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二十七章 刻意

奋斗在五代末 第二十七章 刻意

作者:有点混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4:43

第二十七章 刻意

律学馆的低矮学斋中,李延庆弯着腰,将最后一张泛黄的草席铺在了书斋的西南角上。

直起,李延庆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回首看了看干净整洁的书斋,长吁一口气:终于是完工了。

四十平米见方的书斋之中不设桌椅,地上铺满黄色的草席,其上仅放置着四张乌黑色的几案,一张较大的几案在北边的白墙下,另外三张几案则分散着摆放在大案之下。

“看起来你们做得不错。”尹季通出现在了书斋南边的门口,其后跟着学正刘炤。

“博士。”李延庆恭敬地低下了头。

靠坐在西窗边休息的赵匡义也连忙站起行礼:“博士。”

“嗯。”尹季通轻轻颔首,脱下皮靴步入屋中,检查着三名学生的劳动成果。

“司徒毓呢?”尹季通察觉到书斋中少了一人。

李延庆答道:“回博士话,司徒同学去斋后的井边打水去了,说是窗沿上还有些灰尘。”

“那等他一会。”尹季通走到最北边的几案后坐下:“你们也坐下吧,初白你先回公廨。”

李延庆与赵匡义找了各自的几案坐下,刘炤则拱手告退。

三人等了一小会,司徒毓才吃力地提着一个大水桶来到门口。

得到尹季通的命令,司徒毓放下水桶,脱了鞋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他的座位正夹在李延庆与赵匡义中间。

见学生都已到齐,尹季通问道:“你们决定由谁来做负责人?”

李延庆举起右手:“是在下。”

赵匡义闻言,撇过头瞄了右手边的李延庆一眼,仍旧有些不甘心。

将赵匡义的神尽收眼底,尹季通朗声道:“那么今后律学馆的学录便是李延庆了,你们两人可有异议?”

“没有。”司徒毓当即说道。

“没有。”赵匡义的反应却慢了半拍。

“看样子是没有异议。”尹季通望向李延庆:“今你做得不错,在为师来之前已经将学斋基本布置完毕。”

自己应该是过关了,李延庆低下了头:“这是学生应尽之事。”

尹季通语气平淡地说道:“明你便可去吕主簿那领取两贯的津贴,以后每月也都有两贯。”

李延庆轻声回道:“是。”

尹季通又吩咐道:“学录职责重要,虽然今年律学馆的学生有些少,可你也不能有丝毫懈怠,平里需要你做的事,刘学正会说与你的。”

“学生谨遵师命。”李延庆并无半点不耐。

见李延庆应对沉着,尹季通不由点了点头,李重进这个三子还是不错的,看起来算是个可塑之才。

不过李重进此人却对刊印九经有过想法,曾经通过李相公约见过阿爹,阿爹还要自己密切地关注这李延庆在律学馆内的一举一动。

不过一想起自己的老父亲,尹季通的眉心就一阵酸痛,自己的阿爹都六十多岁的人了,为何要搅和进那样的事里呢?

自家一门两官,阿爹还是国子监祭酒,虽然做不到荣华富贵,但总归是衣食无忧的,可惜阿爹却要一意孤行,完全听不进自己的劝。

阿爹还令自己将今年新生的名册抄写一遍,送去给那冯二郎。

可冯二郎现在谋划的事实在是太过凶险了,这几年间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他就像是换了个人一般。

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用右手大拇指揉了揉眉心,尹季通强打精神:“今是你们第一天就读律学,为师先给你们讲讲未来一年内的教学规划。”

“首先为师要问你们一个问题。”尹季通扫视了三名学生一眼:“在进律学前,你们可曾背读过《律疏》?”

《律疏》便是《唐律疏议》,从唐初一直沿用至今,中途经过多次修修改改,是此时律令体系的基石。

见三名学生默不作声,尹季通清楚三名学生的律学基础基本为零,不过这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此时并无《唐律疏议》的刻本,只有手抄本,流传很窄,除了精通律令的官员,以及接受过律令教育的学生外,几乎没有人读过这本部书。

同时地方州学一般都只会教授经史知识,只有一些致仕官员开设的私学才会系统地教授律令知识,这些私学也是明法科考生的主要来源。

尹季通霍然起:“那么你们的第一门功课,就是抄写整本律疏,还有近五十年内颁行的、依旧在生效的数百条敕令,并将这些悉数熟背。”

因为唐律疏议沿用过久,不少条款已经不适合当今的社会局势,故而朝廷会根据社会上新出现的案例来颁行敕令,作为对律疏的补充。

三名律学新生仰头看着老师,异口同声道:“是。”

“今就到此为止,明辰时之前,带着笔墨纸砚来学斋,这一项功课大约会持续两个月,等你们能够熟背律疏和敕令,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说罢尹季通走向门口:“放课。”

......

放课之后,赵匡义独自一人离去,李延庆则和司徒毓结伴离开。

走在蜿蜒的长廊中,落后李延庆半个位的司徒毓忽然说道:“还要多谢衙内今替我解围。”

李延庆爽朗地笑道:“叫衙内多见外,我在家中排行第三,你就称我李三郎吧。”

司徒毓闻言沉默了一阵。

李延庆扭头看了司徒毓一眼,见司徒毓面色低沉,便安慰道:“怎么,还在因赵三郎而担忧么?他应该不是那么小心眼的人,今之事纯属天意。”

就今的表现来看,这赵匡义心眼虽然不大,但在历史上赵匡义毕竟是做过皇帝的人,怎么说心眼应该也不会小到斤斤计较的程度吧,李延庆心中猜测道。

“其实,其实我能控制那铜钱的朝向。”司徒毓沉默半晌后,低声说道。

“是么?”李延庆微微一愣,没想到他还真能控制住铜钱的朝向。

这事司徒毓要是不说还好,这一说出来,意思就很明确了:以后我司徒毓就是你李三郎的小弟了,出了事你可得罩着我啊。

李延庆转过,拍了拍司徒毓的肩膀:“我知道了,此事你大可放心。”

小弟,自然是要收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