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锦衣 > 第六百二十二章:与皇帝共治

锦衣 第六百二十二章:与皇帝共治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9:29

第六百二十二章:与皇帝共治

张静一很清楚,孙承宗是很希望能够与自己推心置腹地谈一谈的。

所以张静一一面踱步,一面想了想,随即就道:“到了今日这个地步,谁还有选择呢?你我都没有选择,陛下是如此,我是如此,还有那些士大夫们也是如此。”

“我当然清楚,这样做会造成什么影响。可是……我更清楚,我若是不这样做,又会是什么后果!”

顿了顿,张静一继续情真意切地道:“我不这样做,那么……今日我所做的一切成果,最终都会被他们掩埋掉,就如同当年下西洋一样,朝廷花费了多少的人力物力,才造出了一支天下规模最大的船队。可又如何呢?郑和一死,成祖皇帝一驾崩,最终……什么都没有了。他们先是减少船队的拨款,接着是解散船员和船匠,此后又开始毁船,到了最后……直接海禁,片板不得下海。”

“今日我大明能灭建奴,是因为什么呢?只是因为东林军校吗?还是因为……无数巧匠,制造出来的神兵利器?可是……又有什么用,没有一个真正与东林军,与巧匠们捆绑在一起的人一直在朝中,而放任这些人在朝,那么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那些东林生员们,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荣辱都维系在了我张静一的身上,他们对朝廷有赫赫功劳,可是一旦陛下驾崩,一旦本都督没了呢?一旦没有了,朝中这些人,像钱谦益,像薛贞之辈,就会一点点的将所有的成果,统统湮灭。以至于到了最后,什么都不会剩下。他们干得出来这样的事,为了不让有功之臣,最后落到凄惨的结局,为了不让那些生员,又重新成为丘八,我张静一还有什么选择?”

孙承宗听罢,默然无语,他其实很清楚,张静一所说的是对的。

这些年来,朝中的党争已经愈演愈烈,一旦这些人重新得势,那么当今天下的所有国策,都会重新推倒。

最后孙承宗叹了口气道:“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虽是这样叹息,他却显得无力,随即孙承宗道:“只是……没了他们,那么天下……岂不是要大乱?难道我大明,单凭借武人就可以治天下吗?那么地方上怎么办?自秦汉以来,天下归于一统,维系一统的,恰恰是士啊。”

孙承宗说出了自己最后的担忧。

这一点……孙承宗说的倒是实情了。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绝大多数的百姓和农户,没有任何的见识的,有些地方,可能隔了一个乡一个县,彼此的语言就不通了,而真正统一的,实际上却是文字。

掌握文字的人是谁?

寻常的百姓,一辈子都走不出方圆五十里地,他们从生到死,都盯着那一亩三分地,可以说……在他们眼里,那些士绅,才是真正的皇帝,和大明的皇帝,距离他们太远太远,无论是大宋统治他们,还是大明,甚至是蒙元,其实对寻常的百姓而言,都没有任何的分别。

而在这个世上,真正认同一统,而且时常进行流动,与朝廷比较亲近的人,恰恰就是士人!

正是因为有士人的存在,所以天南地北的地方‘豪强’,才可不断的进行交流,他们有大一统的理论基础,有驾驭地方百姓的实力,有掌握文字的才学,还有随时参加科举,被朝廷征辟,维持朝廷统治的意愿。

一旦失去了这些人,那么大明……还能维持的下去吗?谁还有维系一统的意愿?你的东林生员,可以控制到天下任何的角落吗?

张静一听罢,便道:“孙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这也是当初,陛下和我所顾虑的地方,可现在……我已没有顾虑了。这些士绅,可以通过几百个进士,几千个举人,十万个秀才来与皇家共治天下,那我张静一,也可以凭借数万的生员,还有数不清的文吏,与陛下共治!”

孙承宗摇摇头,觉得张静一的话,有些自满。

“这太冒险了。”孙承宗苦口婆心地道:“一旦有什么差池,那就是万劫不复啊!”

