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四十五章 非你莫属

奋斗在五代末 第四十五章 非你莫属

作者:有点混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4:43

第四十五章 非你莫属

有点混蛋提示您:看后求,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在翟守珣无能狂怒,肺都快气炸的时候,李延庆与父亲李重进已经悠悠哉哉吃上了午饭。

一行人暂歇的脚店虽然规模不大,但毕竟是开在开封城边,呈上的菜品倒也还算可口。

李家父子两人围坐方桌前,桌上是热气腾腾的酒菜,桌下是烧得正旺的火盆,将深冬的寒气尽数驱散。

李重进夹起一大筷煮羊肉,塞入嘴中,一边嚼一边问道:“三哥儿,等到了郓州,我就安排你从军,你想干哪个差事?”

“孩儿对军中之事不甚了解,还是阿爹替孩儿安排吧。”李延庆倒也不是妄自菲薄,他对郓州的州军确实是知之甚少。

李重进咽下羊肉,端起酒碗哈哈大笑:“别说你不了解了,我这郓州节度使对郓州的州军也不怎么了解。”

一口干完一碗温热的淡酒,李重进打了个酒嗝,接着问道:“倒是有个适合你的差事,不过,我想先问问你,日后若是领军,你是喜欢在阵前身先士卒,还是喜欢在幕后决胜千里?”

李延庆稍作思忖,回道:“若是领军,孩儿想像阿爹这般,既能身先士卒,又能决胜千里。”

这并非李延庆刻意吹捧,而是李重进确实当得起“身先士卒、决胜千里”这八个字。

虽是先帝郭威的侄子,但李重进从军时,郭威不过是军中一小将,他并不能从郭威那得到太多助力。

李重进只能从军中底层干起,在阵前浴血奋战,几度出生入死,终于在军中出人头地,博得了手下士兵的爱戴,也博得了舅舅郭威的喜爱。

正好当时后汉建立,郭威身为后汉高祖刘知远的亲信,鸡犬升天成为了枢密使。

郭威当然不会忘记自己的亲外甥,李重进便顺理成章跻身禁军高层。

待到郭威篡位成功,这就有了威震南北的周朝大将李重进。

所谓虎父无犬子,李延庆身为备受李重进期待的李家三子,若是从军,志向当然要向父亲看齐。

李重进严肃道:“志图高远虽好,可从军切不可好高骛远,你要切记,无论干什么都不应该好高骛远。”

李延庆微微点头:“阿爹教训的是,孩儿谨记于心。”

“你不适合身先士卒。”李重进再度拿起筷子,一边往碗中夹菜,一边说道:“小时候你练了些武艺,但很快就被我制止,虽说你这两年又重拾武艺,但那并非战阵之艺,你在军中身先士卒风险太大,咱们李家承担不起。”

在这冷兵器时代,士气决定军队的凝聚力,一旦军队士气低落,便会兵败如山倒,士兵也会做鸟兽散,所以阵前作战的死伤率其实并不高。

可即便阵前死亡率不高,偶尔也会有意外发生。

就在去年五月,徐州节度使武行德的儿子在濠州城下死于流矢。

有前车之鉴,李重进自是不敢冒任何风险,他还指望着李延庆将李家发扬光大呢。

李重进又夹起一块烤得外焦里烂的猪肘,轻轻吹了口气,接着说道:“当时我一心想着让你从文,你大哥与二哥负责继承我的衣钵,现在看来,你二哥不太顶用,郭荣又不肯放你大哥出外,如今你正好赋闲在家,我便想着让你到军中来历练一番,看看你是否有领军的天分。”

说罢,李重进三两口便将这块流着肥油的猪肘就地消灭。

在唐末及五代初期,武将的培养主要依靠家族传承。

譬如一位父亲当了统治节镇的地方武将,那他便会将自己的儿子安排进地方州军任职,这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地方军队的掌控,也可以起到培养继承人的作用。

而如今,地方武将的权力被裁撤殆尽,最基本的继承权早已收归中央,地方军权也被朝廷委任的兵马都指挥使拿走。

大部分地方武将已不再安排自己的儿子进入州军,地方节镇也失去了培养年轻武将的作用,这一责任便落到了中央朝廷的头上。

那么,朝廷又是如何培养年轻武将的呢?

很简单,就是召入宫中做殿直。

比如李家老大李延顺,以及安家的安守忠,都被郭荣召入宫中为殿直。

在宫中效力多年,证明自己对皇室的忠诚后,皇帝便会将这些殿直们安排到地方州军中为官,他们通常是从地方兵马都监做起。

兵马都监,简单点说就是监军,主要职责是担任地方兵马都指挥使的副官,顺带监视都指挥使以及统治当地的地方武官。

张谦和的父亲张惟远,他的差遣便是宋州兵马都监,不过随着李重进的移镇,张惟远也挪了屁股,在李重进的安排下,张惟远去了淮北的宿州担任监军。

还是拿李延顺举例,若是一切顺利,那他或许会在三十岁前被外放为都监,第一站通常是某个内陆州。

干上两三年,若是绩效优良,那李延顺就有机会调任边境州的监军,在那里他将第一次接触真实的战阵。

在多个边境州轮番担任监军,积攒足够的实战经验以及战功,李延顺就能被顺利调入禁军,成为禁军中的一名中低级将领,到那时,他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名武将。

朝廷收走了地方武将们的大权,也承担了培养年轻武将的责任,这进一步又削弱了地方武将的权势。

靠着收军权,此时的朝廷能够牢牢将中央禁军以及地方州军掌控在自己手中,曾经节镇作乱的场景已是一去不复返。

那李重进为何还要安排李延庆去州军中磨练呢?

一方面,李家入宫为殿直的名额已经被李延顺给占用了。

另一方面,州军中还有可供节度使后代历练的地方。

那便是节度使的自留地——牙军。

唐代大将出镇,例建牙旗,仗节而行,因而他们的官署称牙,所属的军队称为牙军,牙又通“衙”,衙门、衙内这些词汇就是出自这个牙军。

李重进作为节度使,当然也有自己的牙军,也可称为亲随。

曾经,牙军数量并无定额,节度使可根据自身实力组建牙军。

唐末乱世时,强力节镇的节度使通常会养一只近万人的牙军,个别富裕的节镇甚至能有三四万牙军。

不过在朝廷不断收紧的政策下,世事境迁,现在节度使牙军至多只能维持两百人的规模,而大部分节度使早已不再供养一只牙军。

就两百人,能干啥呢?低不成高不就的,还要节度使负责花钱供养,简直得不偿失。

倒是衙内指挥使这个空头差遣保留了下来,供节度使的亲戚们镀金。

在宋州时,李家老二李延福担任的就是衙内指挥使,负责执掌牙军。

不过这李延福的衙内指挥使只是个虚职,他麾下并无一兵一卒。

李重进最近抛开李延福,新组建了一支两百人的牙军部队。

这两百牙军组建的时间并不长,李重进去年领两千宋州州军南下,通过一场场残酷战争的筛选,从宋州州军中精心遴选了两百人。

两百牙军里,除了个别跟随李重进多年的百战老兵,大多都是宋州本地人。

即便李重进换镇,这些牙军也愿意随李重进赴任郓州。

并且早在十一月,这两百牙军就已抵达郓州。

现在,这批牙军正缺一名指挥使。

《奋斗在五代末》无错章节将持续在,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