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五十二章 扑朔迷离的未来

奋斗在五代末 第五十二章 扑朔迷离的未来

作者:有点混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4:43

第五十二章 扑朔迷离的未来

/

所谓政治,套用伟人一句浅显的评价,就是要将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可郭荣继位这几年来,在朝堂中处处只顾着平衡,非但没有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反倒把不少朝臣武将都赶到了自己对立面。

像开封府与枢密院这样的权力中枢,郭荣甚至无法派出两位可堪信任的重臣坐镇,以至于让王朴同时肩挑两大重任。

郭荣落到今日之田地,也足可称得上是咎由自取了。

对于郭荣面临的窘境,李延庆也只是在心中略微感慨一番。

现如今,整个李家所面临的问题就足够令他头疼了。

虽然早有预料,但李延庆最为担忧的结果已然成为现实。

那就是魏仁浦重新入主枢密院。

或许绝大部分朝臣甚至是郭荣都不清楚魏仁浦与赵匡胤的关系,但李延庆是清楚的。

目送张谦和离开书房,李延庆怔怔望着明亮的油灯,右手有规律地缓缓敲打桌面,心中若有所思。

虽然王朴遇刺案依然扑朔迷离,但总归不是飞鸟过境无处可寻。

王朴遇刺的同时,朝中某项事情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那便是朝中文武对赵匡胤的弹劾。

就在今日,仅李延庆所知,就有十几名朝臣上书弹劾赵匡胤。

随着王朴遇刺,朝中对赵匡胤的弹劾想必也会有所放缓。

不光如此,王朴还是郭荣用于压制众武将的枷锁。

王朴遇刺案的最大受益人毫无疑问就是赵匡胤。

李延庆敢肯定,京中绝不止自己一个人会怀疑到赵匡胤头上。

毕竟赵匡胤实在嫌疑太大。

他不但有行刺的动机,也有行刺的能力。

作为禁军实际上的一把手,又是护**节度使,赵匡胤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京中施行一次刺杀对他来说并非难事。

相比京中众臣,李延庆还知道,在历史上赵匡胤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虽然李延庆并不清楚历史上的王朴因何而死。

但结合后世的历史以及当下的局势,李延庆有理由相信,这桩刺杀案就是赵匡胤所为。

毕竟,只要王朴还活着,赵匡胤就绝不可能篡权成功。

思及此,李延庆望着油灯的目光凝重起来,右手敲打桌面的频率也有所放缓。

李延庆脑海里不由冒出一个问题:如果赵匡胤真是这次刺杀案的主谋,他与魏仁浦接下来会如何行动?

在京中起兵造反?

王朴遇刺后,赵匡胤的眼前之忧算是有所缓解。

但只要郭荣回过神来,必然还会收拾他。

若是赵匡胤不想失去手中兵权,那他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造反。

赵匡胤虽是殿前司的实际一把手,但他在非战时只拥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

若无朝廷的调令,他无权调用一兵一卒。

可随着魏仁浦入主枢密院,这个问题已经难不倒赵匡胤。

只要拿着枢密院加盖的调令,赵匡胤可以在任何时候调用京中的任何兵马。

直接在京中造反也不无可能。

思忖一番后,李延庆还是否决掉了这个可能。

赵匡胤虽然具备了造反的所有必要条件,但郭荣已经提前准备了数道防备措施。

首先就是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韩通,以及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袁彦。

在赵匡胤公然反对刑统后,他与韩通、袁彦就已经实质决裂。

赵匡胤在侍卫亲军司的铁杆韩令坤如今正在河北抗击契丹。

若是他在京中举兵造反,侍卫亲军司必然会站在他的对立面。

就开封城现如今的兵力情况看,殿前司与侍卫亲军司算得上是旗鼓相当。

即便殿前司全军都跟随赵匡胤造反,也不一定就能在京中战胜侍卫亲军司。

除了军中,郭荣在朝堂上也为可能存在的兵变做了防备。

那便是新科参知枢密院事范质与王溥。

这两位宰执与魏仁浦绝非一路人,有他们在枢密院制衡魏仁浦,离谱的军事调令就绝对出不了枢密院。

稍作权衡,李延庆认为赵匡胤并不会选择在此时造反。

无论怎么看,此时起兵都绝难成功。

李延庆又想到了另一种情形:那么,赵匡胤是否会如自己的父亲李重进一样,乖乖交出军权回驻地“养老”?

这样虽会丢掉军权,却至少能保住全家性命。

虽然赵匡胤在刑统一事上忤逆了郭荣,但凭借他的地位与权势,只要他愿意交出军权,郭荣倒也没道理再下重手。

思来想去,李延庆觉得,只要赵匡胤尚存理智,就绝对不会选择在此时起兵。

当然,如果赵匡胤当真丧失了理智,那也没啥好说的,李家喜提竞争对手减一。

可这样一来,又是一连串问题摆在了李延庆面前。

若是赵匡胤当真按照自己设想的一般,选择了放弃军权,那他是否还会像原本的历史的那般,走上篡位夺权的道路?他又是否还会成为李家的劲敌?李家又该如何看待赵匡胤以及赵家?

沉思片刻,李延庆很快就有了答案。

且不论历史上的赵匡胤如何如何,原本的历史终归只能作为参考,一切考量都必须从眼下的局势出发。

眼下,赵匡胤虽然只有放弃兵权一条路可走,但魏仁浦终究还是重返了枢密院。

毫无疑问,魏仁浦与赵匡胤之间存在同盟关系。

只要魏仁浦一日还在枢密使的位置上,那无论赵匡胤是否拥有军权,他都存在起兵造反的可能。

由于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地方节度使在战时统帅禁军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情况。

淮南战争时,就有数名地方节度使被临时调任为禁军指挥官。

就算赵匡胤被外放至节镇,他也可以通过类似调令重归禁军,并依靠昔日提拔的下属重掌殿前司大权。

总而言之,只要魏仁浦一日还在枢密院,那赵匡胤就算得上是李家的头号强敌,一日也不可大意。

至于李家该如何应对风云突变的局势,李延庆目前还真没有确切方案,未来的一切都潜藏在迷雾之中,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写好明早送去郓州的信笺,李延庆灭掉了油灯,走出书房,仰头望天。

原本明亮的月光不知何时被深沉的乌云遮蔽,整片天空只能看见三两星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