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锦衣 > 第三百七十一章:神兵利器

锦衣 第三百七十一章:神兵利器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9:29

第三百七十一章:神兵利器

这王尓听罢,已是惨然。

这该死的昏君。

只是此时,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

天启皇帝与张静一几个,却已扬长而去。

一日下来,走动了七八个作坊。

这些大多都是士绅筹办的,虽然这样的作坊并不多,真正痛下决心参与经营的士绅却是凤毛麟角。

不过天启皇帝却发现,但凡是参与了筹办作坊的士绅,却大多是支持新政的。

一日下来,心满意足。

天启皇帝才将张静一召来,询问道:“朕明白啦,你这是围三缺一,既要堵死士绅们兼并,又要让士绅借这作坊,挣着银子?”

张静一道:“哪里可能什么士绅都能挣钱,不过是一部分士绅罢了。士绅们卖了土地,手里有了大笔的银子,可是……自嘉靖皇帝开始,白银的价格就一直都在贬值,这也是为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原因。”

随着殖民者殖民了美洲,而大明大量的私船参与海贸以来,就有大量的白银,开始蜂拥至大明。

银子泛滥了,几乎每过几年,手里头的银子就不值钱,这个时候,那些手中有大量白银的士绅,会倾向于疯狂的购买土地,因为土地是不会贬值的,毕竟它有限。

天启皇帝颔首点头。

张静一继续道:“所以臣的第二步,就是想办法,寻找到一个新的盈利点。继续购地下去,难免误国误民,对付土地兼并,就绝对不能留情,得往死里去打,堵死他们的兼并之路。同时,鼓励这些手里有银子的人,进行作坊的投资。”

“所以县里采取了许多的举措,比如……低价的给予窑厂和作坊的用地,帮助他们改进工艺,总而言之,能帮的一定要帮。这其中,肯投资作坊的人,大多都是有闲钱的士绅,就如那个叫段言的人一样。”

“臣在这里,其实就是让这些士绅来做一个榜样,告诉天下人,这世上除了土地,还有东西有利可图,等这一批人挣了银子,那么将来,迟早有越来越多人愿意参与其中了。只要参与进来的人,将来都会成为打击土地兼并的助手……”

天启皇帝则是疑惑地道:“朕有一点不明白,他们为何要帮助你打击士绅?”

张静一便道:“本质上,他们自己也是士绅,可是他们的利益,已经脱离了土地了。就说隐户的问题吧,若是他们还在乡间拥有大量土地的时候,他们当然需要能瞒报多少人丁就瞒报多少人丁,毕竟这些人力……是他们的资源,绝大多数,也都是他们的奴婢。可新政要求的是清查隐户,如此一来,这些隐户和奴婢就获得了自由之身,便成为了可以自由出卖劳力的人力,他们便可用较低的价格,雇佣这些人力。倘若这人力还在乡间的士绅手里,那么一个作坊上上下下数百号人,人力如何补充?”

“再说这粮食……粮食若是掌握在某些大户手里,就难免会出现粮食不稳,毕竟……一个县里的土地都掌握在十几个家族手里,其余的百姓,虽有些人有土地,可绝大多数人,种植出来的粮食不过勉强果腹。因而,这些士绅是很容易凑在一起操控粮价的,粮价的波动若是过大,对于这些士绅作坊主们而言,可不是好事。”

“除此之外,彼此之间的利益取向已是不同,自然而然,就免不了会有理念之争了,这一争,想要停下却是不容易,最终的结果,只怕是彼此反目成仇。臣在这里办新政,单凭官府的力量,去对付那些士绅……诚如百官所言,现在得靠着锦衣卫和教导队强压着。可这样的高压,能一直延续吗?因而,将来迟早还要仰赖走出了乡间的士绅们,作为帮手。”

“再者说了,其实经商的官宦和士绅也不是没有,不过他们大多不进行生产,只凭借着特权单纯进行贩卖。可生产的士绅不同,他们的资产是落了地的,需要招募大量的人为之做工,这可以缓解一些流民的问题,生产出来的商品,也会这天下有许多的好处,不敢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可至少……现在值得借重。”

听着张静一说了这么多,天启皇帝不无感慨地道:“真没想到,你竟想得如此深远。”

却在此时,外头传出一阵阵雷响。

天启皇帝瞥了一眼窗外,却见外头依旧天色大亮,并不见阴雨,于是不解地道:“怎么,晴天还响雷?”

