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打搅南宋 > 第十六章 旗开得胜

打搅南宋 第十六章 旗开得胜

作者:冯妙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8:36

第十六章 旗开得胜

两日后。

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内,见到赵诵带着苏婉以及康士达来了,陈续芸立马从柜台后面出来相迎。

“赵大掌柜,你来了!”

“陈东家,辛苦你了。”

“不辛苦,这还有么?”

看着陈续芸急切的样子,赵诵抿嘴笑了笑,立马从袖口又拿出几张纸,交到陈续芸手中。

渴思已久,痴迷西游记的陈续芸便看了起来。

前几日他看完了那几张后,便感觉那西游记小说实在是太好看了,躺在床上,做梦都做到了小说中的情节,只是没想到这小说的作者居然是面前的年轻人。

过了不久,读完这几回后,陈续芸拍手叫好:“赵大掌柜写的不错!”

赵诵笑着道:“没想到入了东家的法眼。”

陈续芸道:“赵大掌柜写的真好,我想留一部分在书籍铺代售。”

“这个可以。不过.......”赵诵顿了顿,那陈续芸心里想什么,他都一清二楚,西游记只要一出世,便会引起临安市民的追捧。

看着赵诵的表情,陈续芸会意道:“赵大掌柜放心,我已经想好了,你可以放一部分在我陈宅书籍铺,我不仅免费帮你代售,而且还会帮你广而告之,至于这分成可否?”

“这也可以,不过......”能被临安第一书籍铺相中,很不错,但是他只是想作为其中一个代售点,赵诵接着又说出他心里的想法。

“凡事都可以商量的嘛。”

陈续芸眼光毒辣,毕竟做书籍铺这么多年,他则是保证这一批一定会很快就卖完的,“这边卖的不错,还可以继续印刷,不过也要征求赵大掌柜的意见。”

“我没问题。”陈宅书籍铺是临安最大的,赵诵相信陈续芸,与陈续芸合作只是一小部分,日后他还会和其他书籍铺合作,甚至赵诵也打算将来开一家,赵诵也就当即与陈续芸签了一个字据。

收好字据后,书籍铺的伙计们将印刷好的西游记前几回篇章,都搬到了书籍铺台面上,一叠一叠的,都用麻绳捆好了。

苏婉拿着那雕版印刷的,看了看卷尾都镌了“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印”条记,倒是这作者则写了“明朗僧”。

“明朗”是谁?不正是赵诵度牒上的戒号么。

苏婉看了看一叠厚厚的纸张,又翻了翻,见到的居然是一张一张的,而不是一本一本的,有些诧异,“诵哥儿这是要拆开来卖么,这好像跟那邸报一样。”

康士达惊呼,“姐夫,这法子可以,一张一张的沿街叫卖,没想到姐夫还能想到。”

苏婉白了一眼康士达,“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叫赵大哥姐夫。”

康士达笑道:“哈哈,姨夫都这么说了,那是不会假的了。”

“还敢乱说。”苏婉重重地敲了敲康士达的头,康士达捂着头不敢乱言了。

赵诵没有理会这二人,他接着康士达的话道:“现在还没有写完,而且一份一份拆开来卖,能赚很多,等到整本书写完了,再刊印成整本,放在书籍铺内卖还可以挣更多钱。”

康士达认真道:“赵大哥,要么我们开个书籍铺吧,我在临安府无事可做。”

“康小爷,这个建议不错,不过我记得你要回绍兴的吧,到时候书籍铺开在临安,岂不是要两头跑么。”

“回绍兴也是过段时间,再说这临安府太繁华了,到处都可以找到赚钱的生意,我觉得可以投一把。”

“当然可以,你家很有钱的。”

苏婉没理会康士达,她的手摸了摸纸张,“很粗糙,会不会?”

赵诵却道:“纸张的好坏,倒是其次,如今临安城共计一百多万人口,若是每个人都买得起,那赚的钱不更多么。”

“对呀,薄利多销,这个倒是提醒我了。”苏婉心想,纸张越是不好,越是受损,不更好赚钱么,只是这话是不能说出来的,说出来倒像是个奸商了。

她又问,“这一章纸多少钱?”

赵诵道:“暂时先定一文钱。”

康士达道:“其他书籍铺会拿去盗.版,这一文钱的东西他们可以印版不少,而且如今世面上盗版极多,盗版也是一文钱,我们也是一文钱,这样下去恐怕不好,我觉得价格方面赵大哥还可以涨个价。”

苏婉是个见多识广的人,并没有赞同康士达的想法,“盗.版这东西朝廷也是没法子的,是禁不来的,越是禁,就越厉害,光是盗版,这其中的油水丰厚,是可想而知的,价格越高,恐怕会适得其反,反而会让那些人赚了去。”

“你姐说的不错。”

苏婉问赵诵,“诵哥儿打算怎么做?”

