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击天下 > 第364章 神来之笔

晋击天下 第364章 神来之笔

作者:湘南笑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7:42

第364章 神来之笔

西阳王府邸。

司马珂早早醒来,睁开眼睛,发现纪笙正搂着的手臂,睡得正香。

自从那夜发生了错事之后,纪笙又搬回了司马珂的正房之中。

纪笙习惯了江南的温暖湿润的天气,对洛阳的寒冷很不适应,故此屋内烧了地暖。虽然外面寒风凛冽,尤其是早晨更是起了一层厚厚的霜,极其寒冷,但是房内却是温暖如春。故此纪笙睡觉时也只着一件小衣。

司马珂见纪笙睡得正香,不忍打扰她的美梦,想要轻轻的抽出手臂来,奈何纪笙睡觉极其不老实,不但紧紧的搂着他的手臂,一条腿和半个身子也搭在他的身上,想要不惊动她起身,难度极大。

果然,他挪动了两下身子,纪笙便轻轻的睁开美目,打了个哈欠,便紧紧的盯着他那俊美的脸庞,忍不住又凑上来用红嫩的嘴唇在他脸上碰了几下,然后撒着娇,呢喃的说道:“夫君,陪妾身说会话再起身罢。”

原来近来几天,司马珂一直早出晚归,回来后也是蹑手蹑脚的,悄悄的钻进被窝,搂着纪笙入睡。纪笙就算醒来了,也不好打扰他,只能继续睡觉,两人交流得很少。

司马珂听她这般软语央求,心头一软,又躺下来,轻轻的搂住她,两人依偎在一起。

“要不夫君把香奴收了做妾罢,阿姊那边我去说,否则香奴也嫁不出去了……虽然小了一辈,终究是远房了,各论各的辈分就好。再说,妾身与香奴自幼相交,也是当个妹妹看待。”纪笙小心翼翼的说道。

她口中的阿姊指的是褚蒜子母亲谢真石,她的性格一向大大咧咧,这件事在她看来,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她远离江南,来到洛阳,原本就没有什么亲朋好友往来,在这西阳王府多了个自幼一起长大的玩伴,对她来说或许还是件好事。

司马珂:“……”

历史上的十大太后之一,扶持了五位皇帝,三次临朝听政,口碑也极佳的褚太后,居然要做他的小妾,叫他情何以堪。

“妾身也问过香奴,香奴其实是愿意的……夫君乃天下人中龙凤,哪个女子不喜欢,妾身恐怕不知被多少女子在暗地里诅咒过了。”纪笙说到后面,忍不住露出自豪的神色,望着司马珂那极其俊美的脸庞,满是浓浓的爱怜。

司马珂:“……”

此事,对于他来说可谓极其的棘手,难以处理。褚家的嫡女不可能做妃子,而且褚蒜子拒绝了琅琊王司马岳的求婚,却给司马珂做妾,此事恐怕对司马岳来说也是一件极其耻辱的事情。

只是,这事还不能拖得太久,因为褚蒜子马上满18岁了,在这个年代已是大龄未嫁的女青年了,再怎么拖决计不能拖到20岁之后。

纪笙见他不说话,知道他担心褚家的态度,又道:“夫君不必多虑,就连昔日的成汉公主都愿给夫君做妾,褚家虽然是望族,也未必不会同意,要不妾身还是去问问阿姊罢。”

司马珂微微叹了一口气道:“此事还须从长计议,过阵时间再说罢。”

纪笙见司马珂似乎对此事极其尴尬,只得嘻嘻一笑,捏了捏他的耳朵道:“哪个叫夫君饮醉了酒便深更半夜的乱窜,如今闹出事情来了,妾身只得替夫君善后了。”

说完,她话锋一转,却又说了另外一件事情,一件令司马珂极其头疼的事情。

“皇后殿下又给妾身来书了,自从妾身离开江南之后,便许久未见到皇后了。如今连香奴也到了洛阳,皇后殿下在深宫之中,也甚觉苦闷,催促香奴早日回建康呢……听闻陛下,又在悄悄的服用五石散了……皇后不能禁之,愈发苦闷了。”

司马珂的脸色顿时又变了。

两人抱在一起,亲昵的说了一阵子话,纪笙终于推开了司马珂,吩咐婢女们来伺候司马珂穿戴和洗漱。

司马珂用了早膳,见得王辉等亲兵早牵着马在门口等候,当即接过缰绳,策马缓缓的往大将军府衙走去。

虽然是清早,但是大街上的人已经很多了,熙熙攘攘的,各家卖早点的铺子都早已开门,其他的商铺在陆陆续续的打开铺门,更有不少城郊的百姓,挑着货担,口里哈着白气,也涌了进来。司马珂看到不少人已经换上了棉衣,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穿过了大街,来到府衙大堂之内。

