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锦衣 > 第四百四十九章:进封国公

锦衣 第四百四十九章:进封国公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9:29

第四百四十九章:进封国公

崔呈秀一听,急眼了。

自己只是说一下祖宗的成法而已,陛下,我们是自己人啊。

崔呈秀立即道:“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臣的意思是……虽然祖宗早有定制,只是而今,却是国家多事之秋,新县侯此次破贼,大快人心,如此丰功伟绩,若是不予以重赏,实在说不过去,所以……”

天启皇帝则是不耐烦地道:“不要啰嗦,到底成还是不成?你是兵部尚书,当着朕的面,说清楚!”

“难道祖宗的成法里,还有皇帝说的话也不算数的吗?来,你们都来说说,太祖高皇帝,还有成祖先皇帝,哪一个说过做皇帝的可以言而无信,想要敕封功臣,也不准许了?难道非要让朕请太祖皇帝的《大诰》来,咱们好好议一议?”

“……”

大诰那玩意,大家是真不敢请。

于是个个不吭声了。

天启皇帝继续道:“太祖高皇帝和成祖皇帝,之所以有此功名成就,便是因为他们从不照本宣科,而是行前人所未行之事,于是才有了开国,有了靖难,有了横扫大漠,有了下西洋。”

“可到今日呢?我们口口声声说的都是维护祖宗之法,要效仿太祖高皇帝和成祖皇帝,朕倒是糊涂了,我们效仿的是他们什么呢?效仿的是祖宗们所定下来的章法吗?这叫什么?这叫只学了祖宗的皮毛,却没有学到祖宗的精髓。他们的精髓是什么?是雷厉风行,是言出法随,是推陈出新。”

“朕乃太祖和成祖之后,要效仿的,先是列祖列宗们的锐气,而不是邯郸学步,贻笑大方。这事儿,朕做主啦,你们办也办,不办朕就下中旨,张卿敕封国公,授奉天翊运推诚、特进荣禄大夫,敕辽国公,加太子少傅。”

说罢,天启皇帝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口吻道:“你们若有本事,也立此功劳,朕有言在先,能立功的,朕都不吝赏赐。”

这一口气说出来,众臣此时也晓得,现在不能和天启皇帝继续对抗了。

陛下这是铁了心了。

而这份赏赐,对于当下的武臣而言,已是天下的殊荣,譬如奉天翊运推诚,在大明朝,公爵分四等,一等是开国辅运推诚,这是开国将军们才有的。二等为奉天靖难推诚,这是靖难功臣所独有。

张静一只能为三等,即奉天翊运推诚。

而至于荣禄大夫,只是虚衔,几乎所有的国公都有。

就是这辽国公,有点不太好听。

因为历史上,明末的时候,朝廷为了收买关宁铁骑,曾赐了吴襄为辽国公。

不过那是历史上。

天启皇帝赐张静一为辽国公,只怕是认为这一次大功,和平辽息息相关,所以才敕为辽国公。

而加太子少傅,理论上,是辅佐东宫的一个职位!当然,这其实是虚职,并不起实际作用,只是加了这个职位,将来太子入主东宫,张静一有了随时出入东宫,同时‘教导’太子的权利。

张静一这时道:“臣谢恩。”

这个时候还不谢恩,难道等到夜长梦多吗?

张静一深知自己到了今日这个地步,必须不断的往上爬,这新县,还有军校以及锦衣卫千户所,所有人仰仗着自己呢,自己爬的越高,他们将来的前程才可远大,可以做的事才越来越多。

天启皇帝满意地点头道:“好啦,时候不早了,朕要回宫了,你们要早一点将这勾结的文武官员报上来,除此之外,便是赶紧查抄他们。”

“这事交给邓健去办,朕很放心,他擅长这个,是个行家。”

邓健虽然已告退了,不过他肯定万万没想到,自己在陛下心目中,是和抄家挂钩的,却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天启皇帝交代完,随即便起驾回宫。

众臣伴驾而回。

京城之内,无数议论如生了翅膀一般,传递了大街小巷。

起初人们还不相信,这一场内乱到底什么事,众说纷纭,直到张静一敕封辽国公的消息传出,一锤定音,这新县果然热闹了起来。

本地的商户,本是不敢轻易开门做生意,因为还不知情况如何,现在纷纷开了门,新县的商业区,已恢复了以往的热闹。

军校的生员们,也都志得意满,虽是经历了一夜的疲惫,可只休息了两个时辰,随即各自调遣出发,前往各地发掘奸商们的家产。

新县的县衙里,也是喜气洋洋,大家干活,明显的比从前更有劲了。

此番平乱,肯定是有赏赐的,新县侯赏了,他们就或多或少的都有功劳。

何况现在自己的县令,已成了辽国公,国公啊,自从靖难之后,朝廷两百年没有实授国公了,这是破天荒的事,这说明啥?说明新县侯不但立下了赫赫功劳,而且还简在帝心,跟着这样的人干,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甚至许多的少年人,也开始摩拳擦掌。

