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一百一十章 辜负

奋斗在五代末 第一百一十章 辜负

作者:有点混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4:43

第一百一十章 辜负

耐着性子看完韩伦的自辩信,郭荣眼神有些复杂,将信放到一旁,看向御座下的韩令坤。

郭荣年轻时游历天下,成年后又在军中待过十余年,对于勋贵们的横行霸道深有体会。

所以当韩伦的诸多丑闻传入宫中时,郭荣就断定,这些烂事十有**都是韩伦干的。

而且郭荣还猜到,这些丑闻极有可能是范质或者窦仪有意传播,为的就是给朝廷施加压力,迫使朝廷惩处韩伦。

虽说传播丑闻的手段在郭荣看来有些下作,也有些新奇,但这无疑是有效的,也能给朝廷动手的理由。

郭荣确实是想惩治十阿父、整顿洛阳风气,所以才力排众议派窦仪去洛阳。

但郭荣本以为,窦仪会挑一个“软柿子”下手,譬如王晏的父亲王爽,或者王彦超的父亲王重霸之类的。

这两人虽然也是节度使的父亲,但他俩的儿子不在禁军之中,动起手来后果较轻。

结果呢,窦仪竟然“悍不畏死”地对韩伦出手。

这实在大大出乎郭荣的意料。

韩伦在洛阳作恶多端,郭荣确实欲除之而后快。

如果韩伦并非韩令坤的生父,那郭荣会毫不犹豫地认可窦仪的行动,将韩伦拿下以杀鸡儆猴。

但事情坏就坏在,韩伦有韩令坤这么个儿子。

韩令坤是郭荣一手提拔的年轻武将,在禁军中身居高位,与赵匡胤、张永德、李继勋等高级武将关系密切,在军中有巨大的影响力。

若是朝廷将韩伦拿下,那势必会激发禁军诸将与范质等文官的矛盾,而且还有可能恶化郭荣与禁军诸将的关系,这是郭荣不愿见到的。

而且韩令坤还是郭荣用来牵制李重进的重要棋子,若是韩令坤受到牵连,郭荣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人来代替韩令坤。

这些天,郭荣一直在为此事头疼,还找范质深入交谈过。

但范质表示,洛阳那边的事情由窦仪全权负责,且窦仪执意要拿韩伦开刀,如今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郭荣若是要制止,那只能直接召窦仪回京。

郭荣对此很是纠结。

将窦仪召回京,固然可以排除上述风险。

但整顿洛阳风气的计划就会随之流产。

而且往后一段时间里,郭荣估计也再难找到愿意去洛阳担任留守的文官。

毕竟连窦仪都铩羽而归了,其他文官当然会望而却步。

难道就没有什么两全之策吗?

迎着韩令坤期待的目光,郭荣开口道:“德顺,尔父的信我看过了,京中这些日子有关尔父的谣言,我亦有所耳闻,我会让西京留守窦仪多加查验,定会还尔父一个清白,但若确有其事,德顺也不比太过忧心,我自有分寸。”

经过几日的权衡,郭荣下定决心,以整顿洛阳风气为要务。

哪怕要拿韩令坤的父亲韩伦“开刀”,郭荣也会贯彻下去。

当然了,郭荣也不会真的处斩韩伦,顶多是抄没其违法所得,并将其流放边疆。

事后郭荣会私下里安抚一番韩令坤,过个几年等风平浪静,就将韩伦赦免。

军中若是因此震荡,郭荣自信能凭借威望强压下去,并借此去除军中的不稳定要素。

打击武官势力,扶持文官势力,正是周朝建立以来的国策,郭荣继承其父郭威的衣钵,当然要贯彻这一国策。

所以郭荣嘴上说要还韩伦清白,却让窦仪来查验,明摆着就是不想偏袒韩伦。

但在措辞上郭荣留有余地,明示韩令坤不必太过担忧。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郭荣希望韩令坤能坦然接受,莫要辜负他的期待。

韩令坤一听,急了,甚至没能觉察到郭荣的明示,他径直起身:“陛下,窦仪信不得!”

“信不得?”

郭荣的一双鹰眸霎时锐利起来。

让窦仪出任西京留守,正是郭荣的独断专行,如今却有人跑过来和他说窦仪信不得?

这岂不是**裸地抽郭荣的脸?

但韩令坤早已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他双目毫不畏惧地直视郭荣,掷地有声道:“陛下,不光窦仪信不得,就连范质陛下也不可轻信!”

韩伦一屁股烂账,这是绝对洗不干净的。

窦仪通过韩伦的烂账来攻击韩伦,韩令坤即便动用浑身解数也难以招架。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是从古至今亘古不变的真理。

既然无法洗脱韩伦的罪状,那韩令坤就直接攻击窦仪,以及窦仪身后的范质。

只要能将范质与窦仪搞倒,那韩伦便可转危为安。

这也正是李延庆当初给韩伦提的计策。

韩令坤得知后如获至宝,虽知道其中蕴含风险,但他更清楚自己父亲犯下的罪行太多,若经审讯,难逃一死。

为救父亲,韩令坤已顾不上那么多了。

郭荣闻言,眼神瞬间由锐利化为了深邃。

“德顺,你这话是何意?”

面对郭荣的质问,韩令坤怡然不惧,直言道:

“臣以为,陛下最近太过信任以范质为首的那帮文人,他们侍奉数朝,甚至还为契丹人效过力,毫无操守可言,陛下如此信任他们,并委以重任,臣颇感忧虑,以至彻夜难眠。”

韩令坤选择的攻击角度很是特别。

他知道范质与窦仪为官清廉且政绩出众,那就不妨拿这些人的“操守”来说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范质与窦仪都有个最大的黑点。

后晋朝时,契丹南下,攻破了开封城,范质当时正在开封为官,他在冯道的带领下投降了契丹,并为契丹效命。

窦仪当时则在地方为推官,也随上司投降了契丹。

不止他们两人,周朝有名有姓的文官,几乎都侍奉过三朝以上,朝中没在契丹当过官的屈指可数。

虽然这种行为在儒家视角下颇为不齿,但这是乱世的基本操作,此时的文官们都是这么干的。

而且文官培养不易,所以王朝更替时,新兴王朝很少大规模替换文官。

毕竟这时候一年能考中进士的才十来号人,少的年份甚至只有两三个人,合格的文官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靠兵变上位的武人皇帝们还能怎么办呢?

还不是只能捏着鼻子,凑合着用这帮“不守节操”的文官?

武官则不同。

乱世最不缺的就是武人,死了一批武将,后面多的是嗷嗷叫的小年轻顶上。

军队在此时是皇帝安身立命之根本,所以每当新皇上位时,都会对军队来一次大清洗,换上自己信任的武官。

韩令坤初入军队,便在郭威帐下效力,所以才能得到郭家父子两人的信赖,年仅三十四岁便荣登使相,执掌侍卫亲军马军司。

但就是在这偏殿之中,在郭荣的明示之下,韩令坤辜负了郭荣的期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