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击天下 > 第417章 谋国

晋击天下 第417章 谋国

作者:湘南笑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7:42

第417章 谋国

公元345年。

这是近二十年来,天下格局变化最大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里,司马珂完成了对羯赵的致命一击,十余万的羯人将士战死,六十余万羯人死于非命。使得羯赵这个凶名赫赫的民族,在经历几十年的短暂疯狂之后,几乎灭族。

羯赵皇帝石虎被点了天灯,脑袋被做成了尿壶,唯有这样才能一泄千万汉人心中的愤恨。

与此同时,并州刺史张平宣布归附晋朝。而谢尚则率大军一路畅通无阻的横扫东面诸郡,直抵渤海郡。

至此,晋朝的版图重新扩展到了河北地区。所未能收复者,仅幽州、关中和雍凉地区。

为表彰司马珂之功,天子司马衍封司马珂为明王,改原襄国为明国,作为司马珂的封地。同时特意赐原石虎的王宫给司马珂,为明王府。

对于“明王”的封号,司马珂其实是很诧异的。毕竟一个“明”字,可是日月双悬,把天子置于何地?

但是随即他便接到谢安的密信,这才知道居然是桓温在搞的鬼。桓温这一招,很显然是要把他放到火上烤,引起司马衍的反感。谁料司马衍丝毫不以为意,还真的就接受了桓温的意见,封他为“明”王,而且差点就给他加了九锡之礼。

司马珂对司马衍的坦诚,心中还是很感动的。他和司马衍年纪只相差一岁,他刚穿越那几年,两人可谓是共患难过来的。没有司马衍的皇权在大义上支持,就没有他司马珂的今天。虽然后来,随着他的势力壮大,一些风言风语传到了司马衍的耳朵中,司马衍一度稍稍产生了戒心,但是聪明的司马衍最终还是彻底明白了过来,依旧是无条件的相信和支持司马珂。这份君臣之间的相互信任,在史上都算是极其难得的。

司马衍既然已经下了圣旨,他自然也没有推拒。先不说推拒有抗旨之嫌,而且从河北到江南,一来一往得两三个月,君臣之间若是客套一番,等到争论出结果都得一两年了,没有必要。

所以,司马珂就顺利成章的成了东晋的第一个封国之王,明王!

而羯赵并未算是完全覆没,因为在幽州的石鉴得知襄国被破、石虎被杀之后,立即重新建立赵国,以蓟城为赵国都城,自称大赵天王,拜石闵为太尉、大将军,拜与他密谋抗旨并自立的李浩为司徒,同时对跟随其的幕僚和武将全部封以高官。

慕容鲜卑在慕容儁在遭到石闵的重创之后,暂时偃旗息鼓。慕容皝原本想趁冬天渤海结冰之际,跨海过来,攻打渤海诸郡县。但是终究是畏惧司马珂的兵锋,不敢造次。毕竟一个司马珂手下的败将石闵都这么难缠,慕容燕国暂时还是名义上对东晋称臣,更不敢轻易与司马珂开战端。

对于司马珂来说,刚刚占据了满目疮痍的河北之地,还需要大量的功夫来治理。而北面的石鉴建立的所谓赵国,其实不过垂死挣扎而已,并没有急着去攻打。

历史上的石鉴,称帝之后也是死在了石闵的手中。按照石鉴多疑的性格,必然会逐渐对石闵产生猜忌,再加上李浩这么一个地位与石闵相当的文臣存在,少不了要挑拨是非。所以,司马珂看来,不出意外的话,石鉴最终还是会死在石闵的手上。

所以,司马珂更不急着将幽州这块苦寒之地拿下来。毕竟石鉴在北面,还可以作为阻挡慕容燕国的缓冲之地。

司马珂心中深深的明白,晋朝此后一段时间内,最大的对手便是来自东北的慕容燕国。慕容家这两代的狠人太多了,尤其是有慕容恪和慕容霸两个狠人。比起代国拓跋氏、秦国苻氏和前凉的张氏,慕容氏明显要难对付得多。

