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三十八章 世间没有完美无瑕的计策

第三十八章 世间没有完美无瑕的计策

“这第二步么,则是上书。”李延庆伸出第二根手指。

“上书?弹劾十阿父?”窦仪略感疑惑,问道:“是我上书,还是你上书?而且这有用么?”

李延庆收回右手,轻轻摇了摇头:“确实是要弹劾十阿父,但上书的不是你,不是我,而是另有其人。”

“那,上书的会是谁?”窦仪愈发疑惑了。

“目前还不确定。”李延庆是真不确定,这也是他整个计划中最具风险的一环。

窦仪面色大变:“还不确定?那这计策岂不是纸上谈兵?”

李延庆沉声道:“窦侍郎,时局瞬息万变,任何计策从来都是纸上谈兵。”

窦仪想了想,抚着下颌道:“确实是这个理,可洛阳城的官员也就二十余人,你为何不能确定上书的人选?”

在窦仪来看,上书弹劾十阿父,多简单的一件事?

窦仪上个月就一连上过六份弹章,只是都石沉大海罢了。

就算是要避嫌或者规避风险,不能亲自上书,从洛阳府十来名低层官员里找个代笔的替死鬼,也并非什么难事。

窦仪实在不能理解,为何李延庆拿不准上书的人选。

“因为这上书并非一般的上书,乃是谏匦上书。”

李延庆这话如惊天霹雳轰在窦仪心上,将他吓得一哆嗦:“谏、谏、谏、谏匦上书?李御史,我没听错吧?你要用谏匦上书?!”

谏匦上书是把极具风险的双刃剑,一个不小心,就会反噬到挥剑者自己身上。

当初高锡就因为谏匦上书而遭了难,差点就死在了西北苦寒之地。

李延庆笃定道:“不错,我就是要用谏匦上书,而且此番上书不能用官员,而是要让普通百姓去上书。”

“让百姓谏匦上书?你这是要鼓动民意?”窦仪双目圆睁,不敢置信。

“这如何能叫鼓动民意?”李延庆微笑道:“只是一名与韩伦有刻骨深仇的百姓,从洛阳赶赴开封,往谏匦中投封信罢了,与你我何干?”

窦仪也是聪明人,一听就懂,露出会意的笑容:“原来如此,那确实与我等没有丝毫干系,而且你这第一步造势,也与我们没有干系。”

李延庆挺直脊背,严肃面容,义正言辞道:“这是当然,传播十阿父罪行的,只是市井中的帮闲游散,与你我有什么关系?”

“哈哈,好,妙!两京舆论,再加上谏匦上书,朝廷就必须给出个说法。”窦仪迫不及待地问道:“那第三步呢?又该如何走?”

“这第三步,就是分化了。”李延庆这回不再伸出手指。

李延庆心里明白,窦仪定然能猜到这第三步的用意。

果不其然,窦仪很快就反应过来:

“分化?我明白了!有前两步的铺垫,届时我再知会范相公一声,让他配合一番,派些人来洛阳调查韩伦。”

“到那时。”窦仪嘴角勾起一抹得逞后的笑意:

“两京定是满城风雨,韩伦的同党们定会跟韩伦撇清关系,将韩伦抛出来顶罪,若是我再出面,将韩伦的家产许诺给他们,这分化就万无一失了。”

年初,窦仪在淮南征粮时,正好在扬州受过韩令坤的气。

此番,窦仪如此轻易就接受了李延庆的提议,单独对韩伦出手,也正是因窦仪有向韩家复仇的心思。

李延庆拱手道:“侍郎英明,届时恐怕都无需你再出马,韩伦的同党们就会急不可耐地攻讦韩伦,以撇清自己。”

这马屁拍得恰到好处,窦仪开怀大笑:“哈哈,这第四步不用你说,我也明白,那便是,伏诛!”

“伏诛”两字声如惊雷,窦仪一扫心中这几个月来积累的怨气,顿觉神清气爽。

说罢,窦仪又有些不自信,低声问道:“我没猜错吧?第四步可是伏诛?”

李延庆自然不会否定窦仪,点了点头:“当然是伏诛,四步棋若能精准落位,韩伦必死无疑。”

“但。”李延庆很快话风一转:“世事无常,计策终究只是计策,这四步棋,不一定每一步都能恰到好处,还请侍郎切莫轻敌。”

计策看起来很美好,但风险也极大。

李延庆从来都不盲目自信,他手中有关十阿父的一切情报,都是通过乌衣台调查得来。

十阿父在洛阳的八人,他们的秉性与脾气,李延庆也只是一知半解,完全无法拿捏准确。

计策能否实现,李延庆目前也只有五成把握。

所以李延庆才竭力将自己脱离于计划之外,这样即便计划失败,他也不会有多大损失。

窦仪闻言,很快回过味来:“原来你对整个计策并无自信,所以才会将自己置身事外。”

李延庆笑了笑,回道:“世间不存在完美无瑕的计策,下官当然也考虑到了侍郎,只有当第三步见效,侍郎才需出面,在这之前,整个计策与侍郎也是毫无瓜葛。”

窦仪轻哼道:“算你有心,只是这十阿父需要如此谨慎对待么?不过是些村野鄙夫罢了。”

十阿父们在随子辈鸡犬升天前,大多是些缺乏教育的农夫或者商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很不受窦仪这样的文人待见。

李延庆轻声回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更何况是十阿父这等恶犬。

正因为他们曾是村野鄙夫,缺乏教养、没有原则,才会在贸然富贵后沦为滥用权力的恶徒,将他们逼急了,什么事都是干得出来的。

而下官与侍郎,皆恪守原则,对付此等恶犬,更是要万分小心,下官以为,侍郎从明日开始,随行要多带些护卫为妥。”

窦仪顿时面色凝重:“嗯,有道理,明日,不,从今日开始,本官就吩咐府上加强戒备。”

说罢,窦仪转头看了眼窗外愈发耀眼的阳光,对李延庆道:“时候不早了,留下来吃个午餐吧。”

......

午后,李延庆牵着白马,走出西京留守府。

留守府位于洛阳皇城东侧的化清坊。

化清坊右侧的恭思坊,就是李延庆租住的宅邸所在。

李延庆牵着马绕过一个拐角,就进到了恭思坊地界。

唐朝时,坊与坊之间用高墙隔开,街道两旁是高耸的坊墙。

而如今,高墙早已不见踪影,道路两旁俱是开门迎客的各式店铺。

拐角处,有一家名为“武二”的蒸饼铺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