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打搅南宋 > 第三章 指点迷津

打搅南宋 第三章 指点迷津

作者:冯妙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8:36

第三章 指点迷津

赵诵觉得若想让人信服,光是靠一张嘴以及一双鞋子还是不够,所以他打算多花点工夫在鞋子上。

画个鞋子的图样吧。

这样很直观、很明了,对方也看的更加清楚。

就用铅笔吧,方便改稿。

只是没有白纸,于是赵诵便问王安讨要了一些纸张。

王安很是大方,赵诵以为王安不会给的,因为这雪白的纸张一看就很精贵,要很多钱。

赵诵想要付钱的,想了想没钱,就没开口给他,想着日后赚了第一桶金再还给王安就是了。

赵诵拿了纸张,谢过王安之后,就回了王安给他换的另外一间房间。

终于可以不用再住柴房了,赵诵很感激王安,然后关了房间开始作画。

修改了几次三番后,赵诵终于完工,不过却也只是画了个轮廓而已。

虽说学过剖面以及3d,但他的画工一般,但也能看出个大概,跃然纸上,已经很生动、很形象了。

不过赵诵也不打算修改了,他已经尽力了,谁让他学艺不精。

只是鞋子的有些材料他真的弄不来,比如橡胶、聚酯纤维等有些东西涉及化工范畴,很多都是人工合成的,在这个时代根本就不可能弄出来的。

赵诵画完之后,看了看机械表上的时间。

已经是两点二十五分了。

赵诵来不及收拾便立即躺下,很快沉沉睡去。

......

次日赵诵起身正推开屋门,一个东西突然从门缝里掉了进来,拿起来一看,居然是一封信。

那信封上写着“赵大哥亲启”五个字,赵诵立马撕开信封,取出信笺纸。

“赵大哥我走了,铺子我卖了,房子我没卖,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吧,顺便还给你留了一部分的钱,还有卖房剩下的钱我都交给赵叔的儿子赵平了,过几日赵平就要来了……

至于赵大哥的身份也已经安排好了,灵隐寺的一个云游僧人,只希望赵大哥莫怪!王安留。”

“……”赵诵。

灵隐寺的僧人,赵诵对这个身份很是感冒,不过他想不通文文弱弱的王安是怎么弄的,难道是卖房之后通融人家的么?

不过想到自己好歹也有个身份,暂时当个僧人也无妨,日后一定要去灵隐寺还俗。

但此时赵诵没想这些,他只是好奇这王安发了什么疯,更不清楚此刻王安已在了投军大营内。

如果知道了他一定要去阻止,可惜王安并没有告知赵诵这一切,平白无故就丢下一封信消失了。

这下子赵诵想去追都不可能了,而赵诵要出外地,必须要官府发放的凭由,不过眼下他一个僧人身份,官方给僧人的则是度牒。

虽说此时南方尚且稳定,战乱很少波及,但赵诵觉得还是待在临安城内比较安全一点。

紧接着,赵诵又按王安信中所说,来到了他的房间,房间靠墙处有一柜子。

赵诵费力移开柜子,蹲在地上,用钎子起开一块砖头,起开后只见地下埋了一口陈年老坛子,那老坛已落了不少灰尘。

解开坛口封泥,却见坛内堆满了铜钱,那些铜钱都用绳子串着,整整齐齐地码放着。

一串就是一贯钱。

赵诵数了数大概有十贯!

赵诵知道南宋以后,物价步步升高,粮价到宋理宗的时候竟然达到了宋朝初年的170倍!而绢价、金价和银价也分别翻了四倍、五倍和四倍多。

从铜钱铸造量来看,北宋的铸钱量不断增长,而南宋的铸钱业在走下坡路。

宋理宗嘉熙年间的米价,以为会子标示的价格,楮币(会子)和铜钱的比价1贯(1000文)会子150文铜钱来计算,铜钱表示的米价应该为510文,与宋宁宗时期差不多。

南宋理宗时期,楮币(纸币)严重贬值,以会子、铜钱标示的物价严重偏离。

而且南宋政府投入市场的是会子,而取之于民时却要求铜钱。

赵诵没想到王安会给他钱,赵诵有些不安。

萍水相逢,王安居然如此对待一个陌生人。

赵诵又总觉得亏欠对方,人走了,住的是他的地方,用的都是对方的。

赵诵对天发誓:“王安,赠银之情,无以为报,日后我赵某发达了必定千倍百倍奉还。”

