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有问题的律令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有问题的律令

“应对范质?”

赵匡胤觉得有些奇怪:“有这个必要么?范质应该只是想惩治韩伦一人罢了,他现在还没有得罪整个武官势力的胆量吧?”

魏仁浦终于抿了口杯中茶汤:“他现在是没这个胆量,但不代表他将来没这个胆量,他如今已博得圣上的信赖,又不断在朝中安插人手,迟早会成心腹大患。”

赵匡胤当即问道:“范质莫非有野心?”

魏仁浦放下茶杯,脸上突现肃杀之色:“他当然有野心,而且还不小,开封御史台早已被他收入囊中,朝中人事变动也已被他彻底掌控,没有野心者,如何能做到这一步?”

“可范质不过区区一介文官,对军队毫无影响力,圣上要撤掉他,可谓是易如反掌,他有野心又能如何?”

赵匡胤对此有些不屑,他向来不觉得文官在此时能有什么作为。

魏仁浦嘴角浮现一抹冷笑:“这你就错了,圣上要撤掉他已几乎不可能。”

赵匡胤双目不由圆睁:“这又是为何?”

“去年年末,圣上亲征淮南,范质也跟随南下,但符氏一到淮南就卧床不起,圣上当时既要忧心战事,又要操劳政务,还时刻担忧符氏的病情,无奈之下,圣上只好将大部分政务全权委托给范质等三名宰执,范质便借此在关键职位安插他自己的亲信,且范质处理政务可谓是顺手拈来,即便是远在淮南,也将全国政务处理地井井有条,圣上愈发倚重范质,对政务也是愈来愈不关心。”

说到这里,魏仁浦再度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方才接着说道:

“圣上虽然看武人看得很准,却对如何识别文官有些生疏,圣上之前任免的两任御史中丞,皆无所作为,如今担任御史中丞的边归谠,以及侍御史知杂事的张湜,据我所知,乃是圣上亲自向范质讨教的人选,自此之后,大部分文官的任免,圣上都任由范质来处置,若是突然将范质撤职,我朝必然动荡。”

魏仁浦顿了顿,嘴角冷笑之意愈发浓:“咱们这圣上,如今对范质可谓是信任至极,德顺不过是稍稍说了范质一句,便惹得圣上震怒。”

私下里,魏仁浦对皇家毫无敬意,甚至直接以符氏来称呼已逝的皇后。

而且魏仁浦对郭荣极端信赖范质,亦颇为不满。

赵匡胤听罢,沉思良久,才将这些复杂的信息消化完毕,脸色逐渐难看:“照你的说法,如今范质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而圣上偏偏又过于信赖此人?那岂不是会酿成大祸?”

魏仁浦嘴角的冷笑,转为了轻蔑:“这你大可放心,范质的野心,不是你想的那般野心,他应该无意染指皇位,而且他一介文官也没这个能耐,我这几日想了想,他的野心,可能是想改变当下之风气。”

“风气?”

赵匡胤脑袋有些不够用了,一时没转过弯来。

魏仁浦慢悠悠地将手中茶杯放到一旁茶几上:“这只是我的猜测,不一定为真,范质似乎是想要改变当前崇武抑文的风气,而圣上也有此意,所以才会如此信赖范质。”

“啊,是这样么?”赵匡胤这会终于转过弯来了。

一切迷雾,好似被一条丝线串联,一下子就全明了了。

看着赵匡胤如梦初醒的样子,魏仁浦善意地提醒道:“不要慌,喝口茶,这只是我的猜测罢了,且圣上又不是傻子,如今天下未定,圣上怎会抑武?顶多是敲打一番罢了。但在一统天下后,圣上必会逐步开始抑武,此事太过遥远,可暂且放下,在眼下,范质极有可能借韩伦一案大做文章,你我需早作防备。”

赵匡胤照着提醒,喝了口茶,将心中一团乱麻般的思绪理清后,开口问道:“那你觉得,范质会如何做文章?”

魏仁浦突然加重语气:“律令,范质极有可能重编律令!”

这又涉及到了赵匡胤的知识盲区,他挠了挠头:“重编律令?这个影响很大么?”

“当然很大,当今勋贵为何敢胡作非为?”

魏仁浦自问自答:“正是因为律令不够完善,无法惩治这些胡作非为的勋贵。”

“有这等事?”赵匡胤满脑瓜子问号,他对浩如烟海的律令可谓是一窍不通。

此时的律令可不是一本法典那般简单。

自唐末以来,各皇帝颁布的,用以补充律法的敕令,都囊括在当今的律令体系内,多达千条。

魏仁浦好为人师,但也不着急详细解释,先是问道:“当朝官员,可用官身抵罪,这你总知道吧?”

赵匡胤点了点头:“这我知道,凡是八品以上官员,皆可以官身抵罪。”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说法在此时压根就不存在。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才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

在此时,官员犯法,会由朝廷组织司法方面的官员进行审议,再由朝廷根据审议结果做判决。

而官员在接受审议时,依照律令,会享有各种减免刑罚的特权。

犯罪的官员,只要他有从八品以上官身,或是立过战功,皆可以官身或是功绩来减免刑罚。

死刑减为流放,流放减为杖刑,官阶高点的官员,甚至在犯有死罪的情况下都可享有无罪释放的特权。

洛阳十阿父为何敢肆意妄为、无视国法?

一方面他们身份尊崇,且互相勾结,朝廷不敢妄动。

另一方面,他们皆有官职在身,就算被下狱审理,按照此时律法,也绝对罪不至死。

这种畸形的律令体系,正是五代各政权为了笼络武将,而不断妥协的结果。

“问题就出在这个官身抵罪。”

魏仁浦轻轻抚了抚唇上齐整的短须:“若以我朝通行律法断罪,普通百姓杀一人就要抵命,但韩伦在洛阳血债累累,以官身抵罪仍可逃得一死。”

杀一人是死罪,杀十人也是死罪。

但以官身抵罪时,杀十人者也可免除死罪,这便是当今律令最大的问题。

魏仁浦冷哼道:“多亏了圣上将我调到政事堂,这些日子,我多番调查范质,发觉他与知杂御史张湜,以及大理寺卿剧可久往来密切,而且他最近开始频繁借阅前几朝的敕令,我猜他是要借韩伦一案,整顿现行律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