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一章 国子监

奋斗在五代末 第一章 国子监

作者:有点混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4:43

第一章 国子监

天色微亮,无需他人呼唤,李延庆悠悠醒来,入眼是既陌生又熟悉的靛青色丝缎帷幕。

此处正是开封的李府,李延庆的卧房之中。

昨日华灯初上时,李延庆回到了李家位于开封的宅邸,大哥李延顺刚好在宫中值夜。

李延庆独自享用了丰盛的晚餐后草草清洗一番,便倒在床上酣然入眠,两天的奔波令他身心俱惫。

“郎君,你醒来了,奴婢刚要叫你。”

李延庆闻言望去,铃儿穿着一袭淡蓝色的长裙,肩披粉色披帛,略施粉黛,俏生生地立在床边。

“去取我的衣服过来,今日要做的事情很多,不能再耽误了。”说罢,李延庆迅速直起身,揉了揉黏着的眼角。

按照在路上就预定好的计划,今日上午李延庆要去国子监,递上自己的名册,正式入学国子监。

这事情李延庆本可交给府上仆役去做,但出于兴致,李延庆打算亲自去一趟,

等下午各大衙门放衙之后,李延庆要去拜访副枢密使吴廷祚。

吴廷祚是自家的亲家,坚定的盟友,作为晚辈的李延庆自然要及早去拜访,顺便还能了解一番朝中的局势。

若仍有空闲,则顺道去拜访一番李谷和王溥两位宰相。

李谷和王溥两位宰相,之前的倒魏事件中与自家有过合作,李谷又是自家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李延庆自然也需要去巩固一番关系,

铃儿闻言轻轻拍手,四位俊俏的侍女端着各种洗漱用具和干净的衣物,进到屋中。

李延庆脱下睡觉用的燕服,只着单衣,下了床,穿上木屐走到铜镜前坐下,便有两位侍女替李延庆梳洗打扮起来。

“用青色的丝缎扎起头发,郎君更喜欢青色的。”

“发簪就用那根白玉的,这根太绿了。”

铃儿这位李延庆的管事侍女虽然昨日才初至李府,但已然进入了角色,用略显严厉的口吻,矫正了两名侍女的不妥。

李延庆见状连忙轻声道:“铃儿,不用这么严厉的。”

“郎君今日要去拜见的可是几位宰相,当然要用最完美的姿态。”铃儿毫不嘴软:“这都是主母提前吩咐过的。”

哈?连铃儿也得到了母亲的授意,这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啊?李延庆苦恼地揉了揉额角,刚刚清醒的大脑又开始隐隐作痛。

在离开宋城之前,翟氏曾从李延庆那儿将铃儿要了过去,说是要培训一番。

等三天之后李延庆从母亲那将铃儿接回来时,铃儿就一改往日温柔依人的模样,变得精干老练起来,很有些女主人的味道了。

在铃儿严格的督促下,两名小侍女不敢有丝毫懈怠,用最快的速度将李延庆打扮妥当。

李延庆站起身,在铜镜面前转了个圈,觉得自己日渐英俊,一甩白色的长袖:“出发。”

此时开封的国子监,位于开封东北的左一厢,大致位置与后世开封市的河南大学重叠,就在著名的开封铁塔南边。

李延庆坐在宽敞的双驾马车上,在十余名骑马护卫的簇拥下,出了位于开封西北右一厢的李府,先是向南,行至梁门边上,而后转道向东,过了皇宫之后转向北。

未多时,李延庆就顺利抵达了位于皇宫东华门正对面的国子监外。

国子监的北边不远,便是举行科举考试的贡院所在。

每年的一月,皇帝都会临时委派朝中高官担任知贡举一职,主持本年的科举考试。

知贡举进入贡院之后就会锁院两个月,直到三月底科举考试结束后方可出来,以防止考题泄露。

高中进士者在东华门外唱名的传统始于北宋,此时科举考试过后,考中者的名单都是张贴在贡院的门口,以供天下人监督。

李延庆下了马车,先是望了望西边的皇宫。

皇宫的城墙并不算高,仅有三丈有余,只比宋城节度使府的围墙高上少许。

朱红色城墙上,黄色的四角旌旗迎风招展,每隔五六米就站了一名全副武装的护卫,倒也还算威风。

不愧是节度使府改成的皇宫,当真寒酸狭小,比起故宫差太远了,李延庆转过头,望向国子监的大门。

国子监的大门那就更是寒酸了,连镇压风水的石狮子都没有,仅有一个两米来宽的小门,和两名守门的懒散卫兵。

若非门上挂着的破旧三字木牌表示这儿就是国子监,李延庆都以为自己来错了地方。

开封城四十四年前还只是宣武军节度使的驻地,直到朱温建立后梁,才被提升为都城。

所以李延庆眼前的这所国子监,还只有四十四年的历史。

这国子监是新建的,收取高额的学费,每年还从朝廷那要来巨额拨款,贩卖九经也能挣钱,这些钱怕是九成都被贪墨了吧,这大门咋这么拉胯呢?

朝廷每年都要向国子监调拨一大笔钱财,这笔钱不从国库里出,而是从在京官员的俸禄里扣除,美其名曰“光学钱”,有光大学风之意,官越高的交得越多。

像李重进这般从一品的使相,每月薪俸的百分之一都要充作光学钱,一年下来,也是接近五十贯的巨款了。

稍稍按下自己的吐槽之心,李延庆派了府上的一名老仆带上钱,去国子监内递交名册和学费。

国子监此时一般只招收在京七品以上官员家的子弟,低级官员的子弟若要入学,还需通过入学考试。

当然无论学生家室多尊贵,国子监每年接近十贯的学费是不能少的。

敢收这么高的学费,国子监自然有它的优势所在。

此时国子监内的学生无需参加开封府举行的解试,只需通过国子监内的国子试,即可参加省试。

这国子试自然比开封府的解试要简单不少,同时还是老师出题考学生,可操作的空间是很大的,一般不会有学生通不过国子试。

不过曾经的国子监特权更高,三年以前,国子监的学生只需读满一年便可直接参加省试。

这就为省试提供了不少不学无术的膏粱子弟,有清正的考官看不下去,将事情捅到了郭威那里,惹得郭威龙颜大怒。

国子监不得不从三年前开始,在内部加了一场国子试,不过也只是走个过场罢了。

这也是李延庆选择就读国子监的一大原因,省事省心,直通省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