他的方向一直是每攻一地,必治理一地。留着石鉴和石闵在幽州暂时作为与慕容燕国之间的缓冲,可以为他稳定和发展河北赢得时间。

而最为重要的是,根据谢安从建康传来的消息来看,司马衍的身体已经差到了极点。司马珂敏锐的感觉到,这场政治风暴离他不远了,他随时可能要准备南下了。

经过司马珂的奏禀,参与渡河北伐的庾翼、荀蕤、邓遐、周琦等人皆爵升一等。而在此次北伐中成长起来的王猛,更是被委以重任。由于冀州的重要性,司马珂自领冀州刺史,以王猛为冀州别驾。

别驾,即州刺史佐官,在州中地位仅次于州刺史,但是在晋时并不常治。司马珂自领刺史,又以王猛为别驾,其实目的已经很明显,就是要将冀州全面交给王猛管理。只是他的年纪和资历太浅,不足以为刺史,故此先以别驾的职位行驶刺史之权。

王猛的才华只是不用说,可是号称“功盖诸葛第一人”,不管是否夸张,治理区区一个河北自是不在话下。更何况,他还跟随自己在河南实习了很长一段时间,更将得心应手。

有了王猛为他镇守后方,他便可随时启程下江南!

………………

阳春三月。

春意便早早来到了建康这座江南的繁华之都。

杏花烟雨,草长鸢飞,正是江南一年最美的时节即将到来。

秦淮河堤边柳树新抽枝条风中摇曳,如同少女的秀发。虽然说秦淮河上即便是在冬天,生意也是极其火爆的。但是到了开春时节,那些画舫、游船,还有两岸的茶楼酒肆的更是格外的火爆。

秦淮河的下游,一艘美轮美奂的画舫静静的停在水中央,此处相对较为安静,四周再无其他船只。

船舱之中,数名笼冠青衫的文士正坐其间,分席而坐,每名文士面前几案上都放着上好的鱼脍和果子,却没有动一下。连他们面前的美酒,也是逐渐推广开来的瑶池玉液琼浆。

这些年,土豆和红薯的出现,加上占城稻的推广,早就解决了百姓们的肚子问题。百姓饿肚子的大事解决了,手工业、商业自然也繁荣了起来,连同其他行业也跟着兴盛起来。扶南国的带来的奇珍异宝、东海来的晒盐、西川的蜀锦等,陆陆续续的进入江南,使得建康城不知比起当年要繁华兴旺了多少。对于身在江南的南北士族来说,其实他们的醉生梦死的生活,比起数年前,又不知要优渥了多少。

放在往日,如此天气,置酒高会,正是应该拥妓打开飞窗,看春潮初起,柳树新绿,一边畅饮一边唱和,才是士族们应该有的神仙日子。

是此刻,这座画舫却是船窗紧闭,阳光从窗棂投了进来来,在这几名文士脸上映出斑驳的金光,每个人神色。都严肃无比。

可是你要看过去,船舱里坐着的,无一不是建康城内声名显赫的人物。

司空诸葛恢、原太尉蔡谟,名将温峤之后、新任光禄勋温式之,还有一名昔日司马珂麾下的幕僚,那就是殷浩。

除了这四人之外,那正中端坐的,正是驸马、龙骧将军桓温。

诸葛恢和蔡谟是北方士族的首领之一,温式之也新列九卿之一,而殷浩跟随司马珂几年没有得到重用,却被桓温当做珍宝,荐举为右第五品的谒者仆射。

历史上的桓温与殷浩两人可谓是生死对头。因为桓温拥兵自重,朝廷为了牵制桓温,就起用殷浩来代替桓温北伐。最后殷浩兵败,被桓温弹劾坐罪而流放,郁郁而终。如今因为司马珂的穿越,桓温和殷浩这一对冤家居然携手合作!

