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四十五章 一次谋杀

奋斗在五代末 第四十五章 一次谋杀

作者:有点混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4:43

第四十五章 一次谋杀

赵匡胤最近的处境不太乐观。

朝廷上的大伙都知道他得罪了皇帝,也知道他执掌殿前司才刚刚半年,党羽并不丰满。

本着不踩白不踩的精神,朝野一干文武纷纷上书弹劾赵匡胤,怒斥此獠目无天子、无视王法。

在文采斐然的文官笔下,赵匡胤可谓是无恶不作。

他徇私枉法、嚣张跋扈、贪墨公款、结党营私、滥杀百姓......

公允而论,给赵匡胤安上这些罪名倒也说得过去。

但某些生怕乱子不够大的待阙文官甚至造谣称赵匡胤生吃小孩、吸食骨髓。

而且这些文官还不是无的放矢。

去年韩伦在洛阳东窗事发,被流放去了沙门岛。

韩伦的儿子韩令坤是赵匡胤的铁杆兄弟。

最近这几年洛阳的几十桩儿童失踪案,就被这些捕风捉影的文官强行安到了二韩以及赵匡胤的头上。

反正一切能给人安上的罪名,赵匡胤是被安了个遍。

相比“妙笔生花”的文官们,军中的武将们就要直来直去许多。

武将们的弹章通常是一上来先向尊敬的皇帝陛下郭荣表忠心,接着再堂而皇之地站在道德高地上痛斥赵匡胤忘恩负义、狼子野心,并下毒誓称自己绝不会与此獠同流合污。

这还不算完,武将们都还自告奋勇,说是只要郭荣一声令下,他们就立刻抄家伙杀进赵府,势要将赵匡胤人头取来送给郭荣。

总之,文官们以扣帽子过嘴瘾为主,武将们则直指赵匡胤的项上人头,双方倒也心有灵犀、配合默契。

这些个弹章看起来虽然触目惊心,赵匡胤对此却并不是十分担忧。

就像现代键盘侠,虽然键盘敲得响亮,却也只能逞口舌之快罢了,你真要与他“线下面基、真人互殴”的时候,他反而缩得象只乌龟。

真正令赵匡胤担忧的,是宫中沉默的郭荣。

源源不断的弹章送入宫中,却如泥牛入海,郭荣一直毫无表示。

赵匡胤从未见过如此沉默的郭荣,这令他心惊胆战,生怕宫中的郭荣是在憋个什么前所未见的大招式。

烦心事还不止这一件。

自弟媳尹氏病逝,赵匡胤发妻贺氏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

或许是天气转凉偶感风寒,又或许是从家乡江南带来的风湿复发,近日来贺氏一直低烧不退,病情愈发严重。

赵匡胤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哪怕他将开封城里能请来的名医都请来给发妻诊断,也没能让发妻的病情有所好转。

按照名医们遮遮掩掩的暗示,贺氏的病情若是不能在冬季到来前好转,那这个冬天对她来说会非常难捱,极有可能步尹氏的后尘。

贺氏是赵匡胤唯一钟爱的女人,贺氏陪他经历过风风雨雨,也与他共享荣华富贵。

如今发妻久病不愈,对赵匡胤的内心打击极大。

赵匡胤面临的烦劳事还不止这一桩。

此前魏王符彦卿六十大寿,赵家老三赵匡义赴大名府给符彦卿祝寿。

可好心祝寿非但没获得魏王的赞许,赵匡义在宴席上反而莫名被符彦卿刁难针对。

这不知为何而来的针对令赵匡胤摸不着头脑。

不过赵匡胤此时也算是虱多不怕痒,这么点针对也只能算是小意思了。

还有一桩事更令赵匡胤恼火,那就是殿前司一部分中层武将的变脸。

自赵匡胤上位以来,他的亲信就占据了殿前司大大小小的官职。

整个殿前司里,除了郭荣指派的几名武将外,几乎都是赵匡胤的亲信。

此前赵匡胤上书反对刑统,自是博得了殿前司武将们的支持。

可随着朝中局势扑朔迷离,一些并非铁杆的亲信对赵匡胤逐渐起了二心。

这也是人之常情,没有多少人愿意真正吊死在一棵树上。

近来军中传闻赵匡胤即将被外放,都指挥使的位置会由殿前司都虞候慕容延钊接替。

慕容延钊是禁军中的中立派,也是郭荣亲自指派的殿前司三把手,对赵匡胤起一个制衡与监视的作用。

传闻散播开来后,就有不少殿前司中层武将开始主动接触慕容延钊,似乎赵匡胤的外放已成定局。

对于这些吃里扒外的白眼狼,赵匡胤虽然恨得牙痒痒却也毫无办法。

其实这些所谓的亲信就是禁军中的墙头草,他们在赵匡胤发迹后主动来投,表现得一个比一个忠诚。

而当赵匡胤即将没落时,这些人也跑得一个赛一个快。

虽然烦心事一桩接一桩,但总归还是有一些好消息。

比如暗杀王朴这事就进展得很顺利。

李谷接受了赵匡胤的提议,成为了赵匡胤的同谋。

王朴喜爱音律、精通天文,这在开封官场是公开的秘密。

李谷博学精通,对音律和天文自然也颇有心得,他巧妙地抓住了王朴的痛处,邀请王朴上门探讨最新流行的音律,以及最近的天文变化。

身为前宰执以及现任皇帝顾问,李谷在朝中依然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他主动邀请王朴上门,王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受了李谷的邀约。

往来一次后,王朴对李谷的博学赞不绝口,因“嘴臭”自绝于朝臣的王朴也终于享受了一次有知音的快感。

很快,李谷再次邀王朴上门,王朴又同意了。

赵匡胤收到消息,决定趁着这一次机会动手。

新的西华街大桥,就是赵匡胤为王朴准备的杀气。

旧大桥的损坏自然是赵匡胤指使人动的手,为的就是在修建新桥时做手脚。

全权负责此事的,乃是赵匡胤的亲信,斥候军的实际掌控者王仁赡。

王仁赡没有选择买通开封府官员,而是买通了修桥的包工头,将修桥的工程揽在了自己手中。

八月中旬的最后一天,是朝廷的休沐日。

王朴应李谷之邀上门拜访,今日也正值新桥竣工,他途径西华街大桥时下马检查新桥质量,停留在了桥的正中间,这给了王仁赡动手的绝佳时机。

随着在桥边小楼上观察局势的王仁赡一声令下,躲在桥下的斥候军动用了修桥时留下的机关,整座桥梁旋即在一阵阵磨异响中逐渐解体。

桥上的王朴来不及准备,便随着解体的桥梁摔入了金水河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