张静一倒是想到了什么,便道:“应该是教导队在操练。”

“放炮?”天启皇帝眼睛一亮。

张静一摇摇头:“是放铳。”

一听放铳,天启皇帝便没了兴致。

事实上,大明的火铳早已流行开来。

早在朱棣的时候,就有专门的神机营,装配着火铳横扫大漠。

即便是当下,对付建奴,火铳的应用也是不少。

不过……应用多是一回事,可战斗力,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至少在当下,天启皇帝对于火铳的兴趣不大。

精度差,射程不长,耗费巨大,最重要的是杀伤力也是有限。

他宁愿用弓箭,也不愿用这玩意。

若不是因为官军大多都是征召的军户,而军户要培育出弓箭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火铳,是没人愿意用的。

张静一却是道:“是全新的火铳。”

“全新的?”天启皇帝滋生了一丁点的兴趣,他了解张静一,如果没有特别之处,张静一是不会特意跟他这样说的。

于是他道:“那得瞧瞧去。”

靠近行在,就是东林军校位于这封丘的营地。

第一和第二教导队都驻扎于此。

在这里,早有一个巨大的校场,不过靠近校场,却又有一排排的屋舍,这屋舍规模很大,围绕着一个巨大的作坊而建。

在这里,则是封丘县最大的一个造作坊,乃是张静一早些时候便下令营建的。

封丘造作局,下设各种作坊。

有产钢铁的,有生产火药的,也有木具。

当然,它主要的职责,是生产兵器。

而重中之重,是火炮和火铳。

当初天启皇帝允许张静一在此开府建牙,张静一便萌生了制造火铳的想法,反正有了皇帝的保驾护航,只要是在这封丘的一亩三分地上,自己怎么折腾都成。

在这里,不只招揽了大量京城的匠人,还通过澳门的葡萄牙人,招募了大量欧洲的匠人。

无非是求财而已,先将这些匠人以高薪的名义忽悠来了封丘,这时候拿银子喂饱他们,若是想走,那么就少不得要吃刀片了。

毕竟来都来了。

这造作局,乃是封丘的军事重地,里头几乎形同于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小镇,有医馆、食堂、学堂,以及一切生活设施。

在这里,甚至自建了寓所,将寓所分配给匠人们居住。

他们每日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对火铳进行改进。

此时的欧洲火器,渐渐开始变得精良起来,尤其是火绳枪,甚至已经开始在倭国、吕宋等地流行,偶尔国外也会有人将火绳枪当做贡品,送去北京城。

只不过……这些武器的威力,还是太小。

张静一提出来的,却是一种更有意思的火铳概念,即燧发枪。

其实在这个时候,在欧洲已经开始出现了燧发枪的雏形了。

不过这个时代的燧发枪,因为枪机的问题,导致使用的过程之中问题重重,再加上造价十分昂贵,因为必须得用到大量的昂贵的铜,以及更坚硬的钢铁,在欧洲各国,这玩意更像是某种艺术品,却并没有在军队中流行,人们更加偏爱于火绳枪。

张静一改动了一些枪机的结构。

使它更接近于后世燧发枪成熟体的枪机,而后让这些匠人们对其进行改进。

这些匠人在封丘的待遇很高,不只如此,张静一还根据他们的贡献,推出了匠人评级的系统,不同的匠人根据能力和贡献,划定等级,再决定不同的待遇。

衣食无忧的匠人们,现如今在这封闭的环境之中,除了相互讨论之外,便是不断的改进工艺,同时进行制造。

因而,眼下世上第一款真正达到较大规模制造的燧发枪,自然也就问世了。

第一教导队奉命的,就是不断熟悉这些燧发枪的战法。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这第一教导队是很不乐意的。

他们喜欢火炮,甚至喜欢纯粹的冷兵器,毕竟火炮的威力大,而冷兵器看上去勇武一些。

只是火铳这玩意……怎么看着都有些猥琐。

让他们摸索战法,其实也是张静一的一片苦心。

因为火枪这玩意,不是靠着先进就能用的,实际上,可能朱棣时期的神机营,碰到了两百多年后的明军的火铳兵,哪怕这个时代的火铳兵的火器更先进一些,张静一也毫不怀疑,明成祖凭借这些神机营,也可将其吊打。

使用火枪……其实更加注重纪律和士兵对于火枪的熟练度,否则便永远发挥不出其威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