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一百五十六章:市舶司来人

洪武年间小神医 第一百五十六章:市舶司来人

作者:数沙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21:01

第一百五十六章:市舶司来人

“国公爷,这事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咱们该怎么办?咱们应该怎么办?”陈谟一脸担忧的看着李善长。

李善长捻着下巴上的胡子,静静的看着书桌上的蜡烛,陷入了沉思。

夏天的晚上,书房非常闷热,李善长久久没有说话,陈谟的脑门上满是汗水。

擦了一遍又一遍,陈谟数次想要开口询问,可还是忍了下来。

“此事不好说啊,陛下此前从未有过这种心思,从来没有显露出来过。

要是真的有这种心思,平时或多或少总能显露出来。依我来看,这事大概率是陈松弄出来的,和陈松脱不了干系。”李善长说道。

陈谟的脸上满是害怕,“国公爷,那咱们该怎么办?一直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万一哪天陛下真的想这样干了,那咱们可就惨了。”

陈谟说起来是耕读传家,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地主。

按照朝廷的规矩,他们这样的士绅不仅不用交税,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免税。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十里八乡的农民都会将自己的土地投献在陈谟的名下。

投献的这些百姓从此就不用给朝廷交税,只需要交给陈谟就行了。

好在明初的税额不重,这样的情况并不太常见。

可官绅一体纳粮一旦实行,投献的土地瞬间将会分崩离析。

这些利益吃进去简单,吐出来可就难了。

这不是陈谟一人的事,这是全天下士绅的事情。

“陛下应该不会做出各种自掘坟墓的事情,应该不会。”李善长不停的安慰着陈谟,同时也是在安慰自己。

可陈谟压根就太相信李善长的这个说辞,“国公爷,咱们陛下出身低,都能弄出百姓扭送官员上京的事情,又怎么可能不会弄出这个什么官绅一体纳粮?”

“那你说怎么办?”李善长看着陈谟。

陈谟的眼睛中闪过一道冷光,他阴沉沉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陈松……”

陈谟右手化刀,在脖子下面一拉,一脸阴狠。

李善长没有回答,思量了起来。

看着皱眉思考的李善长,陈谟焦急的道:“国公爷,此事不能再耽搁了。

丞相之位悬而未决,估计陛下已经下定决心废除,此事咱们没有办法。

要是再这样下去,那咱们……”

陈谟话只说了一半,意思已经很明显。

“陈松这个祸害,不能让他再活下去了!”陈谟恶狠狠的说道。

“杀了他?怎么杀?说的轻巧,这个时候杀了他,不就是在说,这人是我杀的吗?”李善长摇着头,不太同意陈谟的办法。

李善长和陈松不对付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要是这个时候陈松死了,这笔账,朱元璋第一个算在李善长的头上。

李善长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事情呢?

“那咱们……”

陈谟还想再说,可看李善长那个架势,硬生生的将后面的话憋住了。

“天也不早了,你还是回去吧。”李善长站了起来,留下一句话,走出了书房。

看着李善长的背影,陈谟长叹一声,“唉,这叫什么事?”

拍了拍书桌,一脸不忿的走出了书房。

黎明出现在东方,陈谟坐着马车离开了应天府,朝着老家的方向而去。

坐在马车中的他,探出身子,回过头看了一眼身后越来越远的城门,眼睛中闪烁着道道冷光。

“李善长,你是勋贵,家大业大可以不着急,我只是平头老百姓,我负担不起。”

陈谟回到马车中,开始闭目养神。

陈谟的老家在江西泰和,他这次回家,要招揽信得过的猛士,刺杀陈松。

……

不得不说,陶成道的办事效率确实挺高,第二天就带着工匠来了那三处宅院。

这里以后就是新学的大本营了,陈松肯定要亲自盯着,以免出错。

陶成道还要做事,所以不能亲自前来。

这三处宅院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工匠们忙忙碌碌,进进出出。

朱元璋确实照顾陈松,给陈松调拨了足够的水泥。

如今的水泥属于朝廷管制物品,若是没有命令,不得随意使用。

陈松站在大门口,一脸满意的点着头。

朱棣站在一旁,笑眯眯的说道:“常青啊,你这新学学堂可要快快办起来啊。那些臭脾气的读书人,实在是气死了。

俺爹给俺安排的那些王府属官,一个个的就只会在俺面前瞎嚷嚷,说什么,身为王爷应该文质彬彬,应该手不释卷。

真是笑话,要真是那样,俺拿着书本和鞑子拼杀吗?”