明年的时候,军校还招生,看着这样下去,那东林军校,只怕将来的前途肯定是不可限量的。

而且招生的人数也多,这对寻常的平民子弟而言,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进了去,就是辽国公的得意门生,不敢说将来能飞黄腾达,但是只要好好干,一辈子衣食无忧也是好的。

这未来的考试,对于平民子弟而言,就是读书人眼里的鲤鱼跃龙门,不试试怎么成?

现在书铺里,到处都是各种考学的资料书,一些人发现了商机,将这十万个为什么,还有语文和数学的知识,修撰出各种考学的资料,而且所用的纸张很劣质,这也没办法,毕竟考学的人家庭条件摆在这里,便宜的书更容易卖出去。

今日书铺的买卖,又比从前好了,大家买了书回去自学,偶尔也有人四处去请教,学习的气氛很高。

张静一则亲临囚室,一个个对这七家人严加拷打。当然,他自己是不动手的,这等事交给武长春去做,最是合适不过。

这家伙保持了持续用刑接近一年半没有整死人的记录,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于是,一份份的供状,便摆在了张静一的案头上。

张静一看着这如蛛网一般密布的人际关系,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样的供状是越来越多,不过在核实比对之前,张静一却是秘而不发,这些东西放出去,只怕又不知多少人要遭殃了。

倒是到了第三日,张顺来了。

此番,张顺却是穿着礼服,身后带着一干禁卫,神情难得的肃然,口里道:“新县侯张静一接旨。”

这不是中旨,若是中旨,不会如此隆重的。

据闻皇帝已开了廷议,众臣公推了刘鸿训入阁,倒是没有多少的反对意见。

一方面是陛下的支持,陛下支持,那些阉党谁敢不支持?另一方面,刘鸿训在清流之中的声誉素来不坏,几乎是一面倒的局面。

而议的第二件事,就是张静一加封辽国公。

事情还算顺利,虽有人提出疑虑,但是没有激烈反对,于是便算是捏着鼻子认了。

因而翰林院拟诏,宫中批红,内阁签发,一套流程下来,合理合法。

张静一随即接旨,朝张顺方向行礼,张顺很乖巧地侧身避开,而后宣读了旨意。

紧接着,张顺便笑嘻嘻地道:“干爹,恭喜,恭喜……”

张静一接过圣旨,低头看了看,确凿无疑之后,才笑着道:“名利于我如浮云焉,我的心愿是天下太平,建功封侯之愿,并非我的本意。”

“对对对。”张顺笑得更开心,抱上了这么一条大腿,真不知该有多开心,口里欢快地道:“干爹高风亮节,人所共知,这是有口皆碑的事,干爹,走,咱们里头说话。”

张静一点头,在县衙的廨舍里落座,有人斟茶来,而张顺并不是一个人来,后头还跟着两个宦官。

张顺便对张静一笑道:“这二人随儿子一道来办差,都是儿子的心腹之人。”

又是拉帮结派这一套,现如今张顺是张静一的干儿子,又是尚膳监的掌印太监,在宫中已经崭露头角,当然也开始有人攀附了。

张静一倒是知道宫中的事,这些事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多几个人,将来有什么事,在宫中也方便一些。

他本想告诫一下,要夹着尾巴做人之类的话。

这两个宦官却已是纳头便拜,齐声道:“奴婢刘万,见过五千岁!”

张静一一听,不禁一愣,而后一脸茫然。

五千岁……

“啥意思?”张静一看着张顺,脸上表情有点僵。

“干爹。”张顺道:“干爹说的是什么什么意思……”

张静一便更直接地道:“这五千岁是什么意思?”

说着,张静一便上前,走到那自称刘万的宦官面前。

这宦官笑嘻嘻地道:“公爷,您现在也是权势滔天,魏公公都是九千岁了,您还不得有个五千……”

张静一听到这里,浓眉一挑,已是扬手一个巴掌拍下去,口里骂道:“我五千你mLgB!”

…………

新的一月,大家投个保底吧,我会努力的,每天从早写到晚,还天天挨骂,可怜。

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