“我倒是已经想了一个法子,也正打算这么做,如今临安城内有瓦市二十多处,可谓是昼夜不辍,人流不断。我们可以雇佣一些说话人,给他们每月固定的工钱,除了固定的工钱外,我再要求他们只要卖出一百张,就可以抽取一成。”

康士达卷起袖子道:“这想法很妙,那说话人一定会为了抽成努力做工,他们大多是穷苦百姓。”

苏婉揶揄道:“诵哥儿不当奸商,实在是太可惜了。”

“切,有你们这么损人的么?”

这个时候,伙计们将一些印刷好的纸张一摞一摞地搬上了驴车,赵诵三个押着驴车,与下人们去了临安城内一些勾栏瓦肆。

到了积善坊巷内,这里十分嘈杂,虽然不算是临安城内最大的勾栏,但也挤满不少百姓,此时尚在正月里,比寻常时候越发热闹,那驴车的体积有些大,三人押着车都挤不进去。

小巷实在是太窄了,最后三人只能让驴车停靠在这里,派人守着,其他的让下人们拿了一些去坊内。

积善坊巷内,十分热闹,此时杂剧、杂技、相扑、傀儡戏、说书、讲史等正在一一进行中。

赵诵找到了一个中年男人,此人尚未登台说话,名叫殷吉,今年四十五岁,富阳县城人,家境有些贫寒,不过一个寒门子弟,倒也考上了进士,当了个县太爷,只是嘴皮子太刻薄了,被同僚排挤,同乡耻笑,亲人不喜,于是县太爷便甩手不当了,因为长了一口铁齿铜牙,伶牙俐齿,辞官之后,闲暇时候以一个说话人身份给南北来往的百姓讲。

殷吉的嘴巴又十分地溜儿,满嘴跑马车,讲的时候声情并茂,给人一种声临其境的感觉。

赵诵找到了他,便是因为这个。

殷吉很是市侩,讨价还价,如果不是因为赵诵开出的条件,他是不屑一顾的,毕竟他曾是县太爷,士大夫阶层人物,断然不会和一个市侩商人同流合污的,不过赵诵倒也大方,一个月下来能有一贯钱,而且卖纸上的小说还可以挣钱,抽一成,何乐而不为呢,也就点头答应,与赵诵定下了一纸契约。

如殷吉一般的人还有不少,赵诵三人离开积善坊后,又先后去了后市街、乌龙巷、众安桥南的北瓦等地。

最后剩下的,一部分放在了苏家绸缎铺,苏家其他的铺子内,还有一些则放在了酒楼。

此时天色已黑,三人终于将手里头的存货都发放完了,累得有些腰酸背痛腿抽筋,三人满心期待,就等着看明天各勾栏瓦肆的情况了。

赵诵三人刚到酒楼门口,便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现今酒楼虽然尚未开业,但三个厨师早就在准备了,这些天都是一些菜系的练手,酒楼厨房后台也每天开了灶火,赵诵三人坐着驴车到了酒楼。

厨师们掐准点儿,便各自上了三人的拿手好菜,凑成了一桌。

光是从色泽上来看,红绿都有,颜色丰富,煞是好看,又荤素结合,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赵诵觉得可以打个九十九分,且从那香味上来说,他们还没进门都闻到了,至少也有个九十分罢,至于味道,则要店内众人尝过才能打分。

康士达累了一天早就饿了,顾不得谁先来谁后来的,早已飞快地用筷子夹了一块西湖醋鱼,康士达送入口中,便感觉那鱼香味道充满了整个口腔,那鱼肉很是爽滑鲜嫩,还有一股子淡淡的醋味,又勾芡了一些香料,整条鱼吃起来口味香甜,吃完一口,又继续吃,然后便说出了心里的想法。

那烧了西湖醋鱼的厨师很是高兴,能得到康少的评价,实在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啊。

苏婉也拿了筷子,夹了一块糖醋排骨。这是一道正宗的临安菜,色泽红亮油润,用了新鲜猪子排作主料,然后用了芡粉,用了酱油,淋上那镇江陈醋,最后又放了点葱花.....苏婉一口咬下去,便觉得外面的芡粉很酥脆,里面的这猪肉肉质鲜嫩,这猪肉虽略微有些甜,但是并不腻,夹了一股淡淡的糖醋味。她又夹了一块儿,放在碗里,细细品尝着,闭上眼睛,感觉那味道难以忘怀,好像是小时候爹爹的味道,她一出生就没娘了,这么多年是爹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她长大的,不知不觉间苏婉的眼角有些湿润了。

看到苏婉激动的样子,想必应该很好吃,赵诵也夹了一块,感觉不错。

“你们三人做的不错。”

听到赵大掌柜的称赞,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头甭提有多高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