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击天下 > 第166章 风云再起

晋击天下 第166章 风云再起

作者:湘南笑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7:42

第166章 风云再起

建康城。

司马珂府,东花厅。

司马珂端坐正中,谢安跪坐于右,整个大厅之内,空空荡荡的就只有他们两人。

谢安因其才学和见识俱佳,年龄又跟小皇帝相仿,再加上其又是司马珂的拜弟,以致司马衍爱屋及乌,对其甚为赏识和信任。又因此时陈郡谢氏的声望日隆,谢安的资品也自然不低。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谢安便从右第七品的殿中监,迁为右第六品的尚书郎,再迁为右第五品的散骑侍郎。

散骑侍郎,原本只是个闲散之职,并无职掌,但是司马衍借机让其待在左右,每日到太极西堂伴驾,参与议政,逐渐成为天子身边的红人之一,其宠信程度更在张桓和司马无忌之上。

自司马珂加徐州刺史以来,两人见面的次数就逐渐少了很多,此次也是两人今年来的第一次私下聚会。

两人的案几上,都摆放着豆腐、豆芽、土豆炖羊肉和蒸馏酒,只是司马珂的案几上更多了一些羊肉等肉食。

谢安夹起一块鲜嫩的羊肉,放到嘴里,然后津津有味的滋了一口蒸馏酒,这才舒服的感叹一声:“难得在贤兄府上享受此般美食,万般富贵皆不如也!”

司马珂瞪了他一眼,淡淡一笑,道:“贤弟如今深得帝宠,应多多参悟政事,他日平步青云,也好助为兄一把。”

谢安又滋了一口蒸馏酒,这才疑惑的问道:“如今贤兄已官拜左将军,爵封历阳县公,都督中央军事,京口之兵也即将归于贤兄所辖,不出几年,封王便指日可待。愚弟能帮贤兄甚么?”

司马珂看了他一眼,将酒樽的酒一饮而尽,缓缓的说了道:“我欲北伐,还需贤弟与何司徒及陆司空等人,助愚兄掌控江南之局!”

谢安怔怔的望着司马珂,许久,才微微叹了一口气道:“贤兄这是何苦?北伐之事,费力不讨好,贤兄如今年方十七,再熬个数年,便可封王,何苦如此折腾?自来北伐者,如祖逖、刘琨,易攻难守,就算打到邺城,又如何?终究是后继无援,守不住,最后还得退回江南,白白耗费钱粮……”

司马珂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沉声道:“贤弟的眼界太浅了。中原之地,数以百万计的同胞尚在惨遭胡虏蹂躏和屠戮,生灵涂炭,白骨千里,愚兄每每思之,便夙夜难眠,岂是为个人功名所计?愚兄他日北伐,当每攻一地,必治一地,步步为营,逐步推进,直至长城下。而非如他人那般长驱直入,看似所向披靡,攻城略地快,撤逃得更快!”

谢安的神色也变得肃然起来,叹道:“贤兄此番想法甚佳,只是莫说南方士族,便是北方的侨姓高门,亦雄心减退,北伐之事,也只是喊喊而已。如今若无南北士族的支持,北伐恐怕难以为继啊。”

司马珂沉声道:“事在人为,贤弟何必如此悲观失望。故丞相王公曾提及兴办太学之事,我已向陛下荐举贤弟全力征办此事,一旦愚兄占据了江北之地,便需大量贤才协助治理,还须贤弟提供之。同时陛下拟于下半年推行土断之策,以增加朝廷赋税,此事亦须贤弟全力征办,敢虚报及抗旨者,格杀勿论!”

谢安顿时一惊,问道:“土断事关重大,可乎?”

因王导的建议,在东晋广置侨郡,流寓的侨郡县境界无定,并享有优惠的租税徭役政策,北来侨民渐获安定,生产亦得到发展。但侨人居处分散,版籍混乱,难以管理,为逃避赋役,有的侨人隐匿不报户籍,有的则向世家大族寻求庇护。而士族广占田园,严重影响了朝廷财政收入。

历史上的司马衍,于341年下诏实行土断之制,命令废除侨置郡县,王公以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土著为断,将其户口编入所在郡县,注入白籍,以示与土著黄籍区别,加强了对侨人的户籍控制。实行土断,设立白籍之后,官府根据户籍赋税,征兵役,但实际上由于世家大族的抵制,土断仅仅只是对于那些普通的侨人有效,世家大族依旧隐匿不报,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司马珂道:“如今有仙豆、仙薯可种,百姓口粮亦增加,不至毫无活路。陛下拟将黄籍按十五税一不变,白籍宽放至二十税一。我知世家大族必当反对,但若人人只顾家族利益,不顾国家,这天下,还有什么希望?”

谢安点摇了摇头,又道:“虽然有仙豆及仙薯,百姓口粮将为之增加,但钱币不足,赋税便是难上加难……”

司马珂一看谢安便说到点子上了。

两晋立国以来,除了沈充铸过像榆荚大小的沈郎钱,就再没铸过钱币。由于沈郎钱实在太轻,时下最流行的货币还是东吴的比轮钱,其次是汉时的五铢钱。由于钱币不足,确实给交易带来巨大的麻烦,也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司马珂笑笑道:“我已向陛下荐举,请司徒何家主导铸金钱,尔等谢家铸银钱,吴郡陆家铸铜钱,如何?”