司马珂一眼就看到了王曦那道正跪坐在案几前的倩影,心头不禁一暖。王曦跟随他到洛阳,已经两年多,但是从未见过她迟到的,可谓是十分的敬业了。

他轻轻的走了进去,王曦听到脚步声,抬头看到司马珂,眼中顿时露出温馨的神色,司马珂早就取消了她见面就行礼的规矩,故此只是展颜对司马珂甜甜的一笑,灿若春花。

或许,在她的心中,能够看到司马珂,这一天就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司马珂轻轻的拍了拍她的头发,然后走到了正中的案几之后。

自从纪笙入京以来,两人几乎没有私会过,只是每天相见时,这么温馨的打个招呼,对于王曦来说,便已是心满意足了。

王曦的个人问题,司马珂不是没考虑过,但是王家曾是大晋第一高门,就算现在仍然是顶流高门之一,甚至仍可成为第一高门。故此,王家的嫡女是不可能做妾的。

司马珂在中间的案几后坐定,喝上几口侍卫奉上的热气腾腾的茶汤,此时王悦轻轻的走了进来,向司马珂见礼之后,低声道:“启禀大将军,各种器具材料皆已备好,众人皆在侧厅内恭候。”

司马珂一听,顿时精神一振,便跟着王悦等人走了出去,直奔侧厅。

侧厅之内,正中的案几上,摆着十几根炭条,几张白纸,还有几根细竹子,一把锋利的匕首,几根细麻绳。这些物品司马珂要求准备的。这些炭条都是用柳枝在炭窑烧烤而出来的,柳枝烧出来的炭条,细而坚韧。

那正中的案几四周,跪坐着一圈的太学生幕僚,排列得整整齐齐,等候着司马珂的到来。

见到司马珂进来,众太学生幕僚纷纷向前行礼。司马珂还礼之后,开始进入正题。

他今天要给众太学生讲授的正题是炭笔的制作,再让众太学生将炭笔的制作方法推广出去。

只见司马珂先取起一根细竹,用匕首削断一节竹管下来。他用匕首把柱子外面刮干净,把前端削成一个尖状,然后把从中间劈开两半,把里面的竹膜清理干净,拿起一根直径约三毫米左右粗细的柳枝炭条,用那两个半圆形的竹管将那柳枝炭条包在中间,然后用细绳绑紧。

于是,一枝炭笔便制作出来了,也是史上的第一枝像模像样的炭笔。

司马珂用刀将炭笔的顶端稍微刮了一下,然后取过来一张纸,用炭笔在纸上写上了两行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话,只是司马珂随意写出来的,并没有想太多,目的只是为了给众人展示这炭笔的书写效果。

炭笔在白纸上写的字非常的清晰,而且相对毛笔字,司马珂更擅长硬笔字,写出来的字倒也有点笔走龙蛇,铁划银钩的气势。

众太学生幕僚,呆了半晌,随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司马珂书写完那两行字之后,又将前面的炭笔笔头折断,将细绳解开,将里面的炭条向前推出一截,再绑定,又可继续书写。也就是说,这一截炭条除了尾部一小节,其余部分都可以用来书写,更加节约了成本。

在晋朝时代,士族可谓把控着所有的教育资源,除了书籍完全靠抄,成本极高,平民百姓几乎得不到书籍之外,笔和纸也是一个重要资源。

如今,司马珂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在洛阳城中专门成了一个印书的工坊,广印书籍出售,而且售价极其便宜,不但寒门子弟可以轻易获得那些之前被士族们敝屣自珍的经书,就连寻常的百姓也逐渐有部分人接触到这些书籍。

而纸张除了传统的蔡侯纸之外,还有江南人张茂发明的嫩竹纸,虽然价格也不便宜,但是也并非极其价格高昂之物。

唯独这笔,却非寻常百姓之家可有的。一枝毛笔,制作不简单,不但材料珍贵,而且制作工艺也极其繁杂,工艺要求极高,价格自然也不菲。

而且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除了纸,其他三样都是用来写字的,就算你拥有了一枝毛笔,还得买墨和石砚,要写个字极其麻烦。对于普通百姓之家来说,就只能想想而已。

