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锦衣 > 第四百八十八章:造福苍生

锦衣 第四百八十八章:造福苍生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9:29

第四百八十八章:造福苍生

信王朱由检渐渐地开始有了一些变化。

这种变化,连他自己有时也无法察觉。

在这苦寒之地,人们虽对他尊重。

王承恩也极力地!想要照料他的生活。

可是许多事,终究还是需要朱由检自行料理。

毕竟王承恩没有三头六臂。

所以,朱由检学会了给自己穿衣衫。

甚至学会了偶尔给自己热一热吃食。

毕竟在这天寒地冻的地方,吃饭稍迟一些,可能这吃食就要冻成硬块了。

今年的辽东,似乎格外的寒冷。

有时,朱由检也不免怀疑自己在这里做的是无用功。

这样寒冷的天气里,随时都可能下一场雪,大雪会覆盖作物,或是一到了夜里,到处结冰,这作物是极难生长的。

他甚至寻了一些辽东本地的庄稼汉去讨教。

对方一听,便都摇头,说是义州卫今年的天气,是决计种不出粮来的,就算庄稼勉强地养活了,可收成一定有限,于是让他们不要白费功夫了,几十个人种出来的庄稼,可能几个人都养不活。

于是,朱由检几度开始动摇怀疑起来。

以至于每一次临睡前的夜晚,他都忍不住扪心自问,自己到底在这里做什么,做这些到底又有什么意义。

或许,只是因为自己想要逃避京城,又或者是因为对自己的皇兄怀有愧疚之心。

但是,每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又开始精神奕奕起来。

张静一说成,那就一定成。

朱由检还是那个朱由检。

他会多疑,会偏信于人。

只是从前偏信的是士大夫。

如今,却成了偏信张静一。

只是……在这里发生的一切,还是给朱由检滋生了信心。

因为这黑麦的秧苗……居然成活了。

虽是天寒地冻,哪怕是冻土都未解冻,这黑麦依旧伸展出了腰肢。

这一下子,朱由检打起了精神。

这小小的一个庄子里,人们这才开始真正重视眼前这一亩亩的庄稼田了。

这是开辟出来的试验田。

为了试验,所以总计开垦出来了五百多亩的土地。

而义州卫这里,无论是土质,还有气候,都比辽东其他地方更恶劣一些。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张家才认为,在此地试验,是最理想的结果。

这地方,哪怕是春日播种的时候,夜里的气温也会低至零下十几度,再加上土地比辽东其他各地要贫瘠不少。

因此,庄子里引进了各种的麦种和稻种,几乎除了黑麦之外,绝大多数的作物都没有办法存活。

很多时候,一夜过去,庄稼便一片片地死去。

可这黑麦,每一夜过去,哪怕是此时作物的表面早已凝结了一层层的霜,甚至有时夜里下了雪,大雪覆盖了庄稼,当所有人都认为,黑麦将无法存活的时候,可白日只要阳光一照,积雪融去,便可见这黑麦……依旧还继续生长着。

等过去了三四个月,几乎所有的作物,都已死绝。

这一亩亩的庄稼地,依旧是一片翠绿。

等坚持到了夏天的时候,冰雪消融,天气转暖,黑麦的长势,便更加喜人了。

朱由检这时才意识到了什么,此时的他,顿时精神振奋,整个庄子,也陷入了某种莫名的亢奋之中。

他们在此时,大抵已经有了一种预感,而这种预感……将意味着整个天下的格局,即将改变。

“殿下……”

每日,当朱由检一身泥泞地回到自己的住处,王承恩已预备好了热水还有食物,不过此时总是不免埋怨:“殿下……可要顾忌着自己的身子骨……”

朱由检却总是满面涨得通红,他激动得无法克制一般,口里道:“别人可以做的事,孤王也可以做,只有孤王有身子骨吗?在孤王看来,在这里一些辛劳算什么,再辛劳,有当初在归德时辛苦吗?”

