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得到宝物就变强 > 第四百六十二章 扩军备战

第四百六十二章 扩军备战

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学不到知识,一方面是因为教育资源紧缺,且都被一小部分人垄断着;另一方面就是花费太高,负担不起。经过黄巾之乱到诸侯混战,其实世家豪门已经被打击的不轻了,很多世家豪门都没落下来,比如诸葛亮家族,还有的顶级世家被灭门了,比如四世三公的袁家。

当生命安全和家族存亡成为问题之后,有时候面子是可以放一放的。为了活下去,很多大家族都已经放下架子去谋生了,所以只要肯花钱,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趁这个机会也是能学到知识的。

但是乱世之中的普通百姓更惨,别说有余钱去让孩子读书了,就连温饱都难解决,打仗的时候被抓去当炮灰,有时候还会沦为军队的口粮。

现在整个大汉十三州,其实也就荆州的平民百姓有实力花钱让孩子去上学,这都是张武主政荆州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其他扬州、益州和交州的百姓暂时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北方曹操统治的地区,平民百姓生活的还是很艰苦,因为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有些压制不住世家门阀的反弹,除了强硬的杀戮手段之外,经济命脉已经逐渐又被世家掌握,平民百姓受到的剥削依然很严重。

为了应对张武的威胁,曹操统治地区的田赋已经达到了收成的七分之一,比东汉时代的标准高了四倍。这只是交给国家的赋税,百姓们种的田是属于地主的,还得给地主交租,基本上就剩不下多少了。

除了赋税,北方的百姓还需要负责边疆地区的农垦,曹操政权征调大量壮丁前往边疆地区一边种地,一边负责防守边疆安全。这些壮丁的家属不能随行,产出的粮食必须上缴一半给政府,如果壮丁在战斗中死了,他的妻子还不能随便改嫁,要由朝廷统一分配。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对刘备说,只要刘备进行北伐,关中百姓一定会“箪食壶浆”迎接刘备,这绝不是有意夸大,而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老百姓其实不是很在乎谁当皇帝,但他们很在乎谁能让自己吃饱穿暖。

而且以张武得到的情报来看,曹操统治的地区已经开始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了,货币系统快要完蛋了。在历史上,曹丕继位后,曾强力推行两汉的五铢钱,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老百姓最后只能以物易物。

作为穿越者,张武可是非常清楚打经济战的重要性,后世的美帝就多次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对其他国家打经济战,那效果是丝毫不比真正的战争差,还不用死人。

现在有学校提供食宿,收的学费也不高,这一下就为很多人解决了最大的困难,相比较花上点钱来说,让自己家中能出一个读书人,很多人还是愿意的,因为学到知识之后还可以教家中的其他人。

至于优先招收楚军士兵的子弟,其实也是为了将来这批人能跟豪门学子相抗衡。

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即使读上了书,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治国理政之道,但在短时间内还是难以与世家子弟竞争,毕竟在官场上,除了制度之外,还有人脉关系。

但楚军士兵的子弟就不一样了,他们虽然大多数也是出身平民,可他们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如果张武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新王朝,这些人就是军功勋贵集团。虽然绝大部分士兵不可能被封为将军或封侯,但他们有战友、有上级,他们是一个大利益集团,在对抗文人世家集团的时候,是会团结一致的。

这既是张武鼓舞军心、提高军队士气的一个手段,也是张武隐藏的一个制约文人集团的棋子。打天下靠武将,治天下却要靠文人,但如果没有另一个势力集团来制约他们,也会带来一些隐患。

历朝历代都有制约文官集团的势力,有的朝代用外戚,有的朝代用宦官,有的朝代用勋贵集团。

相比较而言,张武觉得还是用勋贵集团比较好一些,一个国家不能只重文轻武,也不能只重武轻文,最好是文武并重,这样才不至于像宋朝那样国力衰弱,也不致于穷兵黩武。

这两项政策正式开始实行之后,整个江南的百姓和楚军将士们对张武的拥戴程度更高了,张武的威望瞬间高涨。如果张武能看见数值的话,肯定会看到百姓的民心值和士兵的士气值蹭蹭往上涨。

其他州的教育体系虽然不如荆州的完善,百姓也不如荆州百姓富裕,但在楚侯的英明领导下,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这几年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普遍提高了便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当然了,现在还是乱世,还有战争,但不管谁家的子弟牺牲在战场上,那抚恤金和补偿的土地足够家人衣食无忧,所以现在所有的楚军将士都敢战、敢死。

趁着这个机会,张武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军备战和军事调整,按照大将军府军事会议上制定的规划,两年之内必须拿下武都郡,五年之内必须训练完成足够的骑兵部队。

五年之后或许曹操就病死了,即使不死也病入膏肓,那时候就是全面北伐的时候,就是彻底结束这乱世的时候。

十年之内,便要一统天下,只能提前,不能再拖了。因为张武今年已经四十一岁了,实在不想再等那么长时间了,这么多年打来打去全是自己人打自己人,白白耗费华夏民族的力量。

张武知道在华夏大地之外,还有广阔的海洋等着他去征服,还有广阔的陆地等着他去占领,一个不想为华夏扩展版图的穿越者,不是一个合格的穿越者。

建安十八年冬,大将军府发布命令,楚军进行扩军整编,同时大将军府下设一个新的军事指挥机构,名字叫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是明代才出现的官署机构,其原身是明太祖朱元璋创设的用于节制中外诸军的大都督府。后来朱元璋称帝后,为防止军权过于集中,便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别是中、左、右、前、后军都督府。

其实后世还有许多有利于君主掌控军队的机构,比如唐朝时隶属尚书省的兵部,宋元时期的枢密院,清朝时的军机处等等。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张武还是选择了五军都督府这个机构,既能够将军权分散开,不至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又可以便于君主掌握军队,实现对军队的绝对控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