张静一眼中闪过坚定之色,道:“事到如今,即便万劫不复,也要奋力一搏。”

倘若不知历史,不是两世为人,张静一是会妥协的,因为传统和这些人的力量太强大了,强大到哪怕是你改朝换代,最终也要尊重他们的传统,维护他们的利益。

可恰恰是两世为人,却让张静一深刻的意识到,天下在变,大明之外的海洋深处,世界也在变化,若是继续走这一套死循环,那只是早一些死和迟一些死的分别而已。

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统治阶层,彻底将这些早已腐朽到了根的阶层彻底绞杀。

孙承宗目光炯炯地看着眼前之人。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他看到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气概,或许这就是英雄气。

可是……孙承宗却为之惋惜,因为……他很明白的是,历来的英雄,最终都有着悲惨的命运,试图改变和做抗争的人,最终往往尸骨无存。

哪怕现在的张静一,权倾一时!

孙承宗道:“你的话太自满。”

张静一很是坦然地道:“没有自满,只是因为……我还有一样东西。”

“是何物?”

张静一自信满满地道:“一个改变天下的真正利器。”

孙承宗不禁失笑:“改变天下?”

他看着张静一,眼眸中显然是不信任。

张静一道:“就请孙公,拭目以待吧,到时……你我再见的时候,或许我会揭晓答案。”

孙承宗再没有多说什么了,其实说到了这个份上,他已清楚了张静一的决心,此时说再说,也变得无用,于是只好道:“殿下……珍重。”

张静一同样作揖回礼:“孙公……以后还是按时作息为好,不要总是藏着心事。”

孙承宗苦笑:“老夫会的。”

二人告别。

北镇抚司,却已忙碌开了。

现在要忙的事太多,朝廷已经下旨,那么流放这些叛逆以及赃官污吏,已成了当务之急。

可是这么多人的大迁徙,还要确保所有人能送到辽东,却绝不是一个小事,稍有差池,都可能出乱子。

因此,南北镇抚司几乎所有人,都忙碌的脚不沾地。

张静一显然在这个过程之中,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因为江南一役,算是真正的让士绅们彻底死心了。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士人算是对朝廷,彻底的心灰意冷了。

历朝历代,为了笼络这些人,无论是九品中正制还是科举制,其实都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也就是收揽这些人入朝做官,以期借助他们,为皇朝维持统治。

诚如孙承宗所言,真正维系天下一统的,恰恰是这一个个州县里的土皇帝,除了士人之外,几乎绝大多数的人,其实都是被割裂开的。

因此……许多可怕的奏报,已传了出来。

其中一份奏报,来自于贵阳,贵阳那里,有人作乱,只是作乱的人……却不只是传统意义的流寇,竟是当地的士人,他振臂一呼,居然招募了数千人,袭击了县城,当地县令,竟是从贼,紧接着……这一伙贼寇,竟有星火燎原之势。

而另一方面,似乎流寇那边,也有人看出了机会。

闯将李自成,兵锋直指汉口、武昌,此时流除了闯王高迎祥,还有张献忠之外,便是闯将李自成这一支规模最大,他似乎抓住了时机,先渡黄河,舍弃了关中,一路南下,其目的……似有渡江之意。

当然……朝廷没有办法征讨闯将李自成。

而是因为,李自成与高迎祥、张献忠等人约定,他分兵往武汉三镇,而闯王高迎祥则率众攻南直隶,目标直指凤阳。

凤阳乃是龙兴之地,是皇帝的老家,在得到这个情况之后,几乎所有的明军,都疯狂的扑向南直隶,倒是让那李自成,一路进击,竟是毫无阻拦,眼看着武汉三镇即将易手。

当然……这几年来,流寇遍地,这本来数十股的流寇,有的被其他流寇吞并,有的则被朝廷剿灭,如今这几大股流寇恰恰成为官军们养出来的蛊虫,最是难缠。

他们四处流窜,朝廷想要剿灭,官兵一到,他们却早已席卷他处去了。

此时……一封奏报,则彻底的让朝廷意识到了……闯将李自成的可怕之处。

张静一看过了最新送来的奏报,立即前去见驾。

天启皇帝没想到锦衣卫的奏报会率先送来,他忙是接过了奏报,一看之下,顿时皱眉:“张卿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静一道:“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流寇了,已真正成为了我大明的腹心之患。”

张静一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陛下,这奏疏之中……若是所奏属实的话,那么李自成此人,已具备了真正可以与我大明争一时长短的头脑了。”

…………

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