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击天下 > 第309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晋击天下 第309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作者:湘南笑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7:42

第309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在《论语·泰伯篇》中,出现了这么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别有用心的人胡乱解读,成了统治者的遮羞布。直到后世,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充满了争议。

比较主流的理解是:对于老百姓,只要让他们按照统治者的意志去做就行了,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就是典型的愚民思想,千百年来,不论中外,不论东西,不论统治者用什么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控制百姓的思想,都是他们统治的核心。只要人的思想被统一了,就不会生出祸乱。

统治者对这句话如获至宝,因为孔子在人们心中一直是圣人形象,《论语》更是读书人的道德规范标准,孔子和《论语》,就是金科玉律,任何人都不得质疑。

要求百姓机械化地实行统治者的意志,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控制思想,从而稳固江山,就非常容易了。

但是,要控制思想,实行愚民政策,就必须让百姓们少读书,书读得少,思想就会固话,自然容易控制。否则百姓学的越多,懂的越多,控制起来不就越难了吗?

所以,对于诸反对司马珂的士族官员,就拿这句话来攻击司马珂,认为司马珂创立郡学,为黔首提供上学的机会,而且还广印经书,公开出售,会让百姓思想活跃了,就不会在安心接受统治,从而生出祸乱,影响大晋江山的稳固。

然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很显然被错误的理解了。孔子提倡仁爱,提倡有教无类,这种“愚民”思想和孔子的主张是相悖的。孔子第一个创办私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如果要愚民,又怎么可能办学,让普通人接受教育呢?

听到司马衍发问,司马珂微微一笑,缓缓的说道:“《尊德义》有云:‘民可使导之,不可使知之。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故微臣以为:‘由’者,导也;‘知’者,折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民可使导之,不可使折之’也。孔子首创私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岂会不使民知之?”

按照司马珂的同样引经据典的理解,孔子这句话非但不是愚民思想,而是非常强烈的民本思想,即老百姓只能去引导(由),不能以暴力去强迫、去压服(折)。

《尊德义》同样是先秦战国时期的经书,据传乃孔子或其弟子所作,司马珂以《尊德义》为据,来理解孔子这句话,也是极其有说服力。

司马衍顿时愣住了,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司马珂见得司马衍不语,又用极其严肃的神色,对司马衍道:“世家大族,把控经书学识,进而把控朝堂,以致皇权式微,而士族尾大不掉,昔日有‘王与马,共天下’,此是何其荒唐可笑?唯有让黔首及寒门崛起,打破世家高门的垄断之势,方可正君威,慑群臣。而黔首及寒门崛起,就算千家作乱,亦不如士族一家之乱,而其联络千家作乱,何其之难?故此,士族势大之患,千倍于黔首之患,还请陛下三思之。”

司马衍心头一震,他当然明白并深刻的体会到司马珂所说的话,若非司马珂横空出世,此刻的他恐怕依旧是世家豪族手中的傀儡,非但万般不得做主,就连自己的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究根结底,还是因为士族过于强大,导致皇权被架空,如同摆设一般。

刹那间,司马衍顿时又想起当年那段朝不保夕的胆战心惊的日子,想起石头城的那个小仓库,想起母亲上吊的尸体,想起自己当年的茫然无措,心中如同醍醐灌顶一般,脑海中瞬间一片清明。

司马衍缓缓的站了起来,居然恭恭敬敬的朝司马珂一拜:“皇叔果然一片丹心,朕近日险被诸士族所误,还望皇叔见谅。”

司马珂也赶紧站起身来,还礼而拜:“微臣身为大晋之臣,又乃宗室,岂敢不尽心尽力,为大晋及陛下效忠。”

这一刻,君臣之间,所有的隔阂,又化为乌有,恍惚之间,两人又回到了数年之前的时光。

……………………

出了建康宫,司马珂照例去拜访陆玩和何充。

陆玩倒是对司马珂依旧充满热情,毕竟江东士族与司马珂还是渊源很深,而且一向没有过节。虽然他对司马珂的办学及印书出售也不是很理解,但是却也不像诸北方士族那般激烈的抵触。况且,江东士族一向对北方士族反感,所谓“北伧南蛮”之争,依旧很是激烈。再加上陆纳在司马珂帐下听用,陆玩自己的三公之位也是当初司马珂极力推荐,故此陆玩依旧是代表着江东士族站在司马珂的这一边。

