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击天下 > 第218章 西征

晋击天下 第218章 西征

作者:湘南笑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7:42

第218章 西征

就在司马珂正纠结到底是先西征还是先北伐的时候,从蜀地传来一道震惊东晋的消息。

李寿篡位了!

原来李期杀堂兄篡位之后,为防其他宗室篡位,大肆屠戮宗室,甚至包括李期自己的亲兄弟,对李寿也是重点盯梢对象。李寿自知此次兵败,如果不反抗,必然被李期定罪诛杀,加之之前巴蜀隐士龚壮也一直劝他自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就此率军直捣成都。

李寿先是放出风声出来,说这次南征失利,所有将士都将受到皇帝严厉的责罚,导致众将士对成国皇帝产生恐惧;随后,李寿便在大江边上,与诸将焚香盟誓,激励众将士,一路马不停蹄,直接杀往成都。

于是,李寿的篡逆之战,比历史上提前了一年时间。如同历史上一般,李期和辅助其上台的兄长李越等人都没料到李寿会造反,一向不加防备,城中不过数千兵马。

李寿麾下两万大军,因江南之战的失利,心头憋着一股火,在李寿的重金悬赏之下,个个奋勇向前,很快就击败了成都守军,破城而入。

成都攻克后,纵容士兵抢掠,以至于强奸抢掠了李雄的女儿和李氏的妇女们,残害了很多士人和百姓,好几天才安定下来。

李寿驻兵到宫门前,威逼宫内的李期,李期只得派侍中慰劳李寿。李寿上奏章说李期的心腹之臣李越、景骞,田褒、姚华、许涪、李遐、将军李西等人都心怀奸诈扰乱朝政,图谋倾覆社稷,大逆不道,罪该诛杀。李期无奈,只得顺从了李寿的意见,于是杀死自己的一干心腹之臣。

然而李寿自然不会就此罢休,随后又假托太后任氏的名义下令,将李期废为邛都县公,幽禁在别宫里。

李期叹息说天下的君主竟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县公,真是生不如死,于是自缢而死。

李期自缢后,罗恒和解思明等人在这次江陵之战,深感东晋的兵强马壮,尤其对火烧己方战船的司马珂更是印象深刻,于是同李寿的其他心腹之将如李奕、王利等人劝李寿自称为镇西将军、益州牧、成都王,向东晋称臣。然而李寿的得力大将,西中郎将、德阳侯任调和司马蔡兴、侍中李艳以及张烈等人则劝李寿自立为帝。

李寿犹豫不决,既想当皇帝,又对司马珂的兵锋甚为畏惧,于是下令占筮,结果占者说:“可以当数年的天子。”

任调一听可做数年天子,当即欣喜地劝谏:“当一天尚且可以满足了,何况当数年呢!”

解思明则反驳说:“当数年的天子,哪里比得上当百世的诸侯!”

群臣争议不休,互不相让。

最后,终究是李寿的私欲占了上风,说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任侯的话,是上策。”

于是李寿即皇帝位,当了成国的第四任皇帝,改年号为汉兴,改国号由“成”为“汉”。

故此李寿自称大汉,史上称之为成汉。

…………

接到蜀地情报的司马珂,仔细考虑再三之后,决定在北伐之前,先西征搞定成汉。

首先,西征比起北伐要容易得多,成汉的实力,远远不及石赵,正好先难后易,先刷一波声望,增强自己北伐的底气。否则,就算自己北伐信心满满,这般安于现状的南北士族也未必支持,少了士族的支持,北伐的后勤就要大打折扣。历史上的桓温先打成汉,也是听从了江夏相袁乔“宜先攻弱”之策。

其次,成汉占据长江上流,一旦荆襄之地兵力空虚,其随时可以率军顺江而下,威胁东晋。对于司马珂北伐来说,成汉终究是个巨大的隐患,要想北伐必须先处理掉这个隐患。

再者,李寿刚刚篡位,蜀地肯定还有其他大臣不服的,接下来肯定要内乱一定时间,正好趁虚而入。

最后,最重要的还是目前北伐机会尚未成熟,他需要荀蕤、沈劲、卞诞、纪睦和虞洪等人在江北多发展一段时间,蓄粮练兵,积攒实力,届时北伐之时,便进可攻,退可守,步步为营推进,也不用完全依赖江南的支援。

于是,司马珂便上书请示司马衍,决意出兵西征,攻打成国。

………………

西征这么重大的事情,司马衍自然不敢怠慢,当即亲自召集郗鉴、陆玩和何充三人以及右第三品以上的官员相商。

对于司马珂西征的事情,众南北士族,几乎是反对和赞成者的意见各半。赞成者,有的是与司马珂交好,有的希望借机扩展大晋的版图,毕竟巴蜀之地,原本就属于晋朝。而反对者,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其实潜意识里只有一个理由,不希望司马珂进一步坐大。毕竟司马珂如今已掌天下七八成的兵力,如果再有开疆拓土之功,不但到时将无爵可加,无官可迁,恐怕更将力压南北士族,这是众士族最不愿意看到的。

