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得到宝物就变强 > 第五百一十二章 取南阳

三国得到宝物就变强 第五百一十二章 取南阳

作者:泉山居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18:09

第五百一十二章 取南阳

张武为什么没有让徐庶继续统帅西线的军队呢?主要是因为军权这东西非常敏感,不能长期掌握在某个手里,即使是最信任的人也必须要有防范的措施。这不但是为了国家的安全,也是为了大家都好。

徐庶长期在西线领兵,也是时候回中央任职一段时间了。

临行前,张武令人给守在边疆尚未归降的那些魏国将领传令,魏楚之争说到底也是华夏内部之争,不能因为内战而给外族可趁之机。因此他们既可以选择归降楚国,也可以选择继续以魏臣自居,还可以选择暂时中立,两不相帮。

只要他们安心守好边疆,不与楚军交战,则楚军亦不会主动向他们进攻,暂时保持目前的势力范围。各郡县的财政收入由他們自己支配,用于文武官员的俸禄和士兵军饷、粮草、兵器的支出。如果某郡某县的财政收入不足以支撑边疆的军事防御,则缺口部分由大楚拨付。

此令一出,守在凉州、雍州边疆地区的原魏国将领和太守们都松了一口气,这算是给了他们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有些人想顾全自己的名声,不愿意主动归降,但如果楚军坚决要占领凉州、雍州的所有郡县的话,守是守不住的,坚决抵抗的话不但会死伤很多无辜的百姓,也有可能会给那些胡人强盗们可趁之机。

公元219年,张武率步骑主力大军返回襄阳,经过半年的休整后,下令以关羽为统帅,庞统、徐庶为随军参谋长,率张飞、赵云、陈到、马谡、刘磐、关平、廖化、周仓、宗预等将,起二十万大军出樊城进攻宛城,要夺回南阳郡。

南阳原属荆州,李傕败亡之后,西凉军阀张济因军中缺粮,自关中引兵进入荆州地界与刘表交战,在攻打穰城的时候中箭而死。张济的侄子张绣接管了部队,在进退维谷之际,接受了刘表的招降,屯兵于宛城,成为刘表在北方的藩属势力,替刘表抵御北方的敌人。

张绣表面是归降了刘表,实际上双方是合作关系。刘表为张绣提供栖身之地和供应粮草,张绣则替刘表看守荆州的北大门。

后来曹操分别于197年、198年和199年三次南征宛城,最终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投降了曹操,从而南阳郡这个富庶的战略要地就归属曹操了。

张武掌权荆州之后,也曾想收复南阳,在汉水北岸弄上一块缓冲之地,因为襄阳就在汉水南岸,曹操的大军很快就能兵临汉水,对襄阳的威胁比较大。但张武没有骑兵,在平坦的南阳盆地上不是曹军的对手,因此不得已之下只得坚守樊城。

好在曹操没有水军,当年又急于求成,在水军没有训练好的情况下贸然进攻荆州,被张武在汉水之上坑了两次,损失了二十万精锐大军。随后双方一个屯兵宛城,一个屯兵樊城,一直对峙了十几年。

关羽这个五虎大将之首这么多年来一直镇守樊城,一方面是利用其威名震慑宛城的曹军,另一方面也是隐晦地表达了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有关羽在离襄阳很近的樊城手握兵权,刘备在襄阳就是绝对安全的,免得有些人胡思乱想。

现在张武有骑兵了,而且还在关中之战击溃了魏军的骑兵主力,因此再也不怕跟魏军打野战了。

这就相当于在边路打赢了一波团战,顺便拆了对方的二塔,但边路的高地不好上,于是在经济比较占优的情况下,准备在中路进行强推。

从华夏的地形上来看,北伐中原最近的一条路也是出南阳直捣许昌。

宛城和许昌之间的路程不到四百里,且一马平川,骑兵从宛城出发,两日之内便可到达许昌。一旦楚军占据了许昌,那洛阳的曹丕要么赶紧逃亡冀州去,要么就被楚军东西夹击给堵在洛阳走不了。

可以说,只要打下宛城夺回南阳,则潼关根本就不需要去打,只需要切断洛阳与东面豫州、徐州、青州的联系,则魏国有可能马上就会土崩瓦解。

曹丕和魏国的一众高层们也知道这个道理,知道宛城的重要性,因此从潼关抽调了十万大军分别增援到宛城、许昌和汝南,这三个地方正好组成一个三角形,可以互相支援,互相配合。

曹丕让曹真和曹休守潼关,曹仁又回到汝南守豫州,司马懿、张颌、李典、许褚、夏侯霸等人皆到宛城协助曹洪守城。

经过于禁投降一事之后,曹丕又开始提防这些外姓大将了,连号称最忠于曹氏的外姓第一大将于禁都能投降,还有谁是可靠的呢?

因此魏国的兵权又全部牢牢掌控在宗族大将手中。

宛城的“宛”字,在古代就是“四方高中央低”的意思。春秋初期,楚国在这里建筑了城邑,作为问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

宛城对魏国来说非常重要,只要能守住宛城,则中原腹地就是安全的,魏国就还能再支撑上几年,几年之后说不定就有转机。

但有些城池不是你想守就能守住的,比如长安城,如果你不敢出城野战,再高大的城墙在威力巨大的火药面前都跟土墙一样。当年张绣也在宛城多次打败曹军,但最终还是投降了。

楚军攻打宛城比攻打长安还要方便,因为宛城靠近淯水,楚军可以沿河行军,还可以利用淯水来运送粮草、武器。而南阳盆地虽然三面环山,但宛城附近却跟长安一样无险可守。

为了牵制魏军在豫州、徐州、青州的兵力,楚国大将甘宁、丁奉、吕蒙、冯习、文聘、陆逊、蒋钦、朱桓等人汇聚东海海军、南海海军和内河水军十余万,在淮南、广陵和北方沿海等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攻势。

至219年夏,在付出几万伤亡之后,楚军用火药炸开了宛城的城墙,继而占领了宛城,收复了南阳郡。

魏军又损失了大量士兵,国力进一步衰退,残兵退至许都。

此时的曹丕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到底该坚守洛阳,还是退到邺城去。

坚守洛阳就是表明自己坚决不会放弃中原,表面自己坚决抵抗到底的决心,能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一下士气,但也将面临有可能被堵在洛阳的危险。

而退守邺城可以避免受到楚军的兵锋威胁,可以凭借黄河天险暂时挡住楚军的进攻,然后依靠冀州、幽州、并州的人力物力组织反攻。但退守邺城就意味着魏国将放弃豫州、兖州、徐州和青州的地盘,魏国将从正统的中原王朝政权变成一个偏安政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