅友德拿下。

朱元璋看着文书上面的那些文字,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郁,看了一遍又一遍。

对于朱元璋来说,开疆拓土,收复祖宗之地乃是这辈子的头等大事。

如今平定了云南,便是如今朝中最值得庆贺的事情。

会试之事的阴霾好像在此刻被清扫一空。

“哈哈哈哈,这个傅友德,真乃朝廷猛将。还有这个蓝玉沐英,真是猛将。平定云南,他们居功至伟,当重重的赏赐他们!”朱元璋的哈哈大笑声在夜空当中不停的回荡着。

他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朱标,说道:“将这份捷报拿下去,赶紧抄录,明天早上天一亮就明发六部明发整个天下!”

“遵命!”朱标从朱元璋的手中接过这份捷报,急匆匆的往外面跑去。

看着朱标的背影,朱元璋又哈哈大笑起来。

平定了云南大军,朱元璋心里的一颗石头终于落地。

南边的事情解决了,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北方了。

笑着笑着,朱元璋眼睛一眯,看向了北方。

“把匝剌瓦尔密这个臭石头被解决了,大理段氏也被解决了,剩下来就是你了,脱古思帖木儿!”朱元璋的眼睛当中爆发出两道精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