“殿下何以见得我这学堂学出来的学生和那些迂腐的读书人不同?”陈松看着朱棣。

“嘿嘿!”

朱棣嘿嘿一笑,道:“俺相信你,你不是迂腐的人,教导出来的学生的肯定不是迂腐的学生!”

“说的也是!”陈松点点头。

两人说话间,有十几个穿着襕衫,带着四方平定巾的读书人走了过来。

他们看着眼前忙碌的场景,议论纷纷。

这些人来者不善,从站在那里开始,就不停的唱衰陈松,贬低陈松。

朱棣是个暴脾气,哪里能忍?

“你们这些穷酸,给俺滚蛋,不然要你们好看!”

虽然朱棣穿着普通,可身上的气势依旧将这些人吓得不轻。

这些读书人后退了几步,想要辩驳几句,可朱棣的随从却朝着他们围去。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被他们展现的活灵活现,一咋眼的功夫,消失的干干净净。

“什么东西,腌臜货色!”

朱棣往地上吐了一口浓痰,一脸不忿。

“因为这些人发脾气,不值得。走,进去看看吧!”陈松朝着宅院走去,朱棣紧随其后。

两人走进去不久,赵峰带着一个人朝着这边跑来,来到门前,询问了忙碌的工匠之后,赵峰带着人跑进了院子。

陈松站在后院正和朱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看到了朝着自己跑来的赵峰。

“怎么了?有什么事情吗?如此着急?”陈松询问。

赵峰指了指自己带来的人,说道:“他是从市舶司来的,说是有事情找!”

陈松一听是市舶司来的,连忙看向那人,追问:“市舶司出事?还是说有什么急事?”

那人回道:“大人,是这样的,前几天,俞敏将军带着水师在外训练,同时巡视海疆,忽然看到了倭寇在追杀一艘船。

因为距离咱们比较近,安全起见,渔民将军率领着水师冲了过去,驱散了倭寇,同时将那艘船只救了下来。”

那人说到这里,停了下来。

“然后呢?”陈松追问。

那人没有回答,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交给了陈松。

陈松接过书信,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朱棣一脸好奇,可忍住没有询问。

看完书信之后,陈松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事情好。

“怎么是这个样子?遇到什么事情了?”朱棣还是没忍住,终于开口了。

陈松将手中的书信交给朱棣,道:“殿下看看吧!”

朱棣接过信,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朱棣一脸惊讶,“还有这种事?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陈松说道:“恐怕我要亲自去一趟市舶司了,此事事关重大,一定要查谈清楚。”

“说的也是,只是俺没有想到,这个李成桂竟然会派人过来联系咱们。”朱棣的脸上除过震惊只有震惊。

这个时代对于高丽王朝来说,是丧钟敲响的时代。

李成桂手中的实力不断膨胀,加上大明鼎革前元,也让他的内心躁动不已。

之前市舶司的船队去高丽贸易时,李成桂领兵在外,并不知情。

等到他知道这事之后,一个大胆的想法涌现在他的脑海。

历史上的李成桂在元明交接之际,通过一系列重大战绩取得很高的威望。

手中权利一大,心思就活泛起来。

他与郑道传、赵浚、尹绍宗等新兴士大夫势力联手,抵制高丽王室和权门世族的旧势力。

距离朝鲜立国还早,可不代表李成桂没有准备。

李成桂这人有野心,可也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大明对于朝鲜意味着什么,所以,历史上的他,对大明倒也恭敬。

历史上的洪武二十一年,大明在原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移文告知高丽。

而这个地方以前属于高丽管辖,可在高丽以前,这里就一直属于中原王朝管辖范围。

这事对于高丽来说,简直奇耻大辱。

于是,高丽国王王禑、门下侍中崔莹密议进攻辽东,举全国之兵进攻辽东,想让大明长长记性。

可深谙大明实力的李成桂提出了反对意见,但他的反对无效。

同年,高丽王以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辽。

可李成桂压根就没想过攻打辽东。五月,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以行军困难、粮饷不济,请求回兵。

可高丽王王禑压根不听,于是李成桂就劝说曹敏修,于威化岛回师。

自此,高丽局势诡谲云涌。

这个时代,因为有陈松的掺合,市舶司的船队去了高丽那里,让李成桂有了直接接触大明的机会。

李成桂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怎么可能会放弃这个大好时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