赵诵随即只取了一些,将双发签字立下的字据存入坛子,又当即封存坛子,起身出去了。

他没有穿那双鞋,而是拿了一双布靴穿着,那鞋子则是拿了一个布包裹了起来,毕竟这东西太引人注目了。

按照正午约定的时间,赵诵来到积善坊外,站在昨日那宅院前,抬头一看,今日暖阳下,积雪徐徐化开,宅院墙上的梅花已全部开了。

呼吸间,巷口有一股淡淡梅花香味。

闻上去很是惬意,赵诵总感觉今日是个好日子。

赵诵正沉迷在梅花气息中,忽“吱呀”一声大门开了,抬头一见便是那少女,少女今日穿了一身红袄,与昨日一比,更显娇艳,身旁是她的丫鬟银黄。

赵诵想着,便唤道:“苏小娘子。”

苏婉笑了笑道:“诵哥儿,抱歉让你久等了,现在需要你陪我去一趟绸缎庄了。”

“没事儿。”赵诵不急,而且白纸黑字都签了,利字当头,他不怕苏婉食言,就怕对方开玩笑,不心动。

“你那背后是什么?”

“鞋子。”

苏婉听罢浅浅一笑,丫鬟银黄在前头带头,赵诵跟在后头,双目一直未曾离开周围热闹的场景,今日已是十二月廿五,马上就要元旦了(宋朝春节正月初一),而且临安商肆遍及全城,街头巷尾都是百姓商贩,人流不断。

这时一支鱼龙舞的队列穿过人群,装扮之人皆穿彩衣、着奇装,然后队列朝鼓楼方向而去......

赵诵还是第一次见这般场景,是以不免多看了好几眼,但前头的苏婉却回头看着赵诵,心道这过年不是都一个样么。

这条御街她都走了无数次了,这里的一切看上去虽然繁华。

但热闹都是表面的,热闹下却是黑暗的,她小小年纪便懂了不少,如今爹爹病重,苏家在她手中,但这些年可是没少操劳,又闹出苏家三房内斗的事情。

实在头痛,但心更痛。

苏婉想着,情绪低落起来,一旁的银黄还在叽叽喳喳地说着。

不久,银黄看到小主人情绪不高,想着最近苏家发生的事情忙安慰起来,“小娘子,主人一定会好起来的。”

苏婉听了点点头。

......

......

许久之后,三人步至御街中段官巷一带,苏婉停在一间绸缎铺门口。

丫鬟银黄指着道:“诺,就是这儿了。”

赵诵早就听闻这御街中段官巷一带,是丝纺业多为亦工亦商的作坊带,没想到今日有幸观之,倒想见识这里的一切。

“小主人,你怎么来了,这位是?”中年人注意到身侧的年轻男子,眯着眼睛凝视赵诵,见是自家小主人带过来的忙问道。

苏婉当即介绍开来,“李掌柜,这就是我昨日所说的诵哥儿了。”

李青面色如旧,虽听小主人说起那鞋,但李青五岁学制鞋,制鞋四十载,普天之下什么鞋都见过,也制作过,那临安大内这几年的采办也都经过苏家的,苏家这几年已经和皇宫大内牵扯上了,成了临安城内数一数二的富户之一。

这时又见面前此人十分年轻,二十出头的样子,面目俊朗,不过穿着打扮就是一个普通人家,行为举止看上去不似普通人家。

李青料定似这等人物一定是某个达官贵人家的公子哥儿,不过他虽然见过不普通的鞋子,但李青走南闯北,自诩吃过的海盐要比对方多很多。

更何况他是这间绸缎庄的掌柜,同时也掌管苏家在官巷一带的绸缎布匹以及皮革作坊,背靠苏家这棵大树好乘凉,所以脸上隐约有些不屑,但对小主人却是恭敬万分,于是对赵诵只是象征性拱手。

赵诵觉得这李青似乎对他有些成见,但眼下生意要紧,还是先行拱手,“见过李掌柜。”

苏婉很清楚李掌柜的脾性,昨日她去和李掌柜叙说,只是言语描述,旁人若是没有见过那鞋,定然也不会这般称奇,所以苏婉目光朝着赵诵看来。

赵诵很会察言观色,若让人信服,必须拿出实物,所以他早早就准备好了椰子鞋,只等拿给对方看。

在苏婉和李掌柜的注视下,赵诵拿下身后那个包袱,缓缓解开了包袱。

登时鞋子展现在二人面前,李青不屑的目光看去,这一看之下,这才感觉这鞋子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这......”