但是,到了何充这边,这个昔日对司马珂有扶持之恩的司徒,却似乎冷淡了一些。王导去世,庾亮被杀,郗鉴病重且一直力挺司马珂,北方士族的力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隐隐之间,何充便成了北方士族之首。

受诸葛恢、蔡谟等一干北方士族的影响,何充也逐渐被同化,对司马珂暗地里也颇有不满。何充对司马珂的不满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司马珂几乎掌控了全国七成的兵力,同时掌控了六州之地,外加北地诸郡,过于势大;其二便是司马珂广印书籍出售,郡学之中也广招黔首子弟,认为日后恐惹祸乱。

不过,两人终究昔日也算是忘年之交,虽然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利益,但是也不至于撕破脸皮。司马珂来访,也算是对何充的莫大面子,何充接待时还算热情。

拜访完三公之后,谢安照例前来邀请司马珂前往潘楼一聚,孙绰、许洵等人作陪。

潘楼比起往日更为繁华和热闹了,据说掌柜的在京口也开了一家潘楼,只是司马珂时间匆忙,并未光顾。

听闻是西阳王殿下大驾光临,掌柜的特意将潘楼最大的阁子留了出来,而且早早便在门口等候,亲自迎接。

而谢安也亲自到司马珂的在建康的府邸上前来迎接,两人共乘一辆牛车,一路上顺便聊聊朝堂之上的事情。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者,导也;知者,折也。贤兄真乃大才也,如此一来,那些士族恐怕要暂时安静一阵了。”谢安哈哈笑道。

司马珂笑笑道:“朝堂之上,贤弟还须为愚兄多多照看一番,愚兄如今远离朝堂,那些一向莫名敌视愚兄者,又冒头了。”

谢安神色变得凝重起来,苦笑道:“贤兄久未在朝堂,蔡谟、诸葛恢等人串联北方侨姓高门,又连成一体,甚至屡屡联络家父……不过只要陛下那边,深信贤兄,其他人不过偶尔也。”

司马珂笑道:“故此,陛下一向信任贤弟,贤弟又坐镇凤凰台,有贤弟在,其他人想弹劾愚兄,恐怕也难。”

说到司马衍,谢安脸色变得更加凝重起来,略带忧虑之色道:“陛下的身子似乎差了许多。昔日是早早来到太极西堂,午膳也在太极西堂享用,日落才归中斋。如今过了午时,便回去休憩了,似乎极其疲倦。”

司马珂微微叹了一口气,五石散这玩意,一旦上瘾,是任何人都劝不来的,反而会白白遭司马衍反感。

谢安又道:“中护军司马勋,此人野心不小,与诸北方士族走得极近,恐怕对贤兄不利……”

司马珂脸色一沉,当即想到昨日司马勋的神情,眼中露出思索的神色。

两个人边说边聊,很快便到了潘楼之前,那潘楼掌柜潘氏急忙迎了上来,将司马珂和谢安两人亲自带到了阁子之内。

阁子内,孙绰、许洵和支道林等名士,早已在等候多时。

名士也是出自士族,但是众人皆出自二三流的小士族,野心不大。且又喜欢清谈,好舞文弄墨,充满梦幻主义,故此对司马珂创立私学,印刷书籍之事,并没什么抵触,反而认为这是一件雅事。

众人一向尊敬司马珂,而这几天司马珂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站在更高的学术的角度去研究和阐释,引起了这些文人的极大兴趣,同时也为司马珂的独到见解而甚为佩服。

对于司马珂来说,他既已经开始走中下层寒门和黔首这条路线,这些文人名士的宣传作用也是少不了的。

终究来说,江北未定,江南的大局还需好生维持。

…………

从潘楼出来,司马珂没有回府,而是乘坐牛车,去了湘宫巷附近的归义侯府。

那里,有一个苦苦等候他的女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