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试锋 > 第四百一十三章 建虏入塞(六)——文打还是武

第四百一十三章 建虏入塞(六)——文打还是武打?这是一个问题

两个时辰后,外出的探马带回了建虏的有关消息。

“回大人,经我们分开侦探,以及向逃难的百姓打听,知道了一些建虏活动的大概规律。”

“建虏大营地设在忻州城南数十里之外,约有数千人。建虏早上分兵到各处抢掠财货和掳掠百姓,天快黑时,带着钱财和百姓回营。”

“每队出去的建虏多是百人的队伍,每个方向都会派出一支五百的大队人马策应。组织严密而有序。”

斥候队队长曹一山慢慢的汇报道。

周大虎静静的听着不时地打断话头,询问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挥退曹一山后,现场只留下周大虎和杜应芳以及周大虎的亲卫将领和铁塔和赵春山、田原等人。

“杜先生,你看此战该怎么打?”

“回东主,此战可有两种方法打。”

周大虎听着来了兴趣,眉毛一挑随即问道,“哦,是那两种打法?”

“一曰文打,一曰武打。”杜应芳笑着说道。

“文打?武打?”周大虎一想,字面上就知道其一些意思。但他还是继续笑着问道,“还请杜先生详解?”

杜应芳轻点头开始解释道:“文打,听字面上的意思就知道一些其中的打法。文打就是以小规模的精锐兵力,对付建虏外出抢掠的小股队伍,隐秘接敌,突然雷霆一击,力求全歼,以少积多,只不过这个打法只能用于最初的一两天,很快就会被建虏发现。”

“如果继续想文打,就盯着对方,只要对方一派出小股兵力,就立即派兵给与歼灭,如果建虏大队人马出来,我等就如影随形在一边不停的骚扰,建虏过来,我等就后退,建虏退后,我等就再跟上……”

杜应芳话还没有说完,周大虎插嘴道:“杜先生说的可是这个意思: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哦?”杜应芳眼睛一亮,立即点头说道:“不错,就是这个意思。”随即他轻叹一声道,“没想到,大人真的是总结的太好了,比我原本想的还全面、还多、还精粹,看来属下是有些班门弄斧了。”

周大虎不好意思的轻咳一声道:“我不过是根据杜先生的意思,延伸总结了一些而已,先生不用妄自菲薄。”

“还请先生继续。”

杜应芳轻点头,继续说道;“武打,就是一上来,以大人的全部兵马出战,在大股敌人赶来之前,将建虏抢掠的小队全部歼灭之,威镇建虏,让其小股队伍不敢再出来劫掠百姓。”

“如果敌人大股部队不超过大人兵马,我建议大人碰一碰建虏,不行再后撤,以大人所讲的方法不断扰之,威胁之。就会让建虏入侵的危害大大降低。”

周大虎陷入了沉思,这两个打法对他来说现在是各有利弊。文打可以最大保存自己的实力,也可以取得不错的军功首级,但这种方法的弊端,就是对军队和百姓的士气军心提振太小,优点就是一个“稳”。

武打,刚猛轰烈,最能提振军心士气和百姓信心,但有一坏处,就是容易激怒建虏,造成对方对自己紧追不舍,一旦拼杀起来,伤亡会过大。

两者差别不大,主要的差别就是遇见大股建虏兵马,打不打而有所区别。

周大虎考虑了一会,转头看向杜应芳,想听听他的意见。

杜应芳看了一下屋中的人,沉默不语。

周大虎看了看对方,明白其意思,便让屋中除了自己和杜应芳,所有人退了出去。

等人都退了出去后,周大虎才开口道:“先生请讲。”

杜应芳开口道,“东主,属下认为眼下形势还是武打最好,虽然损失会大一些,但收益也是最大的。”

“英雄出名要趁早,这话放在大人身上,也是极为适用。东主已是一路参将,加副将衔,只需做出一些军功和战名,也许就能很快镇守一方总兵,到那时东主才能在朝堂之上有一些发言权,有事应变才会从容许多。”

“东主你要知道,不要小看虚名,虚名也是实力,有了名气,就会有大量的人才前来投奔,有了这名,文官士绅都会因名气更加配合东主,而不会有所刁难。有了名气,朝堂诸公和皇上才会在你身上舍得投出大量钱粮支援。”

“自古以来,名和利都是连在一起的,有了名,利就会源源而来。而有了利,富甲一方的人,吃喝不愁后,就会做善事或者别的事情,来增加自己的名望,而名望就是护身符,就是进入地方官场,甚至过去不能涉及的事情的敲门砖,名望也是一个通吃八方的路引通行证。”

“所以,朝堂之上才有不知多少人,为了一丝名望,以自身性命于不顾,也要搏击风力,就是此理。”

“而今形势,建虏已经收服了漠南蒙古各部,大明从京师一直到延绥数千里的口边,都已经门户大开,建虏身居苦寒之地,物资缺乏,和大明交易来改善其生活,已不可行,过去到大明抢掠过,食髓知味,今后必然还会来之,以战逼大明朝廷开放边市,以战逼和,这定会发生。”

“如此一来,边墙建虏和中原流贼就会彼此起伏,官军来回奔波,被拖垮是迟早的事,如果不能平定建虏、流贼任何一方,大明形势会急剧恶化,到时候大明危亦!”

“将军就是再能打,独木难支将倾大厦,已是晚亦。”

听到这一番话,周大虎心中很是佩服杜应芳,自己是有历史记忆才能做出判断。

而大明的这些牛人,经过分析就能猜到大明的未来,真是太厉害了。

周大虎一想,就想到一些问题,问道;“杜先生,你的这些想法分析,朝堂上的诸公能想到吗?”

杜应芳叹了一口气,道;“属下不过是一介寻常人而已,朝堂之上诸公都是我之不能望其项背之人,这些怎会不知道。”

“只是知道又如何?又解决不了。当今大明之事,不在知,而在做。”

“而做事之人,顾虑重重,牵绊太多,什么事,都是做的大打折扣,十成之事做不成四五,如此这般,事事不成,事事崩坏,大局只会越来越坏,奈何这不是一人或数人就能改变的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