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九十七章 做好自己

奋斗在五代末 第九十七章 做好自己

作者:有点混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4:43

第九十七章 做好自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最快!无广告!

韩通一向很宝贝自己的儿子,他一听儿子有了新想法,连忙问道:“珪儿又有什么好法子了,快给阿爹说道说道。”

“阿爹不是想争那皇位吗?孩儿以为,欲夺皇位兵变为上。”

这一刻韩家的地位仿佛发生了倒转,韩珪才是韩家的主事人,韩通只是个干活的执行者。

“能兵变当然是兵变最好,可阿爹现在拿什么兵变?”韩通挠了挠粗厚的脸皮。

“很简单,让朝廷出兵,阿爹当领兵的主将,而后在半道上策动将士兵变即可。”韩珪的口吻很是轻巧,仿佛聊的不是兵变,而是去酒楼点菜吃饭。

韩通苦着脸说道:“珪儿啊,你说得倒是轻巧,可我从未单独领军作战过,现在朝廷将赵匡胤、李重进以及张永德这三个厮全调到了开封边上,不就是为了预防战事吗?这真有领军的机会哪能轮到我头上?”

要说韩通虽然是个粗人,但他多少也有细的地方,现在的局势他还是能看明白的。

韩珪却是笑着摇了摇头:“阿爹,你只明白其一,不明白其二,朝廷将这三人调回开封左近,的确是为了预防突发战事,可阿爹有没有想过,为何朝廷只是将他们调到节镇,而不是直接调回开封?如果他们就在开封,那发生战事时随时都可出征,哪像现在,朝廷还得派人去节镇征召,他们才能入京领兵。”

韩通想了想,回道:“朝廷这是在防着他们。”

韩珪点头以示肯定:“正是如此,这几个在禁军中根基深厚的武将就没人压得住了,可朝廷又需要他们领兵,所以才有了这么个折中的法子。”

“可朝廷要用兵不还是得征召他们吗?这与我要兵变有什么关系?这主将的位置怎么看都落不到我头上啊?”韩通有些急了。

“那就反其道而行之,就让朝廷征召他们,也让他们领兵出征。”韩珪突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韩通没绕过来,人晕了:“可你不是说要兵变才能夺得皇位吗?要是让他们领兵了,我还如何兵变夺权?”

白白胖胖的韩珪贼贼一笑:“阿爹,兵变的确是夺权的最佳选择,但不是只有领兵者才能兵变,守城者一样也能兵变。”

“啊?这是什么意思?”韩通彻底晕了。

“这说来有些复杂,阿爹且听我仔细分析。”韩珪咳了两声,将腹中计划娓娓道来:

“连阿爹这样的忠厚长者都欲图兵变,那李重进、赵匡胤这些狼子野心之辈岂能屈居郭宗训这娃娃之下?他们必然也在谋划着夺权篡位,这也是朝廷,或者说范质防着他们的地方。

如今京中并无能征善战之将,朝廷若面临战事就势必要征召经验丰富的武将入京领兵,这正是范质将此三者调至开封左近的原因。

战事若起,这三者之一领兵出城,肯定会在半道上策动兵变,而后杀回开封,洞察如范质必能预见到这一点,即便外有强敌入侵,他也一定会留下足够的兵马守卫开封。

阿爹要争取的,并非这领兵之位,而是这守城之位,他们若是兵变,阿爹就可趁乱拿下开封并执掌朝廷,待到平息这帮狼子野心者的兵变,这天下不就是阿爹的囊中之物吗?”

常言道,英雄所见略同。

韩珪与李延庆一样,都看到了发生兵变时守城者所能得到的机会。

他让父亲韩通争取的,也正是这个守开封城的位置。

现在天下人人都想着兵变,那为何不选择暂时站在周朝一边?

只要作为开封的守护者平息兵变,就可趁势摄政朝堂,而后名正言顺地行禅让之举。

怎么想,这风险都比直接兵变更小。

经过儿子一通浅显的解释,韩通总算是搞明白了儿子的全盘计划。

韩通一张老脸顿时笑开了花:“珪儿啊,你这主意当真妙极,嘿,我怎就想不到呢。”

“阿爹不是想不到,而是常日公务繁忙,心思没用到这方面上罢了,孩儿闲人一个,多得是胡思乱想的闲暇时间。”韩珪不但智商高,情商也很高,这回答令韩通那叫一个身心舒畅。

飘忽了一阵,韩通的意识总算是回归身躯,他稍稍收敛笑容:“现在良策是有了,该如何实施?”

韩珪十指交叉,轻轻放于桌上:“说实话,我们韩家底蕴太差,现在能做的事不多,贸然行动反而容易惹恼范质等重臣,目前而言,阿爹只需要做好自己就足够了,我们只能静观其变,等待他人出招,而后见招拆招。”

“做好自己?这是什么意思。”这又涉及到了韩通的知识盲区。

“很简单,阿爹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并且不多事就行了。”

不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有些难度。

......

时间很快到了六月,开封城已是盛夏时节。

李延庆挑了个休沐日,带着半车子古籍登门拜访王溥。

在印刷术刚刚应用于实际的时代,手抄古籍那可是珍惜品。

若是家里能有个千册藏书,对外就能号称是书香门第、藏书之家。

这半车古籍是李重进与安审琦在驻地刨地三尺刨出来的,而李延庆一出手就会全赠予王溥。

古籍再珍贵那也是身外之物,只要能博取王溥在枢密院里的一次支持就算大赚。

听闻李延庆登门,穿着一身清凉薄衫的王溥亲自出门迎接。

王溥亲切地拉起李延庆的手:“可把三郎你给盼来了,你上次赠我的那批古籍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好几个困扰我数年的问题已烟消云散,我是怎么谢你都不为过啊。”

要说搜罗古籍这块还真是节度使的优势区间,现在皇权别说下乡了,连州都难下。

身为宰执的王溥就算背靠朝廷也整不到几本流失民间的古籍,若非李延庆鼎力相助,他那套唐会要的完本时间怕是要再拖后个好几年。

王溥这般客气,李延庆自然回以真挚的笑容:“相公这就见外了,编纂史书乃我辈读书人当仁不让之义务,能助相公一臂之力是在下的荣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