禁宫之内的虎贲和羽林郎,牢牢掌控在司马无忌的手中,此人是司马珂的绝对粉丝,想从司马无忌身上下功夫是绝对不可能。桓温想来想去只有谒者仆射这个位置可以做文章。

谒者仆射之前是司马勋,后来王悦领了一段时间,再后来由张桓兼领。谒者即內侍,都是五体不全的宦官,地位低下,一向不受重视。但是偏偏又是最接近皇帝的人员之一,王悦和司马勋自恃身份不予看重,但是桓温却极其重视。桓温与殷浩并无太多交集,但是昔日都在司马珂麾下听用,桓温对殷浩其实还算较为赏识。经过几番接触,桓温和殷浩两人居然惺惺相惜的走到了一起。

这些人坐在一起,谈论的当然是大事。

而对于他们来说,什么军国重事,什么决定国运的大战,又怎么能比得上皇权更为重要?

这些年来,天下的光芒十成,司马珂占了八成,司马衍捡了一成,司马珂队伍里的文臣武将合占了一成,其他人就只能被他们的光芒所掩盖,如何会心服?

所有心中不服的人,都在等着翻身的一天。而这一天,自然就是新旧皇权接替的一天。

“天子的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了,恐怕撑不过半年了。他日若立遗诏,龙骧将军可得盯紧一点。多让公主殿下去找找天子,毕竟长姐如母。琅琊王无论如何是天子的亲弟弟,岂可落于他人之手。”

说这话的,是司空诸葛恢。

桓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苦笑道:“依我来看,天子在琅琊王与司马珂之间,更重司马珂。我原本只是试探一番,议立司马珂为‘明王’,加九锡。原本以为天子会有些许不悦,乃至对司马珂反感,谁料天子居然满口答应……如此来看,天子对司马珂是真无戒心啊。等真到了那一日,天子是传位于琅琊王,还是这位新封的明王,还在两可之间。我如今是对司马珂百般推崇,天子才会对我不加戒心,若是一反常态的话,必然令天子生疑。”

诸葛恢和蔡谟等人听了桓温这番话,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司马珂与司马衍两人的情谊,是整个建康都津津乐道的。都说是为君者用人不疑,为臣者拼死相报,才能有大晋今日的繁华和强盛。想要在两人之间的情谊掺点水,他们不是没干过,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若是真的司马衍临终立司马珂的话,谁也没办法阻挡,则万事皆休。

这时,一旁的殷浩淡淡的笑道:“如果天子确定只有半载的阳寿了,大事几可定矣!司马珂新收河北之地,百废待举,北面还有石鉴和慕容燕国虎视眈眈,其必然亲自坐镇河北,不敢轻易假手于他人。一旦天子病危,驾崩之事恐怕就在旬月之间。就算谢安刻派人全程快马,飞报司马珂,从建康到河北,一来一回至少得三四个月功夫。然则国不可一日无君,又岂可等其两三月时光?”

殷浩的话,顿时令众人眼中大亮。

蔡谟想了想,又摇头道:“如今王室四军掌控在褚裒手中,禁宫兵马悉数归司马无忌掌控,在京口和姑孰,还有司马珂的亲信兵马近三万人,再加上谢安坐镇中书监,若是彼等仰仗兵力,强行要等司马珂回建康城继位,则又奈何?”

殷浩笑了笑,朝桓温一拱手道:“这天子继位大事,终究是掌控在龙骧将军手中。下官以为,褚裒、司马无忌之流,不足以与龙骧将军相提并论。只要龙骧将军料理了此两人,掌控了京师兵马,则京口与姑孰之兵马远水救不得近火,谢安就算是张子房再世,也束手无计!”

众人又将视线全部集中在桓温的身上。

桓温愣了愣,没有说话,而是端起面前的酒樽,将那一口烈酒喝了下去,任那烈酒灼烧着喉咙,脸色逐渐变得通红。

或许,只有这如同烈火一般的酒,才能让他敢生出与这烈酒的发明者决一死战的勇气。

终于,桓温狠狠的将酒樽往案几上一顿,沉声道:“为了这朝堂上的朗朗乾坤,为了君臣纲常不被司马珂之流所乱,桓某少不得要拼一拼!”

其他几人,你看我,我看你,终于长长的吁了一口气,齐齐举起酒樽,敬向桓温。

“天下安危,全系于龙骧将军一人之身,祝龙骧将军旗开得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