但是这炭笔不但材料成本低,制作工艺也极其简单,不及毛笔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书写还极其方便。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一些家穷志坚的少年,可以连纸都省去了,在木板上,在墙壁上,甚至在石头上,都可以直接提笔书写。

有了活字印刷书,大大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可以说是撬动了士族的基石。而炭笔的发明,则是寒门和百姓家的子弟,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的神器。

司马珂可以想象,一旦炭笔得以广泛推行和传播开来,就将出现放牛娃、砍柴娃在干活之余,用炭笔在木板上、石头上、岩壁上,练字、学习,终成一代大家的励志故事和佳话。

不但众太学生幕僚们,欢呼不已,长史王悦更是忍不住赞叹道:“此物真乃神来之笔也,大将军真神人也!”

侧厅巨大的欢呼声,也惊动了大堂内的王曦,她忍不住放下手中的奏折,走到侧厅之中,当她看到司马珂手中的炭笔,以及那白纸上的两行字时,顿时明白了过来。

王曦望着司马珂,眼中顿时露出了复杂的神色,有仰慕,有爱怜,更有一些深邃的东西。

比起粗线条的兄长王悦,王曦心思更为细腻一些。

从司马珂设立郡学、发明活字印刷术、重用寒门士子、限田、军功授田等一系列的措施,再到现在的发明炭笔,这个兰心蕙质的女子,也深深的感觉到了司马珂这些举措,汇集在一起,就是在打压和弱化士族的势力。

只是,面对面前的炭笔,除去个人情感,她也不得不佩服司马珂的别出心裁。这个男人不但俊美得令人发痴,还拥有一颗玲珑剔透的心。从一品翡翠豆芽、蓬莱白玉豆腐、瑶池玉液琼浆,到仙豆和仙薯,再到活字印刷术,然后到现在炭笔,司马珂脑袋里的智慧似乎无穷无尽,如同带着宝盒来到人间的仙童一般,令她深深的为之迷恋,不可自拔。

然而,当她看清楚司马珂写的那两行字之后,愣住了。

王曦自幼博览群书,看到这两句从来没见过的诗句,心头忍不住又为之震撼。

虽只两句,却是那么的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豪放、洒脱以及气节。

这是借诗言志么?

………………

炭笔的制作方法,原本就极其简单,选材也低廉和容易。众太学生幕僚详细的记录好炭笔从备料、选材到制作的整个过程,包括一些细节,汇集成一个小册子,名曰《笔经》。

《笔经》经过整理之后,很快就发放到了各州各郡,而且众太学生幕僚,还奉命出差到各州郡,亲自传授炭笔的制作方法。

其实,司马珂完全可以自行组织一批人,成立炭笔制作工坊,进行炭笔的制作和销售,也是可获得不菲的利润。只是从他现在的高度和立场来说,这些蝇头小利,远远不足与炭笔带来的政治效益相比。

他将炭笔的制作方法公之于众,利用民间群体的力量来推广,远远会比他自己费心费力的来制作的效果好的多。

果然,各郡县的一些商人,很快就闻到了商机的气息,开始成立炭笔制作坊,批量制作炭笔出售。

有了商人的介入,炭笔的传播速度更是出乎了司马珂的预料之中。很快,炭笔制作坊,便形成了柳枝采买、柳枝烧炭、竹子和细绳材料采买、炭笔制作手工坊、炭笔销售商铺等一条龙的制造销售体系。

这种批量集中制作,成本极低,故此一枝炭笔的价格,也并不贵,大部分地区的售价都维持在一枚新钱两枝或者四枚五铢钱一枝。对于绝大部分百姓来说,拥有一枝炭笔,并不是难事。

最先批量使用炭笔的,还是各州郡的郡学。因为炭笔不但价格低廉,而且书写也极其方便,加快了写字和学习的速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各郡学的学子和老师们,怀着对司马珂的敬仰之情,掀起了一股练习硬笔书法的狂潮,许多士子们,开始钻研炭笔书法,甚至出现了类似瘦金体的硬笔书法。

只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各校舍的墙壁上,也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炭笔字。虽然郡学也免费提供纸张,但是纸张的数量终究有限。那些学习刻苦的寒门士子以及黔首家的学子,有了炭笔之后,不再局限在白纸上写字,墙壁上也成了他们书写之地。

就在江北的官员、士人和百姓们,纷纷为司马珂发明的神来之笔而惊叹时,司马珂又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新的发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