按照司马珂和司马衍的商议,铜钱不足是一个问题,更大的问题就是铜钱价值低,不适合大宗的交易,所以增加价值高的银钱和金钱,以便推动交易流通。此时虽然金银都是作为贵重物品,经常参与交易,但是并未形成制钱来固定价值,终究是不便。

铸钱一事,不但获利极丰,而且也能大大提高家族的声望,何充、陆家、谢家三家参与铸钱,便意味着三家将成为即将崛起成为东晋顶流的士族。同时,也意味着三家将与司马衍及司马珂绑定在一起。

谢安神色一震,眼中露出凝重的神色,苦笑道:“贤兄这是非得绑架愚弟不可,待我回去禀报家父罢。”

司马珂哈哈一笑,举起了酒樽,对谢安道:“自贤弟当日与愚兄结拜之日起,便与愚兄捆绑在一起了,无处可逃!”

两人正商议着,突然陈金急匆匆的入内禀报:“启禀郎君,宫中谒者来传,请郎君入宫觐见!”

司马珂脸色微微一变,在建康城期间,他每天都会去太极西堂拜访小皇帝,如今这么急匆匆的让谒者来传自己,必然是有重大事情发生。

………………

公元337年。

这一年,慕容皝称燕王,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国都,招徕中原地区的汉族流民,组织屯田垦荒。

这一年,后赵居摄天王石虎已经想要称帝了,但是当他穿戴衮冕去照镜子的时候,居然发现自己的头不见了。他于是非常恐慌,不敢称帝,但不再称居摄天王,而是直接称大赵天王,因石邃战死,故改立次子石宣为天王太子。

这一年,农历三月,庾亮突然上疏两份奏折,一份是照例弹劾司马珂,说是宗室掌控重兵,有篡逆之嫌;第二份则是请求北伐。

这两份奏折看起来主题完全不相干,其实就是一件事。庾亮的意思很明显,如果朝廷不同意削去司马珂的兵权,便要起兵威逼,所谓北伐只是起兵的噱头而已。

还没等朝廷回复,庾亮就已开始大规模调整辖区内的军力部署。因为庾亮知道,若是纯粹等朝廷回复,便会像之前两次弹劾司马珂一样,如泥牛入海,无声无息。

这一次,他是铁了心要把司马珂拉下马,至少不能让司马珂掌控兵权,尤其是京口的兵权。

几乎一夜之间,扬州以西的整个军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庾亮任命二弟庾怿为雍、梁、秦三州都督,率五万大军镇守魏兴;五弟庾翼为南郡太守,率一万大军镇守江陵;部将桓宣为沔北都督,率一万大军镇守襄阳;任命部将毛宝为江西都督,率一万大军镇守邾城。庾亮用毛宝直接取代了原江西都督王允之,而王允之全无还手之力。显然,庾亮借口北伐,又把江西从王允之手里夺了回来。紧接着,庾亮将不服从自己的江夏太守陶称(陶侃的儿子)处死。

几天后,庾亮派出两支军队攻向成汉帝国的汉中、巴郡、江阳,其实进攻成汉只是做做样子,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做好铺垫。

没过几天,原本驻守魏兴的庾怿突然挥师八万向东南而来,直逼距离建邺不远的姑孰。虽然号称八万,实际也有四万大军。

姑孰城离建康城不过一百五十里地,毫无疑问,庾怿的大军就是要威逼建康城,冲司马珂而来的。

与此同时,庾亮上疏请求亲率十五万大军进驻江北历阳郡和广陵郡一带。庾亮声称十五万,但实际上,他辖区内最初所有各镇兵马加起来也只有十万大军,各自兵镇经过三个月的疯狂征兵之后,的确兵力总和达到了十五万,但分各路兵马之后,他在江北其实只有八万兵马,而且还有五万的新兵。

通常情况下,只有给敌人看的讨伐檄文诏书才会有意夸大兵力,但庾亮给朝廷的奏疏也夸大兵力,毫无疑问是为了震慑郗鉴和京口之兵。

庾亮亲率三万大军驻历阳郡,号称六万;让庾条率五万新兵驻广陵郡,号称九万。

庾亮的意图很简单,郗鉴不动,则江北的兵马不动;郗鉴若动,则江北的大军便挥师南下,直抵京口,进攻郗鉴的老巢。

而庾怿那只兵马,便是要威慑建康。同时庾亮驻扎在历阳郡的兵马,与姑孰城只有一江之隔,与庾怿的大军遥相呼应,增强对建康城的威慑力。

司马珂手里虽然有三万多兵马,但是中央军的战斗力,历来不值一提。司马珂真正能投入战场的不到两万兵力。

不管朝野将司马珂吹得如何神乎其神,在庾亮眼里,这个十七岁的宗室少年只是运气好而已,他不认为司马珂有以少击多战胜庾怿的可能性。毕竟,他给庾怿的兵马,都是六州兵镇的精兵。

在庾亮看来,司马珂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只能乖乖认命。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