这是大实话,在归德的时候,他也日理万机,每日从早忙碌到夜晚。

不过和这时候的忙碌相比,朱由检却觉得这时候虽然疲惫和劳累,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

他头上再没有滋生白发了。

精神也比从前要足得多。

此时,他自己脱了靴子,一遍遍地解下缠绕的裹脚布,一面兴奋地道:“今日的长势,看来超出了预期,就是不知何时能有收成。王伴伴,这东西……它不只抗寒,它竟还抗旱,远离灌溉沟渠的几亩地,长势竟也是喜人,并不比靠近灌溉渠的那几十亩地要差。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王承恩现在也大抵知道一些农业知识了,当然,王承恩不关注这些,他只是希望信王殿下一直能这般精神奕奕的样子,而后很安静地倾听朱由检的各种牢骚或者分享他的喜悦。

“若是真有收成,连这地方都能种植,那么……这天下何处不可以种植?粮食……就是人丁,就是国家的基石啊。”朱由检手舞足蹈地接着道:“张兄弟真是了不起,大家伙儿为了那么丁点儿土地打生打死,那些目光短浅之辈,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流民因为失地,而宁愿冒着杀头的风险。只有张兄弟……他另辟蹊径。若是此事成了……孤王便是死也无憾了。”

说到这里,朱由检竟下意识的热泪盈眶。

他还有一个特质,容易动情。

王承恩笑嘻嘻地道:“奴婢听殿下说这张兄弟三个字,已不知多少次了,辽国公想来也是误打误撞吧,其实种庄稼,殿下现在才是一把好手。”

朱由检落下了脸来,随即极是严厉地冷冷道:“孤王不许你这样说他!”

王承恩一听,顿时心里咯噔了一下。

他是看着朱由检长大的,既是奶爸,也是最亲信的奴婢,可以说……二人之间,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彼此休戚与共。

而朱由检虽有时性子急,脾气也糟糕,可是却从来没有和王承恩红过脸。

他其实也没说张静一什么,只是借张静一夸一句殿下而已。

不算骂人,也不是讽刺,只算是借张静一抬高一下朱由检。

可朱由检居然急了,道:“张兄弟,乃是上天赐给咱们大明的大贤,这样的人,说他是圣人都不为过!没有他,孤王实在看不出,这天下有什么出路。孤王这些年,误信过许多人,可只有张兄弟,是最值得信赖的。我只恨自己姓朱,不能姓张,如若不然,宁愿不做这龙子龙孙,只与张兄弟能亲近一二,便也得偿平生之愿了。”

王承恩:“……”

这若是列祖列宗们的泉下有知,只怕太祖高皇帝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朱由检泡了脚,觉得浑身舒泰,王承恩便道:“奴婢去取食来。”

“且等一等吧。”朱由检道:“孤王还有一些东西,需要记录一下,几处黑麦田的长势,得先记下来,咱们不是真的农人,指着收成,当初张兄弟嘱咐过,要多做记录,比对不同庄稼地的数据,唯有如此,才可为将来的推广做准备。”

王承恩皱眉道:“殿下您又不按时用膳了。”

朱由检则是大乐道:“哈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孤王一人饱腹,哪有让万万人可以饱腹令人振奋开怀呢!”

朱由检随即让王承恩取来笔墨,而后提笔,开始根据今日的观察,进行记录。

他这记录的簿子,已有一尺厚了,事无巨细的事,他都会记录下来,一方面是照着张静一的方法去做,后来他慢慢地明白了这样做的深意,也就对此饶有兴趣了。

王承恩站在一旁,嘴角带着微笑,他是最了解朱由检的。

朱由检和寻常宗室相比,实在是奇怪的人,其他的宗室,只注重个人的享受,可朱由检从小开始,便似乎一直心怀着天下,哪怕其实他根本无缘大位,却似乎对于造福苍生有着极浓厚的兴趣。

因而,他从小饱读诗书,与人议论国事,从不因为自己是宗室的身份,而有所避讳。

只是从前,朱由检似乎走偏了,以至于栽了一个大跟头,朱由检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

可现在……朱由检似乎又开始找到了一条出路,如今的朱由检,似乎整个人都是带着光的,这是一种勃然生气,虽是总见他半夜醒来,提着灯,夜里去看庄稼,虽也见他经常废寝忘食,三餐错乱。更见他亲自冒着风雪,在田埂中焦灼不安。

王承恩其实不懂什么大道理,似乎对于江山社稷,泽被苍生,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致。

他毕竟只是一个太监,而且还是一个宗王的太监,他也不认为,信王殿下身为藩王,对这些滋生兴趣,将来是福是祸。

可是……王承恩却知道,至少这个时候,他能从朱由检的身上,寻找到一种很纯粹的喜悦,而这份喜悦,也令王承恩虽偶有怨言,心里却也暖呵呵的。

“对啦。”朱由检记录到了一半,突然又想起了什么,于是道:“为何张兄弟最近没有书信来呢?是不是我上一次修书给他,他看了不喜?孤王的书信里,可有什么忌语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