他从来都没有见过这种鞋子,而且奇形怪状,十分古怪。

李青道:“可以给我看看么?”

赵诵拿给李青,李青拿在其中,爱不释手。

仔细端详每一处,李青啧啧称赞。

“老朽从未见过这样的鞋子,这定然是出自某位能工巧匠之手,不,是鬼斧神工之手。”略微激动过后,李青又道,“这东西有价无市吧。”

“李掌柜果然识货,这东西是我从海外得来的,不过这制鞋的材料却有些难得到,就这鞋底所用的橡胶,恐怕要远渡海外去寻找,而且还不一定找得到,找到了,可能也做不出来,毕竟技术已经失传了。”赵诵说最后几个字的时候,深呼吸了一口气。

赵诵清楚,中国古代没有橡胶,而且找到了,也做不出来。

苏婉见赵诵为难的神情,她道:“无妨,就算不能一模一样,但能神似一二,也势必会在临安城内会掀起波涛。”

眼下她用一纸字据与赵诵合作,她占了七分利,对方也才三分利,已经很过分了。

“这可以么?”赵诵试问道。

“无妨,死马当活马医,就当试试罢。”苏婉苦笑起来,实际上她要的是变化。

“小主人说的是。”作为工匠,李青真可以称的上是能工巧匠了,他制作的鞋子除了经济实用外,更是美观大方。

赵诵故作无奈,然后道:“我今日不是空手而来的,早有准备。”赵诵说着的时候,从袖口掏出一些纸来。

赵诵将图纸摊开,苏婉和李青围了上来。

李青看着那异于常人所画的画,有些新奇,特别是那画笔的痕迹很细的一条线,这是用什么毛笔画的。

不对!寻常毛笔根本就画不出来这么细的横条。

苏婉疑惑不解,这画跟她看到过的画不一样,想起昨日赵诵的字,苏婉仍然想不明白。

“这画我先拿去斟酌了。”李青拿着画仔细端详起来。

虽然跟一般画作不一样,但李青一眼就看明白了,不过还有许多细节处还要和那赵诵探讨一下。

李青不耻下问,赵诵一一解答,说可以用哪些材料代替,还拿出一只鞋子给对方。

李青收下鞋子,顿感惭愧。

“劳烦李掌柜了。”

……

......

柜台后面。

李青拿着鞋子以及鞋子的图样,与苏婉二人正在讨论。

“小主人,你看,这鞋帮可以用桐油或者是蜡浸泡,又或者按照诵哥儿说的,用鱼胶饵。又或者先把布条剪成脚掌形状,然后涂上一层鱼胶饵,再在上面放一层布条,再涂鱼胶饵......这样循环下去,直至到达足够的厚度。等到鞋底风干之后,再涂鱼胶饵,一直涂到跟那双鞋的鞋底厚度一样。”

苏婉听了李青的话,一直在思索,良久后道:“不过鱼胶饵制作太复杂了,用在鞋帮上,寻常百姓用不到,但是达官贵人到时候必定趋之若鹜。”

“小主人说的在理,我们就要赚贵人们的银钱!”

苏婉笑道:“李掌柜这句话说的在理。”

李青道:“小主人,这件事情就交给老朽去做了。”

苏婉提醒李青,“此事乃是机密,切勿让旁人知晓。”

“是。”李青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自家小主人。

苏婉忽然问李青,“对了,李掌柜,香料到泉州港了没?”

“还在路上,应该很快就可以运到泉州了。”

“很好,这一次就看能不能堵上他们的嘴了,等香料到达泉州之后,我要让大伯与三叔开开眼界,证明我们女人做生意也是可以的,这苏家商号本来就是我二房的,轮不到他们做主!”

“小主人能这么想,主人一定很欣慰。”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