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襄阳大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如果刘备死了,那诸葛亮投奔谁去?按原著上的进程,不久之后诸葛亮就要出山投奔刘备了,如果刘备死了,诸葛亮这种既有本事又有远大理想的年轻人肯定会投靠其他老板,因为他肯定不甘心当一辈子平民百姓吧?
到时候不管诸葛亮愿不愿意,天下间值得投靠的老板也就只剩下曹操和孙权了。不管诸葛亮投奔了谁,对张武都不是好事,因为孔明的确是有本事的,跟他做敌人会有些麻烦。
所以,张武想让刘备活着,一方面是不让他现在那些手下散伙,另一方面就是想让诸葛亮绑定在刘备身上。
在张武看来,诸葛亮这种人现阶段无论如何都不会看上他这个盗贼出身的武夫,所以张武现在应对诸葛亮的方法就是,既然你不会投奔我,那我就确保不让你投奔到我的敌人那边去。
诸葛亮这种人是有精神洁癖的,他们坚持忠贞,主张从一而终,既然选定了主公,那就要辅佐一辈子,绝不能背叛。所以,一旦诸葛亮投奔了刘备,那就是认定刘备了,不能再跳槽了,即使刘备死了,也得继续辅佐他的儿子。
因此,只要控制住刘备,那就间接控制住了诸葛亮。只要不让诸葛亮与自己为敌,就算他不帮自己也无所谓。没有张屠夫也不会吃带毛猪,这世上谋略不比诸葛亮差的也有不少呢。
单独摆平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非常难,基本没有希望,但只要摆平了刘备一人,就相当于摆平了所有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抓主要矛盾!
只要将刘备困在荆州,这个小团伙里的所有人都走不了,随着张武的实力逐渐增强,地盘越来越大,随着时间逐渐流逝而诸葛亮等人迟迟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们能不着急?等张武占据了荆州再占据益州的时候,说不定他们会觉得张武也有一统天下的可能,说不定会转变主意呢。
有本事的人最怕什么?最怕没有机会没有舞台来让他施展。
打定主意之后,张武开始进行安排。他令甘宁守好水寨,防范江东水军;令陈孙坐镇江夏,守好城池;令魏延领五百精兵护送他和刘琦赴襄阳开会。
从江夏到襄阳可走水路,因此张武比刘备要早到襄阳。从船上下来后,张武吩咐魏延带领士兵到襄阳城西的檀溪边上扎营,等待他开完会去汇合。
张武安排妥当之后,便跟刘琦带着几个护卫进了襄阳城,此时从各地陆陆续续赶来不少官员了,大家见面后互相问好,表面上都很友好,刘琦也趁机与各地的官员联络了一下感情。
入城后,张武去馆舍歇息,刘琦则去了州牧府向刘表问安,刘表又吩咐刘琦与刘琮帮着刘备一起招待众官员。
刘备与赵云来到襄阳的时候,蔡瑁出城迎接,态度非常谦谨,前不久发生的事就好似跟他没关系一样。
随后,刘琦和刘琮引一众文武官员来迎刘备。
刘备见刘表的两个儿子都在,便不再疑虑,看来是真的让我来开会的,刘表老大哥并没有生我的气。
当日,刘玄德也在馆舍暂歇,赵云率三百军士围绕保护。赵云身披盔甲,佩挂宝剑,始终不离刘备身边。
刘琦对刘备说:“父亲气疾发作,不能行动,特请叔父代为招待众官员,都众官进行安抚和嘉奖。”
刘备客气道:“本来这差事不该我来做,但既然兄长有命,我不敢不从。”
次日,相关人员报告荆州九郡四十二州官员,俱已到齐,大会可以开始了。
蔡瑁找到蒯越,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他,说道:“刘备可是当世有名的枭雄,如果长期留在荆州,恐怕会生出祸端来,不如就利用今天的机会将他除掉。”
蒯越说道:“刘备甚有名望,杀了他恐怕会引起百姓和一些世家的不满啊!”
蒯越内心里也是一个亲曹派,当初蒯越曾在大将军何进手下做事,在洛阳时与曹操相识。原著上刘表死后,曹操兵临荆州,蒯越也是极力劝说刘琮投降曹操。结果刘琮娘俩投降后却被曹操给斩尽杀绝,而蒯越却极受曹操重用。
蔡瑁又道:“我已经取得州牧大人的同意,有州牧大人的密令在此。”
蒯越知道蔡瑁在胡说八道,刘表怎么会杀刘备呢,他虽然老了,但还没老糊涂。蒯越也不揭穿蔡瑁,反正后果由蔡瑁承担,正好他也不喜欢刘备。
于是蒯越说道:“既然如此,可预先做好准备。”
蔡瑁说:“东门岘山大路,已使吾弟蔡和引军把守;南门外已使蔡中把守;北门外已使蔡勋把守。只有西门不必把守,因为有檀溪阻隔,即使有数万兵马也不易通过。”
蒯越见蔡瑁安排得如此仔细,看来是早有预谋呀,也不知这刘备哪里得罪了他。
“我见赵云一直不离刘备左右,恐怕不好下手。”
蔡瑁和蒯越早已将刘备手下几个大将的底细都摸清了。那关羽张飞自桃园结义开始便跟随刘备南征北战,早已被人熟悉。尤其是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早已是天下闻名的超级猛将。
张飞此时虽然没有关羽的名气大,但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吕布连杀联军数将,无人再敢应战,张飞出马与吕布单挑,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后来张飞在徐州争夺战中再一次跟吕布单挑,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能跟吕布单挑还不分胜负的,当世有几人?
赵云虽然此时也不如关羽出名,但他早年曾在公孙瓒手下与袁绍军作战,也能打听出来,蒯越和蔡瑁也都知道赵云之勇不弱于关羽张飞。
蔡瑁道:“我已经在城中埋伏了五百士兵,都已做好了准备。”
蒯越想了想,五百士兵也不一定能对付得了赵云,于是说道:“可使文聘、王威二人在外厅另设一席,专门用来招待武将,先将赵云支开,然后可以行事。”
蔡瑁便听从了蒯越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