太极西堂之中,群臣争得脸红脖子粗,谁也不能说服谁。甚至,反对派逐渐占了上风,无非是刚刚经历了抵抗赵军和成国之战,国库已不足,将士疲累,理应休养生息。其实就是想要司马珂安定一点,不要有事没事的蹦跶,蹦跶得太高不好控制。

最后,还是太傅郗鉴一锤定音,平衡了一下大家的意见。

司马珂西征可以,但是不能再动用国库钱粮,也不能向各士族征募。

数月之前,司马珂算是狠狠的薅了一把南北士族的羊毛。当时成赵两国大军压境,众士族为了保命,毫不吝惜,等到司马珂轻轻松松的击败成赵联军之后,很多士族便开始肉疼了,心中有了阴影。这也是众士族反对司马珂西征的原因之一。

不管如何,司马珂西征的奏折总算是得到了明确的批复。虽然这个批复有点蛋疼,意思仗你可以打,但是钱粮和兵器铠甲等辎重你自己想办法,朝廷不会提供半点资助。

接到诏书的司马珂,淡淡的笑了笑。上次抵抗成赵大军,他算是狠狠的薅了众士族一把羊毛,加上朝廷的拨给,以及自力更生的部分,又在邾城夺了烽火山粮寨,在安陆几乎全歼敌军,粮草辎重也缴获无数,所以手里还算是比较富裕。

这一仗,就算朝廷不额外拨给钱粮,他手头紧一紧,照样还是能打的。

…………

接下来,司马珂开始为西征之战准备,此时已是农历九月,正是秋收之后,最适合征战的时候。

对于司马珂来说,西征最难的地方,不在于成国的兵,而在于成国的天气和地形。

川中多雨水,巴蜀一带,秋冬之季节下雨相对较少的时候,而且亚热带的季节,气候也不是很冷,正适合行军。

而最难的便是地形,三峡就是一道鬼门关,随后过了三峡之后,上流的长江水域落差也大,走水路,行船逆流而上极难。

走水路难,走陆路也更难,到处都是茂密的山林,只有崎岖小路,若是春夏之季过去,还要防蚊虫和毒蛇的侵扰。

司马珂看着巴蜀一带的地图,眉头微微蹙起,进攻蜀地,无非水路和陆路。综合刘备入蜀和历史上的桓温入蜀,无非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完全走陆路,从汉中进入一直打过去,过定军山、葭萌关、剑阁、雒城、绵竹关等再杀到成都,就是西晋攻蜀的路线。

第二条路,就是走张飞的路线,先走水路到巴郡的江州,再沿江州北上经垫江、德阳,但是司马珂的目标是成都,最后还要经过雒城和绵竹关,才能杀到成都。

第三条路就是赵云和桓温都走过的路,先走水路到巴郡的江州,再到江阳,然后弃船,走陆路,北上攻汉安、资中,再走山路到彭模,攻下彭模便可直杀成都。

三条路来看,很显然第三条路最为适合。

第一条路,一路关卡重重,重兵把守,不知道要废多少兵马粮草才能打到成都,打下来了也要元气大伤;第二条路最后还是要经雒城和绵竹关两道雄关,敌军必定重兵把守;唯有第三条路,可以避开敌军的重兵把守之地,一路快攻,突袭成都。

但是无论第二条路还是第三条路,都避不开扼守三峡上流的巴郡郡城江州,即后世的重庆。

历史上的张飞入川,是因为巴郡太守严颜投敌,而且张飞时代的江州城还不算坚固。江州城后来经过李严的加固,已经是坚固无比,历史上的桓温是占了庾亮的便宜,因为庾亮北伐的时候已经把巴郡打了下来。

而历史因为司马珂的到来而产生了混乱,此时的巴郡还在成国手中。要想攻打成国,还是得按照历史上的桓温打打法,即快袭。首先便是要趁成国不备之时,先穿过三峡,否则成国若以重兵镇守在三峡一带的上流,根本就没办法穿过三峡。

但是要快攻,就不能带太多的兵力和粮草辎重,而且三峡一带,全靠纤夫拉船上去,大船根本就拉不动,就只能用中小型船只,故也注定不能太过于兴师动众。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司马珂决定还是按照历史上的桓温的快攻之法,一路上尽量不与沿途关卡的敌军大战,不到迫不得已,过城不攻,过卡能绕则绕,直接奔袭成都,与李寿的成都守军直接决战。

当然这种打法,首先得轻车简从,扔掉那些沉重的辎重,甚至连重甲都不能多带。兵在于精不在于多,历史上的桓温只带了两万多兵马,他自然也不能再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